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共建文明城市共享美好生活 用核心价值观 引领文明社区《人民日报》(2014年12月09日16版) 哈尔滨大街小巷,驻足在建筑围挡、电子显示屏、社会宣传栏前,一幅幅共筑中国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创建文明城市的公益广告迎面而来,人们在享受着城市美丽景观的同时,也感受到城市满满的暖意与正能量。
美在家庭美在庭院美在社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家庭和社区抓起”,谈起香坊区制作安装的10万张宣传板、张贴宣传画,香坊区委宣传部负责同志感叹地说,就是要让核心价值观进社区、进庭院、进楼道,进入了市民的心中。
南岗区在全区开展了以“四和,四美”为主题的“亲人和善,美在家庭;邻里和睦,美在楼道;环境和祥,美在庭院;服务和谐,美在社区”文明社区创建示范活动。
哈量社区158栋6单元301室住着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男主人杨东臣患股骨头坏死,无法工作,老父亲因脑血栓常年卧病在床,老母亲高血压心脏病缠身,勉强自理。家庭重担都落在女主人王宏的身上。王宏下岗后经营一家小理发店,同时用真情细心经营自己的家庭。王宏每天下班后就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杨东臣对父母嘘寒问暖、给孩子辅导功课。儿子杨旭每年都能以优异的成绩和奖状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的言传身教使他学会了善良和友善、孝顺和乐于助人。两位老人虽然生活在病痛中,但家庭温暖和谐的氛围、儿子儿媳的细心和耐心却最大程度上抚慰了父母的心。全家和和睦睦传为佳话。
微公益微梦想微视频 “我的微梦想是能有一套医疗保健方面的图书,这样我就可以在家自己学习保健了”。哈量具三社区的李大娘说出了她的微梦想,在爱心梦想箱的传递中,志愿者帮助她实现了微梦想。和李大娘一样,马爱民小朋友得到了水彩笔、马玉文老人得到了收音机……
为了使创城工作更加接地气、顺民意,香坊区不断探索创建活动载体、拓展创建活动思路,在全区110个社区中开展“三微六小助创城”活动。
“邻里守望微公益”行动,通过综合包户、结对帮扶、亲情陪伴等形式,为社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家政服务、医疗救助等爱心服务。香坊区“点亮心愿微梦想”行动,组织开展“说出你的微梦想一签名寄语”活动,在全区20个街道、110个社区群众中征集微梦想,传递“梦想宝箱”,每月组织一次“帮你实现微梦想”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社区群众实现一个微梦想,截至目前共征集微梦想438个,已实现微梦想366个,需求对接成功率达86%。
道德小讲堂、文艺小舞台、爱心小超市、志愿小分队、兴趣小沙龙、网络小平台,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社区居民的兴趣爱好,加深了邻里感情、增强街道、社区、居民之间的融洽关系。
一张窗口一张笑脸一份承诺 “一个窗口、一张微笑、一份承诺”是平房区新伟街道新牧社区的服务标语,前来咨询办理业务的居民可以在“一个窗口”内进行,不能立即办结的,“一个后台”可实现最短时间的便民服务,让群众体验到方便快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平房区新牧社区书记庾艳波连续14年为社区困难家庭爱心义剪,每个月都会主动帮助困难人群剪发、做家务。她还组织了特长服务队,里面都是电工、瓦工、家电修理等有一技之长的居民,社区群众称她为“及时雨”。
奋斗社区74岁的居民徐可良8年来一直在士课街早市看守公平秤,并帮助顾客讨要秤差钱,他同时还担任网吧监督员,他说:“我是党员,就要为党做贡献。”
人民群众是城市的主人,创建文明城市,不仅仅是外在环境的美观整洁,更应是一个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城市。市委、市政府坚持创城为民的理念,为人民群众谋求福祉、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在共创文明家庭、文明楼道、文明庭院、文明社区中,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溪以成江河,最终实现城市的“大文明”。
(本报记者 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