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动物疫病防控

动物疫病防控


  围绕“两个努力确保”工作目标 科学研判疫情态势,全面落实防控措施,全省重大动物疫情持续保持稳定,黑龙江被农业部授予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管理优秀省份。深入贯彻实施《黑龙江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以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省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动兽医事业科学发展。制定《黑龙江省2014年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争取省财政动物防疫体系资金9980万元,重点扶持动物防疫体系项目建设7个。扎实开展常态化动物防疫和季节性集中强制免疫,召开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会议,明确工作责任和重点任务,确保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强化保障措施,健全免疫副反应赔偿机制,在采购强制免疫疫苗合同中明确规定副反应赔偿义务和责任。强化免疫档案记录和管理,要求中标供应商对照采购金额,按比例为各地印制统一格式的免疫档案,并免费配套免疫抗体检测试剂,保障强制免疫工作开展。规范疫苗调拨,省畜牧兽医局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黑龙江省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采购供应使用管理实施方案(试行)》,规范了疫苗采购、调拨、验收、结算等各环节。全省共调拨牲畜口蹄疫疫苗11733.5万毫升,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10289.15万羽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5627.6万毫升,猪瘟疫苗4939.5万毫升,共免疫畜禽3.69亿头只,重大动物疫病应免率达到100%。
  疫病监测和流调 制定《2014年黑龙江省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组织开展集中监测、日常监测、定点监测和种畜禽场病原监测,为判定全省动物疫情态势提供了科学依据。全面开展动物疫病监测,累计监测样品39万份,样品涵盖全省所有市(地)、县(市、区)。开展专项流行病学调查,会同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开展禽流感等主要禽病专项调查、口蹄疫等主要家畜疫病专项调查、家畜布病结核病等专项流行病学调查和疯牛病、羊痒病、牛瘟、牛肺疫、蓝舌病、非洲猪瘟等外来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足额采集野猪样品、猪组织样品等监测样品送至农业部指定实验室。在全省13个市(地)家禽H7N9流感监测点开展家禽H7N9流感监测剔除工作,共监测血清样品27746份,病原学样品27708份,未检出H7N9流感病毒。开展种畜禽场疫病监测,对4个种鸡场和3个种猪场持续开展鸡白痢、鸡滑支原体、白血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和细小病毒病等主要疫病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累计监测样品5.8万余份。推进养殖场动物疫病净化评估认证,组织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和“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评估认证工作,经现场复核,有4家养殖场获得批复,其中哈尔滨完达山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已通过农业部专家组现场评估认证,评估得分位居全国6家认证企业首位。
  疫病防治 继续组织开展牲畜两病检疫净化工作,布病全省监测奶牛51万头,检出阳性243头,阳性率0.04%;监测肉牛23万头,全部阴性;监测羊63万只,检出阳性796只,阳性率0.13%。奶牛结核病全省监测奶牛21万头,检出阳性2头。两病阳性牲畜已全部扑杀并无害化处理。组织开展猪腹泻等常见疫病防治,下发了《关于加强猪腹泻等畜禽常见多发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和诊断与防治技术要点,组织开展猪腹泻性疾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等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宣传,指导养殖场(户)及时做好防范。加强汛期炭疽病工作,全省共使用炭疽疫苗42万毫升,免疫牲畜40万头,确保炭疽疫情稳定。开展马鼻疽、马传贫监测工作,在5个县(市)检测马鼻疽样品400份,14个县(市区)检测马传贫样品1250份,结果全部阴性,流调未发现临床现症,继续保持马鼻疽和马传贫消灭成果。
  动物卫生执法监督 积极推进电子出证,省局与软件公司技术人员组成4个工作组,深入各市县开展技术指导,全省共培训电子出证管理员和信息员280余人。组织订购专用电子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到年末,全省审批通过申报点332个、出证官方兽医1130人,通过出证系统出具检疫合格证明41362张。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制定《关于加强养殖环节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补助资金监管的通知》,进一步规范监管档案建立、审查核查、资金申报、公示发放等环节,严密各环节工作程序,严防出现违规违纪行为。全省各地共上报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病死生猪21.58万头。强化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全面推进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建设,做到了官方兽医到场到户到点检疫,定点屠宰场点全部实行官方兽医驻场检疫,做到随时申报随时检疫。推动检疫工作痕迹化管理,全面启用统一制式的《动物检疫工作记录》。全省产地检疫大中动物1245.99万头只、禽类7823.11万羽,屠宰检疫大中动物1027.3万头只、禽类4860.6万羽,检疫率达到100%。

(孙铁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