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组织建设
第一节 组织建设
1986年6月4日,黑龙江省信访学会正式成立,当日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人大办公厅信访局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省顾问委员会主任陈雷、省委副秘书长曲绍文在成立大会和第一次理事会上讲话,省社联副主席范兆义、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局长张华林、中央办公厅信访局王栋巨和吉林省信访办张友仁为大会祝词。会议选举出35人为黑龙江省信访学会理事,第一次理事会议选举15人为常务理事。陈雷被聘为名誉会长,选举周文华为会长,曲绍文、白政、孙凤刚、马骏、薄宝林、范兆义、肖楸、孙逊为副会长;雷雨田、柳池、石敬博为常务理事;孙逊为秘书长(兼)。郭秀英、郑玉廷、金志良为副秘书长。会议制定和通过了《黑龙江省信访学会章程》,会议还对1986~1989三年的信访工作学术研究做了规划。随着省信访学会的成立,牡丹江市、伊春市和绥化地区也相继成立了信访学会,并举办了首届年会。
1988年2月27日,黑龙江省信访学会在北方大厦召开了首届年会,会议由信访学会副会长、省社联主席范兆义主持。会上有10人宣读了论文。
1989年2月26日,召开省信访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会上宣读了10篇论文,选举产生了新的理事会,名誉会长陈云林,会长郑庆福,副会长白政、刘公平、孙连举、王健、范兆义、肖楸、石敬博、严国珍,常务理事柳池、郭秀英、郭昌智、雷雨田、孙伟汉。会议还通过了新的学会章程和1990~1992年的工作规划。
1994年6月9日,黑龙江省信访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哈尔滨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会员大都来自信访战线,还有热心信访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鹤岗、双鸭山、鸡西市信访办,七台河矿务局的信访处处长应邀参加大会。会上,省信访学会副会长严国珍受二届理事会委托做工作报告。报告对四年来学会工作简要回顾:一是开展了四次专题调研活动;二是组织三次信访理论研讨暨学术交流,有136篇论文荣获优秀论文奖;三是举办了七期信访干部培训班,培训干部841人次;四是通过信访渠道开展咨询服务,推动信访监督;五是注重了学会的自身建设,提高了学会工作水平。报告提出了1994年学会工作任务:1994年的学会工作要根据学会《三年工作规划》,侧重抓好理论研讨和干部培训工作。与会代表审议通过了学会的工作报告、修改后的《学会章程》和《1994~1996年信访学会工作规划》。大会根据《学会章程》中的有关规定,选举产生了黑龙江省信访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省政府副秘书长兼信访办主任何永林当选为本届学会会长,严国珍、张振超、赵庆林、孙伟汉当选为副会长,孙伟汉兼任学会秘书长,张其武任副秘书长,王云龙、叶云龙、孙福祥、张治文、张贵华、张淑珍、费玉林、金志良、徐冰为常务理事,丁书润等46人为理事,聘请马骏、孙逊、郭昌智、雷雨田、柳池、郭秀英为理事顾问。新当选的学会会长何永林讲了话。他首先对二届理事会在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学术交流,培训信干部,信访咨询服务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就新一届理事会工作作出部署。他说:新的一届理事会要按照章程和工作规划,竭尽全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抓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学习,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学会工作,这是我们开展学会工作,不可偏离的基本思想和应当坚持的一条政治原则。二是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信访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信访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内在联系与本质特征。三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在应用理论上下功夫,指导和推动信访工作。四是举办信访干部培训班和信访理论研讨会,开展学术交流,提高信访干部的整体素质和理论水平,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全党工作的大局。
1995年3月15日,召开省信访学会三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会议由学会会长何永林主持,会上传达了省社科联六届二次全委会议精神和省社科联《关于进一步办好决策信息的通知》,总结了1994年学会工作,提出了1995年的工作思路,并就会员登记工作和贯彻社团管理规定实施方案作了说明。常务理事严国珍、张淑珍、孙伟汉等12人参加会议。
1998年11月7日,黑龙江省信访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省委党校召开。大会听取审议了省信访学会会长何永林做的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听取和通过第四届信访学会章程;通过第四届信访学会由朱万才等72人组成的理事会成员名单。于连江等20人为常务理事,王先民、杨永茂、滕昭祥为名誉会长,刘海涛为会长,张淑珍、孙伟汉、杨琳、靳景文、贺晔为副会长,王贵军为秘书长、张其武为副秘书长。
1999年12月23日,省信访学会四届二次理事会会议在哈尔滨市花园村宾馆召开。会议由信访学会会长张永刚主持,副会长张淑珍代表四届一次理事会作了工作报告。省信访办领导孙伟汉、杨琳、靳景文参加会议。宣布了省委组织部关于会长、副会长的批复,通过常务理事与名誉会长名单,修改了章程。1999年,省信访学会被省社科联评为1998~1999年度科普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