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篇 教育科技第一章 教育第一节 管理  一、机构  1965年8月,松岭区(林业公司)成立文教卫生科。文教卫生科配备副科长2人,科员5人。
  1966年,松岭区(林业公司)文教卫生科改称文教卫生组,负责管理全区文教和卫生工作。
  1967年12月,松岭区(林业公司)文教卫生组划归区党委政治部直接领导。
  1970年,松岭区(林业公司)文教卫生组分设,单独设立文教科,设正、副科长各1人,有科员3人。
  1975年,松岭区文教科建立教研室,负责指导全区各学校教学研究工作。
  1984年8月,松岭区(局)教研室与文教科分离,成立教师进修学校。
  1985年11月,文教科分为教育科和文化科。教育科负责管理全区基础教育工作。
  1986年2月,松岭区(局)改革教育管理机构,撤销教育科,成立松岭区教育委员会(简称教委),教委主任由区政府主管教育的副区长兼任,另设副主任3人。教委内设普教科,编制2人;视导科,编制3人;政工科,编制3人;成人教育科,编制2人;招生办公室,编制2人;行政办公室,编制3人。
  1989年,教委编制21人,下设的各科(办)均配备科长(主任)1人。
  1991年,成立松岭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为正科级科室。督导室主任由教委第一副主任兼任,配有督学4人,兼职督学1人。
  1995年9月,主管教育副区长不再兼任教育委员会主任。
  1996年8月,区教委与区文化体育局合并。教委内设督导室、办公室、招生办公室、普教科、政工科、成人教育科。区教委设主任1人(兼文化体育局局长)。
  1999年8月,教师进修学校改称教科研中心,为区教育委员会下属的唯一业务指导部门,分为中教部、小教部、艺体部、科研部4个部。文化体育局从教委中分离。9月,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含科学技术协会)与教委合并,成立松岭区教育科技部。
  2001年,松岭区党政机构改革,教育科技部调整为教育局、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文化体育局并入教育局,教育局挂文化体育局牌子。教育局设局长1人,副局长2人。
  2005年,松岭区教育局下设督导室、行政办公室、招生办公室、普教科、政工科、成人教育科。编制21人,设局长1人,副局长2人。  
二、教学管理  松岭区(局)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管理体制。
  1965年,对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行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林场党委的双重领导,各学校由校长主持校务会议,负责全面工作;教导主任主管教学业务。
  1966~1981年6月,全区各学校均成立由党支部书记或军代表、工宣队为主要领导的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对学校进行管理。7月,各学校取消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
  1982年,各学校由教育行政部门直接领导,实行学校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1984~1987年,全区(局)各学校实行以学校党组织监督保证、以教职工代表大会起辅助作用、以校长全面领导的校长责任制。教育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对校长实行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公平选拔任用,实行校长任期制和校长交流制。各学校管理和建设实行目标化管理,长计划短安排,建立校长、教导主任、教师岗位责任制,建立教师业务档案、业务考核评定等一系列措施,使学校管理逐步规范化。
  1988年8月,区教委印发《实行校长负责制,实现学校科学管理》,规范学校管理,强化校长管理学校的内容和职责。
  1989年6月,区教委印发《松岭区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加强对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管理、检查和评估。各学校都建立德育工作体制,在校长负责制下,有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学校和班主任有德育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各种德育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任务和职责;制订出相应的考评和奖惩制度,把“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贯穿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用《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习惯。利用班会、团会和少先队会组织学生系统学习《宪法》《刑法》《国旗法》《社会治安条例》等法律知识。
  1995年,启动“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工作,松岭区人民政府的“两基”工作于1996年通过省级验收。
  1996年,把东北抗日联军三路军三支队烈士纪念碑作为松岭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8年,教育督导室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工作。
  2000年7月,松岭区(局)印发《松岭区教育系统校长竞聘上岗工作实施方案》。8月,23人竞聘任职各中小学校长、副校长。
  2002年,在松岭天鹿特产实验场建立科普知识教育基地。
  2003年,松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松岭区教育督导规定(试行)》。
  至2005年,各学校教学管理坚持德育教育全过程原则,坚持素质教育为核心原则,坚持学校管理民主性原则。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具有教育性,全部管理活动以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制定《松岭区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估方案》,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每逢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开展相应活动,清明节到烈士碑前祭扫、集会、入团入队宣誓;“六一”“七一”“十一”等节日,举办文艺演出、演讲会、报告会、主题班会等,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各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国防教育及军事训练、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卫生保健教学等活动。  
三、教育经费  1965~1969年,松岭区(局)各办学单位教育经费实行报账制,各学校经费开销直接到区(局)财务部门报账。
  1970年起,普通教育、职业技术和成人教育经费由区政府按计划指标统一拨款。区所在地的普通教育、职业技术和成人教育经费按指标下拨到教委,由文教科(教委)财务按分配指标核销;各公社的教育经费按计划指标下拨到各公社。各学校均不设财务,实行报账制,分别到所在公社财务按分配指标核销。松岭区(局)教育基本建设经费不下拨,直接由区(局)用于各校新、扩建校舍或翻修危房。区教委统一购置教学仪器、体育设备和其他教学器材,再按实际需要下拨到各学校。教育附加费由区(局)按规定征收、管理和使用。
  2004~2005年,教育经费不下拨,直接由区(局)财务部门核销。
1970~2005年松岭区教育经费支出情况统计表 表17-1
 单位:万元 年度  |     支出  |     年度  |     支出  |    1970  |     8.8  |     1988  |     246.1  |    1971  |     19.3  |     1989  |     268.8  |    1972  |     19.4  |     1990  |     265  |    1973  |     20.5  |     1991  |     275  |    1974  |     34.6  |     1992  |     308.15  |    1975  |     31.1  |     1993  |     360.2  |    1976  |     38.7  |     1994  |     503.82  |    1977  |     39.4  |     1995  |     667.3  |    1978  |     52.1  |     1996  |     609.7  |    1979  |     56  |     1997  |     673.7  |    1980  |     70.1  |     1998  |     619.6  |    1981  |     93.2  |     1999  |     695.4  |    1982  |     119.2  |     2000  |     739.56  |    1983  |     142  |     2001  |     1124.91  |    1984  |     175.2  |     2002  |     1159.42  |    1985  |     167  |     2003  |     1257.09  |    1986  |     201.8  |     2004  |     754.99  |    1987  |     217.2  |     2005  |     701.2  |    
 
  | 
  四、校舍情况  1979年,松岭区中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15081平方米,基本可供当时教育教学的需要。
  1980年,松岭区中小学实有校舍面积18081平方米,其中,松岭区内中学实有校舍6331平方米,松岭区内小学实有校舍11750平方米。
  1984年,松岭区中小学实有校舍面积21311平方米,其中,松岭区内中学实有校舍8761平方米,松岭区内小学实有校舍12550平方米。
  1987,松岭区中小学实有校舍面积25039平方米。
  1990年,松岭区中小学实有校舍面积27825平方米。其中,松岭区内中学实有校舍13205平方米,松岭区内小学实有校舍14620平方米。
  1995年,松岭区中小学实有校舍面积29205平方米。其中,松岭区内中学实有校舍14805平方米,松岭区内小学实有校舍14400平方米。
  1998年,松岭区中小学实有校舍面积31205平方米,其中,中学实有校舍16805平方米,小学实有校舍14400平方米。
  2000年,松岭区中小学实有校舍面积32405平方米。其中,松岭区内中学实有校舍17405平方米,松岭区内小学实有校舍15000平方米。
  2003年,松岭区中小学实有校舍面积33486平方米。其中,松岭区内中学实有校舍15338平方米,松岭区内小学实有校舍18148平方米。
  2005年,松岭区中小学实有校舍面积34265平方米,其中,小学校舍面积18927平方米,生均4.9平方米。中学校舍面积15338平方米,生均7.6平方米。各中小学校舍建设分布基本合理,学生能就近入学。  
五、教学设施  1965~1976年,松岭区各学校教学设施简单,校舍全部是砖木结构平房,基本上没有集中供暖设施,冬季取暖靠烧火炉、壁炉;学生课桌凳简陋,木墩子钉上长板当桌凳,个别学生自带桌凳上课;教学仪器用具缺少,文体设备只有简易篮球架、脚踏风琴等。
  1977~1991年,区(局)教育投资不断加大,社会和群众也出资、出力办学,使教育教学面貌、条件不断改善,课桌椅全部更新。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全区各学校都增添一大批教学仪器、图书和部分文体、电化教学设施。
  1992年起,各学校都建立教学仪器室、实验室以及多媒体教室,增加手风琴、电子琴、电影幻灯放映机、录放机、电视机、速印机、照相机等教学仪器,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各学校加强图书馆建设,藏书大幅度增加。更新文体教学设备,逐步加强电化教学设施。
  2005年,全区中小学的教学仪器以及体育、卫生、美术、音乐、劳动技术教育设施基本达到黑龙江省规定的三类标准,小学生人均图书9册,中学生人均图书15册。
2005年松岭区中小学教育设施情况表 表17-2
 单位:万元、册 单位  |     教学仪器  |     电化教学设备  |     图书  |    区一中  |     48.44  |     50  |     14000  |    区二中  |     69  |     31.7  |     5010  |    壮志中学  |     16.81  |     23  |     4120  |    区一小  |     17  |     16  |     6000  |    区二小  |     24.26  |     25  |     6200  |    古源小学  |     21  |     26  |     4337  |    大扬气小学  |     32.11  |     23.5  |     4500  |    壮志小学  |     14.29  |     24.7  |     1350  |    新天小学  |     3.23  |     15  |     1500  |    翠峰小学(区第二小学分校)  |     0.3  |     0.3  |     100  |    
  1991年和2005年松岭区中小学体育设备对照表 表17-3
 单位:件 设备名称  |     1991年  |     2005年  |    滑梯  |     3  |     6  |    联合器械  |     2  |     5  |    篮球架  |     6  |     10  |    肋木  |     4  |     7  |    高低杠  |     6  |     12  |    单杠  |     6  |     12  |    双杠  |     7  |     12  |    乒乓球台  |     4  |     5  |    山羊  |     7  |     12  |    跳箱  |     7  |     12  |    体操垫  |     8  |     13  |    足球门  |     1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