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信息资源 齐齐哈尔市图书馆是国家兴办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服务,集教育、科研、文化、娱乐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全市藏书、目录、协作协调、图书馆学研究中心。
收藏文献按载体划分为印刷型文献和非印刷型文献。藏书结构由基础藏书、重点藏书、特色藏书、一般藏书组成。
一、信息资源建设 (一)采选原则与方法
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在综合性藏书基础上,坚持本地求全、外埠求精的采选方针,根据服务职能和服务重点确立科学性、系统性文献入藏体系。
2003年成立书刊采购信息小组,由社科部、自科部、古籍部、业务办人员组成,加强调查研究,了解馆藏,了解读者结构及需求,研究和审议采选工作的重大问题。不定期召开会议,议定事项经馆长批准后由采编部及有关部门执行。
地方文献采购范围以齐齐哈尔市地区及省内地方文献为主,重点收集东北地区地方文献。齐齐哈尔市地区地方文献收集范围为图书、报纸、期刊(包括内部出版)、市内大型活动文字材料、图片,及国内各地出版的有关齐齐哈尔市的文献。采购方式有征集、呈缴、订购、上门采购等,尽可能将地方文献收集齐全。馆藏地方文献设专库,专人负责,属永久性藏书。
1992年征集地方文献56种。
1995年7月24日至10月5日,香港石景宜先生向齐齐哈尔市图书馆赠送图书1452种3725册。
2001年,吉林省图书馆王先民一行4人到馆协商交换文献,吉林省图书馆以4种新中国成立前报纸的27卷缩微胶片交换1954年10月至2000年12月的《齐齐哈尔日报》54册进行缩微复制。
2004年制订《地方文献收藏范围及征集原则》和《图书馆藏书采购条例》,加工地方文献240种404册。
2005年3月31日,齐齐哈尔市铁路史志办撤销,将500多册志书、年鉴类等地方文献赠予齐齐哈尔市图书馆。10月28日,齐齐哈尔市文联、市作协捐赠《鹤城作家文丛》等图书59套154件。
1986~2005年齐齐哈尔市图书馆馆藏文献入库量统计表 表3-1
年度 | 中文图书入库量 | 外文图书入库量 | 期刊入库量 | 电子文献入库量 | 视听文献入库量 | 报纸入库量 | 种 | 册 | 种 | 册 | 种 | 件 | 种 | 件 | 种 | 1986 | 7412 | 28965 | — | 1024 | 1321 | — | — | — | — | 145 | 1987 | 7589 | 25639 | — | 968 | 1201 | — | — | — | — | 452 | 1988 | 6542 | 16975 | — | 1232 | 1421 | — | — | — | — | 148 | 1989 | 7936 | 20021 | 刊97种 | 1346 | 1677 | — | — | — | — | 154 | 1990 | 9972 | 29283 | — | 1481 | 1684 | — | — | — | — | 204 | 1991 | 10074 | 32857 | 刊50种 | 1088 | 1324 | 1 | 7 | 250 | 250 | 134 | 1992 | 630 | 19618 | — | 1117 | 1365 | — | — | 121 | 178 | 133 | 1993 | 5406 | 11468 | 刊50种 | 1147 | 1280 | — | — | — | — | 136 | 1994 | 4052 | 8394 | 刊13种 | 1104 | 1421 | 1 | 78 | 112 | 142 | 102 | 1995 | 4676 | 12810 | — | 1153 | 1200 | 1 | 28 | 5 | 5 | 159 | 1996 | 4123 | 21933 | — | 1032 | 1452 | 1 | 36 | 2 | 5 | 149 | 1997 | 4012 | 8085 | 8种 | 1092 | 1113 | 1 | 40 | 1 | 1 | 187 | 1998 | 5979 | 12911 | — | 1158 | 1218 | 1 | 55 | 1 | 8 | 150 | 1999 | 3561 | 8588 | 刊8种 | 1150 | 1210 | 475 | 544 | 55 | 127 | 187 | 2000 | 1478 | 2698 | — | 519 | 854 | 1 | 70 | 48 | 60 | 119 | 2001 | 11 | 27 | — | 510 | 519 | 36 | 68 | — | — | 104 | 2002 | 246 | 287 | — | 531 | 544 | 7 | 66 | 4 | 43 | 108 | 2003 | 458 | 1300 | — | 654 | 741 | 4 | 60 | — | — | 124 | 2004 | 1170 | 1260 | — | 582 | 623 | 2 | 8 | 1 | 50 | 104 | 2005 | 7245 | 17975 | — | 667 | 741 | 273 | 1855 | 353 | 1948 | 178 | 合计 | 92572 | 281094 | 226种 | — | 22909 | 804 | 2915 | 953 | 2817 | — |
|
(二)经费、人员
1954年财务独立,建立健全财会机构和财务制度。1986年起,根据每年购书经费,确定各类文献采购经费比例:中文图书70%(社科40%、自科30%),报刊20%,古籍4%,地方文献4%,电子出版物2%。
采编部设1人专职负责文献采购。
1986~2005年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各项经费统计表 表3-2
单位:元 年度 | 事业总经费 | 新增藏量购置费 | 图书购置费 | 报刊购置费 | 其他 | 1986 | 417013 | 145676 | 107219 | 38457 | — | 1987 | 439126 | 142130 | 106123 | 36007 | — | 1988 | 493495 | 140102 | 105102 | 35000 | — | 1989 | 628474 | 170526 | 118925 | 51601 | — | 1990 | 672591 | 170186 | 130986 | 39200 | — | 1991 | 622000 | 171000 | 140000 | 31000 | — | 1992 | 724360 | 170440 | 133899 | 36541 | — | 1993 | 968354 | 160000 | 120543 | 39457 | — | 1994 | 1039000 | 200000 | 159000 | 41000 | — | 1995 | 1342440 | 200000 | 146732 | 53268 | — | 1996 | 1531900 | 233000 | 154678 | 62815 | 15507 | 1997 | 1660977 | 332656 | 248451 | 80205 | 4000 | 1998 | 1888400 | 550000 | 443516 | 100551 | 5933 | 1999 | 2106862 | 300000 | 149662 | 73124 | 77214 | 2000 | 2045009 | 111916 | 41456 | 17619 | 52841 | 2001 | 2469000 | 64000 | 6000 | 58000 | — | 2002 | 2942000 | 84000 | 23611 | 59164 | 1225 | 2003 | 261000 | 72000 | 21580 | 37045 | 13375 | 2004 | 3350000 | 550000 | 288489 | 57833 | 203678 | 2005 | 3160000 | 200000 | 22282 | 64000 | 113718 | 合计 | 28762001 | 4167632 | 2668254 | 1011887 | 487491 |
|
(三)馆藏文献结构特点、特色馆藏
1.基础藏书
根据图书馆藏书建设系统性原则,基础藏书力争达到学科门类齐全(除农业区域性明显的学科,以及航天、航空、原子能等学科外),每一学科以收藏代表本学科水平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著作为重点。这部分藏书成为图书馆永久性藏书,采购多为2册。此外,基础藏书还包括各学科工具书、字典、辞典、手册、年鉴,一般只采购1册。
2.重点藏书
为党政机关服务,为党的方针、政策服务,为企事业、科研机构生产和科研服务的藏书,现实性强,更新快。随着社会需求不断更新,采购复本量根据需求调整。
3.特色藏书
一部分是历史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体系的藏书,如伪满洲地方资料、古籍善本、“文化大革命”资料等,这部分藏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补充完善;另一部分是根据图书馆的藏书结构逐渐形成的特色藏书,如地方文献、港台文献、各种专题文库,对这部分资料要有重点地系统收藏。
截至2005年,各类型文献收藏总数已达1150011册,其中古籍图书12万余册,有唐、宋、元、明、清历代刻本、抄本乃至海内孤本,其中唐贞观三年(629年)写卷子本《鹖冠子》、宋刻本《佛藏经》等均为海内孤本,明金写本《慈悲水忏法》为稀世珍品,清抄本《龙沙剑传奇》是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剧本。此外,另有珍本、善本600余种,蒙、满等少数民族文字古籍92种632册。
 |
馆藏宋刻本《佛藏经》 |
收藏新中国成立前报纸61种1106册(月合订本)、新中国成立后报纸376种2133册,新中国成立前期刊116种2304册(年或半年合订本)、新中国成立后期刊2272种18917册。
(四)网上文献资源收集、加工与利用
为满足读者需求,从电子出版物、互联网等各种载体信息中筛选出有用信息编辑专题书目、文摘、索引、综述、述评等二、三次文献,开展馆际互借,保障用户需求。编辑《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等二次文献,在10多家网站中采集100多条科技信息,编辑文字达60000字。
针对齐齐哈尔市重点工作、中心工作采集时事要闻,从1988年开始编辑整理《借鉴与参考》《信息荟萃》《学习参考》《领导书窗》《军事快餐车》等资料。《学习参考》获得2002年全省公共图书馆为经济建设服务“十佳项目”一等奖,《信息荟萃》在省文化厅举办的文献开发奖评比中获一等奖。
1999年,开发普通高校高考查询系统,汇集全国500多所高校3000余条招生信息,设置十几个检索点,任一检索点都能查到各院校在黑龙江省招收的专业、分数、人数以及院校概况简介。
2003年,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将近200种馆藏地方文献输入电脑。
2004年,为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制作“执政能力”系列光盘;制作“招商引资项目汇编”光盘,收录农副产品、工业经济、服务贸易、矿产资源等近500个项目;编制《绿博会齐市参展项目大全》,汇集全市七区九县(市)参展产品资料12大类,设70多个检索点,收录齐齐哈尔市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品产地、生产企业和产品特点的图片、文字信息等。
二、信息资源组织 (一)分类标引与著录
1981年馆藏中文普通图书按《中图法》(第2版)分编;1990年7月开始按《中图法》(第3版)分编新书、改编旧书;2002年改用《中图法》(第4版)分类,期刊使用《中国图书馆期刊分类表》分类。
1986年馆藏文献采用《标准文献著录总则》《普通图书著录规则》《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非书资料著录规则》著录,后改用《书目数据库著录手册》著录。
(二)目录设置与管理
1.目录设置
采编部设有公务分类目录和公务书名目录。
1989年,按照《全国文献资源调查方案》要求成立文献资源调查小组,对馆藏文献全面调查。馆藏图书492976册、期刊5948种,现刊1913种、报纸223种,过刊5749种、过报376种。建立地方文献库,重新组织藏书和目录工作,设书名目录、著者目录。组织排列地方文献资料746种2000余册。
1990年,在原有分类目录和书名目录的基础上,增设一套著者目录,新编制中文工具书目录、丛书目录。
1991年,草拟《齐齐哈尔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联合目录》,收录13家单位的1194种地方文献。
1992年,购入4台计算机终端,图书馆编目子系统开始运行。购入国家图书馆机读目录数据,调整编目流程,建立计算机编目规章制度。3月7日图书开始编制机读目录,到6月3日建立书目数据库3个,分编新书21426种,回溯建库674种。
1994年,排序中文图书公务目录,修改种次号。分类改错400余种,补充目录卡10000余张,校订联合目录款目1500种。
1998年,整理公务分类目录、书名目录,校对1995~1998年卡片目录12270种,校对1995~1997年机读编目7238条。
文献检索室设卡片式分类目录和书名目录。1990年,增设著者目录,编制中文工具书目录和丛书目录。
2000年,古籍特藏部设古籍公务分类目录和书名目录、读者分类目录和书名目录,设地方文献分类目录、书名目录和著者目录。
书库、社会科学阅览室和自然科学阅览室,均设有公务分类目录和公务书名目录。
2.目录管理
中文图书书名目录采用汉语拼音音序排检法组织,以《汉语拼音方案》所规定的拼音字母顺序排列。1975年前入藏图书,按《东北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组织分类目录。1976年后入藏图书按《中图法》组织分类目录。
制订有《中文图书目录组织细则》和《目录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目录款目随文献入库,及时排入目录体系;破损及时更换;书卡不符或著录有误及时更正;遗失、损坏及注销图书,须将目录卡提出以保持书卡一致,提出卡片集中保存,以备后查。
(三)文献布局、典藏、保护
1.文献布局、排列
图书馆书库共6层,分别为报纸库、期刊库、社会科学图书外借库、社会科学图书基藏库、自然科学图书外借库和自然科学图书基藏库。古籍特藏部三层,地下层设地方文献书库、特藏书库、复本书库、报纸库及期刊库,地上一层为文献检索室工具书库,地上二层设普通古籍书库和善本书库。
中文普通图书、中文期刊、外文书刊及电子文献均按分类排架号排列;中文报纸依地区、报名字顺排;古籍文献依四部分类法排列。
2.文献典藏、保护
1988年完成11000余册古籍版本鉴别、分类和排架号改错工作,编制古籍卡片式目录、馆藏专题书本式目录9册及《馆藏线装书目校补记》,加工函套近千个,制作木制书柜24个。建立地方文献库,重新组织藏书和目录工作,设书名目录、著者目录,组织排列地方文献资料746种2000余册。
1991年,整理、校订《东北地区古籍联合目录》245种。
1992年,整理古籍善本42种503册,整理古籍残本238种1004册,校订《东北三省古籍联合目录》款目500余种。
1993年,整理古籍残本450种,近20000册,校订《东北三省古籍联合目录》款目800种。
1998年,清点地方文献12743册,复制书名目录4334种,整理地方文献目录三套。
2004年,对古籍分类目录、书名目录整理排序;对地方文献进行书卡对照,复核分类目录、书名目录、著者目录。
为掌握文献准确收藏量和丢失损坏情况,每年对文献进行一次清点,制订保护制度。对文献库采取严格安全保护措施,配备消防灭火器。对文献进行清理、除尘,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注意电源安全,做好防晒、防腐、防虫等工作。对破损并有修复价值的文献及时修补再利用。
3.文献剔除、交换
对文献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清点、剔旧。
1987年,赠给甘南县图书馆2250册、富拉尔基区后水村图书室610册、后勒村图书室550册图书,剔除破损图书206册。
1988年,赠给龙江县文化馆293册、鲁友乡文化站447册、漠河县图书馆1526册图书。
1989年,赠给回民小学70册、依安县图书馆619册图书。根据中央开展“扫黄”工作要求,按照“扫黄”目录对书刊进行清理,下架13种19册。基藏书库剔除《东北法》类分的图书复本11746册。外借辅助书库剔除残损复本和陈旧图书,古籍部整理残本400余种供读者利用。
1990年,赠给富裕县图书馆146册图书,剔除破损图书9316册。
1991年,馆庆85周年书刊交换会交换书刊108册,赠给依安县图书馆271册、富裕县图书馆2345册图书,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购进的英文版《化学文摘》1146册赠给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图书馆。
1998年,剔除历年读者未还、丢失、破损图书13246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