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 全省农作物病虫草鼠等生物灾害发生面积3.56亿亩次,较去年减少3879万亩次,但总体仍为中等偏重发生年份。玉米病虫继续呈重发态势,玉米螟发生面积4515.9万亩;玉米大斑病发生面积2004.6万亩,是近年来发生较重的一年。水稻病虫危害加重,发生面积3522.7万亩,其中稻瘟病、潜叶蝇、恶苗病、二化螟共发生1685.9万亩。受夏季降水偏多影响,稻瘟病呈暴发态势,经过大面积统防后,仅金禾一号等个别易感品种在部分县穗颈瘟发生较重;马铃薯晚疫病偏重流行。面对严峻病虫发生态势,全省各地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和“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大力开展稻瘟病和玉米螟等重大病虫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全年组织防治病虫草鼠害3.67亿亩次,农田减施化学农药1204吨,挽回粮食损失120多亿公斤。成功阻截马铃薯甲虫等植物重大疫情发生,全年完成疫情防控47.2万亩次,疫情普查131.5万亩次。全省已建的440个稻瘟病监测网点全部配备了黑龙江省首创的田间调查仪,正在建设网点160个,水田监测网点总数达到600个,基本覆盖地方大部分水田。中央财政投入2100万元,统防稻瘟病210万亩;省财政投入5700万元(去年为2500万元),在35个县(市、区)飞机航化作业370万亩预防穗颈瘟、在20个玉米主产县(市)采取绿色防控技术统防玉米螟512万亩;各级地方财政投入重大病虫防控资金达500多万元。黑龙江省稻瘟病、玉米螟专业化统防统治率达到33%,超过农业部27%的目标要求。首次全省大范围开展飞机防控,大面积统防稻瘟病,共完成飞机航化作业统防稻瘟病580万亩,涉及35个县份。在全省穗颈瘟应急预防期间,省内外4家通用航空公司共出用飞机45架,累计作业5726架次。继续与大企业合作,以“市场换服务”的方式,在五常、方正、肇东、克山四个市(县)开展现代植保技术服务新模式示范,实施“一体化解决方案”,“一条龙服务”解决农民及合作组织病虫草鼠害用药防治需求及技术指导。示范面积由上年的3.3万亩增加到4.7万亩。及时发现和扑灭马铃薯甲虫重大疫情。7月31日,绥芬河市首次发现了被世界公认为最危险的重大国际检疫对象马铃薯甲虫疫情,由俄罗斯侵入黑龙江省。省植检植保站立即下派11个工作组督导在18个边境地区县(市)展开拉网式普查。全省累计出动人力8187人次,车辆2434次,普查地块12148个,普查适生寄主面积131.45万亩次,及时在绥芬河、东宁、虎林发现5个疫点,并果断铲除。完成了6.4万亩苹果蠹蛾和10.8万亩稻水象甲等重大疫情的封锁防控,发生面积显著下降。
(张振立)
 |
飞行器喷洒作业 (省农委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