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信访工作
第四章 信访工作和执法监察
第一节 信访工作
一、受理检举、控告、申诉
自1984年中央纪委下发《加强县级纪检信访工作座谈会纪要》以来,全省各级纪委主要抓了《纪要》的贯彻落实工作。1986年重点抓了全面完成3项指标(当年信访结案率90%以上;初信初访结案率80%以上;重信重访的越级信访率降低到15%以下)。1987年抓巩固提高。1988年,中央纪委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纪检信访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再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国绝大多数县一级纪检信访工作在全面达到上次会议《纪要》要求的基础上,当年结案案件中的按期结案率达到70%以上,优质结案率达到80%以上。1989年至1991年,全省共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12.4万件,其中转司法、行政处理4.6万件,其余7.8万件由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理。当年信访办结率都在95%以上,办结反复率在10%以下。越级到中央纪委上访的位次,由连续10年的第5位下降到第10位。
为了提高接待信访的质量,全省各级纪委领导亲自接待来访群众。全省县以上纪检机关共成立书记接待室120多个,1989年到1991年,全省各级纪委书记共接待来访8400多人次,批阅来信2.4万件。各级纪委信访部门还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由领导带队,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挂牌接待群众。到1991年底,全省14个市地128个县(市、区)纪委及部分乡镇、企事业纪委共到基层下访1938次,挂牌接待群众10188人,就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深受欢迎。省纪委领导干部带队,分别到林口、依兰和佳木斯,会同当地党政领导,挂牌接待来访群众。哈尔滨市纪委3个书记轮流下到一个镇和两个城市街道办事处挂牌接待来访群众,3次共接待群众269人,解决问题227件。
在县一级信访工作得到加强之后,工作重点转向了乡镇、企业和机关,使县级“达标”要求延伸到乡镇。多数市地制定了乡镇纪检信访工作细则,统一了办案、办信制度。普遍建立健全了乡、村纪检信访组织,配有信访员和信息监督员。县(市)纪委深入乡镇,建立联系点,挂牌接待,现场办公,下乡、村、屯巡访、回访,使大量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
1993年到1997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公布举报电话和接待地点,广泛宣传中央纪委下发的《控申工作条例》、监察部下发的《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及反腐败工作部署和信访举报工作有关事项,鼓励、引导群众举报。采取坚持领导接待日制度、领导下基层现场办公、挂牌接访、座谈走访、回访、建立工作联系点等多种形式,拓宽信息渠道,广泛接触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5年间全省县以上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来信来访和电话举报28.3万件(次),共接待了集体访2793批,4.4万人次,都根据情况作了妥善处理,做到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大量集体访问题解决在基层,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青冈县新村乡三排九村农民因加重负担越级集体上访,省委书记徐有芳3次批示,要求查清原因,认真处理,追究责任,并在全省通报。省有关部门先后两次派工作组调查处理。最后,全部退回超收的工商税、屠宰税、皮毛税,取消了广播费、电影费、治安费,返还了因没完成强行种植甜菜、红芸豆的罚款,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省纪委向全省发了通报,稳定了群众的情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信访网络建设也得到加强。绝大多数市(地)县都把信访网延伸到村屯、车间,建立了快速灵敏的反应机制,建立健全了对农村信访信息员的奖励、误工补偿等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就地解决。1996年春节前,海林市三道河镇湖滨村一名民办教师和几名村民因动迁补偿费不兑现,与村党支部、村委会发生冲突。他们串联了60多名村民,准备到市纪委上访。市纪委通过信访网络及时得到这一信息,立即派出调查组赶赴现场,耐心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把群众稳定在村里。对支书、村长的问题展开调查,并很快查清处理了村委会主任在维修工程中受贿和村干部吃喝挥霍的违纪问题,使矛盾化解在村里,避免了一次群众集体上访。
1998年到2000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举报、控告、申诉16.5万件(次),其中涉及地厅干部4837件(次),涉及县处级干部2.6万件(次)。省纪委信访室和省行政监察举报中心直接受理群众举报、控告、申诉3.8万件(次),涉及地厅级干部3721件(次),涉及县处级干部1.1万件(次)。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群众的信访举报、控告、申诉进行了妥善处理,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牡丹江市纪委以县处级“三讲”教育为契机,采取下发“信访专函”的形式,把尚未办理的群众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问题,纳入“三讲”教育中去解决,使过去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全市在第一批县处级“三讲”教育期间共下发“信访专函”74份,提出问题87个,有8个领导班子和66人上报了情况说明,有57个问题进行纠正和整改,为24名领导干部澄清了是非,正了名。
二、查办信访案件
1985年至1987年,全省各级纪委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纪要》,加快了办案节奏,案件结案率逐年提高。中央纪委向省纪委要结果、要情况的案件结案率由1984年的73%提高到1987年的97%,省向市地要结果的案件结案率由1984年的90%提高到1987年的96.8%,14个市地中有13个连续两年无信访积案。各级纪委在处理信访案件时,严把质量关,结案质量年年有提高。据佳木斯、绥化等市地及哈铁等11个单位统计,初信初访结案率在96%以上。县一级无积案、无老户、无集体上访、无进京上访的单位由1986年31%上升到1987年的82%。
1988年到1989年,全省县以上行政监察机关信访举报机构共立案调查1599件,处分违纪干部1588人,其中厅局级干部2人,处级干部94人。齐齐哈尔市监察局举报中心查处了建华区原副区长隐瞒其子罪犯身份,利用职权送去参军的违纪问题,并在全市科级以上干部大会上进行公开处理,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延寿县粮食局领导严重官僚主义,连续发生多起事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省监察厅信访处立案后交松花江行署监察局查处,对粮食局主要领导给予了记大过处分。
1989年到1991年,全省各级纪委信访部门围绕惩治腐败查处的信访案件,绝大多数实现了“两率”要求。据对137个县(市、区)和702个县级企事业单位统计,达到和超过《纪要》要求的有821个,占97%,1990年全省信访要情况、要结果的案件3710件,当年结案3602件,结案率为97%,其中按期结案2942件,占已结案的82%;优质结案的3063件,占已结案的85%。
在查办信访案件中,各级纪委信访部门重视申诉案件的处理。申诉案件虽只占信访案件的2%左右,但处理此类案件所用的精力却是大量的。原依兰县环保局监测站副站长吴双英因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不服,多次上访申诉,在北京拦截领导座车,闯领导机关,绝食静坐,多次被收容。省纪委信访室主任两下佳木斯,三下依兰,终于把事实弄清,有关部门撤销了对她不公正的党纪处分。绥棱县公安交警大队女民警陈丽芝因揭发该队队长陈传录等人的经济问题,遭到打击报复,被解除原职,还受到法律追究。她多次申诉,绥化地委、地区纪委严肃查处了这一案件,给陈传录及有关责任者党政纪处分,并将此案通报全区。
1993年到1997年,全省县以上纪检监察机关要结果的举报案件1.7万余件,信访举报部门自办、联办直接核查的2.6万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243万元,处分违纪人员1.4万人。对一般性违纪问题找被举报人谈话2.3万次,发信访通知书1.2万件,强化了利用信访渠道对干部的教育和监督;也为一些被诬告、错告的同志澄清了问题,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在此期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开展了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制止公路“三乱”、“反拖拉、反刁难、反梗阻、反勒卡”以及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等专项举报。共接待受理群众专项举报4942件(次),调查核实违纪案件和问题3,005件(次),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22人,公开通报向社会曝光279人(次),起到了查处一件,治理一项,教育一片的作用。
1998年到2000年,全省各级纪检部门加大了查办信访举报案件工作的力度。省纪委信访室自办失职、渎职、挪用公款、诈骗、影响经济发展环境、奢侈浪费等典型信访举报案件54件,查结45件,结案率83%,给予党政纪处分29人,挽回经济损失240万元。全省共查办信访举报案件426件,结案377件,结案率88%,在受理专项举报中,共查办案件721件,收缴违纪款617.48万元,处分605人。大庆角力体育用品公司(广州双鱼集团在黑龙江的代理商)应邀参加1999年哈尔滨经贸洽谈会,在展位上体育运动器材中有4支45毫米口径步枪,经大会保卫办安全检查验收合格,大会保卫办综合组负责人韩文达等不问情况就认定是卖枪,导致个别公安干警在中外客商聚集的场合,对参展工作人员非法使用警械并予拘禁,后又滥用取保候审措施。省纪委接到举报后,进行了公开处理,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张毅组织省纪委信访室查清了问题,分别给予韩文达等3名干警党内严重警告、行政降级和党内警告处分。
三、反映情况
1985年至1987年,全省各级纪委信访部门向省委、省纪委和各有关部门反映了大量信息。省纪委信访室3年累计编发《信访情况》129期,《要信摘报》87期,专题反映49件,要信要访送审884件。经省委书记、副书记,省长、副省长批示的累计达68件,其中省委书记孙维本批示23件。省纪委信访室对这些批示组织落实、催办,并把落实结果报告给有关领导。14个市地及哈尔滨铁路局共编发《信访简报》、《信访情况》、专题报告等427期。1987年全省县(市、区)及省直大的企事业单位共编发《信访简报》、《信访情况》、《要信摘报》、专题报告等1361期。1985—1987年,全省各级纪检部门立案查处的22411起案件中有85%是通过信访渠道提供的线索。伊春市涉及140多人的“6.21纵火案”、黑河地区涉及110人的倒卖煤票案等,其线索都是由纪检信访部门提供的。1986年松花江地区群众反映一些党员干部借住房制度改革之机,倒卖公房牟取暴利等问题较突出,地区纪委调查后写报告向地委和省纪委反映,引起了领导的重视。地委制定了《建房、买房、卖房中若干政策界限的规定》,下发各县执行。当年全区共清退买房、卖房、建房违纪金额79万元,狠刹了这股不正之风。绥化地区纪委信访室1987年以《党员干部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为题印发的信息摘报,地委书记张焕忱先后两次批示,地区计生委将此情况通报全区,对违纪超生问题进行了全面清查,推动了全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1987年上半年,社会上刮起一股反对处理匿名信之风,省纪委信访室根据近几年处理的匿名信70%左右属实或部分属实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有些经济大案多属匿名信揭发和当时匿名信占全省上访信总量50%的情况,及时向省委作了反映,按省委的指示,省纪委常委会作出关于正确处理匿名信的4条原则下发各地执行。使全省对匿名信处理未受到社会上的影响,既保护了群众的积极性,又支持了因匿名信告发而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改革者。
1988年到1991年,全省县以上纪检监察机关的信访部门通过信访渠道为各级党委、纪委及有关部门提供各种《信访情况》4255期,信息5412条,被各级组织和有关部门采用657件。为各级纪委检查部门提供党员违纪线索1.8万件,在各级纪委检查部门查处的1.3万件违纪案件中,有90%左右是通过信访渠道提供的,经查属实和部分属实的在90%以上。
1993年到1997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信访举报部门提供案件线索3.9万件,立案1.8万件,其中大要案4111件。省委直接查办的哈尔滨国贸城案、哈克森企业集团案、省石油公司案及大北企业集团案等几起有影响的大要案,信访举报部门都提供过线索。据统计,全省县以上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纪案件中,有80%以上的线索是通过信访举报部门提供的。大庆石油管理局纪委信访部门紧紧围绕从企业要害部门掌握实权人物违纪问题、亏损企业存在的违纪问题中发现大要案线索。大庆市原农工商联合公司经理王连宝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技工学校实习大队原会计朱炳和贪污、挪用公款案,多年亏损的实业公司商厦原会计张凤霞贪污等大要案,都是从信访举报中发现线索,从而得到查处的。
1998年到2000年,省纪委信访室向案件检查部门提供案件线索1896件。通过简报、汇报、送审信访件等形式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信息3651件,在中纪委《信访简报》刊发35条。在《中国纪检监察报》、《黑龙江日报》、《生活报》、省电台、省电视台、《明鉴》杂志等新闻媒体刊发信息39条,对案件查处,帮助领导了解社情民意都起到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