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基建、更改、设备大修

第三节 基建、更改、设备大修


  历年的基建、大修计划,是在编制年度运输计划的同时,根据铁路局管内设备状况和远期规划,经过现场的全面经济调查、分析实际情况,适应运输发展需要,而制订年度修建、大修计划。修建计划实行局、分局、站段三级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级管理权限和职责。铁路局自行安排的更新改造和大修资金,实行“按局定率、部分集中、分级管理”的办法,核定分局基金按指令性与指导性计划管理权限,划分分管的计划项目,做到了合理分配,明确分工,责权挂钩,增强分局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活力。
  1986~1994年,为修建计划管理工作,适应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控制,路局修建计划从加强基础管理入手,强化整章建制,主要行文规定有《哈尔滨铁路局生活专项投资水电工程和设备管理办法》,《关于公布实行加强计划工作宏观控制暂行规定的通知》,《哈尔滨铁路局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公布〈哈尔滨铁路局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设备大修计划分级管理办法〉的通知》,《铁路运输设备更新改造工程概算编制办法》。

  一、“七五”期间(1986~1990年)

  1.主要变革。1987年,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计划归口管理,制定实行《加强计划工作宏观控制暂行规定》和《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健全约束机制,加强计划管理。实行年度计划以中、长期为指导,使远、近期计划紧密衔接,避免决策失误,造成消费。各项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计划,归口管理。对更新改造、大修基金、固定资产购置金、客货服务基金、生产发展基金以及各种专项基金,凡是用于建设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由计划部门平衡下达计划。
  管理体制改革,逐步配套完善。中长期运量规划,实行以5年为周期的滚动计划法,进行超前预测,逐步延伸,使远近期计划紧密衔接。建设项目投资规划实行以5年为周期,项目前期工作超前3年做完,分期分批进行储备,分阶段组织实施。
  基建、更改、大修计划。在1985年两次放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进行相应调整。重新划分部、局、分局指令性的项目管理范围,理顺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责,加强宏观控制,超规模、超计划施工现象,初步得到控制。投资结构,经过调整也逐步趋于合理。同时,重新制定预概算编制办法,推行限额设计和投资额包干。
  2.修建计划完成。“七五”计划期间基建、更改、大修投资计划完成492079万元。其中:基建计划完成164593万元、更改计划完成128369万元、大修计划完成199117万元。
  3.重点工程。1986年,滨洲西部线富拉尔基—扎兰屯间提高运输能力150万吨,滨绥线提高250万吨,牡林线提高270万吨。13个区间复线、两个双插、16个车站。至年底基本完成。
  1987年,按照“东战滨绥,西战滨洲,中取哈枢纽”的战略目标,正确掌握投资方向,保证路局26项重点工程的按期完成,扩大运输能力。滨洲复线铺轨59公里,扩大运输能力东段120万吨、西段48万吨。滨绥复线铺轨53.4公里,扩大运输能力300万吨。
  1988年,滨洲、滨绥、牡林复线和哈尔滨枢纽等大中型项目完成33787万元。计划安排的20项重点工程基本完成,正线铺轨91.6公里,站线铺轨84.5公里,开通6个区间。滨洲线富拉尔基—扎兰屯段提高输送能力440万吨,滨绥线哈尔滨—牡丹江段提高输送能力732万吨。解决安全重点项目48项,投资1438万元。住宅建设投资8599万元,修建住宅7377户;医疗卫生投资完成1268万元;教育投资完成1245万元;解决边远地区吃水用电困难,安排投资9054万元。
  1989年,滨绥复线三棵树至牡丹江已全线开通;牡林复线4个区间、林密复线的林口—杨木以及滨洲复线的兴安岭—伊列克得段已交工投产;西鸡西、东佳木斯三个较大站场和牡丹江枢纽基本形成能力;哈尔滨、三棵树站舍、哈中心医院已正式投入使用。全年安排安全投资5200万元,补充和新上16项安全设备。投资10300万元,新建住宅5600户。对边远地区安排投资2541万元,为140个边远站区解决吃水用电问题,2处独身宿舍、6处乘务员公寓投入使用。
  1990年,按照路局“东战滨绥、西战滨洲、中取哈枢纽、强化牡林七”的战略方针和20项重点工程,安排计划,打足资金,不留缺口,保证建设顺利进行。截至年末,滨洲复线开通6个区间58.5公里,牡林复线开通3个区间30.3公里;哈枢纽王岗—孙家上下行线及哈南编组站Ⅱ、Ⅲ、Ⅳ场交付使用,滨绥及牡林自闭已达开通程度,林口站场扩建竣工,哈枢纽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哈尔滨南站已部分开通使用,东门站场及配套工程已建成投产。路局承担的嫩黑、北黑两条地方铁路建设任务全部完成。继续保持安全投资比例,全年共投入安全行车资金4443万元,完成27个项目。职工住宅投资14470万元,解决75个站区吃水、39个站区用电问题,边远地区吃水用电难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

  二、“八五”期间(1991~1995年)

  1.主要变革。修建计划修改管理办法,基建计划建立分级管理、分层决策投资体制,实行部、局二级管理;更改计划实行“统一计划,部、局、分局三级管理”,路局把单纯地区性项目下放分局管理;大修计划实行年度控制规模,资金使用采取“部分集中,分级管理”,维持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三级管理。继续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打破独家建设铁路的格局,与地方合资修建绥芬河站场宽轨联络线等工程,从而缓解了资金短缺的状况,加快了铁路建设步伐。
  2.修建计划完成。“八五”计划期间基建、更改、大修投资计划完成904974万元。其中:基建计划完成212684万元、更改计划完成264941万元、大修计划完成427349万元。
  3.重点工程。1991年,基本建设继续贯彻“东战牡林七,西战滨洲西,中取哈枢纽”的战略方针,坚持保重点,保收尾配套,确定的19项重点工程全部完成。牡林复线:开通牡丹江—富江镇、富江镇—八达沟、八达沟—桦林3个区间11.7公里,自动闭塞110公里全部完成。年输送能力由3366万吨,提高到8630万吨,林勃段通天—佛岭开通,年输送能力提高138万吨。哈尔滨铁路枢纽完成线路铺轨并投产34公里,Ⅳ场3个线束和半自动驼峰基本完成。与投产有关的运营、列检、通信信号、电力、排水和其他生产生活房屋配套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哈尔滨、三棵树地区运能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在强化安全上,全年共投资4645万元,完成立交桥3座,高压电力线187.8公里,安装调车、小运转、补机机车信号228台,无线列调200台,完成车站电码化84个,非集中改电气集中17个,加强道口安全50处等,路局安联〔1991〕1号文件所确立的安全项目全部完成。完成换轨大修500公里,机车厂修359台,客车厂修145辆,生产房屋大修110587平方米,住宅大修58747平方米,欠修还账20543万元,改善运输设备状况;哈长线铺设50公里无缝线路,在路局实现零的突破;住宅建设投资15820万元,新建住宅8142户,扩建10所学校;边远地区水电投资1161万元,完成净水厂1处,打水井26眼,给水管17公里,电力线路40公里;福利补助投资270.9万元,改善单身宿舍、托儿所等福利设施。
  1992年,滨洲复线开通使用8个区间,开通后使让湖路—三间房段输送能力由980万吨,提高到1105万吨,增加125万吨。哈枢纽一期工程经国家验收合格,日编解能力达到4112辆。牡丹江机务段东风8架修库、齐北辆修车库、南直立交桥、绥芬河国际候车室等急需项目相继完工。线路大修完成530公里,其中铺设无缝线路105公里。完成哈—绥光缆130公里、齐富架空光缆64公里,改造配电所8处,电气集中大修20个站和林密、齐北、富嫩、嫩林等线127站的站内电码化工程的轨道电码化及非集中改集中等工作。安排强化安全设施的投资7799万元,比1991年增加3154万,增加67.9%,安装机车信号和自动停车装置335台,无线列调装置70台,同时购置超声波探伤仪50台,改造道口37处,为路局安全生产连续达到700天起了积极作用。职工住宅及42个生活基地建设投资21040万元,施工户数10389户。文教、卫生投资2839万元,新建教室、图书报、浴池及医疗用房等60232平方米。边远水电投资2116万元,新建托儿所、幼儿园、独身宿舍4500平方米。完成水管路70公里,深水井43眼,配电所2处,解决80个站区吃水用电难。
  1993年,滨洲复线开通6个半区间。滨绥线代马沟—北林—穆棱二区间复线上石方、桥涵按计划完成;绥芬河准轨场10.68公里、19组道岔开通,老场改造8.63公里,道岔31组,建房及信号楼交付使用;滨洲线281公里嫩江大桥架梁8孔,钢梁组装1孔;佳木斯站舍及旅客地下道投入使用;齐齐哈尔机务段东风4架修库、佳木斯客车库、哈尔滨独身宿舍等工程,按排队要求,完成规定施工进度。安全设备投资6425万元,年初确定的行车安全项目全部完成。全局用于生活基地建设投资54147万元,其中:住宅建设投资41978万元,创路局住宅建设历史新纪录。全年开工新建及改造住宅12387户,年末竣工入户10500户,竣工率达84.8%,竣工户数比1992年增加了1859户,进一步改善广大职工居住条件。文化教育投资1694万元,新建、扩建中小学11所,竣工4所,新建教学楼6248平方米,教室34个,消灭二部制及危房28个。医疗卫生设施投资3661万元,完成哈铁中心医院门诊11000平方米、佳木斯医院11600平方米、高头医院360平方米等新建、扩建工程,增加床位180张。佳木斯医院住院处投入使用,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门诊楼主体工程按计划完成。边远地区生活水电建设总投资174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5.7%。完成工程项目78件;打深水井36眼,建净水处1个,铺给水管路51公里,架电力线125公里,解决75个站区约5.4万人的吃水用电难问题。全局最后6个无电站区的博林线10千伏电力线路架线任务全部完成。
  1995年,投资计划遵循控制总量,保证重点的原则进行安排。优先考虑行车安全、扩能提效、收尾配套和住宅建设等项目。年初确定的16项重点工程有10项验收交付使用,5项基本完工或主体完成。其中:滨绥北棱—穆棱复线;滨洲红旗营—昂昂溪复线、兴莲—莲江口复线、嫩江大桥;新建佳木斯、七台河车辆段;齐齐哈尔机务段架修库、哈尔滨局体育馆、国际乘务员公寓等全部完工;江上俱乐部扩建工程基本完成;沪士大厦主体完工。安全投资9960.9万元,完成立交桥三座,改造道口29处,完成高压电力线221公里,配电所8个,购置钢轨探伤仪52台,列车监控设备86台,轴温报警器40台,无线列调80台,轨道测速仪和动态测速仪28台,实现电码化70个站等,对保证路局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九五”期间(1996~2000年)

  1.主要变革。针对路局修建投资计划执行中投入产出观念淡薄,机制不健全,制约不力,建设程序执行不好,管理程序较乱,前期工作滞后等问题,制定《完善修建投资控制体系措施》,从投资方向、投资计划、前期工作、建设程序、建设市场、项目负责、施工过程、拨款渠道、开工和竣工审计等九个方面制定控制措施,明确路局修建管理目标,理顺关系,落实责任,促进投资效益的提高。
  对年度计划投资项目实行项目跟踪管理制度,制定《修建计划投资跟踪管理办法》,以便及时了解工程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年度计划的均衡完成。
  为适应铁路实行资产经营管理责任制,拟定《路局基建、更改投资体制改革意见》,分析现行的投资管理体制与改革发展不适应之处,强调加强投资效益管理的重要性,对投资资金采取投资回报和有偿占用,使之尽快扭转只讲设入、不计产出,争项目、争投资的盲目做法,真正确立铁路局法人实体和投资主体地位。
  2.修建计划完成。“九五”计划期间基建、更改投资计划完成716059万元。其中:基建计划完成302849万元、更改计划完成413210万元。
  3.重点工程。1996年哈西站开通使用,三间房编组站驼峰自动化全部完成。哈大电化工程,哈南1.5编组场达到铺轨程度;3场土方施工完成193立方米;哈尔滨—陶赖昭高压电力线115公里及夏家沟大桥主体完;三岔河立交桥开通兰棱,完成邱家、双龙泉、五家四个站场股道延长;齐齐哈尔中心医院二期工程主体完成四层;检察院办公楼交付使用;三棵树车辆段空调客车检修基地完成主体。在强化行车安全项目上投资7229万元,新建立交桥2座,改造道口42处,购置超声探伤仪120台、轴温报警器16台、无线列调装置130台、列车运行监控设备197台、实现车站电码化23个站。住宅、文教、卫生投资12133万元,其中住宅施工16264户,竣工13529户;新建扩建校舍8所、医院3处;续建水源工程5处,完成3处;打深水井15眼、铺设纵横驰给水管路8公里;建高压线路49公里等。
  1997年,确定18项重点工程基本完成。其中:滨洲复线、哈大电化、夏家沟特大桥基本完成;哈南编组站及哈陶区段工程转年继续施工;三棵树空调客车检修库、提速列车检修地沟改建、鹤岗车辆段站修库、中心医院二期工程、路局会议中心等工程都能按计划完成。安全资金给予保证。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全年在强化安全上共投入7904万元。安装列车运行监控设备434台;完成哈长线57处无人看守道口监护设备安装、无线列调由150兆改为400兆的换频任务;增设二代红外线探测点10处;购置钢轨探伤仪150台;轨道动态检查仪44台、测速仪70台等,对保证路局安全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加快职工住宅建设,改善职工生活福利设施。全局职工住宅投入96025万元(包括个人集资及大修款源)。新建26757户,年末竣工18249户。住宅建设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路局历史最高水平,人均居住面积从1966年的6.98平方米,提高到7.31平方米。新建校舍6处10570平方米,医院1处7700平方米。
  1998年,确定的13项重点工程和哈大提速工程均在资金紧张情况下给予保证。其中:哈大提速工程项目主要有王岗—陶赖昭间平交道口改立交,110.7公里线路两侧隔离栅栏封闭等。安全基础建设继续给予资金保证。全局在行车安全建设上共投入5700万元,为路局实现安全行车1600天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项目有客车轴温集中报警装置、部分区段提速综合改造、电气集中微机监测设备等。加快职工住宅建设,改善文教、卫生基础设施。全年预计完成住宅8508户,完成物业小区建设18个;齐齐哈尔中心医院外科楼交付使用,医技楼装饰完工;佳木斯三中教学楼等项工程。
  1999年,基建、更改投资的重点是续建哈大电化,配合提速改造,保证行车安全,完善客货运输服务体系以及节能技改项目。投资达5000万元,二代红外线补充、换型。投资2100万元,无线列调换频,2000年完成哈尔滨—博克图近600公里的改频任务。主要有滨洲线278公里溢洪桥,平齐线504公里桥,哈站高架候车室;另外,奎山隧道方案已报铁道部,铁道部计划司同意2000年立项;绥佳线372公里松花江大桥已完成可研论证。
  2000年,更新改造计划重点完成西鸡西、绥化机务段、伊春机务折返段的内燃化改造;佳木斯车轮厂轮轴间改造;福利各阶层人行天桥;哈齐提速区段线路封闭;齐齐哈尔五中教学楼、哈地区沙曼屯小学新建、专科医院住院部、哈老年科病房新建;鹤岗机务段、佳木斯、三间房车辆段汽改水和绥化车辆段、一面坡机务段、佳木斯车轮厂污水处理工程;哈站高架候车室主体等。基本建设主要完成哈站四、五站台;哈客车整备库;滨洲线277公里大桥和平齐线504公里特大桥水下部分等。行车安全总投资12000万元。安全投资的重点是哈长、滨洲(哈尔滨—齐齐哈尔)提速区段的“平改立”、隔离栅栏及道口设施的完善。完成13处立交、90处有人看守道口设施的完善与补充;封闭哈尔滨—齐齐哈尔线路两侧近280公里线路栅栏;配合铁道部的车号识别系统、18信息移频自动闭塞;平齐线、让通线、拉滨线的400兆无线列调换频;机车加装常用制动326台;新进机车安装三大件116台(套);工务老旧杂型轨道车更新、事故抢修车、轨道吊等26台(套)。这些安全设施的投入使用,为路局完成资产经营目标创造条件。

  四、“十五”期间(2001~2005年)

  1.主要变革。2003年4月,为使建设前期和年度计划更好地衔接,使长远与年度互动互补,将原由长远计划科负责的建设前期和修建计划科负责的年度计划工作,进行业务与人力资源整合,即取消长远计划科和修建计划科,合并成建设计划办公室。工作效率显著提高,项目进程明显加快。是年,根据铁道部《关于规范铁路运输设备更新改造基本建设小型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要求,路局实行建设项目提报项目建议书制度,项目经调研、筛选、批准后,再转入设计阶段,在立项和投资上掌握主动权,在立项决策民主化、建设方案最优化、投资效益最大化、建设管理规范化上迈出可喜的一步。
  2005年,路局直管站段后,为规范计划统计工作程序、明确路局与站段的职责分工和管理权限,重新制定《哈尔滨铁路局运输企业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管理办法(暂行)》,《关于加强铁路局直管站段计划管理的指导意见》等管理办法。
  2.修建计划完成。“十五”期间基建、更改投资计划完成833449万元。其中:基建计划完成406156万元、更改计划完成427293万元。
  3.重点工程。2001年,路局用于更新改造建设投资72884万元,收到了良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客运营销的基础建设,完成齐齐哈尔4站台及配套的地道、风雨棚建设,改造南北道岔咽喉区;哈尔滨站高架候车室新建和锅炉房改造。加大路局牵引动力投资力度,完成西鸡西机务段内燃改造收尾;绥化机务段定检能力加强,全部完成并验交使用;让湖路机务分段和林口机务段整备能力加强;三棵树机务段东风4D机车中修能力加强。加强车辆检修能力,提高检修质量。新建齐车轮厂轮轴车间和牡丹江、海拉尔车辆段提速地沟;扩建齐北辆临修库;改造齐南辆锅炉房及与车轮厂连网供热室外管道架设;佳车轮厂扩建收尾。加大节能环保投资。重点安排一面坡机务段等5个机务段、绥化车辆段等6个车辆段的汽改水工程。更新直房管内常年失修的采暖锅炉,合并部分暖房。特别是作为试点项目的齐客车车辆段大库烟尘治理项目,年内竣工投入使用。住、文、卫等设施。完成鹤岗、安达公寓的改造扩建工程。是年,路局以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确保全面实现盈亏目标为重点,加大对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重点项目:哈尔滨—齐齐哈尔自闭配套;车号自动识别配套;机车及车站录音设备;道口安全措施;泰康210公里、加格达奇站东道口立交桥新建等。主要工程有:绥佳线哈尔滨—佳木斯间252公里、166公里、323公里三座病害桥改造,工程投资7380万元,全部完工开通使用。
  2002年,更新改造投资主要用于哈尔滨—齐齐哈尔自闭改造续建,8台超偏载仪安装,211台LKJ—2000型机车运行监控装置,轨道衡装置和路局体育场馆配套建设。行车安全措施投资19140万元,重点项目:哈尔滨—齐齐哈尔自闭改造配套、车号自动识别系统配套、信息管理数据库配套、LKJ—2000机车运行监控装置,轨道衡、超偏载仪、图佳线259公里道口、汤林线113公里道口和哈大线120公里道口“平改立”、机务、车辆、工务部门检测,抢修救援设备,以及工务大中型养路机械购置和牡丹江地区电力升压改造等。
  2003年,更新改造完成64892.3万元。其中:铁道部管项目1579万元,主要用于哈尔滨—齐齐哈尔间自闭改造续建,10台轨道衡安装,反恐装备购置,体温检测仪。局管项目62051万元,主要用于行车安全措施投资14270万元,占计划的22.9%。重点完成哈尔滨—齐齐哈尔自闭配套,车号自动识别系统配套,LKJ—2000机车运行监控装置,轨道衡,滨绥线193公里、223公里、269公里、310公里道口平改立,朗乡站旅客天桥、机务、车辆、工务部门检测、抢修救援设备,大中型养路机械购置和牡丹江地区电力升压改造。营销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牡丹江站电子引导及监控系统续建,微机售票系统建设及4台“三品”检查仪。配合机务生产布局调整,检修设备配套与整备能力提高。完成让湖路机务分段、三棵树机务段整备能力加强,佳木斯机务段救援吊中修基地建设与设备配套,加格达奇机务段DF7中修、齐齐哈尔机务段DF4小辅修工装设备和一面坡机务油库及上油点消防安全改造。更换南岔机务段4吨炉,完成一些涉及新工艺、降成本的设备设施换型,燃油发放、柴油机清洗等设备购置。绥化、佳木斯地区水源能力加强相继开工,改善当地职工家属饮用水质量。适应车辆系统快速车修程工艺要求,检修能力配套和工艺布局改进。完成佳轮轴段储轮场吊装设施改造,西鸡西车辆段电力增容,佳木斯车辆段新建快速检修地沟,三棵树车辆段段修扩能改造,齐齐哈尔、佳木斯车辆段检修基地建设及设备配套,佳东辆轴承间改造。重点保证全局14个货车段、两个轮轴段、5个客车段的设备配置符合铁道部《关于加强提速客车检修的三十条规定》和《关于整顿车辆探伤设备的通知》要求。工务以哈尔滨—齐齐哈尔段提速为重点,对涉及更新改造投资的6个车站关闭,小半径曲线改建,线路两侧防护栅栏,桥涵改建移位和房屋扩建工程,为全路第五次大提速做出了积极贡献。节能、劳环保投资1830万元,完成了3个车辆段汽改水工程。新建、续建、改建污水处理工程4处,完成客车库烟尘处理1处和哈尔滨地区锅炉并网2处。文教、卫生、生活设施。继续严格控制非生产性项目投资,计划投资4200多万元,较上年减少28%。“非典”疫情发生后,为确保实现路局盈亏目标,停建45个项目,暂缓安排5项,重点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专业学校教学设备购置达700万元。投资近340万元用于“非典”疫情医疗及预防检测设备;投资698万元完成4所中小学的危房改造。武警营房建设除爱河大桥因桥址不确定未实施外,其他全部完成。
  2004年,更新改造铁道部管理项目21611万元,主要用于红外线轴温探测配套故障跟踪装置1套190万元;车辆安全检测监控设备2处97万元;货车动态地面安全监测装置1处175万元;机车车载轨道动态监测装置20台40万元;哈齐、哈兰间线路封闭235公里5408万元;京哈线兰棱—哈尔滨四显示自闭改造2000万元;机车标签及监控装置接口改造100万元。实施道口平改立百日攻坚会战,2004年,针对哈齐间62处道口平改立工程,哈尔滨铁路局与当地政府逐个道口现场办公,攻坚克难,确定47处实施平改立方案。是年,施工解决42处,总投资16206.5万元,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量。哈尔滨铁路局管理项目投资68852万元,主要用于行车安全措施12948.2万元,占计划的19.2%。主要有哈齐平改立,哈齐、哈兰间线路封闭,大中型养路机械配套,确报升级及新增网点和货票传输通道完善、绥芬河站信息系统建设、三品检查仪;机务、车辆、工务部门检测、抢修、救援设备等。提高客运营销设施水平。投资2648.1万元,完成齐齐哈尔站地道改造、候车室增设扶梯、北站口及风雨棚改造、佳木斯站一站台风雨棚及出站口改造、三站台风雨棚改造、二站台延长、大庆站售票厅改造及客运其他设备改造。配合局生产力布局调整,保证重载长交路机车高效安全正点,投资9924.6万元,完成牡丹江机务段整备能力加强,三棵树机务段检修能力加强,牡丹江机务段东风4、8专用工装设备、电阻制动、轴温报警、油库消防设施改造,货动机动安装LKJ200型监控装置,牡丹江、佳木斯机务段待乘室和其他检修、试验、检测设备等。提高完善加强车辆系统检修、探测设备,适应提速车工艺要求和工厂化集中修布局,投资8125.2万元,完成齐齐哈尔轮轴段改造,牡丹江车辆段生产指挥中心、空调车地面电源改造,客车上水设备改造,哈客技所、红外线探测站综合检测系统和提速客车检修、检测、试验设备等。适应提速、重载长交路的运输需要,对“一纵三横”线桥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投资11689.0万元,完成哈齐段小半径曲线改造、哈南Ⅰ场线路改造、新铺股道及电力挂网改造、莲江口—半截河新建线路所站场改造、病害桥改建、扣环站改造,平面调车、站场照明、大中型养路机具等设备配套。投资1329.4万元,完成哈大线扼流变压器、非集中改集中、机车信号、电源屏改造、信号电缆、继电器测试仪和其他检测设备。重点技术措施投资6495.6万元,主要完成铁路客票安全系统、设备扩充和更新。
  2005年,局更新改造投资铁道部管理项目:重要干线及路网性编组站投资9940万元,用于京哈线、滨洲线提速改造。全路指导性行车安全措施19项11842万元,用于平交道口改立交、机车车戴轨道动态监测装置、京哈线兰棱至哈尔滨四显示自动闭塞改造、机车标签及监控装置接口改造、DMIS改造、货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客运机车走行部监测及调度查询系统,加装接触网监测装置、信号监测系统加装道岔缺口报警装置、客车运行安全监测系统(TCDS)、行车安全监控信息接入铁路生产网、机车轮对动态检测装置、通信过渡工程、TDCS过渡工程。铁路局管理项目:线路、站场、行车设备10490万元,用于站场改造、扩充运输能力。客运设备1963.6万元,用于客运系统站车设备更新,进一步提高客运服务质量。货运设备260万元,用于货运大客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机务设备2979.6万元,主要用于整备能力增强和工装设备更新,满足长大重载列车开行的需要。车辆设备4715万元,用于段内扩能和工装设备更新,满足提速客车整备、检修和货车K2转向架提速改造的需要。工务设备11655.4万元,主要用于病害桥改造及路基防护工程,消除线路隐患;购置工务大、中、维修机具,提高线路维修效率。降低职工劳动强度。电务设备944.2万元,用于电务设备检修工具购置和维修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电务设备维修质量。行车安全措施15908.2万元,主要用于车、机、工、电、辆各系统行车设备监控,全面提高设备保安全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重点项目有六大干线哈工管内线路封闭栅栏、道口平改立、机车信号车载设备更新和非电气集中改造等。重点技术措施6254.6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运输和办公管理效率。节能、环保、劳保措施1123.1万元,用于汽改水、中水回用、烟尘治理项目。生活福利设施1103.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