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图书馆建设

第二节 图书馆建设


  一、省委党校图书馆建设

  为适应图书资料增加和学员阅读的需要,1997年6月,文献信息中心新馆舍建成并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6162平方米,占地面积1504平方米,主体建筑为5层,局部6层,建筑主体总高度22米,内设学术报告厅1个,大型阅览室3个,由于采用大空间设置,实现了文献藏、借、阅一体化,为读者提供了明亮、宽敞、方便的学习环境;现代化设施有语音室、微机教室、演播厅、计算机主控室、多功能室等,是集图书情报、电化教学、计算机网络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文献信息中心。经过3年多的跨越式发展,省委党校图书馆已经形成书刊阅借、文献检索、电化教学、网络管理和信息服务融为一体,图书馆局域网、校园网、远程教学网、闭路电视网四网连通的现代化图书馆的雏形。
  1998年以来,图书馆陆续为各业务岗位和读者服务窗口配备了计算机,实现了馆员人手一机,建立了计算机主控室,购置了WINDOWSNTSERVER4.0中文网络操作系统和GDLIS6.0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替换了原有的ILAS系统软件的编目子系统,在全馆陆续启动了编目图书采访、报刊管理、图书借阅和图书办公自动化等子系统。馆内铺设终端26个,形成图书馆局域网。由流通阅览部承担馆藏图书的书目回溯建库工作,并逐步开展了计算机书目检索、查询和借阅。报刊部实行计算机新刊验收登录和过刊合订本的回溯建库。采编部在新书机读编目的基础上又启动了图书采访系统,彻底取消了传统的卡片目录和本式登记帐,图书馆工作流程采、分、编、典、流实现计算机化。1998年5月,购置了中文激光照排系统软件,购进速印机(Gestetner)一台,精编的二次文献完全由情报部的人员自己录入、排版和印制。同月,又与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签订了《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咨询站协议书》,购置了文史哲、经济政治及法律和教育与社科综合3个专辑。当年收录社科期刊1,300余种。1998年7月,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咨询站(社科)黑龙江省委党校二级站建立。2000年又增加了主要报纸论文数据库的经济专辑和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的经济专辑。学术期刊光盘(英文简称CAJ-CD)是大型集成化学术期刊现刊原版全文数据库,具有全文、分类、蕴含、关联逻辑检索等簇性检索功能,又具有整刊、篇名、关键词、作者机构、中英文摘要、引文、基金等特性检索功能。
  至2000年底,图书馆共有图书392934册,报刊合订本24255册,外文图书990册,电子出版物627种,音像资料658盘。更新了复校前的全部木制书架和报柜。馆内现有现代化设备,计算机,服务器,传真机,打印机,扫描仪,摄像机,录像机,编辑机、监视器,投影仪,光盘塔,电脑刻字机,一体速印机,复印机,音视频切换器,寻像器,复制机等设备一应俱全。
  省委党校图书馆开展的主要业务。1.优化馆藏,实现业务建设标准化。按照新时期党校教育正规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科研需求,调整了原有藏书结构和购书比例,加强了对经济管理、法学、现代科技等学科的入藏比例,按照“面向教研,突出特色,以用为主,多品种少复本”的藏书原则,确定“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类为省研究级藏书重点,“中国共产党和建设”和“管理科学”为校级藏书重点,哲学、政治、经济和社会科学综合类图书成为馆藏主体。馆藏图书由10个大类增加到21个大类。订购中文报纸100余种,外文报纸3种。2.强化情报职能,开架阅借,实现文献、情报、信息服务现代化。文献按载体类型集中管理,情报部专司情报开发和传递功能。3.向多功能图书馆转轨,图书馆工作重心由加强业务基础建设向工作手段的自动化转移,并以图书学会为纽带开展宣传、推动工作。

  二、市地委党校图书馆建设

  在省委党校图书馆建设的同时,各市(地)级党校的图书馆也把现代化建设提上日程。实现了图书馆与电化教学的现代化,开展计算机编目和情报机编。图书馆采用了ILAS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软件的编目,子系统用于新书的著录编目,建立了馆藏新书书目数据库,增设了主题目录和主题标引,使图书馆必备的4套图书检索目录健全,实现了一次输入多项检索。建立了自编自建的黑龙江省数据库和改革案例库,同时还开发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与应用数据库。购入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刊资料中心的《中文报刊社科资料索引数据库》(1994)电子版,取代了人工书本式传统检索。
  15年间,各市(地)、县及企业、机关党校的图书馆,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扩大。其中哈尔滨市委党校图书馆和大庆市委党校图书馆,都已形成规模,适应当前正规化办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