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暨第二十五届哈洽会

首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暨第二十五届哈洽会


  首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暨第二十五届哈洽会(以下简称中俄博览会)于2014年6月30日-7月4日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举办。哈洽会自1990年创办以来,成功举办了24届,其间,根据功能定位、规模影响以及发展需要,先后三易其名,分别为“中国对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贸易洽谈会”“中国哈尔滨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2013年10月22日陆昊省长和商务部高虎城部长、俄经济发展部利哈乔夫副部长在中俄两国总理的见证下,共同签署了关于联合举办中国—俄罗斯博览会的谅解备忘录。2014年3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正式复函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中国—俄罗斯博览会举办,标志着哈洽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首届中俄博览会以“新机遇、新平台”为主题,由商务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俄罗斯经济发展部、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共同主办。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和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出席博览会开幕式及相关活动。中俄双方密切协作,共同努力,确保展览及各项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事实表明,首届中俄博览会既是中俄两国务实合作的新平台,又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更是我省推动对俄全方位交流合作进而提升对外经贸交流层次的宝贵机遇和重要平台,博览会展览展示亮点纷呈,商务活动层次跃升,交易洽谈深入务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基本情况

  (一)合作签约情况。首届博览会黑龙江省共签订进出口合同31.5亿美元,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260项,合同利用外资及省外资金683.35亿元人民币。
  (二)中外来宾情况。首届博览会共有来自世界五大洲67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0多名国外客商参会,其中俄罗斯近5000名,展会期间入场总人数超过28万人次。国外政府、经贸及华人华侨代表团176个,副省部级以上官员68人;俄罗斯12个部委以及各州区的108个代表团参会,副省部级以上官员48人;俄罗斯大企业356家,其中排名前200位的企业100家,包括俄罗斯前百强企业近40家。国内24个国家部委以及26省区市34个政府代表团、31家中央企业和9家银行参会。此外,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150名专家、学者参会,其中院士11人。中俄两国共有66所高等院校参会。
  (三)展会活动情况。首届中俄博览会共举办展论坛各类主要活动49项,其中,中俄副总理出席活动5项;中俄两国政府部门协商确定的商务活动13项;我省及其他省市和有关部门举办的活动31项。
  (四)会晤会谈情况。汪洋副总理与俄罗斯罗戈津副总理举行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双方主席会晤。我省领导参加会见会谈等外事活动123场次。

  二、主要亮点

  (一)中俄同为主办方,更加突出全方位合作。中俄两国首次共同组织如此大规模的展会活动,是两国友好关系更上一层楼的新标志,也是中俄全方位合作的新突破。一是中俄合作的创新。俄罗斯罗戈津副总理特别强调,这种共办不是当前会展业中流行的“伙伴国”或“主宾国”的概念,而是两国作为平等伙伴真正共同举办的展会。事实证明,中俄共办展会充分发挥了各自资源和优势,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组织更具代表性的企业和项目参展。二是高层对话的平台。汪洋副总理和罗戈津副总理共同出席了5项活动,举行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双方主席会晤。汪洋副总理提出要抓住历史机遇,用好政府合作机制,重点推动航空航天、核能、机械制造、金融、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战略性大项目合作。罗戈津副总理表示,俄中双方共同举办博览会是扩大两国务实合作的新举措。俄方愿与中方共同努力,积极发挥政府间合作机制和博览会平台的作用,把经贸特别是战略性大项目合作提升到新水平。三是部门磋商的平台。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地区发展部、远东发展部工业和贸易部、外交部、运输部、农业部、财政部、教育部和旅游署、青年事务署、航天署(局)等12个部门与中方部委联合举办13场活动,签署了会议纪要、谅解备忘录等文件。中俄卫星导航合作圆桌会议期间,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俄罗斯格洛纳斯非商业集团等单位分别就北斗、格洛纳斯系统建设、行业应用及商务合作情况发表演讲,双方有关部门签署中俄卫星导航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俄进一步加深卫星导航领域的合作。四是我省对俄合作的平台。王宪魁书记、陆昊省长会见俄罗斯客人20多场次,其他省领导及各厅局各地市领导高密度与俄方会见会谈,促进了我省对俄合作的深入对接,形成了《中国黑龙江省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省州长会谈纪要》和《中国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区省州长会谈纪要》,为解决当前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加快推动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全面合作的平台。俄方将中俄博览会视为与中国各地开展合作的中心舞台,俄罗斯地区日有23个俄州区推介,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俄远东发展部及相关州区第一次系统地向中国投资者推介俄远东地区开发总体规划、重要政策;在林业、农业、金融、电子商务、青年、教育、医疗、海关、旅游、文化等多领域举办圆桌会议、对接会和推介会。俄罗斯技术集团、俄罗斯铝业集团、联合飞机制造集团、统一国际电力集团、基础元素集团等大企业,我国央企及国内大企业负责人齐聚博览会。在中俄大型企业项目合作对接会上,两国共有845家企业1500余人参会,形成线索项目680个,达成意向性协议项目120个;我国“一五”时期前苏联援华156个项目中筛选50家航空及其新材料、数控机床配套企业与俄方相关企业进行对接,中国一重·俄罗斯乌拉尔重型机械厂、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俄罗斯圣彼得堡海军上将造船厂、西飞·伊柳申公司、(哈飞、西飞、沈飞)·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OAK)进行了对接,中俄“子厂”和“母厂”之间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多家中俄企业之间建立交叉产业链。
  (二)展览展示层次跃升,创新布展更加专业化。首届中俄博览会参展大企业多、特装比例高、各大展区布展新颖、亮点纷呈,既体现出较高的专业化水准,也促使展览环境和参展企业层次有了质的飞跃。首届博览会设8个展厅和1个室外展场,共有42个行业门类1597家企业参展。在俄罗斯馆展出了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的摄影作品,同时汇聚了俄罗斯技术集团、联合航空制造集团(OAK)、天然气工业银行等100多家俄代表性企业,并汇聚了滨海边疆区、萨哈林州、鞑靼斯坦共和国等25个州区参展,除远东地区经常参加哈洽会外,其他来自欧洲部分、乌拉尔一带经济发达地区的州区均是第一次参展。
  (三)高层智库专家云集,研讨议题更加广泛。各类交流活动层次高、规格高、突出中俄智库特色,议题实、反响大、务实合作思路宽,起到了部门和企业所起不到的重要推动作用。论坛议题涵盖经贸、科技、林业、农业、物流、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为开创中俄务实合作新局面提供支撑。中俄经济合作高层智库研讨会、中俄大学校长论坛、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立仪式暨第六届中俄医药学国际学术大会、中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论坛、中国—俄罗斯国际钻石及贵金属国际论坛、中俄高层工程技术会议等活动主题突出,观点新,重实效,对策建议有份量。其中,中俄经济合作高层智库研讨会,邀请了中俄两国高层智库100多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围绕“探索合作新模式,开拓合作新路径,探讨合作新领域”主题和中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俄总统经济政策顾问库列绍夫院士、俄总统国内事务局参事马特维切夫、俄科学院系统分析研究所所长列克辛院士等前来参会;中方智库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率团参加研讨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原驻俄罗斯大使李凤林等知名专家前来参会,为开创中俄务实合作新局面提供智力支撑。
  (四)国际化底色更浓,第三方参会更加踊跃。按照汪洋副总理指出的“我们的办会目标不仅是双赢,而且是多赢和共赢!”的要求,中俄博览会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在促进中俄双边务实合作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广阔的舞台。上海合作组织举办了圆桌会议和展览。日本、韩国、东盟国家参展踊跃,国际化色彩浓烈,30多个国家的展商展出珠宝、首饰、工艺品、旅游品、特色食品。瑞士举办了自贸区的推介活动。俄罗斯地区日、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经贸合作潜力推介会等中俄之间交流的商务活动,因为中俄深度合作而释放出的新商机,吸引了其它国家的企业家参会。中国(黑龙江)一欧盟投资经贸洽谈会,来自欧盟各国的驻华使馆代表、商务参赞、商会代表、欧盟商会成员企业积极参与。中国(黑龙江)一韩国经贸交流活动、龙·港·澳·台及俄罗斯经贸合作洽谈会等活动扩大了博览会的影响,特别是这次香港特区驻北京办主任朱曼玲、香港贸发局总裁林天福亲自带团前来参会。全球华商侨商代表101人组团、全国23家外埠黑龙江商会、企业家200多人也前来参会参展。
  (五)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博览会氛围更加浓郁。中俄艺术家在开幕式联袂演出,邀请俄罗斯大学生来哈参加夏令营,举办俄罗斯油画展,展示2000幅俄罗斯艺术家的精湛作品。黑龙江省国际文化周举办各类文艺演出和艺术交流活动39场,哈尔滨市城市商圈延长营业时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进行中俄音乐及爵士乐舞蹈、演唱表演,打造了“不夜店”“不夜街”,仅中央大街6月30日人流超百万人次,比平日增加20%。同时,推动中俄作家、诗人、作曲家合作交流,尤其重点推动近20年以来俄罗斯文学作品和中国文学作品相互传播交流。俄罗斯10余个企业家团体60余名青年企业家与中国50名优秀青年企业家开展“中俄青年企业家交流活动”。借助哈尔滨与俄历史文化渊源,营造对俄全方位合作氛围。

(黑龙江省会展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