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十二章 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

第十二章 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


  坚持全域全季发展定位,深度挖掘我省丰富旅游资源,推进旅游产品、模式、业态创新,打造宜居宜行宜游宜养全域旅游品牌,实现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建设旅游强省。

第一节 优化全域旅游空间结构

  实施《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年)》,统筹旅游资源、交通条件和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布局旅游枢纽城市、主题旅游廊道、核心景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坚持差异化定位和优势互补,打造独具龙江魅力的主题旅游集群,开发一批“必游必到”重要旅游节点和旅游打卡地,培育发展旅游特色小镇、旅游度假区、文旅融合体、农旅综合体等平台载体,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加速度发展。

专栏55 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类型

空间布局

旅游枢纽
城市

一级旅游枢纽城市

哈尔滨市。

二级旅游枢纽城市

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庆市、鸡西市、伊春市、黑河市。

三级旅游枢纽城市

双鸭山市、鹤岗市、加格达奇区。

旅游集群

综合旅游集群

哈尔滨集群,大庆—齐齐哈尔集群,亚布力—牡丹江集群,伊春集群,三江集群。

主题旅游集群

黑河跨境商贸、绥化田园养生、五大连池地质生态康养、漠河极地生态、抚远东极、镜泊湖生态、绥芬河—东宁边境商贸、兴凯湖湖泊度假、虎林—饶河界江民俗等旅游集群。

主题旅游廊道

“醉美331边防路”自驾游、黑龙江冰雪景观、乌苏里江慢游、五大连池—伊春山地探险、东部湿地与现代农业、中东铁路文化遗产、黄金古驿路等旅游廊道。



第二节 提高生态旅游首位度

  发挥四季分明独特区位优势,做好线路设计和嫁接,打造国际冰雪旅游度假胜地、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自驾和户外运动旅游目的地。深度开发生态度假旅游新品、冰雪旅游名品、康养旅游精品,构建全谱系多元化旅游产品新体系。挖掘文化、体育赛事、农业、工业、研学、会展等资源,融合发展自驾游、乡村游、文化遗产游、户外运动、边境游、湿地游等特色旅游新业态,打造一批文化旅游新地标、时尚旅游新标杆,提高旅游产品首位度。完善旅游全景化体验功能,发展旅游夜经济,促进旅游消费,更好满足游客多元需求,把旅游产业打造成综合拉动功能最强的融合型产业。支持发展免税业,推进口岸免税店、机场免税店和市内免税店布局建设。拉长产业链、平衡淡旺季,发展全季旅游。

专栏56 全域旅游产品谱系

产品

谱系

冰雪旅游

发展冰雪观赏、气候体验、冰雪节庆、冰雪赛事、冰雪运动、冰雪度假、冰雪风情、冰雪民俗、冰雪研学、冰雪游乐、冰雪演艺等冰雪旅游产品,打造中国首个全谱系冰雪旅游目的地。

户外运动

打造自驾游、自行车骑行、低空飞行、游轮旅游、森林野趣等全谱系户外运动旅游产品。

生态旅游

发展户外休闲、自然游憩、科普探险等6大类20个亚类全谱系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自驾旅游

发展自驾车全域旅游线路产品,打造中国两极穿越自驾游、黑河我的跨境极致远征及胡焕庸线自驾游等精品线路,建设中国最佳全域自驾旅游目的地和中俄跨境自驾游示范区。

康养旅游

发展森林康养、温泉疗养、中医药康复理疗、中医药养生保健、药膳食疗等新型康养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

重点打造宾州镇友联村、扎龙镇查罕诺村、渤海镇小朱家村、海南乡中兴村、龙凤区铁东村、密山白鱼湾湖沿村、四排乡赫哲族村、北极镇北红村等19个乡居旅游目的地。

文化遗产旅游

发展文物古迹游、博物馆游、工业遗产游、研学旅游、非物质文化游、美食旅游等产品,提升中央大街文化艺术品味,建设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黄金古驿路等项目。

边境旅游

建设黑瞎子岛、同江三江口、龙江三峡、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中俄民族风情园、呼玛鹿鼎山、塔河十八驿站、龙江第一湾、北极村、虎头旅游景区等打卡地,推进黑河、绥芬河—东宁、抚远创建边境游试验区,建设全国一流边境旅游目的地。



第三节 叫响“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品牌

  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全方位做好旅游营销,整合宣传资源和渠道,把“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品牌叫响全国。利用大数据、虚拟现实、短视频、App等新媒体新技术开展精准靶向营销,多元培育细分旅游品牌、特色节庆品牌、手工艺品牌,提高黑龙江旅游品牌认知度和市场号召力。促进旅游与红色基因、冰雪运动、边境合作、田园风情等深度嫁接,增强游客体验性和参与度。实施以会兴城战略,高质量办好旅发大会,办一次会兴一座城市、活一方产业。加快构建适应旅游发展的标准体系、服务体系、诚信体系、保障体系,塑造诚信龙江旅游形象。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游客合法权益。

专栏57 龙江旅游品牌化工程

类别

重点方向

旅游品牌

冰雪大世界、中央大街、中国雪乡、亚布力滑雪、五大连池、镜泊湖、林海雪原、扎龙鹤之乡、铁人纪念馆、中东铁路、金源文化、渤海古国、华夏东极—赫哲故里等老招牌。

“醉美331边防路”、生态康养、田园休闲、通航观光、寒地试车、江湖冬捕等新品牌。

节庆品牌

哈尔滨冰雪节、哈尔滨音乐节、伊春森林节、黑河中俄文化大集、漠河北极光节等。

特色手工艺品牌

赫哲族鱼皮画、鄂伦春兽皮服饰、满族蝉翼绣、鄂温克族桦树皮画、渤海靺鞨绣、伊春北沉香、七台河黑陶、逊克北红玛瑙、北大荒版画、方正和海伦剪纸等。



第四节 大力提升旅游服务功能

  强化涉旅基础设施配套升级,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舒适性、友好性。推进通达景区及景区连接道路建设,增开旅游专列,优化旅游通用航空布局,构建全域旅游综合交通体系。提高旅游建筑设计水平,加强旅游引导系统建设。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形成“全省旅游一张网”,打造全域智慧生态旅游示范省。提高餐饮住宿服务接待水平,加快发展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民宿等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住宿体系,打造以绿色、生态、田园为特色的龙菜品牌。

专栏58 涉旅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类别

重点任务

交通设施

主题旅游集群间高等级公路全连接。
旅游枢纽城市基本实现高等级公路、铁路、航空通达。
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功能。

景区配套设施

建设景区星级宾馆,提升民宿特色功能品质。
建设景区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和公共卫生标准化设施。
建设游客旅游集散、购物、体验等配套设施。

自驾游配套基础设施

主题旅游廊道重要节点和重点景区实现自驾游设施全覆盖。
建设汽车租赁中心,营位配套设施、加油站、维修站、观景平台等。

智慧旅游

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实现景区及相关道路通信信号连续覆盖和重点景区景点5G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