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理论研讨
第四节 理论研讨
1986年6月4日,在黑龙江省信访学会成立大会上,对1986~1989年三年的信访工作学术研究做了规划,确定了信访理论方面10个专题,即概论、工作规律、信访规律、法律保障、信访政策,党群关系、机构、人员、现代化管理及信访史等方面的课题开展研究工作。会议认为,搞好全省的信访工作,不仅要加强信访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业务培训,同时也需要理论建设,深入研究,探讨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政策和策略,用理论指导信访工作实践,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为此,开展信访理论研究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在绥化地区信访学会成立大会上,还宣读了24篇信访论文,共有15余万字。这24篇论文的作者中,有县委副书记,有离休干部,有信访战线的老将,也有刚做信访工作的新兵。这24篇论文的作者是从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出发,从总结经验入手,选择题目撰写的,内容丰富,脉络清晰,理论性强,对于改进绥化地区信访工作思路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绥化地区信访学会的成立和首届年会的召开,活跃了信访干部的思想,激发了信访干部的开拓进取精神,给信访战线带来了一片生机;同时,也推动了信访工作的开展,对全省信访工作的理论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87年,信访理论建设有了明显进展。在组织建设上,机构得到了加强,人员得到了充实,信访干部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在质量上有所提高。到1987年,省信访学会已发展会员150人,吸收了绥化、牡丹江、伊春三个市(地)信访学会为团体会员,并利用《黑龙江信访》杂志,开展信访理论和学术交流。在业务建设上,工作制度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经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制定了《县级信访工作规则》,为进一步搞好基层信访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1988年,为了适应新形势,根据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和中办、国办信访局的部署,围绕着生产力标准大讨论,开展了信访工作改革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加强和改革信访工作的意见》;围绕《加强和改革信访工作的意见》,开展了信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信访工作的性质,信访工作改革的思路,信访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政策、工作方法及组织领导问题进行了广泛地研讨,并将理论研讨的成果运用于信访实践。省信访办为提高全省信访干部的素质,举办编写信访工作教材班,经过学习、研究和探讨,编写出省内试用的《信访工作干部培训教材》的初稿。
1989年1月24~26日,省信访办在大庆召开了省企业信访工作大庆现场会。大会是在全国人民认真贯彻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治理经济秩序,整顿经济环境,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召开的。大会就如何搞好企业信访工作,介绍了情况,交流了经验,探讨了新形势下企业信访工作的变化和特点,研究了加强企业信访工作的措施和途径。大会认为,当前企业信访工作重点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问题大量减少,现实问题迅速增加;二是大型和盈利企业信访量减少,中小型和亏损企业信访量增加;三是企业主管局处理问题减少,企业自身处理问题增加;四是职工集体上访增多。为此,大会提出了企业信访工作今后一段时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是:以十三大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企业经营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中心任务,开展信访工作,把开展企业信访工作作为加强企业内部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使经营者的管理权威和职工主人翁地位相统一,增强企业活力、凝聚力,积极消化预防消极性信访问题的发生,千方百计增强企业自我消化矛盾的能力,就地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领导科学决策,为保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为社会安定团结做好服务工作。
1990年,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信访办制定了企业、乡镇和街道三个信访工作规则,实现了基层信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信访工作部门执行〔行政诉讼法〕的几点意见》,进一步使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通过两次对上访老户问题的调查,分析研究,提出了处理办法;派出人员总结了县级信访处理、收容遣送和信访档案管理工作经验。《黑龙江信访》1990年刊出各地经验190篇。信访学会组织各地撰写论文290篇,还举办了四期信访干部培训班,培训学员260人。
1991年9月11~12日,在哈尔滨市召开全省第三次信访理论研讨会。会上传达了首届全国信访工作理论研讨会精神,交流了信访论文,奖励了优秀论文作者。省委副秘书长、省信访学会会长郑庆福主持会议并讲话。各地区、各单位共推荐信访论文230篇,其中57篇论文在会上交流,32篇评为优秀论文,其中一等奖6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6篇。
1993年8月21日至9月1日,全省第12期信访干部培训班及信访理论研讨会在北戴河举办。各市(地)信访办负责人和部分论文作者共107人参加了培训和研讨。这期培训班讲授了农村信访工作、企业信访工作、依法办信访、建立逐级上访制度等业务课。信访理论研讨会收到论文85篇,评选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22篇、三等奖35篇,有18篇论文获鼓励奖。省信访办主任严国珍在培训班结束时讲了话,对1993年后四个月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1994年,省信访学会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为了用科学理论指导信访工作,使其更好地为“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省信访学会与信访办,就信访工作如何缓冲和化解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过程中,通过信访渠道反映上来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工作研究。共交流信访学术论文153篇,其中9篇论文获一等奖,33篇获二等奖,52篇获三等奖,极大地推动了全省信访工作的深入开展。
1996年,省、市(地)两级信访部门组织理论研讨活动26次,评出获奖论文930篇,其中省信访办和省信访协会评出获奖论文223篇,有些研究成果在《黑龙江信访》上刊出后,对全省信访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指导和推动的作用。
1998年,组织了优秀论文评比活动,评出优秀论文386篇,向中办、国办信访局和省社科联推荐优秀论文16篇,其中王贵军的《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访工作》,获省社会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11月,在省委党校举办了第18期信访干部培训班,省委副书记杨光洪和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先民在培训班上作了形势报告,并在培训班传达了全国十省区市信访工作座谈精神。《公仆与信访》刊物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全省的发行量已达1.4万份。
2000年,全省信访理论研讨活动十分活跃,除省信访办和省信访学会组织的第十一届信访理论研讨收到的300多篇论文外,其他市(地)和部门也围绕新时期信访工作规律、特点、措施、办法提出了带有前瞻性的观点和见解,共收到论文400多篇,对指导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全省市(地)以上的信访部门共举办信访工作培训班22期,有2300多名主管信访工作的领导和信访干部参加了培训,系统地学习了信访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工作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信访战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2001年3月15日,省信访学会、省信访办第十一次优秀论文成果评选揭晓,全省各地申报参评论文322篇,被评为一等奖2篇,二等奖18篇,三等奖88篇。
2002年,省信访学会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紧紧围绕信访工作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专项调研,对如何开展依法治访,把信访工作引入依法办事的轨道,如何强化信访工作的质量管理,发挥信访工作稳定机制作用等,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和办法;完成了《黑龙江省信访条例》的调查论证、起草、呈送等项工作,并提出10多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观点,均被省法制办、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吸纳到《黑龙江省信访条例》之中;省信访办主办的《信访情况交流》有3篇被国家信访局转发,报送中央政治局,对党和国家领导人了解黑龙江信访起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