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给水 电力

第五节 给水 电力


  一、给水

  铁路给水是为供给机车、列车、站段生产和沿线职工生活用水而设置的,机车用水占有重要位置。

  (一)给水站

  1986年,路局为节约用水,加强计划用水、定量供应,安装水表1256块,全局按表收费率达到53%,全年节约用水478万吨。
  1987年,路局按照铁道部的规划,开始实施边远局和边远站区水电站设施建设,开发新水源,新建生产、生活供水站。加强了供、用水管理,对各用水单位按计划供应,控制无计划、超量用水。全局安装水表4685块,按表计量收费率达到6%,全年节水262.6万吨。
  1988年,哈尔滨铁路局412个给水所。水道设备1296组(座),比上年增加18(座),质量合格率达到95.3%给水管路135公里,比上年增加52公里,质量合格率达到93.5%。给水动力设备2648台,比上年增加5台,质量合格率达到96.7%,水处理设备167套(个),比上年减少5套(个),质量合格率达到96.7%。
  1989年,哈尔滨铁路局新建深水井三眼(三棵树1个、佳木斯2个),大修给水管路5.5公里。在哈南、加格达奇、齐齐哈尔、东方红、勃利、绥芬河、五营新建水源37处。全局供水量完成8021万吨,日增加供水能力2.2万吨。
  1990年,铁道部投资解决边远地区吃水、用水问题,增加76个给水站。新建水源8处(齐齐哈尔、嫩江、北安、代马沟等),日增加供水能力0.5万吨。
  1991年,哈尔滨铁路局新建和大修深水井9处,新建上水管路11.7公里,更新节能型水泵52台,全局提高供水能力11000吨/日。19个站的客车上水设备进行改造(哈尔滨、三棵树、牡丹江、齐齐哈尔、绥化、昂昂溪、嫩江、一面坡、鸡西、密山、虎林、富锦、前进镇、鹤北、南岔、伊春、加格达奇等),共修建水栓井480座、上水栓573个,达到铁道部规定标准,满足客车上水需要。改造给水设施投资1452万元。
  1992年,路局新建三棵树、绥化、牡丹江3个净水所,提高日净水能力2.27万吨。新建牡丹江水源,日产水能力1.8万吨。改造6个站(绥芬河、北安、海林、勃利、双鸭山、乌伊岭)和牡丹江、佳木斯客车库上水设备。新建上水栓井153座,给水管路7770米,给水消毒设备6处。新建和大修深水井8眼,日增加供水能力2.1万吨。实行计划用水、用电,推广应用节能型变压器和高效水泵,提高三率(力率、负荷率、变压器利用率),降低杨水用电单耗,全年节水387万吨,节电775万千瓦·时。
  1993年,路局按期完成林口、满归、劲涛、塔河站区和齐齐哈尔、南岔车辆段库内上水设施。全年供水量完成9162万吨,节水358万吨。
  1994年,路局继续增加给水设施,新建三棵树9号、北安6号、磨刀石深井水源,投入使用。在佳木斯、南岔、林海等站新建给水所。新建绥芬河、鸡西、泰康、绥化净水所。共新建生活供水站140处,全局给水站(包括生活供水站)330处。
  1996年,路局全年水源建设完成深井18座,日增供水能力1.1万立方米,大修给水管路2.4公里,新建三间房、炮台屯净水所。
  2000年,路局供水量完成6173万吨,比同期减少8%;节水量完成348吨,完成计划的160%,同期比增长16%。全局给水技术损失率完成39.9%。
  2001年,路局供水量完成5641万吨,比同期减少8.6%%;节水量完成312吨,完成计划的145%。全局给水技术损失率完成37.4%。
  2002年,路局给水量完成5506万吨,完成计划的100%,比上年下降2.4%;扬水用电量完成5.0千瓦·时/千吨米,与计划持平;节水完成220万吨,完成计划的100%,供水损失率完成34.2%,比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
  2003年,路局供水量计划5441万吨,完成5284万吨,完成计划的97%,比上年下降4%;扬水用电计划5.1千瓦·时/千吨米,完成5.0千瓦·时/千吨米,完成计划的98%,比上年持平;供水损失计划34%,完成33%,完成计划的97%,比上年下降2%。
  2004年,路局给水供水量计划5297万吨,完成5029万吨,完成计划的95%,比上年下降5%;扬水用电计划5.1千瓦·时/千吨米,完成5.1千瓦·时/千吨米,完成计划的100%,比上年增加2%。供水损失计划34%,完成34%,完成计划的100%,比上年持平。
  2005年,路局供水量计划4729万吨,完成4677万吨,完成计划的98.9%,比上年下降352万吨;扬水用电计划5.1千瓦·时/千吨米,完成5.1千瓦·时/千吨米,完成计划的100%,与上年持平。供水损失计划32%,完成31.8%,完成计划的99.3%,比上年降低2.2个百分点。

  (二)给水设备

  1986年,路局给水设备1161组(座),较上年减少15组(座),质量合格率达到92%;给水管路1258公里,较1985年增加24.8公里,质量合格率达到93.6%;给水动力设备2599台(面),较1985年减少80台(面),质量合格率96%;水处理设备167套(个),较1985年增加27套(个),质量合格率92%。
  1987年,路局414个给水所。给水设备1278组(座),比上年增加117组(座),质量合格率达94%;给水管道1283公里,比上年增加25公里,质量合格率达93%。给水动力设备2643台,比上年增加44台,质量合格率达95%。水处理设备172套(个),比上年增加5套(个),质量合格率达95%。
  1989年,路局新建深水井3眼(三棵树1眼,佳木斯2眼),大修给水管路5.5公里,在哈南站、加格达奇、齐齐哈尔东局宅、东方红、勃利、绥芬河、五营新建水源37处,全局日增加供水能力2.2万吨。
  1990年,路局新建深井水源8个(齐齐哈尔、嫩江、北安、代马沟等),日增加供水能力0.5万吨。铁道部投资解决边远地区吃水问题,增加76个给水站,日供水能力2.5万吨。
  1991年,路局大修和新建深井水源9处(肇东、龙镇、海伦、安达、桦南、齐齐哈尔等处),新建上水管路11.7公里,更新节能型水泵52台,全局提高供水能力11000吨/日,19个站的客车上水设备进行改造(哈尔滨、三棵树,牡丹江,齐齐哈尔、绥化、昂昂溪、嫩江、一面坡,鸡西、密山、虎林、富锦、前进镇,鹤北,南岔、伊春、加格达奇等)。共修建上水栓井481座,上水栓573个,达到部定标准,满足客车上水的需要。改造给水设施共投资1452万元。
  1992年,路局新建三棵树、绥化(二区)、牡丹江3个净水所,提高日净水能力2.27万吨;新建牡丹江水源,日产水能力1.8万吨:改造了8个站(绥芬河、北安、海林、勃利、双鸭山、乌伊岭等)和牡丹江、佳木斯客车库的客车上水设备:新建上水栓井153座,给水管路7770米、给水消毒设备6处;新建和大修深井8眼,日增加供水能力2.1万吨。
  1993年,路局林口、劲涛、塔河上水设施,齐齐哈尔、南岔车辆段库内上水设施,绥化净水工程按期完成。
  1995年,路局加格达奇水源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设计能力为1.2万立方米/日;新建佳木斯水源,设计能力为8000立方米/日。
  2000年,路局完成局管内给水更新改造,牡丹江水源、南岔净水源全面竣工,齐齐哈尔水源正在施工。
  2002年,路局新上给水集控装置,实现对井群集控和净水工艺的监控。全年,给水水道设备合格率达90.9%,优良率达37.7%。给水管路合格率达90%,优良率达46%,与上年质量状态基本持平。

  二、电力

  (一)供电 

  1986年,路局为节约用电,推广节能变压器,安装200块电表,提高四率(力率达到94.6%,较部定标准提高0.6%;负荷率达64.5%,较部定标准提高达9.5%;变压器利用率达28%,较部定标准提高6%;供电自损率达7.1%,较计划减少0.7%),全年节电478万千瓦·时。
  1987年,路局推广节能变压器,共更换106台。加强电容器的检修,提高四率(力率达到95.3%,比部定标准提高1.3%;负荷率达到65.3%,比部定标准提高10.3%;变压器利用率达到28.0%,比部定标准提高6%;供电自损率达到73%,比计划减少0.5%),全年节电479万千瓦·时。
  1988年,路局116处变配电所,571个有电车站,25个无电车站。架空电线路6839公里比上年增加75公里。电缆线路624公里,比上年增加39公里,质量合格率达到93.5%。发电配电设备7874台,比上年增加476台,质量合格率达到95.8%。
  加强用电管理,抓好变压器利用率和力率的提高,更换容量偏大的变压器29台,减少容量1015千伏安;加强无功电容补偿设备的检查,及时调整高压电容补偿量。对完不成铁道部指令性指标的配电所,调整配电变压器。
  1989年,路局新建电力贯通线路488公里(让湖路—立志、塔河—盘古、朝中—金河、麻山—西鸡西、闫家—勃利、东佳木斯—双鸭山、牡丹江—斗沟子)。新建4座配电所(七台河、红兴隆、桦南、甘河),增加供电能力2080千伏·安,28个站提高供电可靠性,使西罗奇、蒙克山2个无电站成为有电站。供电量完成29995万千瓦·时,年增加2.5%。
  1990年,路局新建电力贯通线路372公里。新建宁安配电所,扩建北安配电所,增加供电能力320千伏安,有20个站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1991年,路局新建电力贯通线路188公里(绥化—神树135公里、西佳木斯—鹤岗53公里)。信号第二电源配套20处,使绥佳线18个站有两路电源。大修电力线路198公里。牡丹江第二变电所进行技术改造,由10千伏改造成为35千伏变电所,采用微机保护监控设备。
  1992年,路局新建穆棱—绥芬河、甘河—铁骨牙、神树—南岔、林海—新林电力贯通线路251公里。新建新华屯配电所、改建神树、穆棱、密山、小白、南岔、让湖路配电所,增加供电能力3000千伏安,解决13个站电源可靠性问题。为98架信号机提供第二电源。1993年完成电力贯通线路工程460公里(哈尔滨—绥化118公里、西鸡西—密山91公里、密山—虎林100公里、陶赖昭—榆树55公里、齐齐哈尔—三间房31公里、布苏里—加格达奇65公里)。还按期完成12个配电所(新建2、改建10)新建改建工程。
  1993年,路局发受电量完成39707万千瓦·时,全年节电848万瓦·时。
  1994年,路局新建406公里电力贯通线路(金山屯—五营、虎林—东方红、鹤岗—鹤北、嘎拉牙—塔朗空、朝晖—古莲、下城子—梨树镇)。新建5座配电所(虎林、金山屯、五营、八面通、下城子),供电能力增加1430千伏安,为18个站提供可靠电源。从1986年至1994年间,路局相继建成哈尔滨、东门66千伏变电所;牡丹江、加格达奇、南岔35千伏变电所;五常、海伦、绥棱、宁安、密山、虎林、金山屯、五营、下城子、八面通、甘河、盘古、劲涛、碾子山、江桥、新华屯10千伏配电所,与6千公里电力贯通线相配套,基本形成一个独立的铁路供电网络。
  为加强电力事故的抢修能力,保证通信畅通,在各水电段调度室、变电所、配电所配置无线通信设备,初步实现铁路区间与配电所之间通话畅通。
  1996年,路局新建电力贯通线35公里,新建配电所4座,改造变电所2座。
  1999年,路局联合研制成功10千伏电力贯通线区间供电装置,填补全路空白。
  2000年,路局完成发受电量457亿千瓦·时,完成计划的112.4%,同比增加2.7%;三率节电完成772千瓦·时,完成计划的150%。全局技术电损率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完成局管内电力更新改造,完成哈尔滨—齐齐哈尔自闭电力线工程。
  2001年,路局完成发受电量4.58亿千瓦·时,完成计划的111.9%,同比增加0.26%;三率节电完成826千瓦·时,完成计划的162%;全局技术电损率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
  2002年,路局发受电量46499万千瓦·时,完成计划116.8%,比上年增加1.5%;力率完成97.1%,比计划提高7.1个百分点,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负荷率完成65.7%,比计划提高7.7个百分点,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变压器利用率完成29.7%,比计划提高5.7个百分点,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供电设备损失率完成7%,比计划降低0.8个百分点,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节电量完成873万千瓦·时,完成计划的172.2%。牵引供电受电量1.07亿千瓦·时,力率完成93.6%,损失率5%。
  2003年,路局发、受电量计划39952万千瓦·时,完成46801.45万千瓦·时,完成计划的111%,比上年增加302万千瓦·时;负荷率计划58%,完成65.1%,比计划提高7.1个百分点,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利用率计划24%,完成30.5%,比计划提高6.5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受电量计划11500万千瓦·时,完成11727万千瓦·时,完成计划的102%,比上年增加1039万千瓦·时;功率因数计划0.9,完成0.9491,完成计划的105.5%,比上年增长1个百分点。
  2004年,路局水电任务完成情况:电力发、受电量计划46090万千瓦·时,完成46917.02万千瓦·时,完成计划的101.8%,比上年增加115万千瓦·时;技术损失率计划7.7%,完成7.5%,比计划降低0.2个百分点,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力率计划90%,完成97.4%,比计划提高7.4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负荷率计划58%,完成65.2%,比计划提高7.2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利用率计划24%,完成30.3%,比计划提高6.3个百分点,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节电量计划612万千瓦·时,完成1074万千瓦·时,完成计划的117.5%,比上年增加58万千瓦·时。牵引供电受电量:计划7000万千瓦·时,完成8550万千瓦·时,完成计划的122%,比上年增加1550万千瓦·时;功率因数计划0.9,完成0.97,完成计划的108%,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
  2005年,路局电力发、受电量计划45720万千瓦·时,完成47444.1万千瓦·时,完成计划的103.8%,比上年增加527万千瓦·时;技术损失率计划7.7%,完成7.4%,比计划降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力率计划90%,完成98.3%,比计划提高8.3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负荷率计划59%,完成66%,比计划提高7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利用率计划24%,完成31.5%,比计划提高7.5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节电量计划634万千瓦·时,完成1126万千瓦·时,完成计划的177.6%,比上年增加52万千瓦·时。牵引供电受电量:计划9000万千瓦·时,完成8544万千瓦·时,完成计划的94.9%,比上年减少6万千瓦·时;功率因数计划0.9,完成0.97,完成计划的108%。

  (二)供电设备

  1986年起新建电力贯通线,新建改建变配电所,供电能力逐年得到增强,成为运输生产有力保障。是年,佳木斯、牡丹江、南岔、铁力、林口、穆棱等配电所在控制、信号、测量、继电保护方面,采用晶体管集控、继电保护装置。随着电磁式继电器的小型化,一些配电所开始使用组合式继电保护装置。全局共计102个变电所,546个有电站,43个无电站,嫩林线、牙林线和牧区34个无电车站,架空电线路5585.233公里,电缆线路529.5公里;发变配电设备7172台(座)。
  1987年,路局111个变配电所,555有电站,36个无电站。架空电线路6064.851公里,电缆线路585.6公里,比上年增加56.1公里,质量合格率达到94%。发变配电设备7398台(座),比上年增加226台(座),质量合格率达到95.6%。
  1989年,路局新建电力贯通线路488公里,新建5座配电所(七台河、红兴隆、桦南、甘河),增加供电能力2080千伏安,28个站提高供电可靠性,使西罗奇、蒙克山2个无电站成为有电站。
  1990年,路局新建电力贯通线路372公里,新建宁安配电所,扩建北安配电所,增加供电能力320千伏安。
  1991年,路局新建电力贯通线路188公里,信号第二电源配套20处,使绥佳线18个站有两路电源。对牡丹江第二变电所进行技术改造,由10千伏改造成为35千伏变电所,采用微机保护监控设备。
  1992年,路局新建穆棱—绥芬河、甘河—铁古牙等电力贯通线路251公里,新建新华屯配电所、改建神树、穆棱、密山、小白、南岔、让湖路等配电所,增加供电能力3000千伏安,解决13个站电源可靠性问题,为96公里(98架信号机)提供第二电源。牡丹江建成的35千伏变电所,采用与晶体管继电保护配套的微机保护、集控装置。
  1993年,路局哈尔滨—绥化(118公里)、西鸡西—密山(91公里)、密山—虎林(100公里)、陶赖昭—榆树(55公里)、齐齐哈尔—三间房(31公里)、布苏里—加格达奇(65公里)电力贯通线工程,12个变配电所(新建2、改建10个)按期完成。完成电力贯通线路工程460公里,完成12个配电所(新建2、改建10)新建改建工程。
  1994年,路局新建金山屯—五营、虎林—东方红、鹤岗—鹤北等贯通线路406公里,在虎林、金山屯、五营、八面通、下城子新建5座配电所,使供电能力增加1430千伏安,为沿线18个车站提供可靠的电能。在电线路建设中,广泛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水泥电柱,钢芯铝绞线,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和氧化锌避雷器,使线路质量大幅度提高。全局形成一个完善独立的铁路供电网络。为加强电力事故的抢修能力,保证通信畅通,在各水电段调度室、变电所、配电所配置无线通信设备,实现铁路区间与配电所之间通话畅通。
  1995年,路局新建221公里电力贯通线,其中汤林线五营—乌伊岭77公里、城鸡线梨树镇—西鸡西42公里、林碧线雄关—碧水67公里、滨洲线安达所2公里、博林线源泉—南千里33公里。新建克山配电所,续建金山屯、五营、南岔、八面通、下城子配电所,改造西鸡西、安达配电所。完成滨北线北松浦—绥化二路电源配套工程。
  1996年,路局新建电力贯通线35公里,新建配电所4座,改造变电所2座,使路局变配电能力有所加强。
  1998年,路局齐齐哈尔、哈尔滨、绥化水电段管内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为确保电力供给,积极抢修水害损失设备,完成8条,111.8公里水害电线路抢修,恢复20个区间48.4公里,采取应急措施临时恢复供电27.1公里,至9月30日,全部达到正常状态。
  2000年,路局继续创建达标、示范段和标准配电所、标准给水所。优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制定、整顿规章制度和工艺标准,强化行车供电管理。水电营销机制改革更加深入、完善。牡丹江水电段实行全面经营承包。实行以水养水、以电养电、自负盈亏、工时挂钩、确保维修的方针。检修体制改革实现突破,实行专业化集中修,开展免维修试点工作。科技兴水电,完成两路电源监控装置、调度与信息管理网络、办公自动化、给水自控等项目。筹备哈大电化,组织人员参加了德方承办的接触网、牵引变电所的专业技术培训班。参加双城—兰棱接触网板施工和静态检测。
  2001年8月18日,哈大电气化铁路正式开通,电气化运营里程122.5公里,接触网427.104条公里;路局管内设王岗、双城、扶余3个有人值班的200千伏/27.5千伏牵引变电所。主变容量按列车牵引重量、速度和行车密度最大时设计,并具备越区供电能力,王岗、双城为31500千伏安,扶余为40000千伏安,从陶赖昭到哈尔滨、哈尔滨南挂网正线140千米。挂网范围为沿途各站的正线、到发线。挂网共440条千米。哈尔滨分局建供电调度分中心,负责哈尔滨—陶赖昭段的供电组织、指挥工作。管内3个牵引变电所的所有断路器(开关)、刀闸和接触网的110个柱上电动隔离开关,全部由哈尔滨分局电调中心统一控制(哈尔滨机务段整备线9个和王岗H1、H2手动隔离开关除外)。变电及接触网有关信息全部反馈到电调中心。
  2002年,路局秋季鉴定电力变配电所设备合格率为96%,优良率为57.3%,电线路合格率为95.5%,优良率为55.9%。机电设备合格率为93.4%,优良率为44.2%。哈齐自闭工程由建设处委托水电部门实施施工管理。为配合哈尔滨至齐齐哈尔自动闭塞工程18信息开通,先后5次组织施工、设计、监理、工务、铁通、电务等各有关单位进行检查、协调,自闭电源提前于自闭信号开通。年内,在13个变配电所上了微机保护设备,使全局总数达到20个,占总数的20%左右。在哈齐、哈大以及滨洲、绥佳线上,先后安装63套信号电源监控装置。
  2003年,全局创建完成标准化变电所77座,标准化变压器合481座,免维修电力线路162公里。建成南岔、横道河子、绥芬河、大杨树、依安、根河、巴林等微机保护变配电所,全局微机保护所达到30座。建成哈尔滨—佳木斯间、哈尔滨—牡丹江间共93个站的电源监控装置,全局达到150个站。双城、铁西变配电所管内实现自闭、贯通区间高压开关的远动。配合建设部门完成绥芬河两口岸扩能工程中的电源配套工程,建成、绥芬河6千伏微保变电所。永林—晨明电力线路合架分开工程,全部完成并投入运用。根河配电所升压工程,设备进入组织安装调试。牡丹江110千伏变电所新建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50%。配合车辆部门完成12处红外线探测点电源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是年,大修电力线路全部达到3年免维修水平。
  2004年,牡丹江35千伏变电所升压为110千伏变电所,正式投入运行,是路局第一个110千伏变电所;齐齐哈尔、让湖路等变电所夏季调整主变压器容量,年节约供电基础费70万元;全局微机保护所34座,电源监控装置179个站;完成水电大修工程16项607万元,更改工程5项410万元。完成哈南“十大工程”会战中哈南Ⅰ场1道、2道、17道接触网改造施工,提高哈机整备线电力机车的出入库能力和哈南一场电力机车的接发能力和列车编组能力。
  2005年,路局实现机调、电调系统的顺利转接,达到一次割接成功,做到平稳过渡一事未出。组织安装电力机车弓网检测装置6台机车。规范供电调度职责范围,制定《路局供电调度规则》,人员由运输处管理,业务受机务处指导。年内,完成图佳线牡丹江—勃利间安装铁路信号供电电源监控系统19套,全局微机保护所39座,电源监控装置198个站。全年,路局管内电气化运营里程为77.586公里,接触网343.916公里,牵引变电所2座。全局共有100个变配电所,68个车间变电所,573个有电站,架空电线路10238.2公里,电缆线路1434公里,发变配电设备11788台(座),年电力发受电量4.79亿千瓦·时。
  1.变压器空载自动切除装置。这项装置是1989年局电力试验所与节能办公室共同开发的项目,经过一年地区环境实验,达到安全可靠,每千伏安变压器年节电23千瓦·时。1990年安装20台,共6400千伏安,投资5万元,实现年节电15万千瓦·时。
  1995年,在全局推广使用氧化锌避雷器,提高线路防雷电水平。
  2000年,路局推进两路电源监控装置、10千伏区间移动供电装置的研制与使用,推广“微机保护变、配电所”,对重点部位、关键部位加大高技术含量的设备投入,使设备运行得到可靠保证。全面开展科技兴段活动,组织各段组建局域网,与分局办公网、局电调进行联网,推行大修电力线路免维护区段试点工作。
  2002年,一些全路较先进的装备开始在路局推广,全局微保所数量达到20个,占总数的20%左右,实现调度远动,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和效率。在哈齐、哈大以及滨洲、绥佳线先后上63套信号电源监控装置,在相关水电段调度实现实时监测各站信号电压、电流和高低压开关位置,缩短故障时间。
  2003年,路局组织9个水电段的一个供电中心总结用科技保安全、用科技提效益工作成果,在机务处组织科技展示会,水电系统共展出42个科技项目。佳木斯、南岔水电段在办公自动化上迈出一大步,完成视频会议系统。
  2005年,路局完成图佳线牡丹江—勃利间安装铁路信号供电电源监控系统19套,完善哈尔滨、佳木斯水电段复视上网功能,全局微机保护所已达到39座,电源监控装置达到198个站。
  2.供电基础建设。加强供电基础建设,规范安全基础管理,强化职工培训工作。1989年,牡丹江被铁道部命名为“先进水电段”称号,三间房、富拉尔基、富裕、哈尔滨、铁西等5个配电所被黑龙江省命名为“标准配电所”。
  1995年,路局各水电段开展创建安全标准水电段工作,齐齐哈尔、牡丹江水电段一次达标,进入部级“安全标准水电段”行列。通过几年来出精品、创名牌活动,不断规范安全基础建设,至1997年全局9个水电段全部达成部级安全标准段,经铁道部验收,齐齐哈尔、牡丹江水电段为三星级安全标准段,哈尔滨、绥化、南岔、佳木斯、加格达奇等水电段为二星级安全标准段。
  是年,路局制定《哈尔滨铁路局供用电管理细则》和《哈尔滨铁路局供用水管理细则》,在牡丹江水电段开始试行给水经济承包责任制和电力质量责任承包制,探索转变经营方式的新路,做到节能提效。齐齐哈尔水电段成立水电监察大队,强化收费、计量环节,实现降低管理损失和增收目标。在全局推广使用氧化锌避雷器,以提高防雷电水平。全年,供水计划9186万吨,完成9449万吨,比去年提高87万吨;供电计划36900万千瓦·时,完成41100万千瓦·时,比去年减少200万千瓦·时。节水计划310万吨,完成447万吨,比去年增加89万吨;节电计划644万千瓦·时,完成966万千瓦·时,比上年增加39万千瓦·时。
  1998年,路局在试点水电段经营机制改革的基础上,确定“以水养水、以电养电、以收抵支、确保维修”的经营机制,9个水电段全部实行购水、购电微机管理。围绕降低水、电自损率,配套出台以周期预防修为主转变为状态预防修为主的水电设备检修体制改革方案,规范行车供电和给水设备的管理。
  1999年,全局水电营销机制改革全面铺开,实现“变供为售”的根本性转变。5个分局9个水电段逐步完善模拟市场,成本倒推,重构管理新机制,实现扭亏为盈。全局技术电损率较上年同期降低0.5个百分点,给水损失率降低5个百分点,联合研制成功10千伏电力贯通线区间供电装置,填补全路空白。齐齐哈尔水电段坚持管理机构重组,服务于水电营销机制和检修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佳木斯水电段一手抓营销,一手抓多经,保证减员不下岗,职工收入不减少,稳定职工队伍。
  2000年,路局制定“以水养水,以电养电,以收抵支,确保维修”的水电营销方针,实行内部模拟市场化经营,水电修制改革和生产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大地区实行购水购电微机管理,通过市场养水电、壮水电,9个水电段全部增盈补亏,4个水电段被评为部级示范段。加强防窃电技术改造和给水管网漏汇改造,电力自损率较1997年下降0.5%。推进两路电源监控、给水集控和变配电所微机保护,研制10千伏区间移动供电装置,设备可靠性不断提高。新建水源地1个,净水厂3个,给水、净水能力不断增强。
  2001年,路局积极筹备电气化,组织10人次去德国进行学习,组织哈分局接触网工、电调等去郑州局学习,对局、分局两级班子进行电化“概论”的讲课。组建供电筹备组,先后10多人次参加接触网和变电所的施工,为电气化做技术准备。协调与电业部门的关系,商定外部电源施工的配合。积极组织调试和验收,对440条公里接触网和3个牵引变电所、哈分局电调中心,逐台设备进行检查与验收,为运行做好准备。组织电业一次送电成功,组织冷滑和开通一次试验成功。为确保运营正常,组织运营规章、制度的制定。水电部门以哈水电段作为SO900系列工作试点单位。全面开展科技兴段活动,推行大修电力线路免维护区段试点工作,推广“微机保护变、配电所”,组织二路电源监控装置通过局级鉴定,组织各段积极组建本段的局域网,尽快与分局办公网、局电调进行联网。组织哈、齐工程公司基本完成哈齐自闭电线路、配电所改造工程。开展主要站区的供水管路探漏工作,其中佳木斯共测漏27处,使供水损失率下降3个百分点。
  2002年,路局各水电段、供电中心制定和完善各单位“安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巩固和发展以水电设备重点修为中心的水电设备检修体制改革,在全局全面推行电力线路三年免维修创建工作。
  2003年,路局开展水电“四标一免”活动,创建达标段、标准化配电所、给水所、标准化设备和电力线路免维修的工作在路局得到深入开展。
  2004年,路局适应“4·18”大提速和跨越式发展的各种新变化,多次组织检查组深入5个水电段的施工现场,检查各段完成施工方案和在施工中《水电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落实情况,完善保安全措施,全局水电部门消灭行车责任险性以上事故及人身重伤以上事故。消除安全隐患,对牵引供电设备、水电轨道车、行车设备等进行安全专项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