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程施工 一、机构变革 1995年,哈尔滨第一工程处改称为哈尔滨铁路工程总公司。行政部门设12个部、室,1个中心,1个段,10个附属单位;基层单位有6个工程公司,1个厂。党群部门设7个部、委、办。共有职工8617人。其中:干部1710人(含集体所有制干部536人),工人6907人(含集体所有制4343人)。共有施工机械设备1240台,固定资产4570万元。全总公司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中共十四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施工生产为中心,积极推行“二三三”(搞好产业和组织机构的调整;抓好市场、科技、人才的开发,练好承包经营,项目成本控制和行为管理)框架规划落实,在指令性任务少、重点工程多、资金紧张、市场竞争难度大的情况下,努力拼搏,兑现了年初确定的“二突出、二强化、四提高、迈上四个新台阶”的奋斗目标,市场开发取得较好进展。
同年,齐齐哈尔第一工程处改称为齐齐哈尔铁路工程总公司,机关行政部门设20个科、室,3个分处,2个直属单位,2个附属单位。党群部门设12个部、科、室和1个党校,7个基层单位。共有职工9513人。其中:全民职工3967人,集体职工5546人,行政管理干部149人,工程技术干部484人,财经统计干部354人,卫生教育干部64人,翻译档案干部5人。
2001年6月27日,按照路局批复意见和改制推进计划,为适应建筑市场发展的需要,壮大工程队伍,走集团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道路,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齐齐哈尔铁路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已按公司章程开始良好运转,对总部机构、分公司、子公司做出调整,坚持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做活做强企业的路子。11月27日,撤销哈尔滨铁路局工程总承包公司,并入哈尔滨铁路工程总公司,组建哈尔滨铁路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2月26日,黑龙江省工商管理局正式颁发哈尔滨铁路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02年1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哈尔滨铁路建设集团公司。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坚持权力、决策、监督和执行四个层面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的原则,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初步理顺“新老三会”之间的关系,发挥“新老三会”的作用。制定下发集团公司三年发展规划和管理大纲,基本上形成有机协调的工作新机制。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单位经验,对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和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对“三项制度”改革进行深入探索,设计初步方案。围绕“优化项目管理”的总体思路,强力推进项目管理,为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奠定基础。
二、工程项目 (一)牡丹江车辆段厂房工程
1.牡丹江车辆段客车库接长工程。1988年5月3日开工,1989年10月10日竣工。总面积为4253.1平方米,由主库和边库组成,库长204.5米,主库高9米,单层混合结构厂房,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杯基和毛石条形基础,其他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柱,18.5米跨度钢屋架,钢支撑,钢檩条,钢筋混凝土槽型屋面板,三毡四油卷材防水,三角形木天窗,在基础和柱顶各设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墙为主要围护结构。边库外墙为承重结构,库内设三道混凝土检查沟,整体混凝土地面,钢侧窗。内外木门,内墙抹混凝土砂浆,清水外墙喷黄土子。室内采用园翼型散热器,暖风机,检查沟共同采暖,设有客车上水、生产辅助上水、消防上水和排水系统。室内电力由动力和照明组成。
工程施工过程运用网络技术指导,全面质量管理手段,主要工序实行了工序交接质量,冬期施工混凝土采用电热褥养护,钢屋架焊接在暖棚内进行,内墙抹灰和地面混凝土垫层中推广使用粉煤灰为掺合料的砂浆及混凝土,节约了水泥,保证了质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工程验交时,初验升格为正式验收,工程质量评为优良。
2.牡丹江车辆段站修库工程。1990年4月3日正式开工,同年12月15日全面竣工。该工程总建筑面积3210.7平方米,由主库、边库和露天吊车场三部分组成,主库长108.98米,跨距24米,檐高11.5米,钢筋混凝土杯型,工形钢筋混凝土柱,24米跨梯形钢屋架,钢支撑预应力大型屋面板。沥青珍珠岩保温层,三毡四油卷材防水屋面,T型钢天窗架,整体混凝土地面,内有三趟混凝土检修坑,钢木大门,木内门、钢侧窗、钢天窗、内墙面抹灰刷白,外墙水泥砂浆抹面。库内采用暖风机、蒸汽采暖,上水为镀锌管,下水为铸铁承插管,并备有8个消火栓。电力为混光照明灯,针式绝缘子,配线沿屋架敷设,动力线从配电盘铁管引出,沿主库侧墙及吊车梁敷设,由铁管明设至用电设备,备用配电箱16个,插座箱27个,控制箱8个。
整个工程运用网络技术指导施工,全面质量管理手段控制质量。主要工序实行工序交接制度,钢屋架焊接在焊接试验的基础上采用焊件打钢号,进行质量跟踪。为确保网络计划、缩短工期,通过精心组织,昼夜施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承担施工任务上,“七五”计划期间,主要任务是完成和承包路局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为铁路运输生产服务。进入“八五”计划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面向市场经济的挑战,自我求生存、求发展,走出铁路范围,承担一些地方建设,其中安发桥可作为其代表。
(二)哈尔滨内环西环安发立交桥
安发街跨线桥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抚顺街至南岗区邮政街之间,横跨哈尔滨站编组场,是哈尔滨市市政建设5桥中的重中之重。跨线桥铁路主桥工程规模宏大,项目繁多,技术复杂,工期紧迫,施工场地狭小,铁路行车干扰大,地面地下障碍物复杂,为保证铁路正常行车及行车安全,对铁路行车设备动迁和工程施工十分慎重。
哈尔滨工程一处负责施工的铁路主桥部分全长123米,5墩4孔。其中:1孔43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和3孔(1孔跨度为30米,2孔跨度为25米)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型梁组成。桥墩为方柱,基础为20#钢筋混凝土钻孔桩,共52根。其中:每根桩直径1.2~1.5米不等,每根桩的长度由24米到36米。该桥主要工程数量:现浇钻孔桩钢筋混凝土268立方米,浇注承台混凝土951立方米,浇筑墩身钢筋混凝土569立方米,浇筑盖梁钢筋混凝土180立方米,浇筋预应力连续箱梁钢筋混凝土1200立方米,吊架预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型梁3孔42米,桥面铺设钢筋混凝土357立方米,铺设沥青钢筋混凝土151立方米,安装钢柱杆246米。
安发桥是黑龙江省连续梁跨度较大的立交桥。1993年4月1日开工,11月7日正式通车。获省甲级优质工程。
(三)滨洲线改建
滨洲线齐局管辖的西段,自安达站至满洲里站间,线路设备陈旧,站线有效长一般为560米;最大限度坡度为8‰,其中双机牵引地段为16‰,最小曲线半径为300米;臂板信号机,联锁箱联锁,简易路牌半自动闭塞。
1.线路工程。根据国家投资情况、运输需要的轻重缓急,以及现有能力的情况,自1986~1994年年末,逐年进行一部分区间的复线工程。让湖路—喇嘛甸间复线工程于1986年4月1日开工,同年11月12日交工。老道—鲁河复线,在上一年完成路基土石方基础上,于1986年3月1日开工,同年8月30日交工。龙江—老道间复线是1986年4月1日开工,1986年10月16日交工。1987年滨洲复线有富拉尔基—虎尔虎拉间和高台子—扎兰屯间两处工程。前者于1987年3月25日开工,8月17日交工,后者于1987年5月1日开工,11月17日交工。1988年有3件复线工程。鲁河—碾子山复线开工较早,1986年路基土石方开工,1987年完成,复线铺轨因等待站场施工,于1988年10月开通使用。丰荣—成吉思汗间复线工程是紧接桥涵工程完成后,于1988年6月末交工。吉新河—丰荣间复线在1987年完成路基土石方后,1988年3月1日开工,11月30日竣工。扎兰屯—卧牛河、吉祥峰—博克图、博克图—沙力、雅鲁—旗山4段复线工程为转年工程,1989年开工,分别于1990年10月、8月、10月、11月交工。
1991~1994年,每年都有复线工程交付使用。这些复线区段是:富林—巴林、紫沟—雅鲁、西岭口—哈拉沟、哈拉苏—南木、南木—富林、巴林—喇嘛山、喇嘛山—紫沟、喇嘛甸—齐家、齐家—高家、泰康—前后代、二道桥—后五家、乌川—北投河、前后代—烟筒屯等14个区间,于1994年末前全部完工。
2.桥梁工程。1986年10月,完成滨洲线330公里处58延长米复线桥的施工任务。1987年完成扎兰屯—卧牛河间422公里大桥任务。位于滨洲线281公里的嫩江特大桥,是跨年工程,由齐齐哈尔第一工程处和齐齐哈尔第二工程处共同承担施工。1991年4月开工,齐一工程处承担的主要项目是7墩1台中基础和灌注混凝土及哈侧路基土石方填筑任务20余万立方米。齐二工程处担任架梁,1992年9月提前完成。1993年继续施工,累计完成11个桥墩和1个桥台,灌注混凝土7500立方米,土方26.93立方米。与嫩江特大桥相邻的滨洲线274公里避溢桥工程,1990年开工,1991年8月13日,完成11孔20米的双线铁路桥架梁任务,11月开通使用。
3.站场工程。随着运量增加,滨洲沿线客车站,根据其繁忙程度,部分车站进行了改建和扩建,以适应复线建成后的配套和发展。在二等站以上的车站中,安达站原为齐、哈两局的分界站,办理两局间列车交接,上下行货物列车的机车甩挂头作业,因运量增加,需进行扩建和改造。
大庆站电气集中工程是大庆站扩建工程中主要组成部分。完成工作量有道岔50组,信号机32架,轨道区段68个。1986年4月开工,修建第一、二站台及第二站台风雨棚,大庆站跨线天桥1座,当年10月30日交工。
 |
1986年,新建大庆站跨线桥和风雨棚工程 |
昂昂溪站场扩建工程是跨年工程,1993年开工,1994年11月2日交工。主要工程有土方5.742万立方米,铺轨22.485公里,铺道岔96组,房屋建筑4640平方米。
(四)哈大电气化改造
哈大电气化改造工程,是路局跨世纪的重大项目,百年大计,质量第一。1995年,为确保工程质量,首先认真审查设计文件,审查施工组织设计。
1.工程前期工作。1996年,是哈大电气化改造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的最后一年。在铁道部对哈枢纽技术设计鉴定意见未批复、王陶线技术鉴定尚未进行的情况下,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创造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的先决条件,电化办抢前抓早组织施工队伍大干快上,前期主要对哈尔滨南站、王岗至陶赖昭段通信信号和电力贯通线工程、哈长线王陶段、邱家、双龙泉、五家、兰棱四站改造工程和三岔河公铁立交桥等工程。至此,哈大电化铁路改造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1998年,为确保电气化工程高速、优质、安全、低耗,狠抓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做法如下:
(1)图纸供应。注重施工设计资料和图纸的供应工作,由于投资多,工程项目多等原因,有些施工项目的图纸迟迟不能到位,个别项目没有施工资料,按要求还得按时开工,部分工程施工期限又很紧,具体工作人员采取电话沟通,电话传真、列车捎带、专程专人赴天津索取等办法,不间断地与铁三院联系以催促施工资料到位。通过工程技术人员不懈的努力争取,避免了停工待图,满足了工程施工的需要。
(2)征地拆迁工作。征地拆迁是前期工作中难度最大、时间性较强的工作。陶赖昭、双城堡、三岔河、蔡家沟四个站改造扩建工作的征地拆迁能否按时完成,是制约路局提速工程的关键环节,特别是陶赖昭站场改造的拆迁和王岗疏解线动迁工作,量大面广,困难重重。为完成上述几项和其他工程所需要的征地拆迁任务。经努力,先后完成陶赖昭站改造所涉及的粮库、21个钢筋混凝土卸车货位、站区30多户住宅和44组道岔、8公里线路,新建哈尔滨客车整备所涉及的32户职工住宅近2000平方米生产办公房屋的拆迁,以及通信、信号、电力等复线的拆迁任务。特别难办的动迁项目,局领导亲自出面协调,电化办领导直接指挥攻克难关。如王岗疏解软化坡度工程,由于前期工作不具备开工条件,本来开工已晚,2座特大桥开工后遇到南岗区垃圾厂动迁阻碍,电化办领导亲自向省、市领导汇报,并取得各新闻单位的支持,在各方面的努力下,终于化解动迁中的“钉子户”,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在拆迁工作中,专业人员坚持深入现场调查,完成哈尔滨南站、哈尔滨站、王岗站疏解线、王陶段电力拆迁20项、给排水7项、房屋13项、通信12项、信号5项及伐树等拆迁任务,保证了现场施工的需要。
(3)组织图纸会审。铁三院设计任务量大,造成设计文件到位较晚,且到位的设计文件问题较多。为减少由于设计问题而造成的损失浪费,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工程技术人员坚持施工前组织图纸会审工作,发现错、漏、缺部分及时沟通铁三院修正或变更设计,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节省了工程投资。
(4)工程招标。根据铁道部建设司关于《哈大电气化工程开展招投标的申请》的批复,本着转年再建工程议标、新建工程招标的原则,确定招议标各单元,坚持按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进行招标工作。1998年先后对哈尔滨南站、哈尔滨站部分生产房屋、王岗站疏解线1号、2号特大桥、蔡家沟北道口立交桥和电气化等8项工程开展招标工作。对哈南站Ⅲ场尾部微机联锁、Ⅱ场电气集中等7项工程进行议标,通过招议标择优选定施工单位,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的目的。同时,依据招、议标所确定的工程造价,严格按国家颁发的合同法范本,依法签订工程施工合同。
建设单位选择整体素质好、技术过硬的施工队伍,是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的关键。为此电化办认真贯彻执行《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招标工作规定》,并根据铁道部铁建〔1999〕43号文和哈铁建函〔1998〕213号文件精神,凡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均实行招投标,择优选定施工单位。在招投标工作中,电化办坚持做到严格审查施工单位资质,重点对施工单位的建设业绩、施工能力、安全生产状况、综合实力进行审查。凡不具备资质的单位,拒绝其投标;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坚持招投标运作规范化,从而做到了每次招标工作都使各方面满意。
2.工程实施。根据哈大电化工程总体施工安排,并结合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1998年工程重点组织哈南编组站施工。由于哈南站投资大,技术复杂,有全国最先进的驼峰自动化系统。制定当年5月20日在雨季到来之前开通哈南站Ⅴ场,然后把Ⅲ场到发作业移至Ⅴ场,对Ⅰ、Ⅲ场进行全面改造的工作安排。由于认真组织和调协,保证了Ⅴ场按计划于5月20日开通并交付使用。
1999~2000年,是哈大电气化改造工程的投资高峰年,也是决战决胜最关键的两年。1999年年初,计划投资5个亿,调整计划投资3个亿,实际完成投资3个亿。2000年,完成计划投资4个亿的建设任务。随着哈南站开通,电化工程最后一个大型技改项目哈尔滨站改造工程、电气化立杆工程全面展开。
哈南编组站:按设计建成三级六场全自动化驼峰,同时建成电力机车折返段和全站各项设施,于1999年8月1日路局验收开通使用后,同年完成路基附属、场内绿化、围墙新建、电力外线照明、辅修库2173平方米,机车和车辆工装设备加工定货制作等。
王岗—哈尔滨:完成哈站土方2700立方米,铺轨10公里,铺岔60组,通信干线电缆10.6公里,信号配合站场改造,南、中、北三处信号楼6502型电气集中改为微机联锁,电力变配电所、灯塔,建成以哈客车整备库为主体的包括洗涤、卧具库、洗刷库、车电间、临修库、锅炉房、空压机间、蓄电池间、储罐间、换热站等客车整备所全套设施房屋27605平方米。
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设物有给排水管道2200米,300T水塔1座,热网5200延长米。完成客车技术整备,包括洗刷及洗涤设备安装、热辐射采暖、检修设备。建成客货运设备第四、五旅客站台1100延长米,站台风雨棚2座10917平方米,旅客地下道2座接长,平过道3处,混凝土路面10530平方米,站区路基排水槽6790米,安装各种起重机、空压机、硅整流充电器、龙门吊、轨道车、货票传递等工装设备和公安各种消防设施。双城、扶余、王岗三处牵引变电所土建516平方米竣工。
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哈尔滨站改造工程是2000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哈站工期紧迫,行车密度大,施工队伍多,工种复杂作业相互干扰,运料困难。按照局批准的“指导性施工组织方案”,会同电务、工务、运输等部门反复商议确定合理工期和施工组织运输方案,施工中抓关键、各专业相互配合,促使站场改造、给排水、站台、地下道、风雨棚等施工齐头并进。哈站信号是国内联锁道岔最多、联锁关系最复杂的一个车站,联锁道岔338组,南、中、北三个信号楼6月16日至24日9天分区域停电封锁,信号停用、道岔失去联锁,改用电话闭塞,工务、电务同时争分夺秒日夜施工,做到了不中断运输又没出一件事故。
哈客车整备所:1998年,哈尔滨客车整备库为主体的哈客车整备所工程配套房屋38幢,陆续开工建设。2000年,路局要求在10月10日全面配套交工;8月,为全路实行新图和客运上水平做准备,土建工程全部达到竣工验交程度;9月,全面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锅炉房、净水厂、消防等设施均全部在10月10日前投入使用,质量良好。
牵引变电工程:牵引变电工程是电气化的主体,是全部工程的核心,系统引进德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从2000年5月18日起在双城—兰棱间开始架线,工程进展较顺利,由于外方资料供应不及时到位,设计图纸滞后,直到9月份月进度挂网才开始上升。
接受国家审查:2000年,电化办先后接受国家各级4个检查组来哈检查哈大电化工程。
3月,财政部委托黑龙江省建设银行进行评审;5月初,铁道部审计中心检查组对财务账、验工单详细检查;
7月25~30日,铁道部工程项目执法监察组对建设资金使用、工程质量、招投标与分包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执法监察;
8月8~20日,国家计委重大项目稽查特派员检查组依法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进行稽察。
每次检查均采取听电化办领导汇报、查看现场、查阅资料、座谈询问等方式进行,电化办按照要求将建设项目概况、立项依据、工程范围、设计规模和主要工程量、设计概算值、历年投资计划完成情况及工程形象进度、剩余工程施工安排及稽查内容12项详细逐项做出书面准备。
2001年,主要是调试开通,保证施工质量和运输安全。6月30日,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施工调试,按计划安全顺利地全部开通。11月28日,哈大电气化铁路全线交付开通使用。2002年12月31日,哈大电气化工程销号。
开通运行:2001年7月10日,哈尔滨供电维修管理中心竣工交付使用。7月20日,经德国专家检测远动工程调试成功。8月8日至9日,沈阳北—哈尔滨冷滑试验成功。8月13日至14日,王岗、双城堡、扶余三个牵引变电所相继受电成功。8月16日,哈尔滨—陶赖昭上、下行热滑试验成功。
2001年8月18日,铁道部要求哈尔滨—沈阳铁路电气化开通。是日,在哈尔滨站召开哈尔滨—陶赖昭段铁路电气化开通仪式。8时48分,第一列由电力机车牵引的客运列车徐徐开出哈尔滨站。11月28日,哈尔滨—大连铁路电气化全线开通。从此,哈尔滨铁路局结束了没有电气化铁路的历史。
清理概算:按照铁道部计划司文件要求:“哈大电气化工程2002年末销号,沈、哈两局配合铁三院完成清理概算资料报部工作。”哈大电化工程进行多次概算调整,设计变更,使电气化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专业多、概算调整次数多等特点。为确保按期完成铁道部交办的任务,电化办领导亲自主持召开会议,明确清概工作的重要性,认真研究,详细布置工作。为保质保时地完成清概工作,制订资料完成推进时间表。经努力,圆满地完成了清概提报工作。在部组织的哈大电化工程清理概算工作会议上,电化办提报的资料受到部领导的好评。
(五)王万线改造工程
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客货运量不断增加,原哈尔滨枢纽内的滨洲、滨北两座松花江桥均为单线铁路,而所连接的滨洲、滨北线已为双线铁路,故造成两桥通过能力严重不足,制约了滨洲、滨北线运输能力的发展,王万联络线的建成将大大缓解哈尔滨站和既有滨洲、滨北线的运输能力紧张状况,为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哈尔滨铁路枢纽新建王岗至万乐联络线工程,总投资138810万元。2003年11月14日,铁道部《转发哈尔滨铁路枢纽新建王岗至万乐联络线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通知》,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哈尔滨铁路枢纽新建王岗至万乐联络线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004年3月2日,铁道部下发《关于哈尔滨铁路枢纽新建王岗至万乐联络线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王岗至万乐联络线为哈尔滨枢纽铁路的西环联络线,起于长滨线王岗站中心,里程231.56488公里,止于滨洲线的万乐站中心,里程19.72060公里,设计全长35.573公里,线路等级为Ⅰ级,正线数目为双线,最大限制坡度6‰,到发线有效长为850米,闭塞方式为自动闭塞,预留电化条件。
王万线投资额国家批准为16.5亿元,铁道部可研批准为13.8亿元。2004年1月20日,国家正式批准开工。2004年是王万线工程开工建设的第一年,也是能否按期完成该工程的关键一年,铁道部下达投资计划7亿元。尽管在一年的工作中,遭遇到征地、施工等方方面面的阻力、困难,但为确保完成投资计划,哈尔滨铁路局工管中心项目部克服困难,抢前抓早,排除干扰,有序推进各标段建设,完成投资42412万元(含贷款利息36万元),开累42412万元,占铁道部2004年投资计划7亿元的60.58%,占工程总投资138810万元的30.55%。完成主要工程量:路基土石方16.763万立方米;铺轨5.155公里;特大桥、大桥折算7160.5延长米,中桥101.7延长米、涵洞折算632.16延长米,通信站3个,房建1657平方米,完成既有线电气化接触网6.2公里;另外,完成王岗、万乐站站场改造及通信、信号等配套工程,王岗站场改造于2004年9月10日正式验交,万乐站改造工程于2004年9月20日验交。
2005年8月,一直困扰工程施工的征地手续正式得到国土资源部的批复。截至2005年12月末,共完成投资9.2142亿元(2005年完成5.0亿元计划),为计划的52%。实际完成量:松花江特大桥主桥和北引桥全部完成;长岭湖特大桥完成24个桥墩、1个桥台;跨滨洲线特大桥和跨哈大路特大桥全部完成;王岗特大桥完成桥墩24个,桥台1个;预制32米钢筋混凝土梁406孔;万乐站和王岗站改造工程在2004年全部完成。完成区间路基土方19.4万立方米,站场土方5.6万立方米。铺道岔15组,铺轨11.777公里,房建1621平方米,涵洞17座;土工格栅138719延长米;排水板579117延长米;混凝土搅拌桩12149延长米;中桥6.5座;框构桥3座;抛填块石9.4万立方米。
(六)新建松花江特大桥
新建绥佳线铁路佳木斯松花江特大桥工程,是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工程之一。本工程由铁道部天津第三勘测设计院设计,范围包括新建佳木斯松花江特大桥主体工程以及与之配套的改线路基、轨道、通信、信号、电力、给排水及房屋工程。总投资核定为31762万元。由铁道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心于2000年12月份进行公开招标,由哈尔滨铁路局中标。哈尔滨铁路局项目管理中心于2001年1月4日召开项目施工准备会议,会议成立以副局长为首的路局工程指挥部,由哈尔滨铁路工程总公司、齐齐哈尔铁路工程总公司共同承担本工程的施工任务,哈尔滨铁路工程总公司为总体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为北京铁城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监理站在南北两个项目部分别设立监理组。
新建特大桥位于既有桥上游120米处,北接莲江口站,南联西佳木斯站。为双线桥,全长2338.45米,桥跨为27×32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96米+2×128米+96米下承式连续钢桁梁,30×32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通航标准按3级航道设计,最高通航水位桥下净空为10米。本桥栓焊下承式连续钢桁梁为有竖杆三角桁,桁高13.6米,节间长8米,主桁杆件宽600毫米,主桁中心距9880毫米。本桥桥墩为圆端型板式桥墩。最高墩高为20.57米;桥台为双T型桥台。墩台施工采用无拉筋桁架式钢模板、定型钢模板和组合钢模板,泵送混凝土的方法进行施工的。钢桁梁架设:本桥27号至1号墩为96米+128米+128米+96米四孔连续双线下承式钢桁梁,全长449.10米。第一孔(27号至28号墩间)采用膺架法,其余三孔(28号至31号墩间)采用全悬臂拼装并在29号、30号墩旁设临时支墩的方法进行拼装架设。路基土方全部为填方,总土方量为26.2万立方米,采用机械施工。工程合同工期为2年,计划开、竣工日期分别是2000年12月25日到2002年12月25日。正式开工日期为2001年2月20日,竣工日期为2002年10月25日。新桥的建成通车,终结了西佳木斯—莲江口间单线行车的历史状况,绥佳全线实现双线行车,平行运行图周期由原单线28分钟缩短为15分钟,近期(半自动闭塞区间)通过能力由原51对提高到96对,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佳木斯分局运输能力的“瓶颈”问题。
(七)哈齐提速项目
哈尔滨至齐齐哈尔提速工程是铁道部第五次大提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铁道部提出的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实际行动,也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有效载体。哈齐提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特别是处于高寒地区的哈尔滨铁路局施工工期较短。
2003年6月开始设计,7月5日开始施工,共进行施工封锁1311次,信停145次,11月6日全部结束预定的提速工程项目,为下一年4月18日全路第五次大提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哈齐提速起点为万乐站,终点为齐齐哈尔站,全长268公里,提速改造涉及28个车站。提速改造后线路的主要技术标准:线路等级I级双线,限制坡度6‰,最小曲线半径除榆红线困难地段为1600米,其余均为2200米,牵引种类DF4系列,牵引质量3550吨,到发线有效长850米,闭塞类型自动闭塞,客车行车速度160公里/小时。完成的主要工作量:更换提速道岔完成19个车站;更换提速道岔290组;新铺、改铺普通道岔317组;拆除道岔359组。反向曲线100条,超高及缓和曲线调整20条,填补路肩11处,封闭网工程64.813公里,红外线检测19处。关闭五里木、曹家、齐家、后五家、前后代、顾甸车站共6个,轨道部分全部完成,电务部分完成5个车站。缓冲区段更换Ⅱ型枕共43673根,路基病害整治5处,桥涵工程共22座。榆红联络线工程(由铁三院设计,包括红旗营、榆树屯站场改造工程),铺轨:站场7.341公里、线路19.812公里。站场土石方:填方40746立方米,挖方21510立方米;线路土石方:填方281173立方米,挖方21568立方米。
 |
2003年,哈尔滨—齐齐哈尔间线路提速更换枕木 |
(八)绥芬河口岸改造
绥芬河站是中国黑龙江省东部与俄罗斯接壤的重要陆路口岸站。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俄两国友好邻邦和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两国之间的贸易额迅速增长,口岸站进出口运量也随之大幅增加。该站宽轨场客车能力为480辆,2000年日均实际接入进出口车209辆,宽轨场日均在站保有量543辆,不均衡到达时最大保有量达到700辆,能力利用已经超饱和,危及车站作业安全,对该站宽轨场和换装场进行应急改造非常必要。
应急工程开工和竣工时间:2001年10~12月,投资规模宽轨场4845万元,换装场4772万元。宽轨场新增宽轨到发线4条,新建宽轨调车线4条,有效长600米,改建1条牵出线,延长到650米,新建一座20米+25米+20米装配式预应力简支梁桥,站后配套工程及配置7台20吨龙门吊设备。换装场新建机械换装线2组,有效长470米、420米,拆迁木材市场,相关工程。
工程实施效果:
工程完成后,宽轨场容车能力达到760辆,接入能力由315万吨/年提高到400万吨/年以上。
换装能力由315万吨/年提高到500万吨/年。2002年10月25日,绥芬河口岸站二期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2004年10月15日,通过竣工初验。按《国家计委关于绥芬河口岸站扩能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及《关于绥芬河口岸站扩能改造工程运量调整等变更设计的批复》文件要求,本工程总投资3.281亿元。设计运量:近期总货运量1300万吨,其中进口1050万吨,出口150万吨,地方运量100万吨,客车6对;远期总货运量1450万吨。扩建改造北场准轨场,准轨正线相应改造;新建集装箱换装场和落地场,扩建既有换装场,加强既有换装场机械换装设备;新建客车换轮库;在车站扩建改造同时,机务、车辆等运营技术设备进行相应配套改造;配套加强“一关两检”作业设施。
北场:准轨场车站按一级二场站型设计,设到发线6条(含正线),调车兼存车线8条,两端新建两条准轨牵出线,改建两端咽喉区。对货场牵出线、走行线纵断面优化、软化坡度。换装场改建宽轨联络线,使其坡度降为16.6‰,修建宽轨牵出线1条。第二机械换装场抬高,在其北侧修建3条宽轨存车线。修建一组石油换装线,并配备相关的换油设备。
南场:在调车场外侧增设宽轨调车线9条,轨道衡线1条,新建宽轨轨道衡。修建旅客列车换轮库,库内设换轮线2条和存轮线3条。延长准轨牵出线和客车底停留线。在南场咽喉区设宽轨待机线1条。机务段配套改造,新建机车整备线3条,改建机车停留库线5条,改建机车辅修库线3条。机务段的改造一方面解决了机务段的能力,另一方面解决了准宽轨机车在停留线和辅修库间转线与正线的交叉干扰。土石方工程:162.57万立方米。轨道工程:36.5公里,铺岔108组。站场设备:硬化面1.43万平方米。龙门吊走行轨1.43公里。桥涵工程:新建、接长盖板涵10座,立交桥一座。房建工程:新建房屋49栋,总建筑面积2.69万平方米。新增主要机械设备64台(套)。
(九)京哈提速项目
京哈提速改造工程是铁道部第六次大提速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全线共对35条小半径曲线及配套的电气化工程进行改造。主要工程数量:路基土石方104万立方米。其中,填方70万立方米,挖方34万立方米;特大桥1座(运粮河特大桥),全桥共47孔,为32米预制梁;大桥1座(徐家大桥)全桥共10孔,为32米预制梁;公铁立交桥1座;小桥涵8座;铺轨25公里;电气化改造工程35处。由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设计,于2005年4月26日在哈尔滨铁路局工程交易中心进行公开招标,择优选定中铁二十二局哈建集团、中铁电气化局二公司作为施工单位。工程2005年5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06年5月30日通车,2006年8月30日竣工。工程总投资1.4925亿元。工程建成后,可以使京哈线旅客列车运行速度由原来的140公里/小时提高到200公里/小时,大大缩短旅客列车运行时间。2005年年末,路基土石方基本完成,徐家大桥、运粮河特大桥桥梁主体、8座小桥涵、公铁立交桥工程主体全面完成,电气化改造工程配套进行。
(十)其他工程
1.齐齐哈尔车站人行天桥工程。该桥全长70米,东西跨越1、2、3站台,1987年12月7日交付使用。齐齐哈尔站南货场电气集中大修工程在64组道岔中进行,1990年5月20日开工,同年11月16日交工。
2.哈尔滨站第二候车室新建工程。该工程建筑面积13772平方米,系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要求水、暖、电、通配套齐全,1988年7月4日开工。为迎接新中国成立40周年,采取分层分区流水交叉作业,日夜施工,于1989年9月28日交工使用。
3.齐齐哈尔车辆段整备库工程。该工程库房建筑面积11812平方米,库外线路318米,道岔2组,安装6吨锅炉1台和扩建锅炉房,并修建通信设备。1991年7月开工,1992年11月交工。
4.滨洲线哈拉苏—南木复线线路工程。铺轨11.25公里,铺岔8组。1992年3月1日开工,1992年10月14日交工,由齐齐哈尔线桥工程段施工。
滨洲线南木—富林复线线路工程 铺轨12.455公里,铺岔10组。1992年3月1日开工,1992年11月12日交工,由齐齐哈尔线桥工程段施工。滨洲线巴林—喇嘛山复线线路工程,铺轨13.821公里,铺岔17组。1991年4月1日开工,1992年9月16日交工,由齐齐哈尔第三工程段施工。
5.齐齐哈尔北车辆段客车整备库工程。建筑施工面积11833.5平方米。1991年7月14日开工,1992年11月25日交工,由齐齐哈尔第一工程段施工。哈尔滨邮政枢纽地下道工程,全长375延长米。1992年12月5日开工,1993年12月10日交工,由齐齐哈尔桥梁工程段施工。
6.齐齐哈尔机务段架修库工程。系跨年工程。1993~1994年,完成房建工程10411平方米,铺轨0.5公里,还有配套工程中电力、通信等,其余转年续建。
7.哈尔滨铁路枢纽中的部分工程。1988年,孙家站场改造完成土方4万立方米,站场铺轨9.88公里,道岔56组,站内地下道1处。在东疏解区中,完成土方40.6万立方米,铺轨8.51公里。桥涵方面完成安道街立交桥29米,拉滨线10公里涵洞48.27米,11公里盖板涵24.99米,9公里涵渠105.16米等。1989年,继续完成拉滨线上下行,香孙和孙新线的铺轨工程7.869公里,拉滨上行线三座涵洞31.3米,还有哈达屯编组场40万立方米土方工程。1990~1991年,在哈尔滨南站四场编组信号工程,主要工作量是空压机室安装,一、二、三部位缓行器基础及设备安装,3000米驼峰管路沟砌筑和附属工程。另外,哈枢纽的驼峰缓行器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安装缓行器58台,风管路500米,空压机4台,1992年7月竣工。
8.牡丹江站舍扩建工程。1990年6月1日开工,工程包括站舍及配套房屋10794平方米,旅客天桥121米,车站广播通信设施。1991年9月竣工交付使用。牡丹江站的人行地下道工程全长125米,1991年7月开工,因行车干扰大,拖延工期,1992年11月25日交工。同时完成2890平方米的风雨棚工程。
9.加格达奇、鸡西车站电气集中工程。加格达奇站道岔54组及信号机、通信改造配套工程,1991年7月开工,10月开通使用。鸡西站道岔42组,1993年11月交付使用。
10.路外工程两件。齐齐哈尔百货大楼工程,建筑面积25056平方米,1985年投标中标,系5层框架结构,1986年完成主体混凝土浇筑任务,1987年12月20日竣工。齐齐哈尔市永安路立交桥工程,两座跨铁路线583延长米,由齐齐哈尔第一工程处路桥公司施工,1993年10月31日交工。
11.齐齐哈尔机务段东风4架修库工程。由齐建二、齐电务、齐路桥二及锅炉工程公司共同配合施工。主要工作量:库房10417平方米,附属房屋1511平方米,库外线路0.5公里,道岔一组,库外检修沟一处。1992年9月开工,1995年9月30日交工,10月17日交付使用。
12.嫩江特大桥房屋及附属工程。由桥梁工程公司施工,面积1640平方米,1994年9月26日交工。
13.绥佳线三桥改造工程。为提高绥佳线线路质量,对285公里、292公里、339公里三座病害桥进行改建。285公里桥为双线8孔32米预应力铅梁桥,工程总投资3526万元。2003年4月10日开工,12月10日竣工。292公里桥为三线9孔32米预应力给梁桥,总投资4814万元,开工日期2003年4月10日,12月15日竣工。339公里桥为双线3孔20米后张法预应力钢梁桥,工程总投资1135万元,2003年4月10日开工,10月30日竣工。三座桥的建成投产,消除了病害桥对运输的不利影响,改善了线路状况。
14.哈尔滨机务段移建工程。该工程批准总投资为7000万元,计划工期为2006年7月竣工,工程由铁道部第三勘察设计院设计,北京铁城建立公司监理,中铁二十二局六公司施工。主要工程数量:线路改造铺轨2.425公里,房屋建筑有新建机车检修库12472平方米,机车整备棚2362平方米,地勤检测中心四层3657平方米,综合检修楼五层3834平方米,乘务员公寓七层7301平方米,干砂间等生产房屋共9座,总计30188平方米及相应的暖通、给排水、通信、电力及电气化配套设施。2005年7月开工建设,截至2005年年底,房屋工程主体及线路改造全部完成,剩余工程量转年续建。
三、工程质量 1986年,对施工生产的特点,全面贯彻全路基建安全质量工作会议精神,对各项重点工程建立了层层负责和层层落实的工作制度,发挥监察与检查机构的职能作用。本年工程一次验收交工合格率为100%,工程优良率为80.2%。
1987年,提出要实现“摆正关系,明确方向,落实措施,抓住不放,使全处工程质量有一个大家都能看得见的明显提高”。着重抓七项重点工程质量,强化质量意识,进一步摆正质量与生存、发展的关系,靠质量赢得信誉,靠“争”和“创”的精神前进。工程验交优良率达95%,其中线桥工程为93.4%,房建为91.6%,电务工程为100%。
1988年,工程质量贯彻“挤水分、达标准、创信誉、争一流”的方针,各专业认真学习《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新版),在全面实行标准化作业的基础上,强化质量管理与监督,以创优质工程为龙头,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进一步消除工程质量通病,使工程质量上新台阶。全年共交出100件工程,其中有88件工程被评为优良。
1989年,全年贯彻“创优质、夺丰产、高质量、增信誉”的方针,执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集中培训技术、质量监察人员,增强质量意识,提高工程质量。全年工程质量一次验交合格率达到100%,分项工程检查点合格率达到92.6%。
1990年,贯彻“加强培训,强化意识,提高质量,多创优质方针,集中培训施工队长、技术、质量监察人员,提高各类人员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使施工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共交工项目150件,评为优良的有147件。
1991年,齐齐哈尔第一工程处全面贯彻铁路局关于开展“质量、安全、效益年”活动的决定,制定《工程质量检查工作暂行办法》和《质量检查人员到点到位检查制度》,有效地控制质量,工程一次验交合格率为100%,验交优良率为92.4%。
1992年,认真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精心组织,精心施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充分利用开工前的有利时机,进行思想教育,提高职工质量意识;二是发挥质量检查人员作用,认真执行各项质量检查制度,有效地实行质量监控;三是狠抓路基土方密实度、桥涵混凝土、住宅防水层等质量通病的防治,取得较好的效果。1987年4月~1992年7月,参加哈尔滨铁路枢纽扩建工程施工,先后完成哈南编组站东疏解区、哈南站信号、孙家站场、哈站第二候车室、安道街立交桥等工程的施工任务。1992年10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评定齐齐哈尔第一工程处为优质工程单位,颁发奖旗一面。
1993年,路局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决定》及铁路有关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冬闲时期组织职工培训,图片展览,放映录像,提高质量意识,增强责任感。
1994年,开展质量是企业生命的教育,形成共识,在企业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坚持质量兴业的方针。采取质量与收入挂钩的办法,进行激励和约束,坚持定期质量大检查和经常性自检、互检、工序交接检相结合,对不合格项目抓住不放,坚持推倒重来,对质量通病进行了群防、群治、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在铁路局质量大检查中,哈尔滨铁道旅行社、三间房站修库站舍等工程,受到铁路局领导的表扬。
1996年,工程一次验交合格率100%,质量优良率建安达41%,铁道达87%,分别比上年提高10%、1%,消灭了重大质量事故。取得局级优秀设计13项,创建无质量通病住宅32件,局级以上优质工程33件,其中省级优质工程3件。齐机架修库被评为省乙级样板工程,龙门大厦和滨洲线红旗营至后五家复线工程被评为省甲级样板工程。主要做法:为切实提高住宅建设质量,全局以整治屋面、卫生间渗漏等主要通病为攻关课题,制订32件住宅楼创建无质量通病住宅计划。各建设、施工、设计单位以此为载体,突出重点,组织开展了工序作业标准、工艺改进、新型防水材料应用等一系列质量攻关活动,取得一定实效。哈尔滨教化小区2号、三棵树桦树街4号、齐齐哈尔南树园2号、牡丹江东海林2号、佳木斯站前6号等住宅楼工程主体结构、内外装修工程施工质量达标,用户满意。各施工单位以项目法管理为突破口,狠抓项目班子、工班组、作业人员逐级负责制和监控体系管理,重视和强化入场材料复验,隐蔽工程、主体结构和主要通病重点控制,实行工序质量否决制。各级质量监督部门、建设、设计、施工单位组织开展了联检和检查活动。通过开展大检查,各铁路分局、工程总公司在建工程质量提高幅度较大,路基工程、主体结构、使用功能和住宅建设质量比较稳定。哈南站Ⅰ、Ⅲ、Ⅴ场等工程质量均符合验标要求。此外,牡丹江高层住宅、哈同、哈大公路、宝日希勒煤矿专用线大桥等路外工程施工质量也有很大进步,为企业赢得声誉。全局设计、施工单位以科技为先导,围绕工程项目,重视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不断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建设工程推广使用电渣压力焊、砼外加剂;通信工程引进应用光缆测试设备;公路路基工程引入核子密度仪监测施工质量,学习掌握软切缝操作和缩缝技术进行路面施工,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全局科技开发成果16项,发布QC成果19项,编写局级工法9项,其中1项评为部级工法、填补局内空白。
1997年,开展质量专项治理活动,建设、设计、施工单位联合对铁路基础、建筑防火、水暖安装等工程质量重点项目组织攻关,解决施工技术难题,达到预期目标。哈大电化路基工程按照标准严控换填施工,压实密度达标。佳木斯房建办采用刚性防水工艺,解决住宅厕浴间渗漏通病。齐齐哈尔、加格达奇住宅楼节能墙体应用新技术施工,增强保温效果。按照验收标准,对线桥房建工程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共检查61件工程,其中线桥10件、房建51件。通过检查,外业实检合格率、内业平均得分率线桥工程分别比上年提高1.1、1.6个百分点,房建工程分别比上年提高1.2、1.4个百分点。路局受铁道部建设监理总站委托,举办“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学习班,培训150人。全年,工程一次验交合格率达100%,质量优良率,建安达35.4%,铁道达76.6%。取得局级优秀设计5项,“无质量通病住宅”22项,局级以上优质工程16项,其中省级优质样板工程3项。滨洲线大雁—扎罗木得复线、牡丹江站行包房改扩建两项工程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乙级样板工程。滨洲线281公里特大桥工程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甲级样板工程。
1998年,路局实施建设工程项目创优规划与无质量通病住宅计划。工程一次验交合格率达100%。优良率建安工程达40%、铁道工程达80%。经黑龙江省建委、铁路局检查,评出1997年度黑龙江省甲级优质样板工程1项、黑龙江省乙级优质样板工程2项、铁路局甲级优质工程7项、铁路局优质乙级工程10项、无质量通病住宅工程20项。是年,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表彰优秀QC小组、优秀成果27个,取得局级以上QC小组活动成果12项。其中齐齐哈尔设计院海拉尔站优化设计QC小组、齐齐哈尔工程总公司电务工程公司驼峰车辆减速器QC小组、哈尔滨工程总公司第一工程公司局会议中心项目部QC小组被评为铁道部优秀QC小组;齐齐哈尔设计院伊敏河大桥优化设计QC小组成果获黑龙江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成果奖。
2000年,路局制定出全局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要点,组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学习培训,学习贯彻全路工程质量现场会议精神,进一步采取措施,全面推进全局建设工程质量。工程一次验交合格率达100%,优良率房建达40%,线桥达85%,“四电”95%以上,质量通病明显减少,杜绝质量重大、大事故。全年取得优秀设计10项,优质工程47项。
2001年,坚持质量第一,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一次验交合格率达100%,优良率房建达40%,线桥达85%,“四电”达76%,实现质量管理目标。各建设单位遵循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程序,哈尔滨铁路局工程项目管理中心、电化办、齐基建办、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和各分局工程项目管理中心,严把施工图及审批手续质量关,坚持实行设计文件鉴定监督制度,勘察设计质量较以往有提高。监理单位履行监理职责及义务,加强旁站监理。电气化工程对接触网、牵引变电和远动工程认真组织调试检查,做好开通前各项试验,试运行后质量良好,受到铁道部和使用单位好评。设计、施工单位有效运行ISO9000质量体系,实施“三检”制。路局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8月份组织在建工程质量综合检查,受检分项工程实测合格点率达标。制定创优管理规划,以样板工程示范引路,组织到秦沈铁路客运专线施工现场观摩学习,为实现创优目标提供样板引路。注重应用“四新”技术,哈尔滨站高架候车室工程采用先进设备及地热供热系统等先进技术,达到路内领先水平。
2002年,参建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依法对铁路建设工程质量负责,实行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强化作业现场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建立完善质量追究制度、质量问题及质量事故通报制度、工程质量保修制度。施工单位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制订科学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度,落实了施工图核对、工艺流程控制、材料进场检验、工程试验等各环节的管理责任。监理单位通过严格的工作制度、严格的工作标准、严格的操作程序、严格的检查监督,强化对工程实施过程的有效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按法律规定和合同条款对参建各方的实体质量和质量行为进行监管考核,并依法奖惩。全年主体结构质量稳定,工程一次验交合格率达100%。
2003年,确定工程质量方针目标,质量控制重点项目,质量攻关重点,质量措施及要求。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条例》《铁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为工作指南,以监督建设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各方主体质量责任和义务为主线,以质量行为和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全为主要对象的质量监督工作基本内容。工程质量管理重点抓三个环节,施工单位建立质保体系,抓好现场控制,严格标准化作业。执行工程监理制,充分发挥现场监理人员的作用,加强指导,随时解决现场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建立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年内举办三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学习班,培训670人,颁发“上岗卡”,完成新旧验标转换工作。
2004年,建立健全监理制度,有效地发挥工程监理作用。同时,加强质量监督站的监督管理,组织对在建线桥隧、房建工程质量检查,抽查16件工程,合格率达100%。其中:奎山隧道主体结构衬砌良好,竣工前全洞衬砌进行全断面无损检测,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372公里特大桥墩台内实外光,强度达标。工程质量一次验交合格率达100%,实现质量管理目标,涌现出一批精品工程。局级优质工程32件,获得省优质甲乙级样板工程3件。
2005年,按照铁道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的统一部署,哈尔滨监督站认真贯彻铁路建设新理念,以“三项治理活动”、质量信誉评价和施工安全专项整治为契机,坚持依法行政,拓展监督覆盖面。对新开和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清理,对达到限额的项目,办理或补办监督手续;结合管内建设项目特点和质量、安全生产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订监督检查计划,充分利用检测手段,加大监督检查;对建设项目的环保水保工程、安全设施以及相关措施落实情况,进行重点监督检查,有力约束了参建单位的质量安全生产行为,落实主体责任,创造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新局面,促进了建设工作稳步、健康发展。
四、施工设备 工程机械设备对减轻体力劳动强度,提高施工生产能力,保证工程质量,加速工程进度,具有重要作用。
1.哈尔滨第一工程处。1986~1994年,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为提高施工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和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结合哈第一工程处施工生产的特点,根据《铁道部机械动力设备分类目录》和《铁道部动力设备计算机信代码》,对全处的机械动力设备进行编码并输入微机,实现了设备档案管理微机化。为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用、养、修水平,工程处制定《关于机械动力设备管理细则》,使动力机械设备管理、使用、保养规范化,更好地为施工生产服务。
1986年,哈尔滨第一工程处拥有机械设备价值1090万元,设备总功率45013马力,技术装备率,按职工总数为2827元,按生产工人为3704元,动力装备率按职工总数为9.2马力,按生产工人为12马力。备有挖掘机7台(5.8立方米),推土机26台,铲运机9台(54立方米)装载机9台(17立方米),搅拌机9台,空压机8台,发电机14台,起重机(塔式、汽车式、轮胎式、履带式)24台,轨道车18台,铺轨机1台,载重汽车118台。随着机构设备的不断增加,施工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土方工程达到66.2%。其中:挖土达到84.7%,石方工程48.8%;构件吊装98.4%,混凝土搅拌98.8%,垂直运输97.5%,场内水平运输96.9%;铺轨50.1%。至1994年年末,陆续购进一批先进的设备,同时对一些陈旧的设备,予以报废。共有动力机械设备1162台,总功率26321马力,人均功率为15.93马力。固定资产3530.6万元,技术装备6038元/人。主要施工设备695台,完好率为93%,利用率为67%,其中发电机组46台,载重汽车75台,倾卸式汽车76台,塔式起重机13台,电动卷扬机96台,龙门架45组,轨道车30台,混凝土搅拌机94台,推土机45台,汽车吊15台。为路局第一招待所扩建工程新购入一台塔式起重机F023B高70米(建筑为22层,高66米)99万元,用于运料;购入一台双笼客货电梯高70米,价值26万元;高层龙门架一台(高70米)价值13万元。上述机械设备为铁路建设施工的现代化,参与市场竞争、房屋高层建筑施工奠定了初步基础。
2.齐齐哈尔第一工程处。1986年,加强设备管理,健全管理机构,推广应用了设备综合管理工程学,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全年消灭设备重大、大事故,各项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纪录。当年被铁道部命名为设备管理优秀单位。1988年,为适应高层建设施工需要,投资55万元,购进一台100吨米的大型自升式塔吊,10月首次安装在哈尔滨站第二候车室工地使用。该机最大起升高度为111米,最大回转幅度为50米,最大回转幅度时的起重2吨。为解决土方机械不足问题,加格达奇北工程段购置6台T185型自卸汽车,同时由处购置1台ZL50装载机,经过在哈尔滨枢纽工程使用效果良好。齐齐哈尔机械化工程段购置4台SH361自卸汽车和1台ZLJO装载机等大型机械。连续四年消灭设备重大、大事故,被铁道部评为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同年,齐齐哈尔线桥工程段和富拉尔基构件厂分别被路局评为设备管理优秀单位。1993年,为适应建筑市场的发展需要,拓展经营范围,修建高层建筑势在必行。购置起升高度达120米FC23B塔式起重机1台,起重量为1吨;SL100客货外用电梯1台;500L混凝土搅拌站1座;输送高度为120米的HB60混凝土输送泵1台;ZL30装载机1台,SH361D自卸汽车4台;PC200小松挖掘机1台。年内,共购进各种机械131台,投资54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