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元代的行政建制、交通和社会经济

第三节 元代的行政建制、交通和社会经济


  一、东真国的灭亡和对开元、恤品、曷懒的统一

  1233年9月,蒲仙万奴建立的东真国被蒙古军攻破,蒲鲜万奴被擒,东夏国灭亡。东夏国被灭亡后,其所管辖的开元、恤品、曷懒之地改属蒙古统治,建立开元、南京两万户府。随后,黑龙江以北及黑龙江下游(包括库页)的诸民族,都先后归附蒙古统治。
  《开原新志》记载了上自海西,下至黑龙江口,北自外兴安岭以南的诸民族。如有一种与乞里迷为邻的“野人”,“居北海之南,江之西,住平土屋,屋脊开孔。以梯出入,卧以草铺,类狗窝。”江,就是指今天的黑龙江(混同江)下游,古称为莽哥河,今阿穆尔河;“北海”指的是今鄂霍次克海。还有“一种曰北山野人,乘鹿出入”。“北山”即今外兴安岭。“北山野人”即辽时“使鹿国”,今鄂温克人。
  库页岛,元时称骨嵬或苦兀。《开原新志》记载:“苦兀在奴儿干海东,人身多毛,戴熊皮,衣花布。”《元史》记载议征骨嵬及征讨骨嵬达5次之多。《元史·世祖纪》至元元年十一月辛巳:“征骨嵬先是吉里迷内附,言其国东有骨嵬、亦里于两部,岁来侵疆,故往征之。”亦里于即通古斯语鹿的意思,与骨嵬同为库页岛上居民。至大元年纪事明言骨嵬首领“玉善奴、瓦英等乞降,持刀甲,与头目度先吉自言,每年贡其皮,以夏间答刺不鱼出时回还”。从“辽阳骨嵬”看,骨嵬属辽阳行省管辖下的一部分。说明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居民也先后为元朝统一。元朝为对库页岛用兵在奴儿干设征东元帅府。元朝对东北地区的北部、东北部的统一与管辖比过去更加有效了。

  二、平定东部诸王与乃颜、哈丹之乱

  成吉思汗时,合刺温山(今兴安岭)以西至克我理伦河(今克鲁伦河)流域为蒙古地区,最初由木华黎统治。其后成吉思汗将这一地区及兴安岭以东之地分封给他的诸弟及翁吉刺惕部诸贵族。
  蒙古帝国是建立在诸王分封的基础之上的,其内部经常发生争夺帝位的斗争。太祖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与拖雷两系联合,登上皇帝宝座。定宗死后,又发生拖雷与窝阔台两系皇位之争,结果术赤系的拔都、伯勒克、脱哈帖木儿兄弟率大军拥戴蒙哥(即宪宗),皇位归拖雷系。从此,在拖雷系内部又渐次形成和林留守阿里不哥与漠南都督忽必烈之间的斗争。公元1287年,铁木哥斡赤斤曾孙乃颜诱东方诸王哈丹、失都儿也起兵参加反对忽必烈的战争。世祖忽必列遣伯颜驻守和林阻遏海都东进,自统大军进攻乃颜等诸王,在西拉木伦河流域大败乃颜军队,乃颜被擒处死,辽东悉平。从此,结束了东方诸王的分地,在东北地区建起路府州县之制。忽必烈在平定东方诸王的叛乱中,对消除诸王分地割据,加强东北的进一步统一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三、元朝在黑龙江地区的设治

  元朝东北地区管辖的范围,北至外兴安岭,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包括库页岛;东南至朝鲜境内的慈悲岭及铁岭,东滨日本海,南临渤海、黄海;西北、西及西南为当时的岭北行省及中书省辖境。
  元在全国分设一中书省十一行省,一百八十五路,三十三府,三百五十九州,一千一百二十七县。元在东北设辽阳行中书省,管辖东北的绝大部分地区。其下设路、道、府,路有大宁、广宁、辽阳、沈阳、开元、合兰府水达达、东宁等七路;道有山北辽东道,海西辽东道;府一:咸平散府。
  开元路。先后治于石墩寨、黄龙府(今农安)和今开原县城。合兰府,在今海兰江及朝鲜咸兴平原。水达达路,在黑龙江(今黑龙江下游)、宋瓦江(今松花江下游)、阿速古儿水(今乌苏里江)。
  山北辽东道。元初置山北东西道,至元八年(1271年)改为山北辽东道。初立提刑按察司,后改为肃政廉访司,设在大宁路。先后并属辽东道的有肇州、泰宁、蒲与路、咸平散府,今西拉木伦河以北到外兴安岭以南都曾经属辽阳行省山北辽东道管辖。
  海西辽东道。管辖范围有今松、嫩两江合流处以东,今黑龙江下游及合兰路等地。元朝在这里曾设桃温、胡里改、斡朵怜、脱斡怜、孛苦江五军民万户府,女直水达达万户府,兀者吉里迷万户府,征东元帅府等。

  四、站赤的设置与交通

  忽必列统一中国后,在历代驿传基础上颁行“站赤”制度,遍设站赤及于全国十一行省。“站赤者,驿站之译名也,盖以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古人所谓置邮而传命,未有重于此者也。凡站,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羊,而水则以舟。……其官司有驿令,有提领,又置脱脱禾孙于关会之地以司辩诘,皆总之于通政院及中书兵部。……于是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而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辽阳行省所辖驿站“总计一百二十处,……狗站十五处”。设在黑龙江流域的交通干线基本有3条。可分为东路、东南路、北路。东路:经金上京会宁府故城,循松花江东北下,经元胡里改万户府,复东北入黑龙江,而抵奴儿干城附近的末去站(亦称末吉,明代称满泾站,位于亨滚河口)。从末鲁孙至末吉,设狗站十五(狗站,夏秋水活舟行,冬日以狗驾橇行冰雪上);每站置站民20户,狗200只,狗车若干辆。朝廷按定额例给饷银。东南路:经建州石敦站(今吉林市境)东至至唆吉(吉林省敦化县境)。又分为两支,其北支,稍东北行经东祥州(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境)、开元,而抵永明城(今海参崴)。北路:经肇州,抵吉答,复又北行经今嫩江县境而达失宝赤万户府。
  元朝在东北驿站的设置完备。当时为加强东北各地以及与中原经济联系,在东北曾立互市,把中原的各种用品运送到各地并各地贡赋运往内地,驿站起着重要的作用。据记载黑龙江地区的女真水达达路所辖驿站18处,有马700匹,车700辆,牛700只;在松花江下游至黑龙江下游,设末鲁孙等狗站,共15站,有狗3000只,户300户。
  《析津志》记载,由大都至西洋州分三路:一路东北行经宾州、口韦铺、斡木火、上京、海奇、鹿鲁、捻站、不牙迷、捻站、哈散、吾纳苦、忽贴罕,至塔海万户;一路正北经斡母至肇州,然后西北转经塔鲁、泰州离拍合、迪失吉至吉答。由吉答又分两路,一路东行经牙刺、捻站、苦怜、奴迷、失怜、和伦、海里、捏来、阿余站至失宝赤万户(今爱辉境内);一路西行经吾怜、谋丹、招安、啖鲁、斜鲁、唆吉、纳的、移里迷、恒端吉、回引、忙刺、吾失温,其西至阿木哥。由西洋州一路南行东转,经特甫、建州、石敦、散迭、阿忽、禅春、阿母、阿刺至唆吉。然后由唆吉又分两路:一路正东微北经石迪、甫丹、东洋州、土罗火、希田、开元、孛迷、梁母、孛吾、阿失吉、舍站,至永明城,其东至海,一路正东南经谋丹、南京、蛮出海、蓬苦、毛连苦、木吉、迭甫、阿刺可失列、端州、青州、迭甫、洪宽至合懒府。《析津志》记载往黑龙江下游的站驿只记至塔海万户。塔海万户“塔温”,即桃温万户府(汤源县固木纳城旧址)。
  《经世大典》记末鲁孙等15站为末鲁孙、拔鲁温、甫打怜、末里合温、胡怜、胡鲁八兴、斡孙、别烈可、哈剌马苦、拔儿滨、赵斤、佛朵火、卑星真、可烈儿、束末吉。束末吉也称末吉、末吉去,明代称满泾,位于亨滚河口北岸。从末鲁孙至末末吉共15狗站,每站有站民20户,狗200只,狗车若干辆。“狗车以木为之,其制轻简,形如船,长一丈,阔二尺许,以数狗拽之”。

  五、经济的发展

  元代初期,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下游一带的女真人,仍以游牧射猎为生,“各仍旧俗,无市井城郭,逐水草为居,以射猎为业”。同时,也与归附元朝的契丹人等共同从事农业生产,给契丹人内附者及开元、南京、水达达等3万人发放了牛畜田器。
  蒲峪路屯田万户府: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十月,以蛮军300户、女真190户,立屯于咸平府开种。三十年(1293年)命令本府万户和鲁古主领其事,仍在茶剌罕、剌怜等处立屯。三十一年(1294年)罢万户府屯田。仁宗大德二年(1298年)拨蛮军300户属肇州蒙古万户府,止存女真190户,依旧立屯,为田400顷。
  肇州蒙古屯田万户府: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以乃颜不鲁古赤及打鱼水达达、女真等户,在肇州旁近地立屯开耕,为户不鲁古赤220户,水达达80户、归附军300户、续增卫丁52户,为田1540顷。
  水达达路屯田总管府:征东招讨使阿八赤之子寄僧,曾任水达达屯田总管府达鲁花赤。汉人百户张成也曾奉命率所部军,携带妻子,随同阿八赤往水达达路屯田镇守,到黑龙江的东北极边屯营。
  同时,采捕业也有发展。至元十一年(1274年)命蒙古都喜以恤品人户在吉思米(吉里米)的地方采炼朱砂水银。水达达路盛产珠,至元十年命令减怯、婆山等于宋阿江(松花江)、阿爷苦江、忽吕古江(今乌苏里江)采珠。
  元朝的赋税制度,也推广到了黑龙江地区。如癸卯年,令合懒路岁办课白布2000匹,恤品路布1000匹等。

  六、黑龙江下游各族的反元斗争

  黑龙江下游的吾者、吉里米、水达达,以及库页岛上的苦兀(骨嵬)、亦里于等族,因不堪辽阳行省强迫吾者、水达达人捕捉海东青,至正六年(1346年)夏四月,吾者、水达达人啸聚一起反抗元朝使者烦扰其民。元朝出兵镇压吾者起义。这次吾者等人的起义,一直坚持斗争到1351年全国大起义开始以后,于至正十三年(1352年)六月“辽阳搠羊哈及干帖困、术赤术等五十六名吾者野人以皮货来降,给搠羊哈等三人银牌一面,管领吾者野人。”十五年(1355年)八月,由于吾者起义被镇压而投降后,“立吾者野人乞列迷(吉里迷)等处诸军万户府于哈儿分之地”。
  吾者反元斗争,从1343年到1355年,前后坚持12年之久,最后因元朝屡次遣兵征讨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