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学会工作

第六节 学会工作


  一、组织机构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于1985年3月12日批准哈尔滨市图书馆学会为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直属学会。1985年9月24日,市图书馆召集首批入会的130名会员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哈尔滨市图书馆学会。
  学会分别于1985年、1990年、1994年、1999年召开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四届理事会,王焕武、王永贵、吕玉芝先后担任理事长。理事由第一届23人增加到第四届29人,会员由130人增加到326人。学会下设学术工作委员会,王竞、关延庭、董云棣、孙威先后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会下设秘书处作为办事机构,设在市图书馆研究辅导部。
  哈尔滨市图书馆学会先后建立了道外区图书馆学会、南岗区图书馆学会、道里区图书馆学会、动力区图书馆学会、平房区图书馆学会、阿城市图书馆学会、党校系统图工委、医学情报学会、中小学校图工委、工厂技术图工委、科研系统图工委共11个基层学会组织。向中国图书馆学会推荐会员27名,向省图书馆学会推荐会员122名;2001~2005年会员中有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17名、省图书馆学会会员90名。

  二、学术活动

  哈尔滨市图书馆学会共举办14次学术研讨会,征集学术论文871篇,入选交流论文755篇。会员撰写的论文中有5篇入选国际学术会议,67篇入选国家级学术会议,38篇入选东北三省学术研讨会,157篇入选省级学术研讨会。王竞、董云棣、毛翼乎、刘敏、赵靖、戴金萍、张新宇、王声银、何雅妮、赵彦平、吴玉杰、李冬梅、冉秀萍、刘学梅、白秀萍、邢晓莹、玄冬梅、马向东、金朝阳、刘波、王兴国、熊丽华、李晓飘等人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13篇,主编或参编的论著16部。与佳木斯市图书馆学会举办了3届图书馆学术研讨会,与佳木斯市图书馆学会、大庆市图书馆学会共同举办了2届图书馆学术研讨会,共同交流论文170篇。
  1986~2005年,哈尔滨市图书馆学会会员获得国家级优秀科研成果奖6项;获得国家级优秀论文一等奖5项;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三等奖9项;获得省文管会、省文化厅、省图书馆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49项;获得市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三等奖4项,智囊杯人民建议一等奖2项,佳作奖6项;获省科技情报学会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和优秀论文奖154项。在哈尔滨市文化局领导下,哈尔滨市图书馆学会独立开展图书情报优秀科研成果评奖6次,征集科研成果169项,125篇论文获奖。1996年,哈尔滨市图书馆与哈尔滨科技大学共同研发的计算机条形码图书流通管理系统获得哈尔滨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学会还组织会员到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地学术考察3次。

  三、培训和服务

  哈尔滨市图书馆学会共举办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培训46次,培训学员3253人,提供咨询7443余条。举办“如何利用图书馆”“普及市场经济知识,引导企业和农业进入市场”“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等专题报告会、讲座27次,4220人次参加。
  2000年按照省文化厅要求开展“城对乡赠书工程”,平房区、道外区、宾县、方正县、通河县、阿城(市)、呼兰县、尚志(市)等区县馆收到捐赠图书8万册,建立了30个乡镇图书馆(室)。
  2004年文化部“送书下乡工程”为10个乡镇、1个县级馆捐赠图书680种、8800册,杂志4种26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