第五节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第五节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一、选拔
根据中央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建设好第三梯队的要求,经过几年工作,全省已初步形成一支数量可观、素质较好的后备干部队伍。至1986年,县处级以上后备干部总数达9785人,其中行政机关4748人,企事业单位5037人。但是后备干部队伍中还缺少党政“一把手”人选,缺少近期可进班子的成熟人选,缺少政法、财贸、意识形态和经济管理方面人选等备用脱节的问题仍然存在。针对这种情况,这一年10月省委提出,地厅级后备干部一般要从县级领导干部中择优挑选。在数量上,市地按党政领导班子职数1:1左右选配;省直厅局和大专院校、大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一般按领导班子职数1:2选配。结构上要做到专业配套、门类齐全、按需选优。确定今后地厅级后备干部的年龄要以45岁以下、40岁左右的中青年干部为主体,同时也可有少数50岁左右的干部。1988年9月,省委再次强调后备干部工作主要是抓好县以上党政领导班子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滚动方式,随时调整相形见绌者,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好。这一年,全省共有县处级以上后备干部5459人,其中行政机关4374人,企事业单位1085人;45岁以下的4878人,占89%。
1990年,全省结合干部考察和调整领导班子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考察认定280名地厅级后备干部,列为正职后备的占16.8%,近期成熟的占45%,长期培养的占38.2%,各市地也分别建立了县(市)党政“一把手”、近期成熟和长期培养的3个后备干部名单。
1995年初,省委提出力争三五年内,省直厅局领导班子、市地党政领导班子分别各有1名40岁以下干部,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分别有1名35岁以下干部。对现有后备干部队伍进行整顿,地厅级后备队伍应以40岁至45岁左右为主体,县处级后备干部队伍应以35岁至40岁左右为主体。11月,省委组织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要求按照“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要求,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一次调整充实。调整后的地厅级党政后备干部队伍,45岁以下的不少于2/3,其中40岁以下的应有一定数量,党政正职后备人选中,40岁以下的不少于1/3;县处级后备队伍,35岁以下的不少于2/3,其中30岁以下的应有一定数量,正职后备人选中,35岁以下的不少于1/3.在专业结构上,要有熟悉宏观经济管理以及意识形态、党务、政法、科技、金融、外经外贸等各方面的领导人才。女干部、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的后备人选要保持规定的比例。1997年初,省委组织部通过集中考察,调整充实了后备干部队伍。全省共有县处级以上后备干部18000多名,其中市厅级后备干部2000多人,女厅级后备干部100人,女处级后备干部2260人。
2000年初,省委针对后备干部队伍仍存在年龄偏大(在地厅级后备干部中,45岁以上的占40%,40岁以下的只占26%)、文化层次低的问题(具有学士以上学位的只占33.8%,还有一部分只是中专、高中学历),强调必须抓紧工作,改善后备干部队伍年龄、文化结构。当年9月,省委组织部对13个市地、74个省直部门的后备干部进行了全面考察,建立了“一把手”后备、近期成熟、长期培养3个后备干部名单。有392人被列为地厅级后备干部,45岁以下的占70.2%,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78.1%,其中研究生学历的占25.3%。
二、培养
1988年9月,省委要求对后备干部加强培养,尤其要突出抓好近期可进班子的后备干部人选的培养教育。此后,全省对后备干部培养方法主要采取利用各级党校、干校办班,进行集中培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市场经济知识等,提高其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进行专项培训,学习不同行业和不同岗位所必备的专业管理知识,提高其专业本领;进行开放式培训,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到境内外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增长其知识,开阔其视野。同时,普遍建立了培训档案,制定并完善了培训和使用相结合制度,实行动态管理。为使后备干部尽快成长,坚持了后备干部下派基层锻炼、岗位轮换、充当助理职务、交任务压担子等方法培养提高。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对后备干部加强了经常性地考察监督,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工作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990年,全省举办2期近期成熟的厅级和处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培训85人。1991年,全省共举办49期地县两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培训市地厅级后备干部100名,县处级后备干部2384名。轮岗交流地厅级后备干部52人,县处级干部411人。1993年,全省选派500多名后备干部支援乡镇企业,并选派高等院校后备干部到市县挂职锻炼。1994年,对后备干部分门别类地逐人落实培养措施,对590名厅级后备干部进行了锻炼性岗位轮换。1995年到1997年,省、市、县三级共举办年轻干部培训班600多期,培训2万人次,选派2000多名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选派一批优秀的年轻干部担任县(市)、乡(镇)党委书记。
1998年,省委为进一步拓宽后备干部的培养渠道,增加选派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1999年,选派了500名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区、街等基层单位任领导助理,4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浙、苏、鲁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并将前几年选调到乡镇工作的125名大学毕业生集中到省委党校进行培训。地县两级党委按照省委要求,从分配到本地的大学毕业生中选拔692人到乡镇任职。
2000年,省委要求,乡级以上中青年党政后备干部,在被提升或提名选举到上一级领导岗位之前,必须经过相应的党校培训。厅级和县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学习时间为半年,乡(镇)科级后备干部培训时间为3个月。这一年,省委还直接选派45名年轻地厅级干部和后备干部到美国培训,其中后备干部培训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