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1∶5万~1∶1万地球化学测量
第二节 1∶5万~1∶1万地球化学测量
水系沉积物和土壤采样测试是地球化学找矿的两种主要勘查技术方法,通常采用1∶5万~1∶1万比例尺的网度开展工作。尤其有色、贵金属矿产经常运用,找矿效果较为显著。20年来,成矿区带上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化探异常;化探异常上开展1∶2万或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查证矿致异常。优选异常查证靶区152处,证实矿床(点)见矿几率占20%。
1986年,省地矿局第二地质调查所韩齐等,提交《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区大乌苏——碧州一带1∶5万地球化学测量报告》,圈定的化探异常已被证实为金铜多金属矿化。
1988年,省地矿局物探大队李铭等,提交《黑龙江省萝北县杜家河工区综合物化探测量报告》,为以后发现杜家河岩金矿床提供了“异常”查证对比依据。
1990、1994年,省地矿局第二区调大队王洪波两次查证,提交《黑龙江省漠河且奥拉奇河二90HT-2中Au-2异常详查报告》,找到了奥拉齐小型金矿床。
1991年,省地矿局物探大队范洪祥等,提交《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地区化探异常二级、三级查证报告》,为在呼中地区以后发现多金属矿提供查证对比线索。
1994年,省地矿局第二区调大队赵海波等,提交《黑龙江省漠河县马大尔河上游87Ht-24异常详细查证报告》,找到了马大尔河小型岩金矿床。
2000年,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提交《黑河市争光地区卧1990HS-24异常查证报告》,完成1∶2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5平方公里,其中Ht-4异常以金、银为主,长1600米,宽100~600米,金含量最高为220×10-9,发现金矿体106条,证实争光为大型岩金矿床。
2002年,黑龙江省地球物理勘察院白显情等,提交《宁安市沙兰镇沙200IHS-44异常查证报告》,槽探、钻探圈出金、银矿体10条,发现宁安市沙兰金矿。
2003年,黑龙江省地球物理勘察院才天祥等,提交《大兴安岭呼中区东1988HS-20异常查证报告》,圈出强度10%的激电异常,经槽探圈定3条铅锌矿体,矿体长度100~400米。发现下埃基西马亚铅锌银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