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三年基层年”活动

“三年基层年”活动


  以党建带关建为总抓手,创新启动新一轮“三年基层年”活动,有效促进了关工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党建带关建活动,带动基层基础工作。县(市、区)以上党委常委会把关工委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工作汇报;分管领导每年至少能听取两次工作汇报;关工委的组织机构、班子调整均由常委办公会明确;重要文件由党委或“两办”发文。县(市、区)以上关心下一代工作基本做到了“五纳入、五统一”,即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的工作日程统一谋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纳入基层党建活动统一部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统一安排,纳入年终目标统一考核。关工委与宣传部、组织部、老干部局、教育局等成员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改善关工委工作条件,提供关工委所需办公用房、办公设施、交通和网络通信工具,切实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县(市、区)以上关工委的工作经费基本都纳入了同级财政预算。全面启动新一轮“三年基层工作年”活动,推动基层基础工作。以行政村、社区、学校为重点,凡是建立党组织的地方和单位,都建立起关工组织。以村屯和社区为重点,通过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班子建设活动,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采取早做预定、提前兼职、及时吸纳等办法,积极推进“‘年轻’‘五老’入列”活动,增强“五老”队伍实力。抓载体,在创品牌上下功夫。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活动、“十百千万‘五老’关爱工程”“乡村振兴‘五老’行动”等品牌活动,涌现了一大批立得住、叫得响、可复制的工作品牌。省关工委命名24个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最佳工作品牌”,有力推动了全省学品牌、用品牌、创品牌活动深入开展。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加强和改进乡村和社区关工工作,增强基层关工组织的领导力量。

(杜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