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况

管护区经济

概况


  2019年,全区管护区经济突出“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方向,逐步构建完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利益链”,加快转变思想,创新发展模式,完善管理机制,管护区经济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全区管护区完成产值6.63亿元,增长9.6%;人均收入2.02万元(扣除工资性收入),增长8.9%;从业人员2.17万人,增长1.6%。全区106个管护区(林场)确定的重塑主营业务目标顺利完成,基本实现每个管护区(林场)有一个可持续项目。坚持规划高起点,围绕沙棘、食用菌、浆果坚果、中药材(山野菜)、森林养殖五大产业发展,牵头制定《绿色产业五大发展规划》。以地委、行署打好“七大攻坚战”抓好“双十”重点工作的任务部署为核心,研究制定《管护区经济“四化”落实行动方案》《推动管护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开展高质量调研,经过多地走访调研,根据对旗舰店(专卖店)成本控制、市场开拓、外部环境等因素深入分析,形成《旗舰店(专卖店)调研报告》。推动产业特色化发展,全区以五大产业规划为引领,梳理出265个特色化经营项目,优化食用菌产业结构,扩大沙棘引种面积,加大对野生浆果、坚果资源保护力度,增加金莲花、黄芪、苍术、芍药等药材和蓝靛果人工种植面积,提升森林猪、森林鸡、牛马养殖数量,以规模总量的“一招鲜”带动市场化的精深加工。实施产业标准化建设,编制下发10种管护区经济实用技术手册7500余本。实现产业规模化经营。坚持市场化多元发展。加快线下布局,2019年新建埠外旗舰店16家。推进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组织召开发展管护区经济现场推进会议,地区下发《关于表彰发展管护区经济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产业先进典型的决定》,下发奖励资金740万元。召开“全区发展管护区经济产业推进会议”“全区发展管护区经济座谈会议”,推进和落实地区“两会”及“七大攻坚战”“双十重点工作”部署和要求,确保管护区经济重点产业和重点工作高效高质量完成。举办“第三届管护区经济工艺品大赛”“我为发展管护区经济献计策主题演讲比赛”“大兴安岭第四届管护区经济主营业务项目大赛”,提升创新创业水平,持续推进管护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地区绿色产业联合会共同举办中药材、浆果坚果、食用菌、森林养殖、蜜蜂养殖、冷水鱼养殖、沙棘种植等产业发展现场培训会,组织专家、种养达人现场传授经验,举办各类培训班54期,培训人员3730余人次,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对接国家林业局,经过组织、申报、筛选,积极沟通和协调对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积极推进“大兴安岭+企业双品牌”工作。融合发展旅游+管护区经济,各管护区(林场)打造各类采摘园项目18个,各管护区(林场)利用现有条件打造各类民宿项目37个,风格呈现多样化、趣味化,融合吃、住、行、玩、购物等要素,为管护区旅游+融合发展奠定基础。也存在不少问题,利益机制不明晰,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困难,产品进入市场成本高,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管护区与职工发展的积极性。


管护区主营业务项目大赛
(地区管护区经济办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