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对外宣传方针任务

第六章 对外宣传

第一节 对外宣传方针任务


  一、对外宣传的基本方针

  1986年初,省委要求各级党委在部署对内宣传的同时,务必认真考虑和部署对外宣传工作,同时要求各涉外部门要根据“内外并举”的方针,结合涉外业务,作好对外宣传工作。1987年3月,省委决定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省委外宣领导小组组长,设专职副组长负责外宣日常工作;加强对外宣传的经费投入;成立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对外开展活动;明确提出对外宣传的重点是对苏宣传。10月,省委召开对苏宣传讨论会,确定在中苏关系逐步转向松动的情况下,为配合边境贸易的发展,对外宣传应主动灵活地利用地方优势,扩大对苏宣传,促使“小气候”的形成。
  1988年6月,中国对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贸易洽谈会(简称哈洽会)在哈尔滨召开。代省长邵奇惠在《黑龙江日报》发表《坚持南联北开的方针,加快振兴黑龙江》的文章,鼓励外商来我省投资,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合作。
  1990年12月,省委召开全省对外宣传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全省对外宣传工作要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南联北开”的战略思想,以对苏宣传为重点,大力宣传黑龙江,扩大黑龙江的国际影响,积极推进沿边开放、全方位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稳定发展。
  1991年9月,中央对外宣传小组的领导同志在黑龙江考察时,就加强对苏宣传工作提出了重要意见。10月,省委常委会听取了宣传部关于加强对苏宣传工作的汇报。确定要勇于承担中央对外宣传领导小组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苏宣传的规划要突出重点,分别轻重缓急,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从实际出发,实行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要改进宣传方式,不能搞说教式的简单宣传,要自然、生动、活泼,潜移默化;要充分宣传国内形势和省内形势。
  1993年,省委确定外宣工作以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黑龙江省经济上新台阶为目标,把改革开放的大项目、大举措作为对外宣传的重点,拓宽渠道,丰富内容,加大力度,形成大开放、大宣传、大交流、大效益的工作态势,有效发挥外宣工作的“先导”和“桥梁”作用,为实现对外开放的战略升级服务。具体抓四方面工作:一是以实现对外开放战略升级为中心,加大对外经济宣传的力度;二是以外宣工作迈上新台阶为目标,进一步创造新形式,开辟新渠道,建立新阵地;三是以办好对俄广播电视节目为重点,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基础建设;四是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开创外宣工作的新局面。

  二、对外宣传的主要任务

  1994年10月,省委同意外宣小组确定的7项工作,即: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紧紧围绕本省经济发展战略,坚持外宣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有效地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推动和促进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2.以重大外宣战役为龙头,突出外宣为本省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服务的主题,搞好中国哈尔滨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的对外宣传工作;做好第三届亚冬会的对外宣传工作;要在完善规划,创造新形式,开拓新途径上下功夫;积极配合省政府在境外举办的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洽谈活动,在招商引资中搞好对外宣传,重点抓好新闻发布会和新闻报道工作。3.结合本省中俄边境线长,煤矿、林区、油田易发生生产事故,大中型企业暂时困难等实际,尽快拟订本省重大问题及突发事件的对外宣传意见和口径。4.以国内外新闻媒介为载体,加大对外传播的辐射力,组织省内各新闻单位加强同境外新闻单位的联系,开展节目交换、相互开辟专栏等新闻交流活动,利用中央新闻单位以及海外报刊、电台、电视及其驻省机构的力量,宣传黑龙江省外经、外贸形势,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等,以扩大黑龙江省在海内外的影响。5.本着“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指导思想,与省内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全面对外宣传黑龙江。6.以“七个一工程”(一本简介、一本投资指南、一本画册、一套折页、一本旅游手册、一张录像片、一张本地地图)为重点,搞好外宣品的系列化和精品化建设。7.以省政府新闻办的名义举办新闻发布会,请省领导及有关厅局负责人作为新闻发言人,就国内外人们关心的问题发表讲话。11月,省委宣传部、省委对外宣传小组办公室、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建立突发事件对外报道工作制度的通知》,就全省性突发事件的对外报道工作提出7条具体意见。12月,省委书记岳岐峰在听取黑龙江省赴南方招商引资考察团的工作汇报时强调:现在黑龙江省的经济搞对外开放,对外宣传更要紧紧跟上去。各个方面都要重视对外宣传,因为广告本身就是对外宣传。应花点钱,把电视与卫星接上,扩大覆盖面。所有的领导都要有外宣意识,外宣办的工作要到位。
  1995年1月,省委召开外宣小组工作会议,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提高外宣意识,要把外宣工作当作份内的事。用各种宣传媒介向省外、国外广泛宣传黑龙江。对外宣传不单是对国外,黑龙江以外都是外宣。2月,全省对外宣传工作座谈会,强调要以改革开放为宣传重点,树立黑龙江良好的国际形象,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和辐射力是对外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
  1996年3月,全省对外宣传工作会议确定对外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清形势,坚持对外宣传的正确导向;抓住机遇,以重大经济与涉外活动为依托,搞好对外经济宣传;拓宽渠道,扩大省外宣传工作的领域;借助外力,充分发挥境外大众传媒的作用;发挥优势,努力加强沿边对外宣传阵地建设;多出精品,大力推进外宣品“七个一工程”的全面实施;广交朋友,增强对外宣传工作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建设队伍,努力提高外宣干部的综合素质;加强领导,切实发挥对外宣传的整体功能。
  1997年6月,全省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宣传工作。会议确定本省对外宣传工作的总体任务是:突出一个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深入落实省委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切实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做好对外宣传文章。要把黑龙江省的十大优势转化为十大外宣优势,把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转化为外宣资源。要办好两件大事,即以“迎接香港回归和党的十五大召开”为内容,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要构建大外宣格局,省直和市地、外宣部门和涉外部门、国内传媒和海外传媒、“内地兵团”和“海外兵团”、主体网络和全社会形成合力,发挥群体优势,进一步扩大黑龙江在国际上的影响。11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我国访问期间到黑龙江省访问,省委确定采取积极、充分、客观、热情、友好的报道方针。并确定宣传报道要点是:1.通过事实宣传中俄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为黑龙江省同俄方各个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合作,创造宽松环境;2.继续宣传黑龙江省与俄经济贸易、经济技术合作的互补性和发展潜力,宣传多年来双方边境贸易所取得的成果及我方为边境贸易的健康发展所做的努力,对今年以来的边贸成果可作突出报道;3.通过编发新华社稿,继续宣传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地区稳定的坚实力量,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造成威胁,今后中国强大了也永远不称霸,反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生活的主题。
  1999年初,省委确定全省外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深入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全国外宣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庆祝建国50周年为契机,紧密结合“搞好二次创业、实现富民强省”的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加强黑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的对外宣传;以边境对俄宣传为特色,努力创造良好的周边舆论环境;搞好澳门回归的宣传活动,促进两地的经济合作关系;合理统筹外宣品制作发送,提高对外宣传能力;加强协调配合,提高对外宣传的整体水平。6月,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第十届哈洽会的新闻宣传工作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对哈洽会的宣传,各新闻单位要精心组织策划报道;宣传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12月,省委外宣办会同省计委、省农办、省农垦绿办、省绿办在肇东市召开全省农业产业化暨绿色食品开发对外宣传工作会议。
  2000年2月,在全省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东辉讲话指出,对外宣传工作一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地做好全省外宣工作,抓好“塑造黑龙江形象工程”,向世界展示黑龙江人的良好精神风貌,更好地为本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