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目前,全县合作社发展到677个。采取村支部书记领办、农民富、集体富的方式,重点推进规范社建设,已创建省级现代农机规范社7个,其中3个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累计发放1.35亿元妇女小额贴息贷款用于合作社建设,解决资金瓶颈;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已经完成了第一期30人的培训工作,第二期已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正进行实训;组建县级联合社,实行企业化管理,提供社会化服务。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89亿元的引嫩灌区,已全线通水,田间工程配套后,可新增灌溉水田15万亩,灌溉旱田22万亩;累计投资近10亿元,实施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等项目。2014年,投资1500万元建设水稻智能化基地3处、大棚930栋,全县催芽基地已达9处、高标准大棚7430栋,覆盖水田75万亩。深入推进“2513”工程,建设核心区45万亩。
优化种植业结构。依托“一江五河”水资源优势,整合发改、开发、国土等部门涉农项目,全力实施旱改水,打造高标准水稻示范区,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130余万亩,注册了“泰来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县现有绿色食品标志23个。建设高标准杂粮园区,逐步恢复花生、绿豆种植规模。“四丽红”牌花生和“泰来福”牌绿豆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识。
(许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