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各条渠道的对外宣传
第二节 各条渠道的对外宣传
一、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中的对外宣传
1986年6月,哈尔滨师范大学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共同发起,举办国际红学研讨会,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新加坡、泰国、香港地区的红学家、红学研究者120多人参加会议,省委外宣领导小组给予了有力的支持。9月,由横路知事、吉田议长率领的日本北海道代表团及随同来访的“道民之翼”旅游团一行共275人来黑龙江省访问和旅游。在访问期间,各有关宣传新闻单位制作了录音带、录像节目,提供日文版书刊及明信片,以及电视节目和新闻报道,在外宾下榻的宾馆每天晚上在闭路电视播放《富饶美丽的黑龙江》等录像片。
1987年1月和7月,省委对外宣传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外办、省广播电视厅邀请美国著名电视节目《看东方》主持人靳羽西女士来省采访,先后拍摄的4集记录片《天鹅之窗》、《东方莫斯科》、《哈尔滨的冬天》和《黑龙江的片段》作为《看东方》的特别节目,在美国950个电视台陆续播放。这一年,还通过美国《经济导报》主编宁辉鄂、日本著名集邮家水源明窗、美藉韩国实业家许钰、加拿大爱德蒙顿加中友协主席马锦尚等进行多方面文化交流、国外考察等活动。
1989年以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齐齐哈尔冰灯游园会、五大连池饮水节、绥芬河灯节等活动,成功地体现了地方特色,在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产生较大影响。黑龙江日报社与日本北海道新闻社、新潟日报社每年互派记者采访,互相提供稿件。
1990年,省委外宣小组先后组织了电视专题片《中苏边境贸易纪实》的拍摄和《富饶美丽的黑龙江》、《黑土地》的重新编辑制作工作,还拍摄了《陆路口岸绥芬河》、《经济贸易的窗口,中苏友谊的桥梁》(中俄文版本)等专题片。编辑制作了《黑龙江风情》、《友谊的旋律》、《当代中苏歌曲》、《龙魂》等音乐磁带,作为礼品向苏联客人赠送。电视文艺晚会《相会在哈尔滨》的录像带(汉俄语对照)也传入苏联。自1989年到1990年底,黑龙江省先后向美国、加拿大、日本、阿根廷、苏联、香港等15个国家和地区派出29个演出和艺术访问考察团组,接待了10余个外国文化团组,在国外举办了一系列书展、画展、邮展、摄影作品展、“富饶美丽的黑龙江”展览。多次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科技成果展览会,接待了大批国外专家、学者。同时,黑龙江省也派出了大批专家、学者到国外讲学,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还与一些国家开展了优秀影视片交流和体育交流。
1991年2月,黑龙江省应邀参加了日本和平协会主办的第十届《为了和平,反对战争》展览会。主要参展作品选自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731细菌部队罪证遗址陈列馆、南京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上海鲁迅纪念馆。日方很重视,展览的命题为“对中国的侵略、迫害”。
1993年,省电视台继续办好《你好,俄罗斯》等一系列节目。在巩固边境文化长廊建设方面,以文化促进双边经济的发展,让冰灯、雪雕艺术、北大荒版画、伊春木雕、海伦剪纸等民间艺术走向俄国,扩大对俄宣传领域。这一年,按照中央外宣办关于“七个一工程”的要求,省外宣办与省政府各有关部门编辑、出版、制作的《开放的黑龙江》丛书、《黑龙江省》画册、《开放的黑龙江》折页(中、英、朝文版)、录像片《天鹅展翅》(中、英、朝文版)、影片《冰雪黑龙江》、民族音乐磁带《欢迎你来黑龙江》、《欢聚在太阳岛上》和《春到黑龙江》等宣传品在对外宣传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994年,省外宣办把申办亚冬会的宣传作为加速黑龙江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申办成功后,密切配合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同时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亚冬会宣传总体方案,在国内外召开了亚冬会新闻发布会,向各界人士介绍亚冬会筹备情况。组织了迎接亚冬会集邮展、大型书画义卖和松花江大型畅游等活动,组织国内外采访团组采访宣传亚冬会,宣传黑龙江。1996年亚冬会举行期间,省外宣办制发了《开放的黑龙江》录像带、《赞美冰雪》录音带、画册等外宣品,较好地宣传了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形势和今后5至1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扩大了黑龙江的影响。
1997年3月,省外宣部门向全省各口岸城市及宾馆、火车站、机场等涉外窗口单位发放了5种2万份97香港回归宣传画,开展了香港回归的对外宣传。11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来哈尔滨访问,省长陪同参观了市人民防洪纪念塔,向苏军解放东北纪念碑献花圈。访问期间,省内刊发稿件91篇,刊登照片38幅,播发稿件48分钟。这一年,全省各级文化部门共派出49个文化代表团出访,邀请国外、境外10余个文化团体来黑龙江省演出。
1998年,省外宣部门在提高外宣品质量上下功夫,制作了一批内容新、信息准、质量高、便携带、有纪念意义、有收藏价值的优秀外宣品,受到外国朋友、港澳台同胞及客商的欢迎。还举办了“我眼中的黑龙江”外宣摄影作品展,并将获奖作品汇编成册,用中英文出版在海外发行。1999年初,进一步加强“边疆文化长廊”建设,优化交往环境。编辑制作了《黑龙江省口岸》系列折页、《黑龙江名优产品》画册等。
二、旅游经贸活动中的对外宣传
1986年哈洽会前,省委对外宣传小组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暨出口商品洽谈会征集宣传品的通知》,到5月份共征集到各类宣传品110种、15100套(册、页),转录、拍摄了反映黑龙江工农商各行各业及各地区、各城市基本情况的录像片35部,编录了表现黑龙江人民生活的电视剧、歌舞节目等7部。这些对外宣传品,在哈洽会期间散发和播出后收到了良好的反映。
自1986年以来,省外宣部门会同有关涉外部门和单位对哈尔滨的冰雪节、扎龙鹤乡、牡丹江的镜泊瀑布、五大连池的火山奇观、桃山的狩猎等旅游景点景观和旅游活动作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共编印融趣味性、知识性、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宣传品20多种、30多万册(件);摄制旅游风光片10余部。除赠送观光旅游者外,还通过各种渠道传送散发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9年7月,应黑龙江省之邀前来参加大连交易会的境外客商达1900多人。1990年6月召开哈洽会期间,中、俄、英文版的洽谈会会刊、俄文版的洽谈会特刊《桥》杂志、中俄文版的《中苏商品信息》洽谈会专册等,约有11吨重的书刊宣传品向中外客商散发传送。
1991年6月,第八届哈洽会期间,邀请国内外记者400多人,刊发宣传黑龙江省的稿件2,100多篇,播放了《天鹅飞向世界——改革开放的黑龙江》等对外宣传专题片,对外发放了《黑龙江省》、《黑龙江招商指南》、《跨国公司在中国》等各种形式的外宣品9种5万多件。10月,为了引导各地将本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转化为外宣资源,陆续开展了对齐齐哈尔观鹤节、牡丹江金秋节、佳木斯三江旅游节、大庆石油文化节、大兴安岭北极光节、伊春森林节、七台河山湖节以及黑河的“二月二”龙节的对外宣传。
1992年,省外宣办与省政府口岸办联合召开口岸工作会议,就如何把外宣工作纳入口岸建设工作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部署。会后,全省海关、边检、商检、卫检、动植检、港检、港监、船检等各口岸部门与各市(地)委外宣部门密切配合,联手开展了“满意在口岸,我为龙江添光彩”的活动。
1993年,省政府经贸代表团参加韩国大田博览会和汉城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会前,省委外宣办先期派员到韩国与其新闻媒体联系,发布介绍黑龙江招商洽谈会的预报消息;同时邀请韩国MBC广播电视台记者团赴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黑河等地采访报道。会中组织了黑龙江省汉城新闻发布会,提供了13部朝语电视专题片、1万份《开放的黑龙江》折页和5,000盒《欢迎你来黑龙江》音乐磁带,向韩国介绍黑龙江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成果、完善的投资环境和大有作为的合作前景。还组织图片展览,分别召开了两次新闻发布会,国外新闻媒介对我省洽谈活动进行了大容量的宣传,提高了黑龙江省的国际知名度。
1994年6月,哈洽会期间组织了10次大型新闻发布会,印制宣传折页20万份,编辑制作了电视专题片14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组织了专题文艺晚会。这一年,省内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先后在俄罗斯、香港、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召开了6次招商引资新闻发布会,交流了反映黑龙江经济、文化、旅游优势的画册、录像带、录音带等大量外宣品,充分利用洽谈会、冰雪节、筹办亚冬会等重大活动,邀请国内外新闻记者到黑龙江省采访。
1997年,在黑龙江省赴美国、加拿大招商引资活动中,省外宣领导小组在《中国日报》组织了2个专版,一版介绍黑龙江省的投资环境及省长的署名文章,另一版介绍黑龙江省赴美、加进行招商的126个项目。刊发后在美、加等国引起较大关注,共有4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还为招商活动提供了5部录像片,英文折页1000份。6月,哈洽会期间,在国内外举办新闻发布会20余次,接待中外记者300多人,新闻媒体刊发稿件2000余篇,印制5种5万份宣传画,发放《欢聚在太阳岛》音乐磁带5,000余盘,提供12部外宣电视片在各涉外宾馆播放。8月,黑龙江省在俄罗斯纳霍德卡举办“中国商品展洽会”,省委外宣办发放了大量的宣传品。会前会后播放的《黑龙江风情》音乐电视和通过卫星接收的中央电视台四频道节目吸引了许多俄罗斯客商和当地市民。还邀请纳霍德卡报、电视台,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和《消息报》驻远东记者采访报道了展洽会的情况。这一年还通过海外电视台、报刊介绍黑龙江省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情况及美好前景;通过参加西班牙滑雪大会、新加坡亚太地区旅游博览会、香港旅游博览会,介绍黑龙江省的旅游资源和合作意向;派员到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开展旅游宣传,进行联合促销等活动。
1998年,省外宣办选择以农业为主的绥化地区为重点,帮助总结典型经验,邀请中央电视台和五洲传播中心《中国乡村的变迁》等两个摄制组先后拍摄和报道了绥化兴和乡稻田养鱼、庆安拉林青小区中低产田改造、望奎瓜菜研究会良种推广、兰西兰菜小区节水灌溉、肇东华润金玉公司玉米深加工、安达奶牛产业的发展,系统地向海外介绍了黑龙江省建设农业强省所取得的成效。这一年在哈洽会期间共接待中央、兄弟省市及境外等108家新闻机构的记者548名,组织新闻发布会24场。国内外新闻媒介发稿量达2600篇。10月,“98中国中西部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期间,黑龙江省代表团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向中外记者及客商介绍了黑龙江省的资源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广阔的经济发展前景和具体项目;向万余名与会者散发中英文版《黑龙江省投资指南》、《黑龙江省》省情介绍折页、《黑龙江交易团洽谈指南》、《黑龙江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册》、《黑龙江》画册等几万册外宣品;播放了《改革开放的黑龙江省》及介绍哈尔滨、大庆、牡丹江的电视专题片;在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香港《商报》等海外报刊上同时发表介绍黑龙江省的报道;主动加强与中央新闻单位及湖南省委外宣办、湖南卫视、湖南经济电视台的联系与合作,邀请或组织中央新闻单位、当地传媒采访并报道了黑龙江省代表团和省领导的一系列招商活动。12月,省委外宣办与省计委为省政府在北京举行56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招商活动,在京组织了新闻发布会,向国内外客商和中外记者提供了综合情况和重大项目信息。
三、利用新闻媒体交流开展对外宣传
1986年6月,省委对外宣传小组邀请首都14家对外新闻单位的记者来我省采访五大连池、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他们利用消息、专访、通讯、图片等形式向编辑部发回稿件20多篇。这一年全省各地共接待省外记者100批。
1992年9月,省外宣办组织了中央及省内8家新闻单位赴沿边9个口岸城市进行“金秋国门行”采访活动。各新闻单位先后刊发综述、通讯、电视专题片等20余篇,《中国日报》稿被美国、加拿大5家报纸摘发,新华社稿被俄国际文传电讯接收,港台传媒发稿10篇。
1993年下半年,省外宣部门先后邀请和接待了外国驻京记者团,美国《国际日报》、韩国MBC电视台记者团以及新加坡晚报、俄罗斯塔斯社、台湾联合报等100余名记者对黑龙江口岸发展、边境贸易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1994年,邀请了首都14家新闻单位来黑龙江省采访,到年底先后在中央报刊和海外报刊发表文章30篇,图片61幅,其中“黑龙江开拓江海联运通道”的稿件在《今日中国》外文版刊发,配发新闻图片,以英、法、澳、西班牙和阿拉伯5种文字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1995年初,省委外宣办协调有关部门创办了《黑龙江日报》海外版,加强了同香港的《大公报》、《文汇报》、《商报》,澳门的《澳门日报》、《市民报》以及美国《黄河台》等海外新闻媒体的联系,积极邀请境外记者来黑龙江省采访。到年底,在海外发表黑龙江省稿件224篇、照片229幅。1995年《黑龙江日报》海外版还在美国洛杉机《国际日报》和在美国发行的《新民晚报》上开设了黑龙江专版。在美国播出的《今日黑龙江》已播出2800分钟的节目;《你好,俄罗斯》节目播出230多期,节目播出总量近70小时。龙江新闻版进入全世界最大的信息网络的国际互联网,影响面进一步扩大。到年底由《黑龙江日报》主办的香港《大公报。黑龙江新闻》、美国《国际日报。今日黑龙江》、《新民晚报。黑龙江新闻》(美国版)等新闻专版,出版已达125期,受到了海外读者及有关方面的欢迎和好评。1996年,邀请香港《商报》和《大公报》社长、记者来省采访,在香港《商报》和《中国日报》英文版开设黑龙江专版,在海外报刊发稿242篇。还通过中央新闻机构及香港地区新闻媒介驻黑龙江省记者站,刊发了大量宣传报道黑龙江省的稿件。
1997年上半年,省外宣办组织接待了10家中央对外新闻单位组成的赴黑龙江省采访团深入到大庆油田,采访了国有企业是怎样面向市场、走出困境、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的。省委宣传部还召开了有外宣、外经、外贸、外事、旅游等部门领导与香港《文汇报》、《大公报》、《商报》、《经济导报》和国内英文报纸《中国日报》记者参加的座谈会。
1998年8月,全省军民抗洪救灾期间,先后有美国有线电视台、美联社电视台、美国环球电视公司、美国广播公司、美国新闻日报、日本富士电视台、日本东京广播电视公司、日本读卖新闻、日本共同社、日本电视网广播公司、日本朝日电视台、日本经济新闻社、德国电视一台、法国解放日报、芬兰广播公司、挪威国家广播电视、俄罗斯公众电视台、英国独立电视和荷兰广播协会等21家国外传媒和香港亚洲电视、《星岛日报》、《文汇报》、《大公报》、《商报》及台湾《联合日报》、《中国日报》和无线卫星电视派来的63名记者,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4个组和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等中央对外传媒85名记前来采访。对灾情和我军民抗洪救灾、重建家园情况作了积极、客观的报道。这一年,省外宣办、外事办、省记协等单位邀请西方发达国家的大通讯社、大报、大台的记者或主编来黑龙江省采访;接待了澳门新闻界高层人物参观访问团深入到牡丹江、大庆、绥芬河等市地采访,与省城新闻界进行了座谈交流;组织省内主要新闻单位负责外宣的领导和记者回访澳门,加强与澳门主要新闻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使黑龙江省的信息能直接进入澳门主流传媒;组织力量采写摄制了一批介绍黑龙江省资源和产业优势的稿件和节目,通过中央传媒对外播发。省电视台从本年开始向日本的北海道、岩手、新澙电视台和韩国电视台提供节目。随着省电视台运用卫星转播技术,《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等报刊采取开办海外版、电子版、上国际互联网等措施,使得省内的新闻媒体逐渐国际化。
1999年7月,俄罗斯阿穆尔《真理报》社长兼总编辑德罗兹多夫一行4人前来黑龙江日报社洽谈双方新闻交流事宜。11月,应台湾《中国时报》邀请,黑龙江省新闻访问团到台湾进行访问考察,访问团在台期间访问了《中国时报》编辑部,就新闻采访、报业产业发展、报纸发行等问题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