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依兰县图书馆

第三节 依兰县图书馆


  一、建置

  1917~1919年,依兰县在县内西小桥设通俗教育讲演所,附设阅报所一处,租用关姓民房3间。
  1920~1928年,在县城西门里设民众教育馆,馆舍3间,设有讲演、书报、体育、戏曲4个部门,藏书报200余种。
  1929年建立依兰县图书馆,馆舍面积为84平方米,陆续购置图书200余种1800余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藏书全部焚毁而停办。
  1932年7月~1946年,依兰县再设民众教育馆。馆舍在小桥附近,共两栋青砖瓦房,前后各3间。馆内设有图书室、新闻阅览处、讲演所等机构,共有图书1000册。馆员2人,工友1人。隶属于县教育局。
  1947年7月~1949年3月,建大众俱乐部,后改为民教馆,馆舍14间,约290平方米,内设图书室。
  1956年,民教馆被图书馆接替。4名工作人员,馆长曹喜林。藏书3441册,订报纸6种、杂志10种,设有37个座席。开馆时间是每天8:00~19:00。
  此后图书馆机构及馆址曾四次变动,至1964年成为独立机构,恢复依兰县图书馆馆名,隶属于县文教科。
  1965~1971年,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三馆合一,图书馆改为图书组。1967~1968年隶属于县文教服务站。1972年图书馆恢复建制,至1985年再次恢复为独立机构,1986年隶属于县文化局,1996年9月至2005年隶属于县文化体育局。
  1998年在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被评为国家三级图书馆。

  二、信息资源

  依兰县图书馆藏书具有综合性、地方性、普及性的特点,突出实用性和系统性,注重为社会民众提供文献阅读、知识咨询和科技参考服务。
  图书馆书刊文献采编工作由2人承担,采选以在当地新华书店选购为主,以订购、外埠采购为辅。馆藏图书范围宽泛,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著作、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普及性书籍为主,中外文学作品占有很大比例。同时,对少年儿童读物、各学科中文工具书、地方文献、全国主要报纸合订本及期刊均有收藏。
  收藏遵循多种类、少复本原则,每种图书一般不超过3册。2005年年底,馆藏文献总量为22大类81013册。
  1986~1990年使用《中图法》(第2版)、1991~1999年使用《中图法》(第3版)、2000年开始使用《中图法》(第4版)类分图书,对藏书数量较少的类目采取粗分的办法。1986~1999年采用《中文普通图书统一著录条例》,之后改用《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2版)著录文献。
  图书馆设公务分类目录、公务书名目录、读者分类目录、期刊目录。分类目录按《中图法》类序组织,书(刊)名目录依书(刊)名汉语拼音音序排列。目录管理和维护和修补统一由编目人员负责。
  图书馆设综合外借书库2个,各类文献均按分类种次号法排架。对珍贵藏书、期刊报纸合订本、工具书,设专架专柜保管。对破损严重、失去保存价值的图书,经登记和馆长批准,予以剔除。

  三、读者工作

  依兰县图书馆自1992年开始打破以往闭架式管理模式,书库实行全方位开放,读者可以自由进库选书、浏览,并简化借阅手续。
  图书馆读者队伍涵盖工人、农民、干部、军人、学生、教师、企事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及其他各阶层人士。读者登记内容包括姓名、性别、职务、工作单位、文化程度等。
  读者证分为个人和集体两种。实行交抵押金敞开办证,随到随办,退证自由。
  2005年图书馆接待读者51170人次,流通图书115219册次,基层服务点流通图书1419册次。
  1986~1992年图书馆年开馆310天,每周开馆42个小时;1993~2005年全年开馆,节假日不休息,每天开馆8个小时,每周开馆56个小时。
  图书馆每年举办宣传周、宣传月,利用板报、宣传廊、传单宣传书刊。赶集日到乡村,向农民宣传图书馆工作和书刊。
  编辑二、三次文献,1986~2005年报导信息17621条。为领导决策服务编辑信息报54期,为生产建设服务印发科技致富传单71张,为读者解答咨询问题5114条。向5个乡村图书流通站点提供图书189册,为29个农民专业户提供文献信息49册(条);为老年人、残疾人免费发放借阅证121个,上门送书117次、2000余册。
  1986~2005年,图书馆共举办读者学习经验交流会、诗歌朗诵会、故事演讲会、小说报告会、知识答题竞赛、书法培训班、绘画班等各种活动45次,参与的读者共7629人次。2000年,依兰县跨世纪依兰书画展在图书馆展出,接待观展11404人次。2001年,图书馆举办新世纪新曙光青少年读书演讲会,受众154人。
  图书馆每年都在馆内举办读者培训班,由馆内人员对读者进行图书文献学基础知识、文献检索方法及常用工具书使用方法等专业知识辅导。1986~2005年,共开展读者教育培训活动10余次,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读者百余人。
  依兰县图书馆2005年有电脑5台。图书馆的自动化数字资源建设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已经开展,正在步入常规化、正规化。

  四、业务辅导与研究

  依兰县图书馆业务辅导由信息辅导部承担。辅导部由3人组成,主要负责馆内人员和基层图书室人员业务培训。
  图书馆在本地乡镇设立图书站9个。除在馆内举办短期培训班开展业务讲座外,还派专人到基层馆(室)流动辅导。1986~2005年共举办各种培训班11次,下基层辅导31次,培训辅导一百余人。
  县图书馆人员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积极参加省市图书馆学会举办的业务培训,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五、管理

  依兰县图书馆归县文化局领导,图书馆馆长由文化局任命,县委组织部备案。1980~1994年赵玉兰任馆长,于庆飞任副馆长;1994~1998年丁亚琴任馆长;1999年马艳春任馆长持续至2005年。
  2005年,图书馆人员编制及实有人数均为13人。馆内人员有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3人、高中学历2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7人。
  在业务管理方面制订了《图书馆工作细则》《图书采购补充条例》《分编工作细则》《书库管理制度》《读者服务工作准则》等规章制度;在行政管理上制订了《岗位职责制度》《治安综合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考勤考绩制度和奖罚制度》。
  依兰县图书馆馆舍面积为846平方米,位于依兰镇中央大街北侧。馆舍为七层综合楼的底部两层,楼上5层为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