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漠河县位于中国最北端,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边境线242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52°10′—53°33′,东经121°17′—124°20′。极光和白夜是漠河县独有的自然景观,素有驰名中外“中国不夜城”和“极光城”之称。漠河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是黑龙江上游地区主要对俄出口的黄金通道。2014年度县辖5镇,全县总面积1823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392公顷,林地面积750177公顷,森林覆盖率95%。年末户籍人口8381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59%。矿产资源有砂金、煤、石灰石、云母、珍珠岩、石墨、大理石、膨润土、石油、天然气等20余种,其中已开发利用的主要有黄金、煤、石灰石、大理石等几种。
2014年,漠河县(局)按照地委、行署“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建设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总体部署,围绕建设“全省经济强县、全国旅游名镇”目标,面对木材商业性采伐全面停产、矿业市场低迷等不利因素,推进林业体制改革,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经济转型,以突出产业项目建设为重点,提升生态旅游产业,做强林下经济,发展绿色矿业,扶持林产工业,促进对俄贸易,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年小口径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5.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2.2亿元,林业局利润实现450万元,非公经济增加值实现15.4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2404元和15708元,同比分别增长21.8%和22.7%。推进项目建设,全年争取项目20个,其中推进省地重点产业项目11个,争取各类补助资金8.8亿元,完成投资6亿元。签订招商引资项目8个,签约金额13亿元,总投资额68.15亿元,上报到位资金20亿元,位居全区首位。推进旅游名镇建设,完善景区服务功能,北极村创建国家5A级景区通过国家旅游局两次评审,北极村被民众评选为“中国最美十大雪乡”称号,入选2014“最具魅力旅游景点景区”榜单,全年接待游客164.3万人次,旅游业实现收入15亿元。推进林下经济建设,鼓励职工发展蓝莓生产、食用菌栽培、特色养殖、北药开发和蔬菜种植等五大接续产业,林中经济实现产值3.3亿元,同比增长22.1%。由于商业性采伐全面停产,工业总产值7.8亿元,同比下降22.8%。进出口贸易额实现1391万美元。推进党建创新工作,《漠河实施党建创新项目,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经验入围全国第三届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评选,北极镇被评为全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
(张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