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中药产业

中药产业


  省级财政统筹相关涉农资金5亿元,用于支持开展中药材基地建设示范工作。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12万公顷,同比增加44.5%。省中医药管理局突出“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药”,建设一批种植规模化、设施配套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印发《黑龙江省中医药品牌培育创建整体工作方案》,培植和推介黑龙江省道地药材和特色品牌,培育宁古塔芪、卜奎芪、红星平贝、小蒿子防风、牡丹江赤芍等地域品牌,着重加强黑龙江省中药材地理标志认证。国家批复黑龙江省地域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中药材类10个。将规模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纳入全省农产品安全质量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全省中药云(网上平台,提供药品的品种和价格)。完善中药材质量检测体系,建立中药材检测机构,健全以药效为核心的质量控制模式,提升中药材种植质量控制水平。出台《关于申报黑龙江省中药配方颗粒临床研究使用专项有关要求的通知》。鼓励中药企业研制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对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及产品进行备案管理,支持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黑龙江国药双兰星制药有限公司、伊春五加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企业在省内开展临床研究使用。制定新的院内调剂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建立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品种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扩大调剂使用的时间、品种目录和调剂主体。签约定制药园3022.88公顷,惠及贫困户1694户,安排中央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进行相关技术服务。组织全省中药材生产技术骨干培训班,各贫困县在中药材产业扶贫一线工作的技术骨干101人参训。举办首届黑龙江中医药产业博览会,11个市(地)及中外381家单位参展,接待参观人员3.5万人次,签约项目53个,签约额50.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