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简介

国家级开发区

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简介


  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国家首批设立的14个边境经济合作区之一。建区时国家主管部门是国务院特区办,2008年调整为商务部。合作区实行精简高效的管委会管理体制,负责所辖区域的经济管理职能。建区时,国家核准黑河合作区面积7.63平方千米。先后投资12亿元,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已建设成为黑河东部新城区。截止2014年末,入区各类工商企业达到900余户,常驻人口达到6.2万人。
  2002年起,合作区依托对俄区位和能源资源合作优势,针对不同主导方向,陆续辟建了多个产业园区。2003年,开发建设了五秀山园区,重点发展硅基、硼基新材料产业。2006年开发建设了二公河园区,重点发展对俄进出口加工产业。近年来,合作区还在境内启动了中俄国际科技产业城(中俄联合高新区)和对俄能源(石化)产业园区前期工作,在俄罗斯阿穆尔州启动了境外产业园区前期工作。目前,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合作区正在以黑龙江大桥桥头区(含市区各产业园区)为基础,推进中俄黑河——阿穆尔跨境经济合作区相关工作。
  经国家和省批准,黑河合作区已成为国家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接替产业集聚区、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地区沿边开发开放合作平台、省级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省级财源建设示范区、省级重点对俄进出口加工园区。
  2014年,合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1亿元,同比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08亿元,同比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11.7亿元,同比增长26.3%。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4.14亿美元,其中对俄贸易完成4.08亿美元,同比增长22%。全口径财政收入2.31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公共财政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11%。全力推进重点项目18个,开复工率100%,完成投资17.75亿元。积极培育对俄出口加工产业,利源达专用车出口制造项目完成投资4100万元,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引进和培育中小型、科技型和创新型企业,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项目完成投资1.51亿元,标准厂房具备使用条件。东方新材料年产1.1万吨环保建材项目完成投资8200万元,主体续建工程完工。加快推进大项目建设,龙江化工年产10万吨优质石灰项目完成投资8500万元,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利源达研发中心项目完成投资8000万元,建成投入使用。鸿硕新材料年产5000吨型材、龙宝公司机动车检测中心项目,分别完成投资8000万元和8600万元,主体工程建设完成。
  加大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拓宽对俄合作领域,对俄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区有业绩的外贸企业65家,比去年同期增加22家,其中超亿美元以上企业2家。阿穆尔——黑河边境油品储运与炼化综合体项目通过国家核准。阿州别列佐夫卡年产6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主体工程完成。利源达集团与华夏幸福基业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推进在俄建设境外物流仓储基地、对俄跨境电商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了黑龙江大桥中方桥头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境外工业园区筹建,争取到俄阿州外联部、经济发展部的支持配合。境外企业孵化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完成,企业陆续签约入驻。
  围绕“对俄”特色和要素禀赋,利用中俄博览会、阿穆尔国际展销会等平台,以及央企、民企对接等大型活动,加大招商力度。招商引资完成41.5亿元,增长30.1%;实际利用外资1700万美元,增长22.1%。新引进大项目5项,预计建成后年可新增产值超10亿元。发挥创业中心和小微企业园平台作用,首批引进企业14家,贵重金属线、台湾科技园、蓝莓产品研发等项目已入驻。
  园区企业实现产值18.1亿元,增长17.2%;实现利税1.5亿元,增长19.2%。积极与国家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沟通,达成稳定俄电优惠电价协议,年供电量增加到30亿度。基础设施完成投资5800万元,园区承载功能进一步完善。加强税源监管,推进财政机制改革,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开展环境污染隐患排查,推进生态园区建设,园区环境进一步优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职业健康工作,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园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庄殿国 谭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