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气象
概况
2017年,全区气象工作强化气象社会管理和公共气象服务职能,防雷实施政事分开,清理和规范防雷减灾行政审批中介技术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完善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晴雨预报24小时准确率平均在85%以上。全年发布防火期天气预报161期,编发《重大气象信息专报》4期、《决策气象信息》8期,开展火箭人工增雨雪作业62次、高炮防雹作业4次。“大兴安岭气象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上线运行,关注人数1330余人。地区气象局与环保部门建立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发布重污染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与水务部门建立加强防汛抗旱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健全气象部门和水务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会商机制;与交通局、交警支队签订交通气象服务框架协议,建立交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机制。制定《开展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自查。加快全区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印发《气象现代化建设考核领导小组成员调整的通知》《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举措要点和分工的通知》等文件,落实“4+7”模式县级气象现代化建设,县(区)气象局基本实现“一栋设施完备的业务用房”基本目标,完成国家自动站观测设备换代升级及气象要素的升级改造,大兴安岭山洪工程2017年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完善县级气象部门县级党组职责和决策机制,所辖五个县(区)气象局中,呼中区局、塔河县局、漠河县局已成立党组,新林区局、呼玛县局正在流程中。中国气象局新舟60高性能人工增雨飞机于4月17日首次到大兴安岭开展高空人工增雨作业,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模式由原来的地面作业升级为地空联合作业,提高增雨作业效率。地区气象局获全省森林草原防火先进集体称号及“5•6”大火30周年座谈会组织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在第六届黑龙江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大兴安岭代表队获“理论知识和业务规范”团体第一名、团体综合第二名、“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团体第三名。地区气象局1名同志作为气象战线代表,被推选为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