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提案审查 1988年1月13~23日,政协黑龙江省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以下简称为省政协某届某次会议)召开,共收到提案133件。其中有关经济建设方面的25件,农、林、牧业方面的11件,科技、教育、文化、医药卫生方面的35件,政法、工商管理方面的15件,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17件,统一战线方面的21件,其他9件。
1989年3月1日,省政协六届二次会议开幕,至3月7日,共收到提案230件。其中农林牧渔类16件,工业交通20件,财贸金融类36件,文教体育类31件,医药卫生类9件,科学技术类10件,城建环保类17件,政治法律类19件,劳动人事类15件,其他57件。提出提案的委员共185人,占委员总数的32.2%。
1990年2月27日,省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开幕,至3月4日,共收到委员提案408件。其中,农林牧渔类39件,工业交通类41件,财贸金融类51件,文教体育类55件,医药卫生类30件,科学技术类9件,城建环保类26件,政治法律类35件,劳动人事类42件,统战政协类26件,民族宗教类19件,其他35件。提出提案的委员248人,占委员总数的42.3%。经审查立案的384件,占收到提案的94.1%;没有立案的24件,占收到提案的5.9%。
1991年3月4日,省政协六届四次会议开幕,至9日,共收到委员提案576件(其中集体提案3件)。比六届三次会议多168件,提案的质量也有新的提高。在收到的576件提案中,工业交通类99件,财贸金融类87件,农林牧鱼类30件,文教体育类68件,医药卫生类22件,科学技术类10件,城建环保类42件,政治法律类48件,劳动人事类94件,政协统战类35件,民族宗教类20件,其他21件。提出提案的委员291人(比六届三次会议多43人),占委员总数的49.41%。上述提案经审查后,确定立案的574件,没有立案的2件。
1992年2月21日,省政协六届五次会议开幕,会议期间共收到提案560件。其中工业交通类88件,财贸金融类74件,农林牧渔类34件,文教体育类75件,医药卫生类24件,科学技术类25件,城建环保类38件,政治法律类43件,劳动人事类72件,政协统战类22件,民族宗教类11件,综合类54件。提出提案的委员252人,占与会委员总数的51.7%。经审查立案555件,占560件提案的99.1%。
1993年1月3日,省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开幕,至7日,共收到提案414件。经审查立案392件,占全部提案的94.6%,不立案的22件。立案中工业交通类69件,财贸金融类39件,农林牧渔类35件,文教体育类77件,医药卫生类14件,科学技术类13件,城建环保类31件,政治法律类42件,劳动人事类33件,政协统战类9件,民族宗教类7件,综合类23件。提出提案的委员256人,567人次,占与会委员总数的43%。
这次会议的提案数量多,高出历次换届会议。6日上午仅半天时间,就收到提案近200件,提案质量高,内容广泛,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提案增加。可从两个方面反映提案质量高的特点:一是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多。委员们紧紧围绕中共十四大精神和省委确定的全省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方针任务撰写提案。尤其是全国农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后,农业问题引起委员们的关注。针对全省农村实际,委员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创造条件和环境,提出依法治理的建议;要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帮助大中型企业走向市场的建议;应用高新技术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建议。此外,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全省森林资源培育政策;理顺乡企管理体制,促进乡镇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及口岸城市的建设问题等,都是全省经济发展的大事要事。二是提案比较具体的建议多,罗列社会现象,仅仅提出问题的提案相对减少。委员们认识到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不仅为党和政府当好参谋,还要敢于监督党和政府的工作。不仅仅提出问题,重要的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以便于采纳和落实。诸如《关于采用政策手段支持我省制糖工业发展的建议》《关于认真贯彻落实‘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及‘实施细则’的建议》以及文化教育、医药卫生、新闻出版、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提案,特别是对干部和知识分子问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1994年2月18日,省政协七届二次会议开幕,至20日,共收到提案266件。审查立案258件,占全部提案的97%,不立案的8件。立案中经济建设方面109件,科教文委体方面72件,政法综合方面77件。提出提案的委员238人,366人次,占与会委员总数的41%。
这次会议所提提案仍然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反映全省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比如:用价格政策宏观调控农产品生产计划,全省糖业复兴的再建议,外经部门应加强对三资企业经营效果的调查和管理,关于开展西部盐碱地绿化技术革新的建议,搞好国有农场和家庭农场以及建议省计委为新的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立项等提案,都诚恳地希望党和政府给予重视,得到解决。
这次的提案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委员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撰写提案。从各方面反映全省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增多,占全部提案的70%。比如,国营粮店应占粮食市场的主导地位,对粮油批发市场进行监督管理,抑制物价过分上涨和医疗费上涨,反腐败问题,商品房建设标准不宜过高,从快从严打击刑事犯罪以及在全省大中城市禁放烟花爆竹等提案,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内容充实,意见中肯,建议具体。
1995年2月13日,省政协七届三次会议开幕,至16日,共收到提案359件,其中党派团体提案15件。审查立案356件,占全部提案的99.1%,不立案的3件。立案中涉及经济建设方面176件,科教文卫方面74件,政法综合方面106件。提出提案的委员245人,478人次,占与会委员总数的40%。
本次会议提案特点是: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突出重点,服从服务于全省大局,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政协委员认真贯彻省委七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围绕全省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提出了很多质量较高的提案,比如:《开辟林业经济第二战场扶持政策必先到位》及《治危兴林实施方案再落实的建议》《关于矿山企业有偿使用矿产资源的建议》《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按品种落实好推广工作,把我省农业生产技术推向一个新高度》和《粮食主产区应坚持推行大农业生产方针》等提案,问题明确,建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党派团体提案增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组织行为积极向党和政府谏言是本次会议的另一特点,民革省委提出《对北水南调的意见与改进方案》、民盟省委提出《关于建立三江平原综合经济区的建议》、民建省委提出《关于引导哈尔滨建设水港,推进实施省‘大通道战略’的建议》、民进省委提出《关于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几点建议》、九三学社省委提出《关于矿山企业有偿使用矿产资源的建议》、农工党省委提出《不能把医院完全推向市场,要加强管理的建议》、省工商联提出《在全省个体私营企业中统一实行收费手册制度》等提案,都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有的提案附有资料和调查报告,内容翔实,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提供了依据;积极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政协委员针对群众关心的社会生活问题,提交了大量提案。特别是针对一些企业开不出工资,部分职工生活困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1996年2月24日,省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开幕,至28日,共收到提案365件。审查立案361件,占全部提案的98.9%,不立案4件。立案中涉及经济建设方面的182件,科教文卫方面的87件,政法综合方面的92件。在这些提案中,党派团体提案12件,参与提出提案的委员222人,481人次,占与会委员总数的36.9%。
本次会议政协提案特点:是紧密围绕全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突出经济建设中心,进一步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将黑龙江省由农业大省加快建设成为农业强省的提案明显增多,就全省农业的土地开发、水资源科学利用、肥料生产、水土保护、推广农业科技等提出了全面系统的建议。这些提案立意高,内容实,可操作性强,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为省党政领导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意识增强,议政水平提高,1996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全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更加注重了党派团体提案工作,如省民革的《关于采用新科技开发我省西部荒地资源的建议》、省民盟的《从尼尔基水库引水进入乌裕尔河用以灌溉黑钙土地区的建议》、省民建的《关于在大兴安岭地区设置农业银行的建议》、省民进的《关于重视美育强化德育的建议》、省农工党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建设农业强省的关键》、省九三学社的《打假要采取坚决果断措施》、省工商联的《加大监督力度,确保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政策落实到位》等党派团体提案,都是在各党派、工商联负责人亲自组织,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反映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提案较多,主要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从制度上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立和完善社会救济体制,加强社会治安等问题。这些提案将有助于省委、省政府充分了解社情民意,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转变作风,改进工作,解决群众困难。
1997年2月14日,省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开幕,至18日,共收到提案455件。在这些提案中,党派团体提案18件,审查立案441件,占全部提案的96.9%,不立案14件。其中涉及经济建设方面的提案197件,科教文卫方面的提案97件,政法综合方面的提案147件。
本次会议提案特点是:呼吁全面加强和推进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提案明显增多,如《关于加大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的建议》《关于建设北大荒展览馆的建议》《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居民委员会组织作用》《医药广告亟须整顿》《关于学校增设‘三德’教育课的建议》等提案不仅集中体现了党派团体和广大委员要求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迅速抓上去的急迫心情,而且多角度、深层次地提出了加强全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依然是本次会议期间提案的一个显著特点,如《大中型企业改革要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加强企业管理的几点建议》《关于如何对待粮食仓储问题的建议》《首破三百亿公斤,今后该干啥》等提案,都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方面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建议和方法;反映社情民意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是本次会议期间提案的又一个特点,这些提案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是:反腐倡廉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加强环境保护问题;积极稳妥地搞好房改问题;抓好冬季室内供暖问题;建立完善社会救济和再就业机制问题;整顿交通秩序、加强道路建设问题;加强市场管理,加大打假防伪工作力度问题等等。
1998年1月6日,省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开幕,至11日,共收到提案333件,其中党派团体提案28件。经过审查,共立案317件,占收到提案的95.2%,不立案提案16件。经济建设方面163件,科教文卫方面75件,政法综合方面79件。
 |
省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大会提案组在审查提案 |
本次会议提案特点是:围绕省委确定的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为搞好第二次创业,实现富民强省的跨世纪目标献计献策,如《关于全省实施大集团战略政策的建议》《关于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案》《关于搞好粮食生产区粮食流通的建议》等提案,从宏观和微观上提出了一些发展全省经济的中肯建议;党派团体提案数量较多,质量较好,九三学社省委和民建省委先后向省直各支社、支部发出通知,专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大会提案,会议开幕之际就分别提交了7份和10份提案。省总工会也提交了4份提案。三是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提案也较多,如在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开发资源,打击假冒伪劣,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
1999年1月29日,省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开幕,至2月2日,共收到提案437件。其中党派团体提案53件。经过审查共立案425件,占收到提案总数的97%。在立案的提案中,属于经济建设方面的195件,科教文卫体方面的124件,政法综合方面的106件。
这些提案所反映的内容主要有:用好用足优惠政策,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和粮食流通体制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加强人才培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建设,瞄准国际国内大市场,发展生态农业;积极稳妥地搞好下岗分流,促进再就业的真正落实;加强民主法制教育,维护社会治安,反腐倡廉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等一系列涉及当前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在关于加强和改善农村工作方面,党派团体和委员,针对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解决农民卖粮难等问题,提出了农村土地承包中应与计划生育政策相挂钩,以及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等问题。在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方面,党派团体和委员提出了事业兴衰在于用人,要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作用,切实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搞好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实施名优品牌战略,积极开发黑龙江名牌产品,尽快打入国内外市场的建议。在发展第三产业方面,党派团体和委员提出了较完整的保护非国有经济成分的法规设想,以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国有经济,加快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建议。
2000年2月21日,省政协八届三次会议开幕,至25日,共收到提案472件。经过审查,共立案466件,占收到提案的98.7%。其中,党派团体提案51件,委员个人或联名提案451件。不立案提案6件。
会议提案分为经济建设、科教文卫、政法综合三个方面,12个类别。
有关经济建设方面的提案267件,占立案提案总数的57.3%。其中,农林牧渔类61件,工业交通类75件,财贸金融类63件,城建环保类68件。提案主要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展开,包括抓好质量效益型农业,创造优质名牌产品,扩大绿色产品种植面积,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加强经营管理,强化监督机制,解困增效等问题。如《发展我省粮食生产,创造优质绿色名牌产品》,已作为一号提案提出。
有关科教文卫方面的提案98件,占立案提案总数的21%。其中,科学技术类10件,文教体育类60件,医药卫生类28件。提案内容主要包括大力推进科教兴省战略,积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大科技投入等。
有关政法综合方面的提案101件,占立案提案总数的21.7%。其中,政治法律类31件,劳动人事类33件,政协统战类16件,民族宗教类6件,综合类15件。提案内容主要包括加强法制建设,严厉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分子,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
2001年2月19日,省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开幕,至22日,共收到提案412件。其中委员提案360件,提出提案的委员316人,占委员总数的42%;党派团体提案52件。
经过审查共立案384件,占收到提案总数的93.2%。其中经济建设方面229件,占立案总数的59.6%;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方面的76件,占立案总数的19.8%;政治、法律、劳动、人事方面的64件,占立案总数的16.7%;统战、政协、民族宗教及其他方面的15件,占立案总数的3.9%。未立案的提案28件。
提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内容:加快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建设农业强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抓好结构调整,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改善生态环境,加强道路交通、城镇规划、小区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有黑龙江特色的旅游产业;努力开拓城乡市场,增加有效需求;抓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就业、保险等项社会事业;加强民主法制、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诸多热点问题。
2002年1月28日,省政协八届五次会议开幕,至31日,共收到提案405件。其中党派团体提案64件;委员提案341件。经过审查共立案401件,占总数的99%,未立案的4件。
这些提案分为经济建设、科教文卫、政法综合三大方面12个类别。在立案提案中,有关经济建设方面的提案232件,占立案总数的57.9%,其中农林牧渔类92件,工业交通类37件,财贸金融类48件,城建环保类55件。有关科学技术类12件,文教体育类67件,医药卫生类23件。有关政法综合方面的提案67件,占立案总数的16.7%,其中政治法律类31件,劳动人事类19件,政协统战类2件,民族宗教类11件,综合类4件。
2002年,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广大政协委员,围绕新世纪加快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党派团体提案数量明显增加,是本届历次会议最多的一次;提案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委员们和党派团体会前作了认真准备,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论证,许多提案资料翔实,分析透彻,建议具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重点突出,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的提案明显增多。本次会议提案涉及的主要内容有: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强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城市管理、义务教育、食品卫生和城市贫困人口脱贫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特别是对加入WTO以后,黑龙江省如何做好法制建设、环境改善、人才培训等工作给予了特别关注。
2003年1月7日,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开幕,至12日,共收到提案346件。其中,党派团体提案67件;委员提案279件。经过审查共立案331件,占总数的95.66%,不立案的15件。
这些提案分为经济建设、科教文卫、政法综合三大方面12个类别。在立案提案中,有关经济建设方面的提案171件,占立案总数的51.66%,其中农林牧渔类51件,工业交通44件,财贸金融类31件,城建环保类45件。有关科教文卫方面的提案90件,占立案总数的27.19%,其中科学技术类9件,文教体育类52件,医药卫生类29件。有关政法综合方面的提案70件,占立案总数的21.15%,其中政治法律类14件,劳动人事类24件,政协统战类4件,民族宗教类3件,综合类25件。
提案内容涉及全省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有:切实抓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发展医药、食品、电子等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企业间的有序竞争,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解决特困职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区管理体制,突出解决城建、环保、交通、供热、绿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发自然与人文景观,加快发展以冰雪和民俗风情为特点的特色旅游产业;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树立大开放意识,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更加宽松的政策,更加有效的服务,更加良好的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弘扬黑土文化,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社会进步;强化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注、期盼解决的诸如生态环境、食品卫生、医疗保健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
2004年2月7日,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开幕,至12日,共收到提案732件。其中,各民主党派、省工商联和有关人民团体的团体提案90件,委员个人和联名提案642件,提交提案的委员379人,占委员总数的48.6%。
经过审查立案的提案570件,占提案总数的77.9%,比九届一次会议立案数增加224件。在立案的提案中,经济建设方面250件,占44%;科教文卫体方面131件,占23%;政法、人事、统战方面189件,占33%。其中,反映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提案71件,占12.5%。
提案内容涉及全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有: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培育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扩大绿色农产品生产规模,打品牌效益,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战略,完善农村税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实施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股份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放开民营经济的经营领域和项目,取消有关政策限制,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和服务;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造市场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制定优惠政策,搞好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加强草原、荒地、河流、山林、矿产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防治和清除白色污染、废水污染、垃圾污染等各种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省建设;支持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入,继续推进北药开发,发展中草药产业;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政规划管理,突出解决城建、交通、供热、小区物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发展黑龙江省冰雪等特色旅游产业,积极开发旅游新项目、新产品,开发全省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深化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出版等项事业的体制改革,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高中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应试教学方式,减轻学生负担,加强素质教育,增强就业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展就业渠道,重点解决弱势群体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生活困难等问题;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提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社会各界广泛、积极的参与,表现为提案数量超过历届政协会议,提案内容几乎涵盖全省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案整体质量高,绝大部分提案主题鲜明,观点明确。一些提案不仅指出了全省社会和经济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而且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剖析探讨;提案内容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发展经济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造方面,一些建议和意见参照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思路开阔,可操作性强。
2005年1月24日,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开幕,至27日,共收到提案559件。其中,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和人民团体提案76件,委员个人和联名提案483件。提出提案的委员256人,占委员总数的33%。
经审查立案486件,占提案总数的87%。其中,经济建设方面的225件,占46%;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142件,占29%;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加强政协工作等方面的119件,占25%。没有立案的共73件。
这些提案,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加快六大基地建设;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重组,实现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强“三农”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消不合格的政策限制,为市场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对外贸易,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防止环境污染;加强农业生态省建设,扩大绿色农产品生产规模;推进北药开发,发展中草药生产基地,打造北药名牌产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促进科技创新,搞好产学研结合;改革应试教学方式,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深入开展医疗体制改革,完善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体系,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严格医药广告审批制度,严厉打击假医假药和药品回扣等不法行为;加强市政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城建、交通、供热、物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加强边疆文化大省建设,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发展冰雪文化和冰雪旅游产业,综合开发全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解决特困职工、弱势群体的劳动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问题,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本次会议提交的提案,有以下几个特点: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老工业基地改造,解决“三农”问题,拓宽就业和再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等方面的提案占很大的比重;党派团体提案数量明显增加。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都提交了提案。提案内容涉及全省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较充分、全面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提案整体质量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