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固体矿产研究
第六节 固体矿产研究
一、综合矿产研究
1990~1994年,由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苗晓等编著《黑龙江省区域矿产总结》。以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资料和《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为基础,参考有关矿产普查、勘探及综合研究资料,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提出新见解;突出本省矿产特色和优势矿种;在成因划分基础上,以板块构造观点及“多期次、多来源、多方式”成矿观点对全省各类矿产及其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对有色金属矿产和金矿进行成矿预测。涉及矿种94个,列举矿床实例115个,建立矿产卡片1759份,编制了一系列矿产图件,为成矿的深入研究和矿产规划奠定扎实基础,是一部影响深远广为应用的区域成矿学专著。
1990~1993年,中国地质矿产经济研究院、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黑龙江省计委国土规划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组成国家软科学9128项目课题组,完成《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地质技术经济条件和开发利用战略研究》。提出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建设等项目及政策建议。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及实用性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1990~1993年由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承编,主编康宝祥,1996年出版《中国矿床发现史·黑龙江卷》。描述有代表性129个大中型矿床和有典型意义小型矿床发现史,反映33种重要矿种地质特征、采选条件、开发利用及在国民经济建设中重要意义。
1996年,省地矿局韩振新、郝正平等著,《黑龙江省主要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
2001~2003年,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韩振新、徐衍强、郑庆道等编著《黑龙江省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成矿系列及其演化》。运用矿床成矿系列理论,研究6个Ⅲ级成矿带9种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亚系列。综合分析已知重要矿床成矿背景、特征、成因和相互关系,建立13个矿床成矿系列、18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和43个矿床式,探讨成矿系列和亚系列时空演化轨迹及演化模式。
2003年2月17日,省政府发布《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由省地质调查总院等单位编制完成),划分出全省矿产重点调查分区及勘查分区、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等一系列总体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关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指导性文件。
二、金属矿产研究
1986年,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彭云彪、霍志善等完成《黑龙江省嘉荫—萝北地区从现代砂金矿谷底找岩金矿的研究》。成果收编在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出版的《中国金矿主要类型区域成矿条件文集》中。
1986年,省地质矿产局地调二所孙国璋、张宝成等完成《黑龙江省第四纪砂金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的研究》,共圈出270个预测单元,预测砂金资源量342.9吨。择优选择6个普查靶区,验证见矿率83%。
1986年,地矿局地质科学研究所党增欣等编制《黑龙江省岩金矿产资源总量预测报告》,较系统搜集了岩金矿资料,研究了岩金成矿远景区划,对预测区金矿潜在资源进行了估价。
1988年,黑龙江省地质矿产科研所刘静兰、郝正平、孙绍州在《东风山前寒武纪含铁建造金矿床》《黑龙江群、东风山群含金性及其金矿成矿关系研究》中指出该矿属同生BIF金矿床,是火山喷气—沉积—变质作用形成的认识后,完成《东风山金矿典型矿床研究》,提出“尽快勘探、开发利用东风山金矿,扩大储量建设”,被省采纳实施。
1985~1988年,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与长春地质学院组成专题研究组,由阎鸿铨、杨锡埙、张贻侠等完成小西林典型矿床研究报告,指出该矿是火山—沉积成矿,后期变质、变形、改造,具多期多成因特点,是本省铅锌成矿作用研究的重要成果。1994年出版《黑龙江省伊春佳木斯地块西缘地质及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
1987~1989年,由长春地质学院张贻侠、黑龙江省地质矿产科学研究所党增欣等完成《佳木斯地块北段岩金成矿条件及找矿靶区的研究》。
1988年,杜琦、姚志强等人编著《多宝山斑岩铜矿床》(地质出版社)和《多宝山铜矿床综合找矿模型》,丰富了斑岩成矿理论。
1988年,黑龙江省地质矿产科学研究所贾纯远、屈世远,完成《中国周边国家毗邻地区主要成矿区(带)地质矿产研究(苏联远东南部)》,是一份资料新、综合性的情报研究成果,具有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重要参考价值。
1989年,黑龙江省地质矿产科研所马家骏、袁廷佐、方大赫、王英杰,完成《佳木斯隆起岩金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预测的找矿靶区具有金矿普查工作部署的重要参考价值。
1991~1995年,省地矿局地勘三所、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省地矿局地调二所、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合作完成《多宝山及其邻区寻找大型斑岩铜矿的研究》。圈出找矿靶区10处。区域上圈出找矿远景区14处。
1996年,省地矿局第一区调大队完成全省56个市县《地质矿产图及其说明书》项目,黑龙江省计划委员会、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共同审查验收,项目利用的资料新、多、实、广,提出的成矿规律、找矿方向、开发利用的认识与建议,对地矿管理及矿山开发具指导意义。
2000年,陈竟捷、郝正平对黑龙江省铂族金属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进行了研究,认为黑龙江省已发现的铂、钯矿床及矿化多在密山——敦化、依兰—舒兰深断裂附近。
1991~2005年,黑龙江省地质矿产测试应用研究所,完成《提高古里库河砂金回收率试验研究》《某细脉浸染状含辉锑矿银金矿氰化浸出试验》和《黑龙江省金属矿山金属矿有益元素调查及重点尾矿综合回收利用研究》等10份砂金、岩金选矿试验研究报告,为建厂设计开发利用提供资料依据。
三、非金属应用研究
1986年黑龙江省地质矿产测试应用研究所汤国根等负责矽线石矿选矿工业试验调试。得到矽线石精矿品位96%。精矿制成耐火材料产品主要指标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提交《鸡西三道沟矽线石选矿工业试验报告》。填补了中国矽线石选矿工业空白。
1986年省地矿测试应用研究所岩矿室刘振环、李贺臣、关宁等承担《鸡西穆棱煤矿钠质膨润土开发利用研究》。对钠质膨润土在造浆、球团矿、脱色和铸造等方面进行应用试验研究。填补了省内空白。
1986年省地矿测试应用研究所选矿室李树发、祝桂芝等,对黑龙江省讷河石英砂进行系统试验研究。在采用浮选、重选、磁选除铁联合工艺流程基础上,又进行中间试验。得到石英精矿、高岭土精矿、钾长石精矿等5种产品,综合产率98.43%。
1987~1991年,黑龙江省地质矿产测试应用研究所刘振环、谭明金等完成《拜泉石英砂综合利用研究》、祝桂芝等完成《老莱黄黏土工业利用研究》、谭明金完成《鸡西三道沟硅镁石(复合矿)矿物学研究》、刘振环等完成《蒙脱石凝胶中间试验》以及《嘉荫县膨润土矿地质评价》和《启动黑龙江省煤电内需市场,综合开发富钾铝和石灰岩资源可行性认证》等。
1988年李树发、祝桂芝等对黑龙江省嫩江县硅质页岩物质组成、结构特点、物化性能系统研究,将蛋白石岩矿产分为4种矿石类型,提出用硅质页岩做筑路材料,防治道路冻胀翻浆;1989年黑龙江省地质矿产测试应用研究所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大庆公路工程公司合作。经过小试和在大庆进行路段对比试验,达到交通部部颁标准。
1989~1992年张巨田、李树发等提交《利用黑龙江省膨润土研制微孔硅酸钙保温材料试验》《膨润土用于铁矿球团试验》《利用膨润土代替高脂肪酸钠制皂试验》《利用膨润土脱色及活化试验研究》和《拜泉膨润土用于钻井泥浆改性工艺研究》5项成果报告,研究证明黑龙江省膨润土矿具广泛应用开发前景,填补黑龙江省非金属矿应用的空白。李贺臣、邢静生、黄虎山完成《精制膨润土半工业试验及产品应用研究》。利用黑龙江省嘉荫县宝兴膨润土,经分选提纯,做皂类添加剂获得成功。
1995年开展黑龙江省密山市正长岩综合利用研究。项目负责人王金禄、赵永恩等。1996通过原料配比、焙烧、浸出、脱硅、碳化、分离等逐项条件试验和工艺流程试验,获得合格的钾肥、氧化铝产品。熟料浸渣经哈尔滨建筑工业大学水泥技术研究所试验,可作为生产水泥的优质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