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哈尔滨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生产需求逐步改善,市场预期总体向好,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回升的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83.8亿元,比上年增长0.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615.8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144.5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423.5亿元,下降0.4%。从全年走势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一季度下降9.7%,二季度当季下降5.1%(上半年下降7.1%),三季度当季增长4.3%(1—3季度下降3.3%),四季度当季增长7.9%(全年增长0.6%),走出了一条逆势反弹、加速上扬的增长曲线,展现了哈尔滨市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部分新动能加速成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其中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分别增长11.6%、11.2%、3.9%、11.7%。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中的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新业态加快发展。网上促销、“直播带货”等多种销售方式使大量消费需求在线上释放,网上零售加快恢复,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2.4%,增速高于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46.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2.1个百分点。
新技术加快转化。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220.4亿元,增长6.7%。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180家,增长45.3%。全市备案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23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5家。全年获省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98项。现代产业加快推进。哈尔滨市“4+4”产业呈现稳定增长态势,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产值、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现代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信息产业营业收入、金融产业营业收入、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增长9.3%、11.6%、2.9%、6.4%、2.6%、7.5%;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营业收入、现代物流产业营业收入分别下降26.3%、3.9%。绿色发展不断提升。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3天,其中优的天数148天,比上年增加4天;建成区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量达标率100%,全市13个地表水国考断面达标率100%,其中优良比例84.6%;新增更新新能源车辆413标台,全年公交客运量4.9亿人次,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完成人工造林0.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