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黑龙江省博物馆新馆、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和哈尔滨大剧院建设有序推进,哈尔滨音乐厅、齐齐哈尔市图书馆以及庆安县、兰西县、绥滨县文化中心等一批大型文化设施建成投入使用,18个高山发射台站改造、20个发射台数字化升级改造和24万户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等省政府民生工程项目全面完成,落实中心村文体设施建设工程资金2.76亿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覆盖全省城乡,受益群众达2000余万人次。各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阵地全部免费开放,累计接待群众5000余万人次。群众文化活动惠及城乡,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江山如画”交响音乐会和黑龙江省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第六届“黑龙江之冬”国际文化艺术节、“城市之光”和“金色田野”“高雅艺术进校园”“送欢乐到基层”、全省农民文化节、全省音乐大赛等文化系列活动,全年为基层送演出、送培训、送辅导、送图书、送数字资源3.3万场,受益群众2600万人次。实施群众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命名表彰奖励了一批优秀文艺创作群体、民族民间文艺带头人和基层文艺骨干,使群众文化队伍覆盖全省乡镇村屯。文艺精品创作成绩斐然,在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中,黑龙江省申报的电影《张丽莉老师的故事》、电视剧《焦裕禄》等6件作品获奖,再次囊括文艺类全部奖项,与北京市比肩,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连续四届囊括文艺类全部奖项的省份,广播剧实现荣获全国广播剧大奖“二十二连冠”。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座谈会,全面部署并启动全省文艺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实施“黑龙江省历史文化题材文艺作品重点创作工程”,集中力量创作推出一批有利于展现黑龙江省重大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事件、历史文化名人和独特地域风光的文学和美术作品。电视剧《焦裕禄》《返城年代》和电影《张丽莉老师的故事》《大地赤子史来贺》《情笛之爱》分别在中央电视台、人民大会堂播出和首映,电视剧《东北抗日联军》《东方战场》《血战嫩江桥》《大江作证》《南梁红》,电影《最后决战》《铁脊》《爱在黑河》《不败雄心》等呈现出良好的艺术和市场前景。大型歌舞剧《黑土情》、升级版冰上杂技舞蹈秀《惊美图》和魔术滑稽秀《梦幻图》,商业性驻场演出470场,收入1107万元。佳木斯市以建设“三江文化名城”为目标,加强对抗联文化、赫哲文化、知青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鹤岗市全力打造“共筑中国梦·建设新鹤岗”活动品牌,开展大型文化活动12次,举办专场演出16场,征集各类作品1465件,展出作品375件,参与群众15万余人次。七台河市成功举办第九届“七台河之夏”群众文化活动,共演出200余场,深入基层进行文艺辅导培训20余次。实施精品图书出版工程,有122种出版前项目、9种出版后图书以及25种数字出版项目获得资助资金475.8万元。于志学的散文集《荒原劲草》、李云迪的散文集《野樱花之谷》、门瑞喻的单篇散文《海峡两岸同醉》、徐海丹(曼娘)的单篇散文《梦回托扎敏》分获第六届冰心散文集奖和散文单篇作品奖。省文联所属各协会推荐的节目和作品共荣获210项国家级奖项和4项国际奖项。
(张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