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信息资源 一、信息资源建设 经过漫长岁月积累,至2005年年底哈尔滨市图书馆已形成多载体、多文种的文献资源结构。馆藏总量2346686册(件),其中图书1313607册、期刊693571册、报纸38429册、古籍151856册(善本2300册)、缩微制品527件、视听资料5250件、电子文献4399件、地方文献17012册、少儿书刊122035册。
采购形式以订购为主,其他方式为辅,增加了电子文献和网上数据库的订购。与出版单位开展呈缴,与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大学图书馆开展协作协调,与韩国釜山广域市立市民图书馆交换图书。社会各界也大力支持哈尔滨市图书馆的发展,捐赠图书等文献资源。
 |
元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
(一)采选方针、原则
市图书馆的采选方针为:“本市求全,外省求精,中央一级为重点;以中文为主,外文为辅;以印刷型文献为主,其他类型文献为辅;保持馆藏文献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地方性。”1988年制订了《哈尔滨市图书馆采购原则与采购基数》,对中文图书、港台图书、外文图书、中文报刊、外文期刊、声像资料等制订了原则和基数,也对各大类图书制订了相应的采购基数。在1994年、1997年和2002年重新修订了哈尔滨市图书馆采购原则。
(二)购书经费、人员配置
市图书馆的购书经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图书、信息需求的提高而不断增加,1986年达30万元;1990年代购书经费大幅度增长,到1998年达到180万元;2001~2005年购书经费一直维持在每年200万元。
文献收集工作一直由采编部采访组负责,从建馆初期就设立验收、文献采访和总审3个岗位。2005年实行全员聘任,设置4个岗位,分别为采访总审、文献采访、验收、地方文献征集和采访数据录入,相应的人员配备分别为副研究馆员1人、馆员2人和助理馆员1人。
(三)文献结构、特色馆藏
馆藏文献包括英、俄、日各语种的图书、报纸、期刊(外文原版和影印期刊),光盘、VCD、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等电子出版物以及网上信息资源等。其中以印刷型的中文图书、报纸和期刊为主,以外文图书、外文期刊和电子出版物等为辅。
市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主要是地方文献资源,包括中文图书540种、中文期刊22种、中文报纸45种、中文图书缩微胶片17种(平片)、中文报纸缩微胶片15种(卷片),俄文图书28种、俄文期刊8种,英文图书14种,新中国成立前日文图书91种、日文图书缩微胶片63种(平片)、日文报刊缩微胶片8种(平片)、日文报纸缩微胶片2种(卷片)等。
(四)文献入藏量
文献采集以订购为主,征集、外出选购为辅,同时以交换与赠送的文献补充馆藏。
1.中外文图书订购
中文普通图书主要依据《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上海新书报》(原《上海新书目》)、《全国地方版科技新书目》订购。港台图书的征订,1994年前利用《港台新书目录》,其后使用《国际博览会图书订购目录》。
外文图书,1996年以前主要依据《征订目录:外文专业会议录、专题选集、期刊特辑》选订,以影印图书为主。图书内容以应用科学为主,基础科学不订。订购的文种以英文为主,日文次之,俄文第三。1996年以后对外文图书不再订购。
 |
馆藏民国时期报纸 |
1986~2005年哈尔滨市图书馆购书费及图书入藏情况统计表 表2-1
年度 | 购书费(万元) | 中文图书(种) | 外文图书(册) | 年度 | 购书费(万元) | 中文图书(种) | 外文图书(册) | 1986 | 30 | 10232 | 763 | 1996 | 110 | 14756 | — | 1987 | 30 | 10528 | 950 | 1997 | 150 | 16755 | — | 1988 | 50 | 12396 | 1979 | 1998 | 180 | 16305 | — | 1989 | 50 | 12587 | 1509 | 1999 | 200 | 21139 | — | 1990 | 50 | 12611 | 1504 | 2000 | 180 | 20883 | — | 1991 | 60 | 13804 | 788 | 2001 | 200 | 17568 | — | 1992 | 75 | 14195 | 774 | 2002 | 200 | 14193 | — | 1993 | 93 | 14132 | 916 | 2003 | 200 | 18456 | — | 1994 | 90 | 18983 | 623 | 2004 | 200 | 13097 | — | 1995 | 150 | 15065 | 335 | 2005 | 200 | 13642 | — |
|
2.中外文报刊订购
哈尔滨市图书馆订购中文报刊主要以公开发行的报刊为主,报纸以中央一级和本地区报纸为主,以省级和十大计划单列市、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为重点,边远地区报刊原则上不订。依据《全国报刊征订目录》和《年度全国报刊简明目录》完成订购。
订购外文期刊分为原版刊和影印刊。原版刊的订购以图书馆专业和轻工、食品工业为主,由于价格昂贵,精选少订。影印刊以检索文摘、应用科学为主,化工、食品工业、轻工类为重点。
1986~2005年哈尔滨市图书馆中外文报刊订购情况统计表 表2-2
年度 | 外文原版期刊(种) | 外文影印期刊(种) | 外文检索工具书(种) | 外文专利文献(种) | 中文报纸 (种) | 中文期刊 (种) | 1986 | 32 | 1759 | 83 | 8 | 252 | 1987 | 1987 | 33 | 1746 | 70 | 8 | 255 | 2070 | 1988 | 30 | 1143 | 63 | 7 | 258 | 2105 | 1989 | 28 | 1126 | 48 | 5 | 287 | 2324 | 1990 | 31 | 1159 | 43 | 5 | 289 | 2346 | 1991 | 36 | 1117 | 42 | 5 | 247 | 2469 | 1992 | 36 | 1057 | 36 | 5 | 246 | 2622 | 1993 | 28 | 1057 | 36 | 4 | 243 | 2311 | 1994 | 24 | 533 | 26 | 3 | 298 | 2040 | 1995 | 19 | 283 | — | — | 261 | 2065 | 1996 | 19 | 188 | — | — | 225 | 2202 | 1997 | 17 | 165 | — | — | 222 | 2376 | 1998 | 19 | 191 | — | — | 262 | 2582 | 1999 | 19 | 175 | — | — | 236 | 2716 | 2000 | 20 | 186 | — | — | 243 | 2750 | 2001 | 20 | 177 | — | — | 279 | 2947 | 2002 | 27 | 30 | — | — | 274 | 2819 | 2003 | 27 | 29 | — | — | 303 | 2898 | 2004 | 27 | 29 | — | — | 357 | 2986 | 2005 | 27 | 29 | — | — | 195 | 2543 |
|
3.国际交换
1991年,哈尔滨市图书馆与新加坡国立图书馆就馆际互访等问题草拟《书、刊交换工作意向书》,市图书馆选择图书40种、期刊1种提供给新加坡国立图书馆。
1995年,哈尔滨市图书馆与韩国釜山广域市立市民图书馆交换图书。1998年11月到1999年3月,与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交换图书。
2002年8月,哈尔滨市图书馆与韩国釜山广域市立市民图书馆交换图书50册,同年10月韩国釜山广域市立市民图书馆向哈尔滨市图书馆提供韩文图书50册。2004年5月韩国釜山广域市立市民图书馆向哈尔滨市图书馆提供了韩文图书50册,2005年6月哈尔滨市图书馆向韩国釜山广域市立市民图书馆提供中文图书103册。
4.捐赠
1994年,与韩国釜山广域市立市民图书馆互访,建立友好关系。韩国釜山广域市立市民图书馆投资捐建寅杓朝鲜族儿童少年图书馆,6月1日开馆。1998年5月,日本学者黑崎裕康先生捐赠珍贵的哈尔滨地方文献资料。2000年1月,中央美院教授、美术史论家薛永年捐赠127篇美术史论手稿。2000年9月,日本札幌市2名学者捐赠图书。
5.视听文献、电子文献及缩微文献订购
视听文献、电子文献和缩微文献的采选,主要以书目订单的方式订购,也通过出版发行单位和书店有目的地选购。视听文献包括录音带、录像带、CD、VCD等,内容主要是外语教学以及文艺欣赏和影视作品等;电子文献包括机读目录数据光盘、学术期刊光盘以及电子图书光盘等;缩微文献(含缩微胶卷、缩微平片)以资料性、史料性比较强的资料及连续出版物为主。
6.网上文献资源收集加工与利用
2004年开始网上文献资源的收集、加工与利用工作。当年8月,参考部开始利用TRS网络雷达采集系统收集12类有关哈尔滨的地方信息,17类有关中英文纳米材料、纳米技术以及有关公共图书馆业界动态的网上信息,到2005年采集信息达11000多条,在内部信息网上发布。
2005年4月,参考部重新划分为社科参考部和科技参考部。社科参考部于2005年9月正式开展TRS网上雷达信息采集工作,根据用户需求在原12类地方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类的信息采集。社科参考部的采集信息源为哈尔滨地方信息12类128个目标网址、振兴老工业基地41个目标网址和公共图书馆业界动态27个目标网址,对采集的信息在自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发布,2005年共发布6332条信息。
科技参考部则承担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的中文专题信息6类、英文专题信息11类,至2005年,利用TRS网上雷达系统采集信息11000多条,并可在市图书馆内部信息网上查用。
二、信息资源组织 哈尔滨市图书馆的图书加工由采编部编目组承担。
(一)中文图书加工
1.分类标引
使用《中图法》一分到底,对一些类目的特殊规定在分类细则中予以揭示,索书号中书次号采用种次号。1985年制订《哈尔滨市图书馆关于使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具体规定》,按《中图法》(第2版)及《中图法》编委会补充修订类目类分图书。1990年制订了《哈尔滨市图书馆中文图书分类标引细则》和《哈尔滨市图书馆中文图书分类标引细则补充说明》,采用《中图法》(第3版)对依《中图法》(第2版)分类图书进行改编,并制订了相关细则。1999年7月采用《中图法》(第4版)类分图书,2000年8月重新修订《哈尔滨市图书馆中文图书分类标引细则》。
2.主题标引
1994年开始主题标引,主题词按《中国分类主题词表》选词。1999年,参照北京图书馆图书采选编目部编著的《中文普通图书编目手册》进行主题标引。
3.著录标准
1986~1993年采用传统手工著录。1986年按《中文普通图书统一著录条例》(1979年第2版)规定著录,1990年依据全国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文献工作国家标准汇编之著录规则专辑》著录,著录依据是国家标准《普通图书著录规则》和《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章“普通图书”。
4.著录规则
1990年制订《哈尔滨市图书馆图书编目细则》,1994年依据《中国机读目录格式》(CNMARC)开始计算机编目,1998年起依据北京图书馆图书采选编目部编《中文普通图书编目手册》,2000年8月制订《哈尔滨市图书馆中文图书编目细则》。
标引时认真查重,防止由于漏查出现一书两入或书次号错误,差错率限在1%以内;归类正确,前后一致,差错率限在3%以内;标号清楚,图书分配得当。著录格式标准,项目选择统一,内容正确,款目清楚,差错率限在3%以内;粘标要牢靠、整齐,写标字迹要工整,差错率限在0.8%以内;配卡要足够,制卡要清洁,差错率限在1%以内;款目排列正确,差错率限在0.5%以内;各种指引卡标识准确,字迹清晰,排列整齐有序。
(二)外文图书加工
1.分类标引
外文图书包括西文、俄文和日文,采用手工标引著录,同中文图书一样采用相同版本《中图法》标引。英文图书用英文著者号码表取著者号,俄文图书采用《Трехзначные авторские таблицы》(著者号码表)取著者号,对同类图书进行区分。
外文图书未作主题标引。
2.西文图书著录规则
以1987年7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的《西文图书著录条例》为依据编制了《哈尔滨市图书馆西文图书著录细则》,1989年修订。1997年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文文献编目》为依据,重新制订和完善了《哈尔滨市图书馆西文图书著录细则》和《哈尔滨市图书馆俄文图书著录细则》。
1988~1989年对馆藏日文图书进行正类,从《东北法》类目归入《中图法》(第2版)类目。
1991年日文图书编目工作停止,1997年西文和俄文图书编目工作停止。
(三)目录工作
1986~2005年,目录工作由采编部目录组完成。
1.目录设置
1994年以前的目录为卡片目录,1994年开始手检目录和机检目录并行。
哈尔滨市图书馆目录体系分为读者目录和公务目录,涉及多种载体形式(包括图书、报刊、声像缩微资料等)、多个语种(包括中文、西文、俄文、日文),详见图1。
 | 图1 哈尔滨市图书馆目录体系图 |
说明:1.图中俄文、西文、日文图书目录均为1997年以前编制,后中断。 2.古籍公务目录与读者目录合用。 3.未正类的旧大型法目录、东北法目录未列出。
|
2.目录规则
1990年重新制订了《分类目录组织法》和《题名目录组织法》;1991年重新制订了《哈尔滨市图书馆中文图书责任者目录组织法》;1997年完善了《哈尔滨市图书馆中文图书分类目录组织法》《哈尔滨市图书馆中文图书题名目录组织法》。
西文目录有西文分类目录、西文著者目录、西文书名目录三种。1989年10月设立了《哈尔滨市图书馆西文题名目录组织法》;1990年8月设立了《哈尔滨市图书馆西文著者目录组织法》;1991年9月设立了《哈尔滨市图书馆西文分类目录组织法》;1997年对3个目录组织法重新修订。
1986年俄文图书分别制订有《哈尔滨市图书馆俄文图书著者目录》《哈尔滨市图书馆俄文图书分类目录》《哈尔滨市图书馆俄文图书题名目录》等目录规则,1997年分别对各规则作了修订。
1986年日文图书目录规则有《哈尔滨市图书馆日文图书书名目录》《哈尔滨市图书馆日文图书分类目录》。
3.目录管理
主要包括目录的维护、修补、整理。
1986年目录组负责中文图书公务目录的组织和保管。公务目录分为著者、分类、题名三套,主要工作是目录排检、导片设置、目录盒和屉标以及卡片的保养和维护。
1990年6~10月目录工作暂停。1990年11月设立总目录室,归采编部目录组管理,包括中文图书目录、报刊目录、外文图书目录等读者目录。1994年启用联机检索系统,目录组增加了利用计算机免费为读者检索馆藏目录的工作。
外文图书目录工作,1986~1998年由各编目人员负责。英文图书的公务和读者目录由西文分编人员负责,英文图书的读者目录归阅览室负责保管;俄文图书的公务和读者目录由俄文分编人员负责,俄文图书的读者目录归阅览室负责保管。1998年,外文图书公务目录搬离总目录室,读者目录保留在报刊部的期刊阅览室。
1990年对读者目录和公务目录进行修补和整顿,公务目录变为分类、题名两套目录,读者目录变为分类、题名、著者三套目录。
1994年对公务目录和读者目录重新排序,剔除公务和读者目录中《旧大型法》和《东北法》的款目。
2000年取消读者目录,使用计算机检索。
2005年取消公务目录。
(四)文献布局、排架
1990年以前,市图书馆依科学门类、读者对象、文献文种设立书库,分为社科内阅书库、社科外借书库、科技内阅书库、科技外借书库、科技检索文献库、社科期刊库、古籍线装书库、西文书库、日文书库、俄文书库等。
新馆落成后,1991年重新对文献进行布局,设有社科阅览室、科技阅览室、中外文期刊室、普通报刊阅览室、检索室、地方文献阅览室、古籍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外借书库、社科书库、科技书库、中外文书库、特藏书库、过报库、过刊库等。
2003年馆舍维修扩建,书库面积增加,对书库重新调整,设有过刊库、中文社科书库(E~K大类的中文社科图书)、外文库、特藏书库(线装书、2004年后报纸合订本)、中文科技书库(中文科技图书,A~D大类及Z大类的中文社科图书,俄文社科图书)、过报库(2004年前报纸合订本)。
1997年制订《书库排架说明》:中外文书库依据《中图法》类目体系分类排架,同一类号下的不同文献再按种次号或著者号排列;中文期刊和报纸依据刊名和报名的汉语拼音音序,再结合年代顺序排列;外文期刊依据刊名外文字母的先后顺序排列,同种期刊按年代由远及近排列;古籍书库排架依据《四部分类法》类目体系组织。
(五)文献典藏、保护
自1984年制定《内阅书库典藏岗位责任制》开始,哈尔滨市图书馆陆续制订文献典藏与保护的相关制度,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及具体情况逐步修改、完善。1985年制订《书刊剔除与注销原则》。1988年制订《书库管理工作规范》,其中包括工作职责、工作要求、人员配备、工作定额等相关内容。1989年5月制订《哈尔滨市图书馆藏书剔旧原则、范围与处理办法》,其中包括剔旧原则、剔旧范围、剔旧程序、剔旧书刊的处理、书刊注销程序等内容。1991年5月制订《中文总书库管理制度》《保管部藏书保护措施》,1997年制订《哈尔滨市图书馆书库管理规定》《古籍保护规章制度》。2002年制订《哈尔滨市图书馆书库管理制度》,对原有书库管理制度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内容包括文献保护规章制度,库房的安全卫生制度,库房防盗制度,库房防虫、防鼠、防火、防光、防涝制度,库房清洁卫生、除尘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