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政治建设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省委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党绝对忠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执行《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意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制定出台《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工作的通知》,对涉及龙江重点发展问题、重大工作进展及时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报告。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和改进省委常委会工作,制定完善《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会工作规则》。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决策议事水平。带头推进法治化建设,坚持省委常委会会议会前学法。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组织开展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着力解决在树立“四个意识”、领导班子凝聚力、选人用人、正风反腐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召开全省反腐败警示教育大会,以反面典型为镜鉴,教育党员干部增强廉洁从政意识,推动政治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着力增强思想建设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推动理论学习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省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组织全省领导干部围绕“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目标、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好环境等开展专题讨论,找实找准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发展质量不高、内生动力不足方面的差距问题和症结原因,研究提出以改革克难关、立新规、除旧弊、激活力的硬招实招,制定实施一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磅礴力量。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认真落实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省委常委带头联系基层党组织,召开全省基层党建工作会议、全省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座谈会、市(地)委和省委直属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议,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实施省直机关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工程,机关党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制定《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建五年规划(2018—2022年)》,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整体上水平。持续抓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起色明显。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
  持续加强作风建设 持续深化作风整顿和环境整治。省委把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攻坚任务来抓,省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作风整顿工作,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即召开全省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坚持不懈狠刹“四风”。先后3次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九项规定,认真查找“四风”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坚持狠抓纪律建设 加强纪律教育,常态化开展“每季一案”警示教育,省委理论中心组带头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学习贯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遵守党章党规情况的监督检查,使监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长牙齿的“老虎”。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综合运用常专结合、“机动式”“回头看”等方式,高质量完成三轮巡视。
  坚持强化制度建设 省委常委会站在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高度,扎紧织密制度笼子,以制度建设巩固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建设成果。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突出政治统领,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系统配套为前提、务实管用为关键、刚性约束为保障,扎实推进制度机制建设。全年,省委制定《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会工作规则》等党内法规13件,制定《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意见》等党内规范性文件56件。积极稳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逐项承接中央党建专项小组任务部署,对《党的十九大报告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8—2022年)》确定的改革任务、改革项目以及相应改革成果逐项对标,着力提升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赵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