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深化改革与经济建设宣传

第四篇 宣传工作

第一章 社会宣传

第一节 深化改革与经济建设宣传


  一、深化改革宣传

  1986年初,省委工作会议要求,要深入宣传农村经济的第二步改革,要有针对性地宣传物价改革和工资改革的方针政策,以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各级宣传部门要深入宣传正在进行的改革,巩固、完善既有的改革成果,为改革再迈出重要步伐做好思想准备。全省各地、市广泛开展了强化改革的舆论宣传。3月,省委宣传部与省体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改革的舆论宣传和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在全省开展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利弊得失的讨论。报纸、电台、电视台开辟了专栏专题,由省市领导直接出面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下半年,在全省开展商品经济大讨论,各新闻单位集中宣传报道了大讨论情况。
  1987年党的十三大后,省委决定在贯彻十三大文件的同时,结合农村基本路线教育,把发展商品经济的宣传进一步引向深入。10月,省委宣传部召开由主管改革的政府部门负责人、企业家、理论和新闻工作者共同参加的座谈会,围绕价格改革、工资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物资流通体制改革和深化大中型企业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国营农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企业兼并、完善承包制、发展外向型经济、发挥中心城市多功能作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尤其是对目前由以放权让利的浅层次改革进入理顺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层次改革,由单纯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政治与经济体制的配套改革遇到的新问题,认为除了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外,必须在建立市场体系,改革计划和投资体系,改变政府对经济的领导方法等方面有突破性进展,应积极地把竞争机制引进承包经营工作中来。省委副书记、副省长陈云林在会议讲话中强调,要总结10年来我省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究的重大成果,必须加强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宣传工作。12月省委五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之后,广泛开展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保证全省工作登上新台阶的宣传。到年底全省党报和党刊发表有关改革方面的重要报道、文章、言论2100多篇。
  1988年2月,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强调,要强化对经济改革的宣传,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6月,省六届党代会召开后,集中宣传了黑龙江今后5年深化改革的战略思想和基本要求。10月,根据省委六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加大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和具体措施方面的宣传。
  1989年3月,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围绕治理整顿、全面深化改革、认真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为稳定经济、稳定人心、稳定社会服务。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传达后,全省各级党委对讲话精神作了广泛的宣传。宣传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破除姓“资”姓“社”左的思想束缚,抓住有力时机,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这一年,各地还加大了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的宣传力度,发挥了典型引路作用,促进了企业走向市场的步伐。各级宣传新闻部门还配合政府部门积极开展了深化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的宣传报道。
  1993年2月,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确定,要集中力量组织好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的宣传,进一步增强宣传的力度,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切实搞好体制转轨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3月,省委宣传部在全省开展以“换脑筋”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各地干部在学习教育活动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摒弃传统计划经济的思想观念、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观念、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在此基础上,查找影响本地、本单位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左”和旧的具体表现,围绕省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的经济发展上台阶的总体方案和近期工作重点,层层制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登上新台阶的方案,并选准突破口,真抓实干,逐步实施。下半年,加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策、理论的宣传。省电台、电视台开辟了市场经济教育的专题节目,针对建立市场经济过程中的证券、股票、第二职业、第三产业等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采取领导同群众座谈、对话的形式进行释疑解惑和舆论引导。与此同时,围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的新任务、新课题,组织协调省直14个厅局和各新闻单位开展了市场经济宣传,为促进企业走向市场经济、推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到了积极作用。
  1995年2月,省委宣传部组织撰写印发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企业集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草原和水面利用以及森工、农垦系统四大改革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材料。通过各种媒体开设专栏、专题节目45个,共发稿2900多篇(条)。
  1996年3月,省委部署把开展国有企业和农民进入市场讨论同深化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结合起来。省直主要新闻单位开设专栏、专题节目,播发讨论的消息、言论、典型报道800多篇(条),使“进入市场”讨论成为全省人民关注的焦点,国有企业和农民研究思考的热点,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下半年,围绕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确定的改革工作重点,开展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草原水面承包利用,农垦、森工两大系统改革,理顺条块关系等“五大改革”的宣传。
  1997年下半年全省集中开展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建设农业强省的宣传。省直新闻单位开辟“经济新观察”、“闯出市场新天地”、“国企改革四方谈”等专栏专题节目,集中宣传了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通北林业局等12个国有企业改革的典型经验,连续发表通讯报道、评论等稿件160多篇。党的十五大以后突出宣传了国有企业“抓大放小”走集团化发展路子,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和做法。
  1999年2月,全省宣传部长会议要求各级宣传部门要围绕省委中心工作,把握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为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省直主要新闻单位记者采访团先后深入到鹤北林业局、哈尔滨炼油厂等6家国有企业进行采访,宣传企业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和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典型经验。国庆节后集中宣传了齐齐哈尔车辆厂转换经营机制、黑龙集团资本运营、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公司引资改造、双鸭山市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等典型。
  2000年1月,全省宣传部长会议要求,全省宣传工作要站在社会发展的前列,强化改革意识,推动改革发展。要大力宣传省委、省政府为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所作出的重要决策和重大举措,宣传关于所有制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工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举措和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实施这些新举措的突破口、发展道路及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和新经验。同年3月,为了推动全省经济结构上的战略调整,省委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系列教育活动。省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系列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在这次活动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破除国有经济比重越高控制力越强的旧观念,树立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观念;破除过分依赖资源,片面追求经济建设规模的旧观念,树立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优化结构、提质增效求发展的新观念;破除固守狭隘部门利益、局部利益的旧观念,树立顾全大局、转变职能、增强服务,为加快改革和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的新观念;破除在困难面前瞻前顾后、无所作为的旧观念,树立敢为人先、勇于探索、抢抓机遇的新观念;破除物质文明抓好了,再抓精神文明的旧观念,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新观念。6月,召开全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系列教育活动现场会,对这一段工作进行了总结。下半年,突出宣传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各媒体以专栏、专题等形式集中报道了全省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好经验,振奋了精神,鼓舞了士气。

  二、推动经济建设的宣传

  1986年4月,省委宣传部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和宣传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的通知》,要求县以上各级领导同志在认真学习大会通过的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文件,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向广大干部和群众宣讲当前形势,讲解“七五”计划,使“七五”期间的基本任务、主要方针和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此后在历次全省宣传工作会议上都强调要做好经济建设这个全党工作中心的社会宣传工作。
  1987年社会宣传工作按照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思想,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全力宣传经济工作中的大好形势。集中宣传了大庆各方面的成就,突出了农村战胜自然灾害、在灾年夺取大丰收的宣传。1988年6月,省委六届党代会后,社会宣传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战略措施和主要任务,着重宣传依靠科技教育,深度开发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南联北开,注重经济效益,在思想舆论上保证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发展。1989年3月召开的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确定,今后从省委作起,各级党委要把宣传思想工作和经济工作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检查。
  1990年初,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技兴省”战略的通知》,各地方各系统加大了对科技兴省战略及实施方案的宣传,通过宣传讨论提高了全社会对科技工作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上半年,省委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国家有困难、我们怎么办,企业有困难、我们怎么干”的大讨论,下半年组织开展了“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大讨论,通过自上而下的宣传工作,较好地解决了职工群众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实现“翻两番、奔小康”这个主题,开展重振龙江雄风的宣传活动。省级报刊、广播、电视发表大讨论稿件960多篇(条),为工业生产摆脱困境、走出低谷、稳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991年初,省委宣传部召开了经济宣传务虚会,学习贯彻中央工作会议精神,着重研究加强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宣传,确定宣传工作继续从稳定政治、发展经济的大局出发,以团结、稳定、鼓劲为基点,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4月,省委书记孙维本在全省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立足于稳定大局,努力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要立足于党和政府的全局,确定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点;要立足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要立足于改革开放的实际,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要立足于整顿和繁荣并举,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11月省委下发了《关于宣传思想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宣传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基本任务和基本途径,具体任务和要求。
  1992年4月开始,配合“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省委宣传部、省经委、省技术监督局、省工商局联合开展了“龙江质量万里行”的宣传活动。5月,全省宣传工作座谈会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决定》,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登上新台阶服务。6月,省委宣传部下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的几条意见》后,各级宣传部门加大了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的宣传力度,发挥了典型引路作用,促进了企业走向市场的步伐。加大了为经济工作直接服务的分量和力度,提高了经济宣传的“落地率”。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针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思想认识问题,宣传思想工作全力开展正面宣传和引导工作,使广大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及时地顺应了形势的发展和变化。
  1993年省委宣传部先后组织了多次经济宣传重点战役,加大了对省委经济发展新思路的宣传力度。组织新闻单位对省领导深入基层调查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对用新思路搞好大中型企业作了重点报道。指导省报、省电台、省电视台开辟了集思广益、振兴龙江发展大计和市场经济教育等专栏、专题节目;协调省政府14个厅局,结合本省实际联合编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任务教育提纲》,作为各条战线和基层单位开展市场经济知识教育的教材。
  1994年初,为了宣传好省委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省委宣传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重振龙江雄风”新闻宣传活动,利用各个媒体开辟了“集思广益、振兴龙江发展大计”等专栏、专题节目,全省报刊、电台、电视台的经济宣传占整个新闻报道内容的65%以上。同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典型,先后总结宣传了开辟市场经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加强农业等方面的典型经验40多个。其中把伊春市光明家具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桦林橡胶股份有限公司等7个典型向全国推荐宣传。7月,黑龙江日报连续发表以《解放思想,用市场经济观念审视省情》和《摆正路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为题的论再现龙江辉煌的文章,引导人们要从市场经济运行体制的角度认识黑龙江的资源优势,加快由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经济优势转化的步伐。省委七届三次全委会后,组织各新闻单位对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进行了专题报道。
  1995年3月,省委下发了《在全省开展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讨论的方案》,要求各级党委要从加快全省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讨论高度重视起来,加强领导,把握方向,搞好引导。通过讨论,查摆出5个方面的问题:一“左”二旧私心重;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滥用职权;关卡多、手续繁杂、工作效率低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各地联系实际,帮助人们切实解决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转变机关作风,确保省委新的经济工作思路的实施。省委宣传部把省委提出的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奔小康”的目标作为社会宣传工作的主线来抓,组织开展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大讨论。抓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和扩大对外开放4个宣传战役。在农业宣传中组织撰写了《抓好农业生产、实现增产增收》等5篇评论员文章,推出了《田野涌进科技潮》等8篇系列报道。
  1996年3月,在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光洪在会议总结讲话时强调,要抓好一件大事就是在全省开展引导“国有企业和农民进入市场”的讨论;要发挥一个支点作用就是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春季组织了抗旱保春苗的宣传战役,重点宣传了全省各地干部、群众克服困难,战胜灾害,科学种田等先进典型,增强了广大农民大灾之年夺取大丰收的信心和勇气。10月,省委宣传部召开了省直新闻单位负责人通气会,研究制定农业丰收宣传的计划,指导省报、省电台、省电视台开设了“金秋纪行”、“来自农业第一线的报道”,“黑土丰收年”、“丰收纪实”等专栏、专题节目,宣传全省获得农业大丰收的经验。
  1997年初,省委部署了在全省开展“转变职能,服务基层”活动。省委宣传部把这项活动作为宣传思想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载体,引导党政机关特别是经济综合、行政执法、行政管理和涉农、涉企部门实行“三转变”,即干部转变观念、政府转变职能、工作转变作风,促进了干部观念、政府职能、机关作风的转变,对全省经济发展和各项工作的落实起到了促进作用。
  党的十五大后,宣传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抗灾夺丰收的动人事迹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成就,围绕“二次创业、富民强省”的跨世纪战略目标,对阿城、拜泉等地走高效特色农业之路、发展效益型农业、生态型农业等成功经验进行了广泛宣传。
  1999年春节后,为配合全国开展的质量宣传和“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省委宣传部协调有关部门在全省广泛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送货下乡服务活动,直接为基层群众服务,受到各方面好评。集中宣传了省委、省政府加快农业强省建设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和省委、省政府组织赴沪浙苏鲁学习考察、招商引资活动。下半年重点宣传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决战100天,确保灾年实现经济增长8.5%目标的部署和举措,为决策的贯彻落实提供了舆论支持。
  2000年1月召开的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确定,要组织好三大宣传战役,集中力量打好经济宣传战役,展示黑龙江的发展形象。春节后,省委宣传部集中组织了省委、省政府赴粤学习考察招商引资活动的宣传报道,省内各媒体发稿200余篇(条)。为组织开展好北京2000黑龙江绿色食品周新闻宣传活动,省委宣传部5月份邀请京沪记者深入我省农村就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和绿色食品企业、品牌进行了集中采访报道,京、沪媒体进行了两轮集中宣传,中央和北京新闻媒体共发稿50余篇(条),省内媒体发稿80余篇,多角度、多侧面宣传了我省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展示了我省发展绿色食品的新成果,扩大了绿色食品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10月在北京举办绿色食品周活动期间,进一步协调和组织新闻宣传,使我省绿色食品火爆京城,销售各种食品455吨,签订销售合同3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