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火源管理

火源管理


  加强火源管理,进入防火期,全区128个防火检查站全部上岗到位,331座瞭望塔全部上塔进行瞭望监测。强化对各管护站、检查站、巡护队及其工作人员规范化管理。全区首次实行“以巡代训”管理机制,将靠前驻防专业森林消防队伍,纳入火源管理队伍中,成立23支345人稽查队伍,承担预防和扑救双重任务,扩大林火管控覆盖面。各地先后开展森林防火隐患大排查精细攻坚活动、室外吸烟乱扔烟头专项治理活动、加强铁路公路交叉口火源管理活动、风险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先后3次下发《行署专员命令》,各地相继下发《市、县(区局长)命令》近40项,进一步加大森林火灾风险整治力度,巩固森林防火阶段性战果。通过坚持“一扇铁门封住山”制度、“三清巡护把住关”制度、“跟班检查保安全”制度、“三包三保走在先”制度,有效管住入山火源。利用149架无人机进行“三清”、巡护,做到“人防”与“技防”有机结合,切实提高火灾防范科技水平。进入6月,干雷暴活动频繁,各地各单位继续保持思想不松懈,防控力度不放松,继续严抓人为火源入山管理。开展以“精准预判、高效扑救雷击森林火灾”为目标“追雷行动”,同气象部门联动协作,对雷击地带进行严密监控,共监测到闪电定位信息24169次。按照“指挥部靠前、兵力靠前、飞机靠前”原则,将指挥机构、地区直属专业队伍和航空消防飞机布防到雷击火易发中部、北部地区,发生山火靠前指挥,航空消防飞机第一时间实施吊桶、机降、化学灭火作业,地空配合,协同作战,全年发生25起雷击山火,在未动用森林消防部队情况下,均在当日扑灭,24小时扑灭率100%。秋防伊始,全面打响“金秋保卫战役”,通过加大对入山旅游、林内种养殖、工程建设等作业活动监管,保持春防以来林火管控力度,确保秋防期间特别是70周年国庆和十九届四中全会期间森林防火安全。全区始终将联防协作工作作为防范化解森林火灾风险重要措施之一,按照“无火同防、有火同扑、区划有界、扑火无界”原则,在明确划分防区、管理权限和责任同时,进一步完善区域联防、林农联防。县(市)、区、局打破农林界限,通过战区召开联席会议方式,对森防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督查,确保林农交错区域防火无死角,形成团结互助、协同配合良好局面。同时与内蒙古大兴安岭、黑河市密切协作会商,召开地市联防工作会议,签订联防协议,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进入防期后,全区各级领导干部按照“四不两直”原则持续到防火基层一线进行指导督查防火工作。各级防火指挥部派出3600多个明察暗访组,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火源管理、道路通行、预警瞭望、防火阻隔等方面工作排查出风险点8大类692项,针对风险点进行重点整治,彻底消除火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