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巴彦县
概况
巴彦县位于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东北方向,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中游北岸。辖区面积3137.7平方千米,总人口70.2万人。辖10个镇、8个乡和116个行政村。
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81.03亿元,比上年增长5.3%。第一产业增加值36.3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5.9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8.83亿元。经过第三方评估验收,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该县贫困县摘帽,6个贫困村出列、2011人脱贫。推进产业扶贫,整合资金7800万元,新建稻米加工、光伏发电和制衣等12个整乡带动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2226户;发放小额贷款8080万元,带动贫困户1616户;实现25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项目全覆盖,各类项目总收益1150万元,户均增收4475元,用于公益事业417万元。投资3.4亿元,建设饮水工程410处,解决759个屯饮水安全问题,全县饮用自来水村屯占97.9%;为308户贫困户解决住房安全问题;对11834座泥草房进行安全鉴定,C级和D级级危房通过维修、租赁等方式得到解决。完善健康扶贫机制,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缴纳医疗保险189万元、商业保险763万元,免费健康体检5260人,为贫困患者6310人次核销医疗费3260万元,报销商业保险900万元。落实贫困学生就学补助政策,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489人次。实行贫困残疾人免费评残,参照低保残疾人标准发放生活补助125万元;巴彦县第二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哈尔滨市县级精神、智力类残疾人评残定点单位;全省助残脱贫现场会介绍巴彦经验,推广巴彦县产业扶贫模式。“百企帮百村”投资600万元,省、市驻村工作队投资3080万元,建设项目51个,带动贫困户增收192万元。开展干部帮扶工作,落实个性化增收项目2501个,户均增收700元;提供就业岗位337个,实现务工收入151万元。
投资近17亿元的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落户巴彦县;名溪产业融合项目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大东北生猪产业化建设、双东恒业废钢配送等大项目投产。向上争取项目193个,到位资金19亿元。完成投资8.5亿元,建设重点项目35个。建成寒鲜肉制品和华清再生资源轧钢项目,扩建八旗冷榨豆油加工项目,启动皮草产业园项目。投资1.4亿元,启动兴隆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东风水库供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兴隆污水处理厂、工业新城万润污水提升泵站、太行水泥南侧道路升级改造项目。
依托巴彦港、松花江渠首工程,新增“旱改水”(旱田改水田)1200公顷;投放蔬菜产业发展贷款1950万元,新增设施蔬菜面积48万平方米。强化农作物标准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和生物灾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普及应用,推广面积20万公顷。粮食总产184万吨,比上年增长6.8%。投资9500万元,实施松花江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高效节水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7800万元,建成县级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启动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49个规模养殖场配建环保设施。万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被中国肉类协会授予2018年中国肉类食品行业最具价值影响力品牌称号,并被农业农村部屠宰管理中心确认为全国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试点单位;县域内生猪屠宰量110万头,增长6%。投资2.1亿元,硬化农村道路360千米,改造危桥33座,建设公路安防工程86千米、四好(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路40千米。
投资1.5亿元,对巴彦镇、兴隆镇和西集镇城区15条道路进行整体改造。投融资1.4亿元,建成西集污水处理厂,扩建巴彦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铺设供排水管网29千米,对巴彦镇陈旧垃圾点进行治理。实施城区绿化美化工程,完成巴彦镇环卫社会化外包服务项目,实现县城环卫第三方市场化运营。启动污染源清查摸底工作,698家普查对象列入普查范围。完善河长制,制订少陵河环境治理方案;开展“清河行动”,对沿河垃圾、粪污进行集中处理。
城镇新增就业3978人,失业再就业282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3.6%。扩大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参保42.1万人。发放城乡低保金7357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1580万元,救助7767人次。完成会商会签项目20个,为2862户解决办证难题。巴彦县特殊教育学校建成投用,投资6800万元新建巴彦县妇幼保健院和巴彦县疾控中心,扩建巴彦县第二人民医院,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广场10个。启动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全面改革,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多跑一次”平台搭建完成,开通网上办事事项654项。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实现政事企分开。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放土地经营权证书10.2万件。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启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推进“七五”普法活动。举办巴彦县首届法治论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