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理论研究
第三节 理论研究
一、理论研究活动
1986年以来,全省理论研究主要是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的。1986年7月,省委宣传部、省社科院、省社科联、黑龙江日报社邀集在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围绕深化经济改革和思想文化方面变革相互协调配合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8月,省委宣传部、省体改委、省经贸委等7个单位在绥化市召开了有近200名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参加的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理论讨论会,对本省横向经济联合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估价和展望;深入探讨了横向经济联合中的理论和政策问题,对如何把本省的横向经济联合引向深入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162条。为本省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咨询和依据。1987年下半年,省委宣传部同省社联召开全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讨论会,会议形成论文110多篇。1988年初,省委宣传部确定把生产力标准问题和深化改革、解放思想问题作为这一时期全省理论研究的重点,先后召开了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理论讨论会。7月,省委宣传部、省体改委、省社科联和省社科院在牡丹江市联合召开全省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围绕价格改革、工资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物资流通体制改革和深化大中型企业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国营农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企业兼并、完善承包制、发展外向型经济、发挥中心城市多功能作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1989年7月,省委宣传部召集部分从事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教育、宣传的同志座谈,就理论界如何清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坚定正确的理论方向进行了广泛的探讨。12月,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邀请经济理论专家、学者、实际工作部门的领导和企业界代表座谈,讨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讨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和深化改革的理论,结合讨论本省城乡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
1990年12月,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召集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部门的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座谈研究本省面临的经济形势,探讨了促进生产回升、促进经济效益提高、迅速扭转经济被动局面的对策,探讨了稳定发展经济和深化改革中的深层问题,以及“八五”期间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1991年8月,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省直机关工委联合举办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研讨会,与会者一致认为在目前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下,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筑起反“和平演变”的坚固长城,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尽快把经济搞上去。在此期间省委宣传部还与省科协、省社科联召集省内知名专家学者座谈讨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问题。
1993年上半年,省委召开了省直部分理论工作者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理论研讨会。在深入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热潮中,全省理论工作者和各级领导紧密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新课题,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专题研究和对策研究诸方面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观点。6月,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光洪在省社科院干部大会上讲话,就如何开创社会科学研究新局面的问题时指出,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抓住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这个根本任务;必须抓住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个重大课题;必须坚持面向实际、面向群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94年6月,省社科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省委副书记单荣范在讲话中强调,省社联在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繁荣社会科学事业方面,要发挥好组织协调和主力军作用。
1995年1月,省委宣传部和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联合召开全省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座谈会,指出理论工作者要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结合具体省情、市情、县情确定课题研究的主攻方向。1996年3月,省委宣传部提出搞好“九五”期间社科研究必须坚持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应用、突出效果的“四突出”原则,努力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1997年10月,省委宣传部连续4次组织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研讨会,来自全省社会科学界、企业界、教育界人士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并结合实际对进一步完善民主与法制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1998年4月,省委召开了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大会和理论研讨会。1999年11月,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省社科院、奋斗杂志社和黑龙江日报社联合举办“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系列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本省国有企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重点及突破口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2000年初,省委宣传部先后举办了两期理论研讨班,围绕小城镇建设和发展问题进行专题研讨。3月,省委宣传部举办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系列理论研讨活动,陆续在《黑龙江日报》、《奋斗》刊发部分专家学者的理论文章,为本省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理论参考。
二、理论研究成果
1986年以来,黑龙江省理论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1986年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丁义诚等的实验报告《“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试验》获特等奖,获一等奖的有吕冀平的专著《汉语语法基础》、卢康华的专著《比较文学导论》、张锦池的专著《红楼十二论》、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编著的《俄汉大词典》。
1987年上半年,省委宣传部和奋斗杂志社、省出版局等部门编辑出版了《党的十三大报告学习问答》、《学习〈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两本辅导材料。下半年,省委宣传部同省社联一起组织全省社会科学方面专家、学者撰写一大批关于改革的理论文章,到年底在《奋斗》杂志、省报、省电台、省电视台刊登和播发了各种理论研究文章220多篇。1988年初,在全省规模的生产力标准问题的学习讨论过程中,省委宣传部确定把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作为全省理论研究的重点,取得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中有6篇论文在全国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10周年理论讨论会入选,其中省委宣传部课题组的《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益群体》获优秀论文奖。这一年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获一等奖的有熊映梧的专著《理论经济学若干问题》、张志岳的专著《先秦文学简史》、董万伦的专著《东北史纲要》、薛昌荣等的调研报告《黑龙江省五大优势产品价格改革研究报告》。此外,熊映梧的专著《生产力经济学原理》获得1988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生产力经济学原理》、《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考察》、《适度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对策》获中国生产力学会特等奖。
1990年,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评奖,获一等奖的有殷德明等的专著《闫家岗的石器时代晚期古营地遗址》、张锡勤的专著《中国近代思想史》、李锡胤编著的《苏联百科词典》、彭瑞玲编著的《当代青年若干疑难问题新探》等,此外还有论文两篇。1992年12月,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从申报的1,899项成果中,评选出371项获奖作品。其中获一等奖的有许明达的专著《轨迹模式选择——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研究》、杨树枝编著的《会计大词典》、周振林等编著的《领导方法与艺术丛书》、姜忠林编著的《比较经济管理学》,此外还有论文4篇。
1993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一书获中国图书奖。以黑龙江教育出版社“改革与发展丛书”为代表的“龙江学派”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著书立说,先后出版了25种在全省乃至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学术理论专著,其中有3种被译成外文。
1994年9月,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从申报的2204项成果中,评选出349项获奖作品。其中获一等奖的有东北抗联编写组编写的《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王启忠的专著《金瓶梅价值论》、张魁远等编译的《经济检查》、周汉民等编著的《人生知识大词典》,此外还有论文4篇。11月,省委宣传部召开全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共收到各市地、各系统及省直有关单位推荐的论文125篇,经评选有60篇论文入选,其中有4篇优秀论文被推荐选送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邓小平理论研讨会。
1996年,第七届全省社会科学评奖,收到申报成果2076项,共评出获奖成果328项。其中获一等奖的有郭振编著的《中国宏观经济管理》、衣俊卿的专著《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孟广耀的专著《北方民族史研究》、房德胜等编著的《黑龙江年鉴》(1994年刊)、穆文荣等编著的《社会科学评奖概论》,此外还有论文《关于兴省、富民、升位的战略思考与建议》等6篇。
1997年9月,在第六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奖中,我省理论文章《再创黑龙江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关于宏扬大庆、铁人、北大荒精神的调查报告》荣获“入选作品奖”。
1998年12月,全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全省有445项优秀成果获奖。其中获特等奖的有张碧波的专著《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民族文化卷、专题文化卷》、张奎良的专著《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生及逻辑系统》;获一等奖的有李兴盛的专著《中国流人史》、丁立群的专著《发展:在哲学人类学的视野内》、曾杰等的专著《社会思维学》、唐纯良等的专著《中共和国民党地方势力派关系史》、薛瑞兆等编著的《全金诗》、张家骅编著的《现代俄语体系》、孟庆顺编著的《新税制纳税问题图解》、孟玉斌等编著的《现代企业经营失败教训库》,此外还有论文11篇。1999年9月,在第七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奖中,我省理论文献电视专题片《大荒涅磐》、理论文章《明珠何以更加夺目——关于大庆油田二次创业再辉煌的调查》荣获“入选作品奖”。10月,省社会科学院召开建院20周年纪念大会。省社会科学院建院20年来,在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等方面,出版各类著作、编著和译著523部,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6700篇,提交研究报告300多篇。其中获国家级奖励133项,省级奖励151项,被学术刊物转载和实际工作部门采纳的成果200多项。同时,还完成了25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7项省社科基金课题,96项省重点应用性研究课题。
2000年10月,全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全省有351项优秀成果获奖。其中李锡胤等编著的《俄汉详解大词典》获特等奖;获一等奖的有郭蕴琛的专著《洪秀全传》、冯毓云的专著《文艺学与方法论》、李岩的专著《税制改革比较》、朱荣科的专著《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何颖等编著的《行政学》、尹世超编著的《哈尔滨方言词典》、周振林等编著的《领导方法与艺术新视野丛书》、罗海臣等编著的《汉英科技大词典》,此外还有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