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创作文学艺术精

第三节 创作文学艺术精


  一、“七五”期间文艺精品的创作

  1986年8月,省作家协会《文艺评论》杂志和“创作之家”联合发起召开“新时期小说创作研讨会”,来自北京、天津、济南、辽宁及本省作家、文艺评论家对近10年来小说创作的成绩和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重点讨论小说观念和方法的更新以及小说创作中的当代意识和文化意识等。这一年在全国性文艺比赛中,黑龙江省有20多项获奖,其中有10项获金牌。在国际性比赛中,黑龙江省有两个项目获金牌。准备参加首界中国艺术节演出的大型话剧《曹植》、《黑色的石头》,在北京演出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文化部部长王蒙、副部长英若诚、艺委会副主任吴雪观看了这两部话剧后,赞扬黑龙江作为边远地区的省份,能搞出这样高水平的戏是非常难得的。
  广播剧《激流》继《序幕刚刚拉开》获首届丹桂杯大奖之后,在本年度丹桂杯大奖赛中又一次夺杯。电视连续剧《雪城》在国内产生巨大影响。单本剧《不该将兄吊起来》还获得了电视剧最高奖“飞天奖”。
  1987年9月,哈尔滨话剧院在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上推出的历史话剧《曹植》在首都人民剧场连续演出成功,新闻界和戏曲界均给予较高评价。曹禺说,《曹植》为首届艺术节增添了光彩。文化部艺委会、《戏剧报》编辑部联合召开了座谈会,首都戏剧专家欧阳山、吴雪、李超、方掬芬、舒强等20余人应邀到会畅谈。他们说,哈尔滨话剧院推出《曹植》这样正统的话剧,又演的这样深刻、古朴、悲壮,实在难得。11月,在大型记录片《火的考验》首映式上,省委书记孙维本、省长侯捷、省军区政委马春娃等省党政军领导观看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省委副书记周文华说,《火的考验》这部大型记录片是党性教育的好教材,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的一次党性再教育,是对全省人民进行的一次形象的安全防火教育。
  1989年8月,举办中国艺术节“天鹅之声”,历时10天,共上演戏剧、歌舞音乐、杂技等节目22台。由8个市地的代表队分别表演的腰鼓队、罕祥舞、朝鲜族舞、赫哲族舞、霸王舞等依次上场,或热烈、或粗狂、或柔媚,显示了北方旺盛而强烈的生命热情。“黑土地”的厚重生活正在蕴育着一种个性鲜明的黑土文化。
  1990年,黑龙江省有8台戏(话剧《淘金大船》、《天鹅湖畔》、《野草》,龙江剧《荒唐宝玉》,京剧折子戏《江祭》、《砸玉堂》、《打冤家》,评剧《身外有个世界》、《半月沟》,京剧《赵王与无容》)晋京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在全国戏剧界产生很大影响。

  二、“八五”期间文艺精品的创作

  1991年4月,举行全省第三届文艺创作颁奖大会。刘子龙的中篇小说《青纱帐母亲》,张雅文的报告文学《走过伤心地》,杨治经等的评论《北大荒文学艺术》,京剧《赵王与无容》,龙江剧《荒唐宝玉》,评剧《半月沟》,话剧《少年周恩来》,卢禹舜的中国画《霜秋明洁》,张金武的插图《历史的回声》,周胜华的版画《三月乌苏里》,张野的二人转《傻子相亲》,舞剧《渤海公主》,王举的组舞《黑土地红高粱》,杨铁军的摄影《还是咱们冰城好》,王福春的摄影《山村夜色》,广播剧《贝壳》,电视剧《肖红》,电视艺术片《不惑的黑土地》,广播短剧《海祭》等19件作品获一等奖。5月,黑龙江省第四届文艺创作大奖评委会宣布,1990—1991年度全省各地推荐的54件作品中有14部作品获得最高奖,有贾宏图的报告文学《大森林的回声》,阿城的小说《东北人,东北人》,龙江剧《双锁山》,大庆话剧团的话剧《大荒野》,电视剧《赵尚志》、《硝烟散后》,广播剧《水浒》、《接站》,周胜华的版画《秋水》、权伍松的国画《酣秋》、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香古清魂》;另有大庆的舞蹈《梦姐》、王福春的摄影《雪原驼鸣》及齐齐哈尔市的杂技节目《空中秋千》。这一年龙江剧《荒唐宝玉》获文化部首届文华新剧目奖,电视连续剧《赵尚志》获全国电影厂电视剧联评三等奖,单本剧《硝烟散后》获建党70周年电视节目展播优秀奖。
  1992年黑龙江省在全国文华奖、梅花奖、飞天奖、电影政府奖、群星奖等国家重大评奖活动中,获奖的作品达200余种。
  1993年5月,中央宣传部公布1992年度精神产品生产“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其中有牡丹江话剧团制作演出的话剧《女大十八变》和省影视中心与长影合制的电视剧《家庭的荣誉》。10月,省委宣传部召开全省精神产品生产“五个一工程”以及优秀广播剧、电视剧表彰奖励大会。省委副书记单荣范在会议讲话中指出,我们省在精神产品的生产方面所以取得这些突出的成绩,首先在于把握精神产品生产的正确方向,坚持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其次在于强调精品意识,强化多出精品的导向;第三组织“强力集团”,形成合力攻关的整体优势。为了使我们省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在现有基础上,能够稳得住、上得去,单范荣代表省委、省政府提出三点希望:第一,要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带动文艺、理论、新闻出版事业全面繁荣;第二,要以抓“五个一工程”为契机,转变宣传思想文化部门的工作作风,改进宣传文艺工作;第三,要以“五个一工程”为载体,强化意识形态领域的“硬件”建设。同年12月,省委书记孙维本、副书记单荣范及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观看了龙江剧表演艺术家白淑贤领衔主演的新编龙江剧《木兰传奇》。演出结束后,孙维本说,剧情和表演很好,这出戏充满黑土地芳香,既符合文化市场需求,又能育人,我们需要有这样严肃的传统艺术搬上舞台,更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大力支持。这一年,在全国重大文艺比赛中,黑龙江省有150余部(篇)作品获奖,6个单项获奖总分名列前矛:政府大奖“群星奖”评选中获“一金、二银、四铜”的好成绩,总分居全国第二位;全国相声比赛,获作品和个人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总分居全国第一位;全国“新苗杯”杂技比赛,获1个金奖,1个铜奖,还有3个单项奖,总分居全国第二位;全国工业题材版画展,获7个金奖,总分居全国第一位;全国群文理论评奖,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总分居全国第一位;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艺术之乡命名评比,全国共评出71个,黑龙江省被命名的有17个,居全国第一名。
  1995年初,省委积极推进“五个一工程”各项作品的创作和生产,从选题、经费、人员和组织领导等方面狠抓落实,为扶持高新艺术、促进文艺精品的生产舍得投入,使文艺事业蓬勃迅速地发展。1月,佳木斯市艺术剧院话剧团创作的《托起明天的太阳》晋京演出超百场,在首都中小学10余万师生和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中央宣传部、文化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该剧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宣传黑龙江,繁荣戏剧艺术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2月,全省优秀美术作品展入选作品306件,其中获金奖作品8件、银奖作品12件、铜奖作品18件、优秀作品奖80件。在全省“建设家乡,振兴龙江”(北国杯)主题文艺系列活动成果展示——全省青年歌手新歌独唱比赛中,参加比赛的共有业余组和专业组25位(组)歌手,他们演唱的全是这次文艺系列活动中征集的优秀歌曲。作品主题突出、风格各异、曲调优美。省委书记岳岐峰向一等奖获得者颁发了“北国杯”,并鼓励他们放声歌唱黑龙江,热爱、宣传、建设黑龙江,以歌声鼓舞人民奋发图强,把黑龙江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他还希望黑龙江也能有一首像《我们新疆好地方》这样的歌曲在全国传唱,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在全省书法艺术作品成果展示中,各地征集的1200余幅新作,展出的入选作品287件,其中有5件作品获得金奖。这一年,黑龙江戏剧界一批优秀剧目在全国连连叫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获丰收,探索出市场经济条件下戏剧界生存发展的一条新路。

  三、“九五”期间文艺精品的创作

  1996年3月,省委宣传部决定:对1994年度全省精神产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予以表彰奖励。演出超千场的佳木斯话剧团《托起明天的太阳》剧组获3万元奖励;哈尔滨市男生4重唱《升旗颂》、女生独唱《喜上眉梢》获全国群星奖金奖,分获人民币25万元和15万元的奖励;省龙江剧院《木兰传奇》获1995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并获奖金。为了加强对“五个一工程”的组织领导,省委决定调整充实省“五个一工程”领导小组,省委宣传部确定建立宣传部、业务主管部门和课题负责人三结合的领导责任制,加强协调指导,并制定了《关于推进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登上新台阶的意见》,组织力量合力攻关。省委宣传部领导和专家对戏剧等“五个一工程”作品的生产进行检查指导,引导创作单位集中精力,优化选题,提高作品质量,努力做到精雕细刻、精益求精。7月,在纪念建党75周年和红军长征60周年期间,省和哈市文化部门组织了《阳光、黑土、新世纪》和《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大型文艺晚会,演出的节目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专家的赞扬。10月,大庆市话剧团在哈尔滨演出四幕大型话剧《地质师》,博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光洪看完演出后评价说:这是一曲大庆铁人精神的赞歌,起到了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积极作用。这一年,黑龙江省有6台戏(话剧《一人头上一方天》、《地质师》,舞蹈诗剧《大荒的太阳》,儿童评剧《大森林》,京剧《魂断五国城》、《梦断关山》)晋京演出,继1990年8台戏剧晋京演出后在北京掀起又一次高潮,被誉为戏剧舞台上的黑龙江现象。
  1997年初,相继推出了电影《冰上小天鹅》、电视剧《蛙鸣》、《关东大集》,话剧《我们班的故事》,龙江剧《梁红玉》,广播剧《“九六O”营地》,歌曲《好日子》、《喊一声北大荒》等20多部文艺作品。9月,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六届颁奖大会上,本省的电视剧《燃烧的烛光》,话剧《地质师》,歌曲《世界在歌声中听到了你》,广播剧《地质师》、《萨日娜》等获入选作品奖。这一年,由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省文联、省文化厅、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电视台和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共同主办的音乐大赛活动,集中展示了20年来黑龙江省乐坛的群星风采。从177名参赛选手中评出了专业、业余组4种唱法的特别荣誉奖14人、金奖38人、银奖41人、铜奖46人、优秀歌星19人。歌曲创作方面,评出了特别创作奖4首、创作金奖10首、银奖12首、铜奖19首、优秀作品奖19首。
  1998年1月,全省县级剧团调演优秀节目汇报演出在哈尔滨举行。这次演出的剧目,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烈的生活气息。演出结束时,省委书记徐有芳等领导上台祝贺演出成功。为迎接建国50周年,省委宣传部制定并实施了精神产品创作生产规划,确定了44个重点项目。1999年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厅共同举办了黑龙江省庆祝建国50周年大型交响音乐史诗《创业颂》的演出,省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4月,省委宣传部与省文联举办“黑龙江省《辉煌五十年》大型美术、书法、摄影精品评展”,共有3000多件作品参评,经过评选有300件作品分获金、银、铜及优秀奖。6月,省文化厅组织省直文艺院团晋京演出的《梁红玉》、《北疆哨位》、《脊梁》、《青山不老》等取得成功。9月,在全国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比中,黑龙江省有电视剧(片)《雪乡》、戏剧《一人头上一方天》、歌曲《好日子》、广播剧《老屋的故事》和《周总理与王铁人》荣获“入选作品奖”。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作协共同主办的黑龙江省首届文艺精品工作奖(由过去的省文艺创作大奖转化而来)也于9月揭晓。全省14个艺术门类的90部作品、作者分获一、二、三等奖和文艺精品工作奖。在颁奖晚会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东辉就如何运用邓小平文艺理论指导文艺实践等问题作了讲话,要求文艺界要保持和发展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向上势头。在喜迎建国50周年的日子里,全省文艺工作者组织创排了近百台为国庆献礼演出的优秀剧节目。应文化部邀请,省龙江剧院创编的大型历史龙江剧《梁红玉》、哈尔滨话剧院创作演出的反映国企改革的大型话剧《脊梁》、黑河市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被中央军委命名的黑河“好八连”事迹的大型话剧《北疆哨位》、以植树造林的老模范马永顺事迹为原形由伊春林区话剧院创排的话剧《青山依旧》4台剧目晋京演出,赢得了首都观众的强烈反响。文化部为《梁》剧召开了专题座谈会,盛赞该剧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是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一体”的精品佳作。《脊梁》演出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健行等领导观看了演出,并接见剧组人员,称赞《脊梁》演绎了国企改革风云,是贯彻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部好戏。12月,省委书记徐有芳等省领导观看了话剧《脊梁》后,殷切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继续深入基层,深入生活,积极反映改革开放和现实生活,为人民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为庆祝建国50周年,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电影家协会联合开展了黑龙江省影视文学剧本有奖征文活动,评出优秀剧本一等奖1部,二等奖2部,三等奖3部。2000年1月,为纪念周总理逝世24周年,大庆文化艺术中心与牡丹江市京剧团晋京演出。8月,省委宣传部与各文艺部门举办了黑龙江山川风光画展,展出20位画家的作品300多幅。年底,根据中宣部《关于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省委宣传部与省文化部门研究确定1999—2000年度评选的各艺术门类的优秀作品为:电影《人间第一情》、《白天鹅的故事》;电视剧《庄稼院里的年轻人》、《一千零一夜》、《西部太阳》;龙江剧《梁红玉》;话剧《我们班的故事》、《脊梁》、《青山不老》;京剧《周总理与大庆人》;广播剧《老神树》(单本)、《追寻方志敏》、《七色光》、《七彩云环》(单本);歌曲《党是一面旗》、《越来越好》、《党在我心中》、《大庆人》、《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