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建设 各级组织坚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建立健全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制度、工作调研制度、述职和民主评议制度等。省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加强与各市级组织、基层组织和省委各专门工作委员会的联系,有效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开展。农工党省委把领导班子建设工作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根据农工党中央要求,在中共省委统战部的支持下,召开六届四次常委扩大会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推荐与谈话推荐的方式,顺利完成省级组织后备干部人选推荐工作。农工党省委积极稳妥推动党内监督工作,认真配合农工党中央监督委员会到大庆市、齐齐哈尔市和省委会机关进行调研工作,开展全省组织建设情况摸底工作,完成了基础数据的修复、整理、统计和分析工作,开展党内监督理论研究与学习宣传工作,为筹备成立农工党省委监督委员会打下良好工作基础。
农工党省委注重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农工党中央、中共省委统战部的支持下,省委会积极与中共大兴安岭地委沟通协商,于6月成立农工党大兴安岭地区委员会,哈尔滨市委会新建立道外区总支委员会,牡丹江市委会新建立宁安县支部,大庆市委会新建立市直机关支部。截至年底,全省有6个市地级委员会,124个基层组织。农工党省委不断创新活动形式,省委会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在全省各基层组织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反映一件社情民意、提出一份意见建议,并召开全省“三个一”活动经验交流会。通过活动,凝聚党员力量,增强履职能力。省委会加强对基层组织工作指导,制定下发《基层组织工作手册》,建立基层组织工作台账,设立省直基层组织公共邮箱和QQ群,建立的基层组织主委联席会制度。省委会加强全省组工干部团队建设,召开两次组工干部座谈会,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不断提高纪律意识、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明显提高,在广大党员及所联系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成为政治上相互关心、思想上相互帮助、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关照的“党员之家”。
农工党省委保持界别特色,重点发展医药卫生、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领域人士入党,同时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经济界和社会新阶层代表性人士。规范党员发展流程,根据农工党中央最新下发的《组织发展工作规程》,省委会制定出台党员发展相关规定,创新组织发展工作方法,建立组织发展对象集体座谈制度,使发展对象在入党前深入了解农工党历史、中央和省级组织基本情况、农工党员责任和义务。截至年底,全省共有党员3337人。农工党省委举办全省规模培训班两次,专业培训班三次,与市地组织合办一次,参与统战部举办的培训班一次,累计培训党员500余人次。此外,省委会分别推荐21位骨干党员参加了农工党中央、中央统战部、中共省委统战部、组织部举办的培训班,培训效果显著。
(赵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