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水文地质调查

第三章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研究

第一节 水文地质调查



  一、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研究

  (一)区域水文地质普查
  1986年地质矿产部904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以下简称904队)张力胜等提交《L52(27)(一面坡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完成测绘面积5841.8平方公里,钻探进尺1615.33米。论证地下水赋存与分布规律,计算与评价地下水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
  1990~1992年904队初本君等在N51—C(漠河幅)、N-51—D(开库康幅)、N52C(特格达幅)进行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完成测绘面积1∶50万44402平方公里,1∶100万11800平方公里,钻探进尺784.65米。阐述地下水赋存规律,含水岩组类型及分布,论述多年冻土特征及地质意义,发现与评价60余处矿泉水。
  1995年904队鲁守刚等提交L-52-(22)(大罗密镇幅)、张万胜等提交L-52-(33)(沙兰站幅)、尹喜霖等提交L-52-(5)(三站公社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分别完成测绘面积5774、5908、5706平方公里,阐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计算与评价地下水天然资源。

  (二)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普查
  1986~1987年904队王树棕、初本君等完成三江平原地区1∶50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调查评价。钻探进尺3076.80米、采集各类样品3191个。评价三江平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阐述地下水及地表水污染因素、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环境地质问题,提出国土整治与开发利用建议。
  1987年黑龙江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以下简称第一水文队)宋国良等完成L-51-20—D(齐齐哈尔市幅)、L-52-32—B(梅里斯幅)、L-51-21—C(四家子幅)、L-51-33—A(小阿拉街幅)1∶5万城市地质综合性勘察,面积1400平方公里,钻探进尺9971.77米,抽水试验1250.5小时。阐述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为齐齐哈尔市提供一个大型后备供水水源地。
  1987年第一水文队王桓武等提交《黑河市1∶5万城市地质综合勘察报告》。完成测绘面积154平方公里,钻探进尺2240.79米,抽水试验333小时。阐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为黑河市规划建设、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987~1990年由黑龙江省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以下简称第二水文队)牵头,第一水文队、吉林省水文地质调查所、904队参加,何仲玉、高津、马海滨、关松年等提交《松花江流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评价报告(1∶100万)》。完成1∶100万调查面积530000平方公里,水文地质钻探进尺11250米,工程地质钻探进尺2179米,抽水试验1853小时。阐述松花江流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特征,指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灾害及治理恢复建议措施。
  1988年第一水文队高津、齐连忠等提交《北水南调工程黑龙江段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评价报告(1∶50万)》。阐述黑龙江段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与现状,论证北水南调工程可行性,工程实施后可能引起水资源的、旱、涝、盐渍化、沼泽化、水库渗漏、淤积等环境地质问题与影响。
  1988年第一水文队高津、第二水文队何仲玉等提交《哈尔滨长春经济区环境地质综合勘察报告(1∶50万)》。完成综合调查面积43000平方公里,水文地质钻探进尺3394.73米,工程地质钻探进尺1106.83米,抽水试验469小时,分析样品316个。为定量化评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提供新资料。
  1989~1991年904队开展佳木斯市1∶5万城市地质勘察。查明城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进行水资源评价。
  1990~1991年由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崔荣久、田廷山、陈铁男、谭世燕等完成《哈尔滨市地下水资源保证程度论证》。是哈尔滨市第一份全面论证水资源开采现状和保证程度的分析报告。
  1993年第一水文队孙化江等提交《多宝山经济开发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详查报告》。完成测绘面积1∶5万150平方公里,1∶10万1992平方公里,钻探进尺1203.68米,抽水试验132小时。阐述多宝山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为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994年第一水文队邢开等,第二水文队王逊等,904队关松年、李绍富等分别提交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边境地区(兴安岭区、南三江区、北三江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评价报告(1∶50万)。完成综合性调查面积152000平方公里。阐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予以分区和评价。阐述区域环境地质条件与特征,指出环境地质问题与灾害,对重要城市、口岸城镇、港口、交通枢纽、重点开发区、库坝区等进行论述与评价,为边境地区建设和环境治理与保护等提供依据。
  1995年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刘德东、周亚明等提交《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江北开发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评价报告(1∶25000)》。完成综合测绘面积436.80平方公里,工程地质钻探进尺120米,抽水试验90小时。查明江北开发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指出环境地质问题。

  (三)区域水文地质专题研究
  1.水文地质总结
  1991年第一水文队梁荣锦等编著《黑龙江省地下水与矿水》。阐述水文地质条件与特征,进行水文地质区划和地下水资源评价。
  1995~2000年由黑龙江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承编《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志》。主编高津,副主编王允鹏、王晓光、郭昂清。总结黑龙江省水文地质成果、水文地质工作历史过程;地下水形成背景条件、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对全省地下水系统划分、资源评价与区划。
  2.地下水资源评价
  为落实地下水管理职能,更好地履行《取水许可证制度实施办法》相关职责,开展按行政区划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
  1994~1995年黑龙江省地质环境总站张清秀、孙化江等32人与地方矿产局赵庆和、高旭东等34人合作完成哈尔滨、齐齐哈尔等29个市、县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
  1996年黑龙江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孙化江等16人与绥化等22个矿产局完成五大连池、绥化等36个市、县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
  按行政区提交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基本反映哈尔滨市等65个市、县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查明地下水资源开采现状,提出开采规划建议。
  3.农业用地下水资源评价
  1990年第一水文队梁锦荣、郭宇等完成拜泉、讷河、泰来、林甸县1∶10万农业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图及说明书;第二水文队田廷山、李育德等完成望奎、明水、绥棱、庆安农业用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图及说明书。为评价区农业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二、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1986年后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以城市供水为主,进行部分工矿、林业及农业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一)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1986年后多集中在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及部分市县供水勘察。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隋国权、王逊等完成阿城、五常等14项;第一水文队李俊生等完成齐齐哈尔等3项;黑龙江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所等16个专业队伍完成伊春市、龙江县等22项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为城市供水提供供水水源。

  (二)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1986年后,完成新建、扩建电厂供水水文地质勘查8项。
  1988~1989年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隋国权等完成阿城热电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为电厂提供供水水源。
  1992~1993年省地矿局第六勘察院孙晨奇、曹继亮分别完成佳木斯、北安发电厂水文地质勘察提供供水水源。

  (三)林业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1991~1992年黑龙江省地矿局勘察工程公司梁春贵等完成沾河林业局局址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提供供水水源。
  1995年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王应旭等提交方正县林业局高楞镇供水工程地下水资源勘察与评价报告,评价地下水资源。

  (四)农业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1990~1992年904队王子东等进行《富锦市1∶10万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完成测绘面积2250平方公里,钻探进尺2108.56米,抽水试验465小时。
  1999年第一水文队王景路等提交《乌裕尔河流域农业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三、矿床水文地质勘察

  1986年后,在近500个大、中、小型矿产普查勘探项目中,约85%作过矿床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其中较详细的占30%,一般50%,简单20%。以砂金、岩金矿床最多,达200余项,次之为大理岩、粘土、石材等非金属矿床100余项。以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型中、小型露天开采矿床水文地质勘察项目居多。以及少数井采煤矿、岩金矿等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复杂型矿床的水文地质勘察。

  (一)贵金属矿床水文地质勘察
  地矿部门从事了砂金矿床水文地质勘察。
  1986~2000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院进行黑河市洪业家等15个砂金矿矿床水文地质勘察,分别完成不同比例尺水文地质测绘,查清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为砂金开采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1986~2005年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下属4个地勘院在漠河砂金等矿床进行水文地质勘察,为矿床开采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二)非金属矿床水文地质勘察
  1986年后非金属矿产普查勘探项目180项,绝大多数项目进行水文地质勘察。
  1989~1992年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所提交《鸡西柳毛矿区朗家沟岭南石墨矿段详查报告》和《鸡西市恒山区岭南矽线石矿详查报告》,阐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预测露天开采涌水量和供水水源方向。
  1995~1998年黑龙江省第一区域地质调查所进行密山市集贤乡球粘土矿详查。查明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为矿床开采设计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1996~1997年黑龙江省矿业集团进行林口县楚山东山和奎山乡花岗岩石材矿详查,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开采设计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1999年黑龙江省地质勘查六院提交《集贤县老头山大理岩矿床详查报告》,阐述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为矿床开采提供排水、供水依据。

  (三)煤和泥炭矿床水文地质勘察
  1986年后,主要进行中、小型煤矿水文地质勘察。
  完成勘察项目有:黑龙江省地质科研所1995年双鸭山市二站及熊瞎子沟西山地区煤矿、1995年漠河县图强林业局小丘古拉河区煤矿、1998年克山县向华乡小煤矿、1999年密山市庆仙区煤矿;黑龙江省第一区域地质调查所1997年孙吴县奋斗煤矿、1999年五常市二河乡二河泥炭矿、2002年鸡西市吉祥煤矿;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1999年萝北县新河口褐煤矿、1999年桦南县日升泥炭矿;黑龙江省第一地质勘察院1993年伊春市新青林业局团结盆地煤矿、2002年海林县横道河子镇道林泥炭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1986年霍拉盆煤田月牙湖地段、1987年黑宝山木耳气煤田、2001年嫩江县星火三连煤矿;黑龙江省第五地质勘察院2001年五大连池市引龙河中下游泥炭矿;黑龙江省矿业集团2003年林口县五林褐煤蜡矿。

  (四)有色金属矿床水文地质勘察
  1998年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进行嫩江县多宝山铜矿床2号矿带氧化矿详查,续作水文地质勘察,为开采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2000年黑龙江省地质科研所提交《庆安县徐老九沟铅锌矿床9号矿带详查报告》;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提交《嘉荫县连珠山金锑钨矿床详查报告》等,进行矿床水文地质勘察,为矿床开采设计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四、矿泉水调查、研究

  始于20世纪60年代五大连池矿泉水调查。大规模矿泉水调查评价工作是在矿泉水国家标准《GB8537-87》公布后,陆续开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是矿泉水最热调查评价期。调查评价矿泉水269处。参加矿泉水调查评价的单位有黑龙江省地质矿产测试应用研究所、黑龙江省环境地质监测总站、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总院等,参与人员达百人。矿泉水调查评价见表4-2。
  1986年第一水文队张跃德等提交《五大连池市药泉山矿水区矿泉水成因研究报告》,阐述深层原生矿水与次生矿水成因机制。
  1988~1990年第二水文队马洪骥等对黑龙江省东南部饮用天然矿泉水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水点67个,取水样76套,发现24处水点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了解和掌握区内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形成机制、出露条件和分布特征,提交《黑龙江省东南部饮用天然矿泉水调查及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黑龙江省矿泉水调查评价表 表4-2

 

调查评价单位

调查数量与时间(次、年)

调查人员

总数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调查数量

黑龙江省地质矿产测试应用研究所

102

 

 

 

2

13

16

11

12

6

6

10

6

15

5

 

 

吴风祥

徐受民

翟福君

钱元萍

佟喜文

杨文琴

王敏信

李福太

 

 

 

53

19

11

6

4

1

1

1

l

2

1

 

 

 

黑龙江省第二水文地质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总院

31

 

 

 

5

7

3

4

4

3

 

2

 

2

1

 

 

马洪骥

石义强

刘阿莉

周鹏宇

李永为

张洪军

李开联

习连奎

 

 

 

 

 

11

6

6

2

1

1

2

1

1

 

 

 

 

 

黑龙江省环境水文地质总站

33

 

 

1

 

9

4

6

6

2

1

3

1

 

 

 

 

张守国

郭长林

李昱岩

梁起超

王忠华

张湍秀

 

高庆武

胡玲玲

徐德兰



10

4

2

2

1

3

2

1

1

1

2

2

1

1

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28

 

 

 

1

6

1

4

6

1

1

1

5

2

 

 

 

候景彬

王长水

张丽珍

裴汉民

孙建功

 

9

6

7

1

1

 

黑龙江省九〇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15

 

 

 

 

8

3

1

 

1

 

1

 

1

 

 

 

鲁守刚

李绍富

张 万

张万胜

祁福利

姜吉生

7

3

2

1

1

1

黑龙江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7

1(87)

 

 

 

1

 

 

 

1

 

1

 

3

 

 

 

张跃德

龙福珍

赵新民

田大勇

隋学文

 

2

2

1

1

1

 

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

10

 

 

 

 

2

2

 

1

 

3

 

 

1

1

 

 

孙晨奇

曹继亮

曹 双

李少金

李方国

文再弼等

2

2

1

1

1

3

黑龙江省第一地质勘察院

3

 

 

 

 

 

 

1

 

 

 

 

1

 

1

 

 

李金海

 

 

 

 

 

1

 

 

 

 

 

其它单位

33

1

4

6

4

4

6

3

2

1

1

1

 

 

 

 

 

9

7

4

4

3

6



  1991年第一水文队梁荣锦等编撰出版《黑龙江省地下水与矿水》(内部发行),阐述五大连池火山区矿泉水类型、成因机制和矿泉水资源量。
  1994~1995年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周鹏宇等完成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加格达奇、塔河、漠河等6条路线天然矿泉水调查,长2500公里,面积300000平方公里,各类样品近2000个。提交《黑龙江省天然矿泉水资源调查研究报告》《黑龙江省天然矿泉水资源分区评价》。论述矿泉水资源分布规律、形成机制、资源分区评价、开发利用前景对策。
  1998年黑龙江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郭昂清等、黑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于颖等撰写《黑龙江省天然矿泉水的基本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对策》,总结1996年前矿泉水调查评价研究工作,论述矿泉水形成地质环境、形成机制、矿泉水类型与资源,提出开发利用对策建议。
  2000年《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志》编写组高津等总结1995年前矿泉水调查评价与研究,划分矿水类型、分布规律、形成机理、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
  2001年黑龙江省地质矿产科学研究所王先政撰写《五大连池矿水成因新解》,提出五大连池矿水形成的水岩作用新观点,即溶解平衡反应、水解反应、全等溶解反应、氧化反应、离子交换作用。
  2003年黑龙江省第一区域地质调查所王敏信等编制《黑龙江省矿泉水储量规划》《黑龙江省矿泉水开发利用规划》。
  2003年12月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胡君生等编制《黑龙江省矿泉水资源研究与勘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