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管理局 牡丹江管理局实现生产总值186.69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同比增长3.7%。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99.78亿元,同比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40.56亿元,同比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46.34亿元,同比增长9.3%;人均纯收入26438元,同比增长4.6%。
农业生产 总播种面积46.83万公顷,其中粮豆面积45.71万公顷(水稻29.4万公顷,玉米11.51万公顷,大豆3.33万公顷,杂豆1.47万公顷)。按照“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结合、生态环境适应”的要求,完善和推广应用水稻“三化两管”、玉米“四精两管”等十大栽培模式,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卫星自动导航、集中智能催芽、毯式育秧机插、玉米催芽播种等先进技术,粮食产能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总投入3.2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8万千瓦,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98%,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特作物、设施农业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实施三江平原兴凯湖灌区工程、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节水增粮项目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三品一标”实现新的突破,总数达113个(无公害农产品62个、绿色食品36个、有机产品1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农产品质量追溯面积7.53万公顷。
畜牧业 以保障食品安全为目标,以构建畜牧业产业体系为重点,创新经营机制,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养殖,提高畜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奶牛存栏3.8万头,改造奶牛养殖小区3个,奶牛单产达到或超过8吨的牧场有6个。引进现代牧业管理体系,推行奶牛性控、TMR、DHI等“十大”畜牧养殖新技术,凡采用散栏方式的标准化牧场平均单产超过8吨。加快推进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推行“双峰牧场”的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实现合作社内部“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自主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化要求。建立健全局域内融资养殖奶牛的体制机制,实现生产要素向奶牛养殖方式领先的专业场、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流转。拥有现代化牧场12个,可以集中饲养奶牛3万余头。
工业 工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工业增加值32.6亿元,工业利润4.6亿元。推进工业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拥有各类稻米加工企业近70家,承担着全局70万吨水稻加工任务。形成了由北大荒经济开发区和双峰农场兴凯湖工业园、八五〇农场工业园、八五八农场吉祥工业园构成的“一区三园”发展格局。获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2户、总局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户、认定管理局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户。
城镇建设 推进城镇化进程,全局人均住宅面积突破36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36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34%,整体搬迁居民点190个,城镇化率80%。城镇功能性建设逐步完善,新建污水处理厂9个,垃圾卫生填埋场7个,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85%。管理局局直先后完成了幼教中心、文体中心和老年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东兴、西延、南联、北秀”的城镇化建设发展格局。
新友谊农场 新友谊农场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组建18个分场,沿远东大铁路和M60通道,分布在列索、基洛夫、斯巴克斯等9个区内,占据交通要冲,按功能划分为旱田区、水田区、物流区、牧草区等“六大区域”;新友谊农场境外总投资近5亿元,每年雇佣俄罗斯当地人员200余人;累计生产粮食40万吨,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最大的农业合作企业。
旅游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2.4亿元,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1.2亿元。建成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3个,2A级景区4个。兴凯湖当壁镇旅游度假区、青山湖旅游度假区、乌苏里江湿地千岛林风景区分别被授予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王湘湘 刘永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