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科学技术第一节 机构队伍 一、机构 1976年,松岭区(局)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科委)和科技科,一个班子、两块牌子。配备科委主任1人,科室人员3人。
1980年,区科委配备主任1人,副主任2人,科室人员8人。
1983年,成立电子计算机中心,计算机中心隶属科委领导。同年,林业局设总工程师办公室(办公室在科委),由区(局)长直接管理。
1987年,成立松岭区科学技术开发中心,设经理1人,副经理1人,具体工作人员均由科委人员担任,办公室设在区科委。
1988年1月,科委对全区(局)科技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晋级工作。
1990年,科委下设天鹿特产实验场、营林实验基地和航空实验站3个实体单位,作为科委开展科研项目的基地。区科委人员增加到16人。同年,将科技人员职称评定工作移交区人事部门管理。
1996年7月,区科委与区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合署办公,科委主任兼任科协主席。
1999年9月,区教委、科委、科协合并成立区教育科技部,科委主任任教育科技部副部长,主抓科技工作。
2001年,松岭区在党政机构改革中,将教育、科技管理部门分设,成立区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为区政府职能部门,与区科协合署办公。设局长1人,有工作人员5人。
2005年,区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编制6人,其中,局长1人兼任科协主席,副局长1人兼任科协秘书长,有工作人员4人。
二、队伍 1965~1968年,林区开发建设初期,分配的一批林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成为松岭区(林业公司)各条战线技术工作的骨干力量。
1969~1977年,松岭区(林业公司)科技人员大部分来自浙江、上海、哈尔滨等地的知识青年和少数分配来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
1978年5月,全国科技大会后,区委、区政府、林业局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从外地陆续调入一批科技人员;举办各类技术人员培训班,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全区(局)科技队伍不断壮大,技术力量逐步增强,科研机制不断完善。
1980年,区(局)有科技人员约500人。
1990年,区(局)有科技人员1103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8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403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672人。
2001年,经大兴安岭地区科技与信息产业局认证,松岭区(局)的松岭天鹿特产实验场和大扬气昕宇木制品有限公司2家科技民营企业,是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以及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为主要业务,按照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依法创办和经营的经济实体。
2005年,全区(局)有科技人员1349人,其中,高级职称31人,中级职称431人,初级职称887人。分布在林业、工业、农业、医疗卫生、教育、交通、基本建设等各条战线,形成以林业为主体的多专业、多门类、多层次结构比较合理的科技队伍。
2005年松岭区科技人员分布情况表 表17-10
单位:人 职称 | 工程建筑林业 | 农业 | 医药卫生 | 经济会计统计 | 教育 | 其他 | 合计 | 高级 | 18 | 1 | 5 | 1 | 5 | 1 | 31 | 中级 | 60 | 6 | 50 | 44 | 271 | - | 431 | 初级 | 326 | 36 | 75 | 265 | 115 | 70 | 8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