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课程设置

第二节 课程设置


  1986年至1991年,黑龙江省各级党校一般开设三类课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理论,领导干部必备的业务知识和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学制一年以上的各个班次,根据不同对象开设上述三类课中的部分课程,但各班次始终把马列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作为主课学习,马列课时一般保持在50%~60%,短期班的课程安排,主要针对当时国际国内的实际,以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为重点,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主题,来确定每一班次的学习内容。有些短班,如纪检干部班、人大主任班、新闻干部班、组织部长班、女处级干部班等,还安排一些专业性的业务知识课。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以后,党校教学内容从传统的全面地讲授马克思主义转变到突出地讲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三个月至半年的短班,学习的中心内容就是按照十四大概括的9个方面内容,系统地原原本本地学习。主要学习的专题有: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搞好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认清时代主题;抓住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步骤;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战略性构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学习这些专题时,采取专题带原著的方式,精选和专题内容联系紧密的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原著,进行精读精讲,力求掌握马克思主义最精髓的东西。同时,也学习一些现代管理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
  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三卷出版后,各种班次都把学习《邓小平文选》列入重要学习内容。1992年下学期短班课列入以下内容:第一单元讲理想信念。读原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讲专题: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邓小平南巡谈话中的方法论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开辟、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第二单元讲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读原著《资本论》有关章节;经济理论专题:社会主义计划与市场、国有企业改革与转换机制、黑龙江边贸经济、深化农村改革与乡镇企业发展战略、邓小平南巡谈话中的管理思想;政治专题:党的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等;文化理论专题。第三单元讲党的建设专题:党的建设必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在三大考验中加强党的建设和苏联东欧演变给中国党的建设的启示。第四单元讲行政管理专题:行政干部知识结构、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协调、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涉外经济和政策学。
  1995年至1998年,各级党校坚持“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在主体班教学中构建了邓小平理论和若干篇马列著作、党的十五大精神、黑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三大板块。第一板块,学习邓小平理论和马列原著部分,讲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等专题;精选《共产党宣言》、《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论俄国革命》等原著;市场经济的规律及其运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中外市场经济模式比较等专题;思想理论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建立一支善于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干部队伍等专题。第二板块学习体现党的十五大精神的若干专题。第三板块学习黑龙江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区域经济建设专题。在此基础上,1998年又开设了领导干部必备知识课。
  1999年至2000年,为适应新世纪党校主体班教学需要,各级党校全面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实施以“三基本”、“五当代”为核心的新教学体系。新教学体系的中心是学习邓小平理论。主体班课程包括5个方面:一是“理论基础”,即“三基本”——马列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二是“世界眼光”,即“五个当代”——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律和中国法制建设、当代世界军事和中国国防建设、当代世界思潮;三是“战略思维”,即紧密结合形势发展开展关于国际国内若干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战略思考;四是“知识学习”,即学习中外历史、中外文化,以及市场、金融、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五是“党性修养”,即在教学全过程贯穿增强党性要求的基础上,专门进行党史、党建学习以及党性分析。在新的教学体系中,开设若干专题,主要有:马列主义基本问题,设置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与当代社会主义等专题;精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二、四章、《〈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节选)、《共产党宣言》(节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设置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等专题;精选了《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节选)、《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节选)等著作。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开设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体系和历史地位;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精髓,推动新的思想解放;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理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情况、新特点及其协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建设和党性党风教育,设置了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党的建设难点、热点问题研究;健全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整体功能;苏共党的建设的历史教训等专题,并开设了“三讲”系列专题党课。战略思维和重大现实问题研讨,设置了马克思主义战略思想,邓小平战略思想,西方战略思想,黑龙江发展战略,黑龙江省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黑龙江省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热点问题,世界经济形势与黑龙江省对外开放战略,科教兴省与人才战略等专题。另外,还开设了战略学课程。领导干部必备知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开设了西方经济学,西方管理理论,领导科学,政策科学,法律知识,现代金融知识;选修课开设了计算机原理与操作、英语、国际政治、伦理学、科技哲学、党史、近代史等,学员在以上学科中选择上课。学制一年的班次开始实施上述新的教学体系,3个月以上的常规班次作了适当合并,根据班次不同学员对不同专题可以有所选择。同时,在教学中加大了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的力度。
  遇有重大现实问题,如苏共解体、东欧剧变、“三讲”教育、中国加入WTO等,省委党校都要从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请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辅导;有时也请省内著名专家、学者或省、市领导来讲学或辅导。各地、市、县级党校的课程设置,除在省委党校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简化以外,还根据本地区、本班次的特点,如石油、林业、煤炭、农业和各厂矿企业等方面的班次,增加一些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方面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