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走进“高铁时代”
牡丹江走进“高铁时代”
12月25日,随着D8501次列车驶出哈尔滨西站,标志着哈尔滨—牡丹江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牡丹江从此迈入“高铁时代”。该项目2014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线路全长293.2千米,牡丹江段73.6千米,设计时速250千米/小时。总投资367亿元,全线设赵安屯、新香坊北、阿城北、帽儿山西、尚志南、一面坡北、苇河西、亚布力西、横道河子东、海林北、牡丹江11座车站,预留牡丹江西站。全线设桥梁108座,隧道39座,仅牡丹江范围内就有21座隧道,长达43693米,这里除了全线最长的虎峰岭隧道外,还有全线唯一最高风险隧道——爱民隧道。作为全国八纵八横最北一横的哈牡高铁,全线不仅处于高寒地带,还是全省冬季降雪量最大的地区。为此,与哈大、哈齐高铁相比,哈牡高铁投用更多具有科技元素的装备,加大风雪监控预警力度,提高融冰除雪效率,为乘客提供安全的出行环境。铁路部门在哈牡高铁沿线设置了79处自然灾害及异物监测系统,可通过风、雪传感器和红外线扫描等装置,远程监控风速和积雪厚度。牡丹江新站于2016年9月开工建设,采用百年中东铁路车站的设计理念,融入欧亚大陆桥沿线国家多种建筑元素,建筑面积29515平方米,建筑高度33.5米,由一座侧式站房和一座高架站房组成。其中,高架站房建筑面积13830平方米,横跨8个站台,最高可容纳4000人。新建站场为14站台17条线路,其中旅客列车到发线14条,设置垂直电梯12部,自动扶梯30部,日均运输旅客近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