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 围绕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创新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30个县(市)开展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探索了克山科技包保服务、肇源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宝清农田托管服务等新模式,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经营层次、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全省新增农民合作社9900个、家庭农场(大户)1000余个、农机合作社117个。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启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确权发证分别完成82.8%、72.8%和98.4%。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897万亩和6389万亩,分别增长6%和7%。整合3大类涉农资金293.6亿元,投向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涉农金融,创新土地林地经营权、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等多种农村金融产品,全省涉农贷款余额7314.3亿元,增长27.8%;种植业政策性保险承保面积9934.1万亩,增长6.3%。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优质高效农业稳步发展 发挥水利、科技、农机、生态四条主线作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全省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2.1亿亩,新建生态高产标准农田788万亩,累计完成3987万亩,新建水稻标准化育秧大棚4.4万栋、智能化催芽车间93个,粮食总产量经国家统计局认定为632.4亿公斤,实现了“十二连增”。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041.1万亩,其中,蔬菜面积432.9万亩。农业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农业“三减”工作取得成效,全省农业生产共减肥10万吨,减化学农药2000吨。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5456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25%。
畜牧业加快发展 “两牛一猪”发展规划稳步实施,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促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发展。累计投入扶持资金18亿元,引导社会资金82亿元,两年新建182个单体存栏1200头奶牛牧场,全省鲜奶量增长2.5%。成功举办了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暨乳业合作大会。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继续实施,肉牛出栏增长2.3%。生猪生产稳步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取得成效。
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深入实施,安排资金8亿元支持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品牌、强化质量安全、拓宽营销渠道,推动农业“种得好”更要注重“卖得好”,进而靠“卖得好”带动倒逼“种得更好”。建设了13个绿色、有机食品示范基地,全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超过7000万亩。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达到600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1620个、有机食品标志的产品400多个,全省有效使用“三品”数量保持在1.1万个。建设“互联网+农业”绿色有机种植示范基地228.8万亩,推广全生产过程展示营销、点对点营销、集团或个人定制营销。推动农副产品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针对粮价大幅倒挂的情况,对符合条件的玉米、水稻加工企业给予政策性补贴。规范市场秩序,开展了打击假冒五常大米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地方名优农产品市场保护。
外向型农业稳步推进 扩大地产优势农产品出口,果蔬等五大类农产品出口基地加快建设,开展了符合欧盟标准的有机水稻、对俄出口标准的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工作。农产品出口基地面积达到360万亩,增长12.5%。全省境外农业开发新增面积30万亩,增长3.8%,总面积达到810万亩。
(姜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