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2019年,哈尔滨市地区生产总值5249.4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127.3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3552.6亿元,增长5.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5:22.1:67.4调整为10.8:21.5:67.7。第一、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17.5%和75.1%。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5175元,增长4.6%。9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60.1亿元,增长3.5%;9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6.6亿元,增长6.0%。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0.9亿元,比上年下降3.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01.1亿元,增长14.4%。
  全市16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当年有1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和19219贫困人口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由上年0.46%下降到0.02%。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76.5亿元,比上年增长2.6%。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34.1万亩,增长2.4%;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861.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66.1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10.3亿元,比上年增长4.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42.2亿元,增长5.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80.3亿元,增长7.3%;金融业增加值603.1亿元,增长5.2%;房地产业增加值333.9亿元,下降2.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460.1亿元,增长7.4%。
  全年完成货物运输总量8876.7万吨,比上年增长8.8%;全年完成旅客运输总量11314.4万人次,增长0.9%;年末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开通航线277条,进出港旅客2078万人次,增长1.7%;年末全市公路里程25762.5千米,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197.9万辆,增长8.4%;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9.4亿元,比上年增长22.9%;电信业务总量726.7亿元,增长50.9%;快递服务企业快递业务量24440.6万件,增长12.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下降16.3%,移动电话用户增长3.0%,移动电话普及率54部/百人,固定互联网用户增长6.4%;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57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8%,旅游业务总收入1575.7亿元,增长14.5%;全市拥有A级旅游景区67家、S级滑雪场9家。星级宾馆56家,旅行社390家。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3%,投资在建项目1393个;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66个,占全市在建项目比重47.8%;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89.9%;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77个,同比增加27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6.1%。城市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6.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9.6%;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5.6%。
  与全球18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251.5亿元(海关口径),比上年增长19.9%。其中,出口总值119.8亿元,增长15.7%;进口总值131.7亿元,增长24.0%。全市直接利用外资3.4亿美元,增长8.8%。
  哈尔滨火车站改造全面完成。新建停车场19处,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147个。年末有编码公交线路306条,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6984千米,有公交运营车辆7402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1937台。全年公交客运量10.6亿人次,比上年下降16.5%。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有出租汽车17980辆,客运量5.56亿人次。地铁营运线路长度30.3千米,客运量1.04亿人次,增长25.2%。
  全年市区棚户区10个项目开工2784套,完成全年计划的100.9%;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6750套,完成全年计划的112.5%。分配公共租赁住房10533套,完成年度计划的175%。梳理解决棚改历史遗留项目25个,涉及0.9万余户居民。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机械化清扫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100%。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5913公顷。全年改造老旧供热管网123千米,新增集中供热能力700万平方米,全市集中供热面积3096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96%。全市供热管网总长度3350千米,供气管道总长度4235千米,天然气用户188万户。

(中共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