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记 烈士纪念碑(园) 一、烈士陵园 196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建设大兴安岭,调集铁道兵3个师8万官兵开赴大兴安岭林区,修筑嫩林(嫩江到塔河)铁路。在军、地联合组成的大兴安岭林区会战指挥部统一领导下,铁道兵筑路将士在“高寒禁区”爬冰卧雪,叩石开山,筑路架桥,苦战近2年。
1969年12月5日,嫩林铁路全线通车。修筑铁路期间有24名将士献出年轻的生命,长眠于松岭这块土地上,其中最小年龄仅19岁。为让后人牢记他们的英名,缅怀烈士业绩,松岭区在小扬气镇南2.5千米处,修建烈士陵园1座。此后每年清明节、“五四”“六一”“七一”“十一”等节日,组织党、团员及积极分子和学生到烈士陵园开展凭吊、祭扫、植树等纪念活动。
1992年7月1日,民政、机关党委牵头,组织区直机关各单位到烈士陵园对烈士墓碑进行油漆描新,清理坟头杂草并填土,维修烈士陵园周边的护栏。
二、库楚河战斗 1941年夏天至1942年冬,抗联三路军三支队转战大兴安岭南麓、中东铁路以北的广大地区。他们跋山涉水、爬冰卧雪,有时吃草根树皮,历尽千难万险,出生入死,出没于山林平原,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使日寇闻风丧胆。摧毁敌人在多布库尔河流域的木业公司,然后挥师南下,在甘南开展平原游击战争,打击中东铁路博克图26号站的敌人,围剿扎敦河木业的伪军,又乘胜北上击溃呼玛河流域的金沟敌人。
1942年1月,抗联三支队指战员不顾风寒疾苦,不停奋战,在一连攻打8个金矿后,又转回伊勒呼里山南麓。2月,早春的兴安,仍是寒气逼人。王明贵与陈雷带领1支队伍,北上执行任务回来,驻扎在海拉驿(今壮志林场)东北的库楚河岸营地。敌人得知情报后,日伪军兵分两路,从加格达奇方向包抄过来,将抗联三支队重重包围。在前有伏敌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抗联三支队战士与敌人展开浴血奋战,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王明贵指挥三路军三支队,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终于突破敌人的封锁,最后摆脱敌人的追击。这就是悲壮的库楚河之战。
三、东北抗联烈士纪念碑 (一)修建
在库楚河战斗中,有百余名抗联战士血染苍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为缅怀烈士丰功,继承和发扬烈士坚韧不拔的斗志和为国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1985年,黑龙江省政府决定筹建东北抗日联军三路军三支队烈士纪念碑,由大兴安岭行署委托松岭区(局)筹建。
1985年8月27日,纪念碑由当年抗联指挥员王明贵、陈雷和李敏同志奠基,1986年4月21日动工,于1986年10月在松岭区小扬气车站站前广场建成。10月10日,在纪念碑前举行落成揭碑仪式。
参加揭碑仪式的领导有抗联老战士、中共中央委员、省顾问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原省长陈雷,抗联老战士、省军区原副司令员、省政协副主席王明贵,抗联老战士、省政协副主席、省民委主任李敏,哈尔滨铁路局工会组织部长贾春一,中共大兴安岭地委书记、行署专员、林管局局长邱兴亚,地委副书记周向民、赵向东,地委常委、行署副专员张举,大兴安岭军分区参谋长冷保树等同志。
参加揭碑仪式的还有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铁道部十三工程局的代表,大兴安岭地区各县、区、林业局的代表,东北烈士纪念馆、黑龙江省档案馆、黑龙江省党史办的负责同志,大兴安岭地区机关各部委办、松岭区(局)党政机关负责人,以及各族各界群众4000余人。
陈雷介绍抗联三路军三支队在1941年夏至1942年春转战大兴安岭南麓、中东铁路以北的广大地区,发动群众,浴血奋战,打击日寇所取得的战绩。
2005年,抗联烈士纪念碑移至小扬气镇东1.5千米处。
(二)简介
东北抗联烈士纪念碑占地面积924平方米,整体为井字梁框架结构。主塔高15米,八角体直径3米,胸径近1米,基础4.5米,为空腹的毛石与钢筋混凝土浇筑,壁厚0.3米。主塔表面花池均为白、红水刷石,主塔顶部安有避雷装置。平台为水泥白石子水磨石地面,荷载为每平方米400千克。台阶为水泥砂浆抹面。
纪念碑大平台设八级踏步,碑身为八面体。碑座的八面均由质地优良的白色大理石镶嵌而成。碑座上部出檐部分为40块水刷石断块,寓意纪念碑是在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的时候筹建的。台阶前面为2042块水泥砖铺成的甬路和石阶。
纪念碑体形似3把利剑,象征着中华民族勇敢、顽强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碑文均采用白色天然大理石雕刻,碑面上方为红色五星。
碑座周围设有8个水刷石混凝土柱,由上下两条铁链环抱,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抗击外来侵略者紧密团结的精神。
碑座正面为中共松岭区委、区政府“库楚河畔长青树,英雄业绩万古存”题词。碑座左面是陈雷的词《吊古战场》,右面是王明贵的词《怀念烈士》。碑的背面是东北抗日联军三路军三支队大兴安岭库楚河战斗中牺牲的烈士的姓氏和名字。
碑身正面由上至下是陈雷题写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三支队烈士纪念碑”。
碑身背面是碑文: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杀我人民,掠我财富,三千万骨肉同胞陷入深重灾难之中。值此国难当头,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联军高举义旗,团结各民族人民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展开波澜壮阔的抗日游击战争。一九四一年夏至一九四二年春,抗联三路军三支队在王明贵、王钧、陈雷率领下转战于大兴安岭南麓、中东铁路以北广大地区,发动群众,痛击控制金矿和木营的日伪军,英勇善战,威震塞北。尤其库楚河战役,三支队抗日健儿浴血奋战,给日寇以沉重打击。我百余抗联战士为国捐躯,血染苍山草木,忠骨埋于雪野。誓践马革,气若长虹,为缅怀先烈献身革命,特建此碑,永志其丰功伟绩,籍教育后人,继承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中华民族豪气壮,烈士英魂万古存。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黑龙江省军区
一九八六年九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