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线桥隧维修 1986年,路局改革安全优质检查评定方法,将安全优质落实到维修全过程,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评定相结合,推动安全优质活动进入正常化的轨道。阿城工务段针对管内设备条件,根据运量大小,将两年一遍综合维修改为一、二、三轮修制,即对年通过总重4000万吨,又是双机牵引,撒砂地段长的上行线,进行综合维修一年一遍;对上行线的平原地区及下行线年通过总重2000万吨的木枕、43千克/米钢轨地段,进行综合维修两年一遍;对下行线混凝土轨枕、50千克/米钢轨地段,进行综合维修三年一遍。同时调整劳力配备,将过去普遍按平均每公里1.32人定员,改为一年一遍的地段定为1.6人,二年一遍的为1.3人,三年一遍的为1.1人,为正常维修、适时保养和及时紧急补修创造条件,向科学养路迈出新的一步。年内,9个工务段被评为部级安全优质工务段,12个工务段被评为局级安全优质工务段。
1987年,路局为解决设备失修,在维修作业中确立“一紧急、二保养、三维修”的原则,强化以“四有三合一”为中心的控制体系。“四有”是有检查、有分析、有消灭日期、有消灭失修处所负责人。“三合一”是:线路、道岔检查手册中失格处所的位置、项目及消灭日期与工区日间作业计划对应日期作业位置、项目相符。这一制度的实施初步解决了漏检、错分析、不及时整修超限处所的问题,确保线路经常处于良好状态。是年,铁道部铁工务〔1987〕156号文件增加分局级安全优质工务段活动,由分局检查评定并命名。铁路局实行全数抽签办法进行检查评定。年内,18个工务段被评为部级安全优质工务段,7个工务段被评为局级安全优质工务段,3个工务段被评为分局级安全优质工务段。齐齐哈尔分局管内4个工务段全部达到部级安全优质段的标准,成为路局第一个全部成为部级安全优质工务段的分局。
1988年3月,铁路局对安全优质活动提出“巩固、充实、提高、发展”的指导方针,要求继续保持在全路领先地位,增加隧道内、桥上线路优良率及班组管理规范化、系列化新内容,提高轨道结构强度,使优质设备真正达到上部准、下部稳、顺不爬、横不移,经常保持稳定状态,向科学养路、科学管理方向发展。全局有17个工务段巩固上年所取得的部级安全优质段称号,有4个工务段由局级上升到部级安全优质工务段。同年,阿城工务段在维修方式上做了新的探索,将过去实行的“一、二、三”轮修制改为针对管内线路运量的大小、线路各部状态为重要因素,在夏修前由段、领工区、工区三结合组成调查组,按线路实际状态排列综合维修方案,确定综合维修位置、重点和公里数,解决“过维修”和“欠维修”的弊病,保证线路质量的均衡提高。林口工务段挖掘内部潜力,利用旧铁垫板、扣板、螺栓等材料,加工分开式扣件1440套,铺设在12个车站道岔的辙叉部位共104组,对防止辙叉横移、吊板、减少维修劳力,延长维修周期发挥了很好作用;哈尔滨工务段在滨洲线2公里松花江大桥上,首次安设60千克/米分开式K型扣件,开创全路特大桥采用K型扣件的先河;林口、阿城工务段采用可调式轨撑代替小半径曲线上安设的轨距杆,对增强横向阻力开辟新途径;铁力工务段采用长效防腐油脂进行螺栓涂油,取得延长油周期、节省维修劳力的效果;双城堡工务段在长滨线132公里桥,采用冷铺桥梁防水层,既经济又简化施工程序,该段的自由伸缩式桥梁护轨梭头,在全局全面推广。
1989年6月,路局部级安全优质工务段由每年年末一次检查评定改为每年进行三次检查评定,规定每次检查都采取全数抽签,第一、二次各占年度评定的30%,第三次占评定40%,依此评定年度总成绩。部、局、分局级安全优质段的覆盖率达96.8%;日常优质保存率突破80%的部定指标;加快从突击型转变为稳定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劳动与技术结合型、从质量半控制型转变为质量控制型的步伐。全局有23个工务段被铁道部、全国铁路总工会命名为部级安全优质工务段,占全路86个部级安全优质段的26.7%。齐齐哈尔、哈尔滨分局的各工务段全部实现部级安全优质工务段,成为部级安全优质工务段的分局。年内,路局投资1800万元,引用推广新技术、新机具、新材料,全年对正线上铺设的4157组道岔全部安设分开式扣件和辙叉下胶垫。其中:滨洲、滨绥、滨北、绥佳、平齐等主要干线上的道岔全部安设弹簧扣件;对滨洲、滨绥、哈佳等主要干线188处半径小于400米的曲线,全部增设可调式轨撑;对17座全长在300米以上,总延长8844米的无碴桥上全部安设K型扣件;与电务部门配合将14714处普通绝缘接头螺栓,改为高强绝缘接头螺栓,占绝缘接头总数的1/3;购置133280块混凝土枕下弹性胶垫,用于整修、预防钢轨接头病害,可铺设混凝土钢轨接头总数的1/6,基本满足日常保养的需要;用长效防腐油脂进行螺栓涂油,共完成2037公里,达到正线总长的1/4,为周期性采用长效防腐油脂奠定基础。
1990年1月1日,路局按新规定的评分办法对路基、桥隧状态进行评定,全局正线路基状态共评定8291.7公里。其中:优良5593公里,合格1727.8公里,失格970.9公里。桥隧建筑物状态评定实行新规定后,将桥隧病害项目的失格标准分为两个级别:凡属一般大修及综合维修应该消灭的为Ⅰ级,属重点大修或更改解决的为Ⅱ级。全局有Ⅰ级失格桥39座,失格率为5.1%;Ⅰ级失格隧道15座,失格率为37.5%;Ⅰ级失格涵渠150座,失格率为2.8%。全局Ⅱ级失格桥梁491座,失格率为26.7%;Ⅱ级失格隧道35座,失格率为87.5%;Ⅱ级失格涵渠674座,失格率为12.3%。在线桥维修中,各段不断探索新的维修方式和作业方法。昂昂溪工务段在桥涵维修中,改革过去对钢桥一般每一、二年逐桥逐涵维修一遍,圬工桥、涵渠一般每三年逐桥涵维修一遍的规定。在确保检查保养、及时消灭超限处所,集中维修费用、劳力、材料,以消灭失格桥涵为主攻方向,把维修周期延长到3~5年,实行“成区段综合修”。这一改革受到铁道部工务局桥隧处肯定。在道岔维修中,昂昂溪工务段针对尖轨开程不足、尖轨竖切部分不密贴、尖轨非工作边磨耗等问题,从解决道岔转辙部框架尺寸入手,与电务部门密切配合,对道岔转辙部病害进行综合分析和整治,效果良好,在全局进行推广。实行“四有四合一”设备检查制度,即:对设备有检查、有分析、有仪器、有负责人,工长检查手册中消除设备失格处所、位置、项目、数据同现场实际合一。统一规定工长定期检查后5日内,领工员、主任领工员、副段长、段长要进行跟踪检查,较好地解决了设备检查和临时补修的问题。截至年末,全局32个工务段有21个工务段被铁道部、全国铁路总工会命名为部级安全优质段。获得局级的有7个工务段,获得分局级的有2个工务段。绥化、下城子部级优质段因发生人身死亡、险性事故被暂缓一年。
1991年2月14日,路局在昂昂溪工务段龙江工区召开现场会议,推广昂昂溪工务段道岔转辙部病害综合整治经验。哈尔滨、佳木斯、加格达奇等5个分局先后召开工电联合创优会议,解决调整尖轨开程工电配合的问题。全局共综合整治道岔转辙部病害4165组,占正线、到发线道岔总数的65.4%。同年6月8日至10日铁道部工务局在齐齐哈尔分局召开全路12个铁路局工务系统现场会议,推广昂昂溪工务段以整治病害为重点,成区段桥涵综合维修的经验。工务部门利用大维修力量与电务部门配合,全年将线路上的普通绝缘接头螺栓更换为高强绝缘接头螺栓共5000组,累计完成32578组,占全局绝缘接头总数的61.4%。为减缓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延长钢轨使用寿命,对滨绥、滨洲、绥佳、牡林(林口)等主要干线上小半径曲线磨耗严重的132条曲线,将上股钢轨更换为全长淬火钢轨,单股延长达100公里。为巩固提高优质曲线质量,局、分局、段分别投资,并将直线地段安设的弹条扣件倒换到缓和曲线上,将长滨、滨洲、平齐、哈绥(化)、绥佳、哈牡、牡林、林鸡等8条主要干线或区段半径小于650米的缓和曲线部分安设的扣板式扣件更换为弹条式扣件,当年完成739条113.42延长公里。
1992年,路局从4月初开始,先后在牡丹江、齐齐哈尔召开推行“状态修”会议,于5月下发《关于实行“状态修”与“安全优质”活动相结合的通知》,9月举办状态修研讨会,“状态修”在全局全面铺开。实行按设备状态实际需要来确定维修方式,扭转传统的维修观念,把综合维修由过去只注重轨面状态,转变为防治病害,改善道床基础,把过去以捣为主的日常保养变为捣垫结合、以垫为主。突出不同季节的维修重点:在夏季前以战春融、整正轨缝和螺栓涂油为重点,迅速恢复设备优质状态;在夏季维修期间以防治病害、改善道床状态为重点,提高安全优质成果;冬季前以迎战冬运、全面找细为重点,进一步改善优质设备;在冬季维修中以整修冻害、改轨距和综合整修联结零件为重点,巩固设备优质率。在维修手段转变过程中,推行“状态修”和开展“安全优质”活动两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年内,利用维修力量清筛道床632公里,清筛道岔1583组,线路翻浆冒泥较上年减少15.9%,四季度线路质量动态检查失格的公里,由上年的9.9%减少到2%。在桥涵维修中,全面推行“成区段桥涵综合修”的经验,全年消灭失格桥13座,消灭失格涵49座。道岔转辙部病害综合整治工作经过2年努力,全局正线、到发线上的7427组道岔已全部完成,并向站线道岔发展。对管内8条主要干线中127条小半径曲线地段的缓和曲线上安设弹条扣件的补强项目,向大半径发展。12月26日,铁道部授予齐齐哈尔工务段“全路工务段之冠”锦旗,在全路272个工务段中独占鳌头。有24个工务段被铁道部、全国铁路总工会评为部级安全优质段,较1990年增加14.3%。
1993年,“状态修”在全局开始推行。4、6、10月,路局分别在佳木斯、绥化、齐齐哈尔召开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全年解决捣垫结合、以垫为主的思想阻力;解决对带垫板过冬的疑虑问题;解决调高垫板的来源问题。局、分局、段筹集部分资金,购入调高垫板300万块,为捣垫结合提供物资保证;初步解决清筛难的问题;解决工作量调查统一表簿问题。经过一年实践,全局利用维修力量清筛道床637公里,清筛道岔1293组;正线检查失格总数37.4万处,较上年下降7.5%,路基下沉、翻浆冒泥、冻害、排水不良较上年下降16.6%~26.0%;新生伤损钢轨较上年减少1250根,下降2.7%。哈尔滨、牡丹江、加格达奇等4个分局实现部级安全优质工务段的分局,阿城、铁力工务段获得局免验最高荣誉。横道河子工务段上年因发生险性事故而失评,1993年又被恢复为部级安全优质工务段。
1994年,路局推行线路“状态修”、桥涵“成区段综合修”的方式,线路质量综合评定合格率达98.4%,曲线优质保存率达93.1%,道岔优质保存率达93.2%,桥梁维修优良率达96.8%,隧道维修优良率达100%,涵洞维修优良率达97.9%。在综合维修中进一步把传统的只注重轨面状态,转移到防治病害、改善道床状态上去。全年共清筛道床602公里,清筛道岔1308组,整治翻泥冒泥5756处29.6延长公里,整治路基下沉250处27.8延长公里,整治冻害2350处。阿城、横道河子、林口、南岔、昂昂溪等段,集中力量更换曲线磨耗钢轨282条96.2延长公里(单股),其工作量之大为历史罕见。牡丹江工务段为解决滨绥下行线318.800公里至319.800公里内5条曲线夹直线长度不足,组织500多人进行改造会战,使夹直线长度由原来的10.9米增加到39.8米,改善线路平面状态。在推行桥涵“成区段综合修”中,昂昂溪、齐齐哈尔工务段达到两次循环,其他各段的桥涵设备轮修一遍,改变护锥、护坡、桥面的面貌。是年,把开展安全优质活动与推行“状态修”紧密结合起来,实行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采取定点、定位与随机抽样检查相结合,推动各工区、各领工区、各段自觉高标准、严要求,收到良好效果。全局有28个工务段被铁道部、全国铁路总工会命名为部级安全优质工务段,占全局32个工务段的87.5%。阿城工务段战胜洪水不歇气,全力以赴创优质,在信息受阻,正常生产秩序被打乱的情况下,全段组织3次会战,恢复优质标准,继续保持全路工务系统“安全优质”工务段的排头兵。
1995年,路局线桥维修工作立足于科学养路养桥,全面贯彻落实线路“状态修”、桥涵“成区段综合修”的维修方式。严格作业标准、作业程序和检查验收。做到硬弯钢轨全直,伤损配件全换,翻浆冒泥地段全筛,侧沟全清,桥涵从基础到桥面全面整修,提高线桥设备质量。全年共完成正线综合维修2509.1公里,完成计划的100.1%,其中大型养路机械捣固车捣固830公里,占维修总数的1/3。站线综合维修按计划完成840.7公里。道岔综合维修完成3930组,完成计划的101%。桥梁综合维修完成416座22702延长米;隧道综合维修完成14.2座5666延长米;涵渠综合维修1026座17708延长米,均按计划完成。线路质量综合评定合格率达98.7%,优质曲线保存率达93.1%,优质道岔保存率达94.2%。桥梁综合维修优良率达95.4%,隧道综合维修优良率达100%,涵渠综合维修优良率达95.5%。在推行“状态修”“区段综合修”过程中,加大整治病害的力度,全年共清筛道床876.5公里,较上年多完成276公里,是历史上较多的一年;清筛道岔道床1383组,较上年多筛75组;整治路基冻害1519处29.4延长公里;整治线路翻浆冒泥355处6274延长米;整治路基下沉56处9184延长米;整治道床翻浆冒泥5536处22112延长米;整直硬弯钢轨12521处;整直尖轨侧弯1559根。修补圬工梁174孔,修补圬工拱桥122孔,整修墩台支座1537个,浅基防护10孔,更换防水层10孔187.2平方米,整治破损涵渠78座;在推行“状态修”进程中,北安工务段进一步把传统的只注重轨面状态的做法,转移到防治病害、改善道床状态的轨道上去。为加强道床清筛,每个领工区各配备1台边坡清筛机,由机械化工区按照“状态修”周期的要求,在春季专门清筛一个月,全年完成31公里;为增加道床横向阻力,对管内256公里正线坚持每年进行两遍机械夯拍;为延长钢轨使用寿命,以车间为单位,利用2月份气温低的时机,对管内正线及道岔轨端肥边,采用机械进行全部打磨;为减缓列车侧向通过道岔发生横移的问题,对9个站15组道岔安装了防横移装置;成立专业焊修小组,采用KD286焊条,对伤损辙叉、伤损尖轨逐站逐组地进行现场焊补,全年焊补辙叉45台,焊补尖轨34根。阿城工务段为推动桥涵“成区段综合修”的深入开展,专为桥梁工区配备1台汽车,全年完成2个区段中的6座桥、11座涵洞病害整治,改变护锥、护坡、桥面的面貌。
全年,设备完好率达到82.6%,比计划提高4.7%,其中:线路质量综合评定合格率达98.7%,比计划提高4.4%;线路状态、合格率达89.3%,比计划提高6.3%;桥梁状态合格率达77.1%,比计划提高0.4%;隧道状态合格率达20.4%,按计划完成;路基状态合格率达84%,比计划提高2.4%。
全年哈尔滨、齐齐哈尔两厂桥梁检定队完成12座桥梁的63个墩台振动试验和深度探测,对10座桥梁进行综合试验,对27座桥梁和569座涵洞进行水文检算,为桥梁设备的安全使用和进行技术改造提供科学依据。哈、牡、佳、齐等6个分局旧线测量队,全年共完成正线线路平、纵断面测量386.6公里;站线线路平纵断面测量完成8个车站,37.1延长公里;专用线线路平纵断面测量完成84延长公里。全年消灭失格桥44座,其中大修减少27座,维修减少17座。消灭失格涵洞51座,其中大修减少18座,维修减少33座。取消长期慢行6处(汤林线75公里桥、绥佳372公里桥、哈长216公里桥、滨绥53公里桥、滨绥85公里上下行桥、绥佳299公里上行)。
全局工务系统有31个工务段被铁道部、全国铁路总工会评为部级安全优质工务段,较上年增加3个工务段。工务系统连续651天无责任行车重大、大事故,29个段实现安全年,11个段安全天数突破4000天。
1996年,路局按照铁道部《工务安全标准线建设标准》和哈铁文件精神,开展以围歼旅客列车事故为重点,以建设安全标准线为载体,全面推行五项安全基础建设。在建线会战中,广泛开展设备大整治活动,局先后两次安排资金1460万元进行病害整治,全局共更换失效轨枕21370根、伤损辙叉343台、伤损尖轨281根、清筛线路48公里、补充碎石8600立方米、更换失效岔枕1340根、桥枕1880根,使哈长、滨绥两条部级标准示范线基本实现“三无”(无重伤钢轨、无失效轨枕、无翻浆冒泥)的要求。突出现实安全和落实结合部的安全规定,针对季节变化规律,冬季采取仪器和手工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线上钢轨按规定周期不间断地探伤,全年共检查出伤损钢轨1588根(伤损夹板2415块、发现钢轨折断21根、夹板折断51块,均做到及时妥善处理。春融期间,对81处山头危石进行检查、处理和加固;清理排水设备680公里;增修翻浆冒泥2236处71580延长米,做到春融不乱道,乱道不翻车。夏季高温期间,狠抓防胀轨措施的落实,严格执行气温在30℃以上时,不进行起道、改道、拨道作业,及时均匀轨缝和轨向整修,整治硬弯钢轨11553处,补充道床40326立方米并全面进行夯拍,增加横向阻力,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全年,消灭Ⅱ级失格桥23座,消灭Ⅱ级失格涵洞13座;消除拉滨线35公里桥、牙林线114公里桥、滨洲线497公里桥、图佳线54公里桥等4处长期慢行处所。
在线桥维修中,认真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继续推行线路“状态修”、桥涵“成区段综合修”的方式,进一步改变不按设备状态实际,机械地进行轮修的做法。全年共完成正线综合维修3238公里,为计划的105%,道岔综合维修完成3500组,为计划的100.1%。桥梁综合维修完成455座24938延长米,隧道综合维修完成11座6731延长米,涵渠综合维修完成1147座20475延长米,均按计划100%完成任务。通过维修,线桥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线路质量综合评定合格率为98.9%,线路状态评定合格率为89.4%,桥梁状态评定合格率为76.3%,隧道状态合格率为20.4%,路基状态合格率为85.8%,分别比上年提高0.1~0.8个百分点。在推行线路“状态修”中,把传统的只注重轨面状态维修方式,转到防治病害、改善道床状态的途径上,收到预期的效果。全年利用维修力量共整治冻害1933处36.1延长公里,清筛道床816公里,清筛土垅613公里,清筛道岔1803组,整治路基翻浆冒泥47处9311延长米,整治路基下沉239处15.1延长公里,整治钢轨低接头11932处,整治尖轨旁弯1264根,修理混凝土轨枕挡肩12783根。全局共完成修补圬工梁177孔,修补圬工拱桥117孔,整修支座1570个,墩台浅基防护7个,更换圬工梁防水层9孔180平方米,整治河调建筑物332处,整治桥梁偏心3座,更换增设人行道72座888.5延长米。在推行“状态修”“成区段综合修”的同时,与开展“安全优质”活动相结合,采取年中抽查、年末总评的方法,推动安全优质活动深入发展。
是年,工务系统无险性及以上责任行车事故连续实现1017天,无重伤及以上责任人身伤亡事故实现连续1247天。全局26个工务段实现安全年,劲涛工务段连续15年,牡丹江、三棵树、虎林、富锦等工务段连续实现13年无一般行车责任事故。在安全标准线建设中,双城堡工务段被铁道部评为京哈线标杆段,授予奖牌;阿城工务段被评为全路先进集体,授予火车头奖杯。
1997年,路局全年共完成正线综合维修2861公里,为计划的100.2%;道岔综合维修完成3328组,为计划的100%;桥梁综合维修完成435座24317延长米,为计划的100.4%;隧道综合维修完成12座6555延长米,为计划的100%;涵渠综合维修完成1082座19412延长米,为计划的100.8%。各项承包指标均按计划超额完成,线路质量综合评定合格率完成96.9%,完成计划的103.1%;线路状态合格率完成90.6%,完成计划的108.3%;桥梁状态合格率完成75.9%,完成计划的100.4%;隧道状态合格率完成20.45%,完成计划的100.02%;路基状态合格率完成89.1%,完成计划的103.7%;优质道岔保存率完成94.7%,完成计划的105.9%;优质曲线保存率完成94.3%,完成计划的105.2%。全局共完成道床清筛806公里,道岔清筛1682组,方正轨枕555公里,整治路基冻害1093处21.5延长公里,整治路基翻浆冒泥67处9.4延长公里,整治路基下沉251处15.9延长公里,整治道床翻浆1345处26.5延长公里,整治钢轨硬弯8619处,整治尖轨旁弯1029根,整治曲基本轨弯折点538根,焊补钢轨1865根,焊补辙叉977台,修理混凝土轨枕挡肩13727根。油漆钢梁31孔489.1吨,修补圬工梁166孔,修补圬工拱桥133孔,整修支座2028个,墩台浅基防护17个,整治河调建筑物406处,整治桥梁偏心2座,整治损坏涵渠122座,更换圬工梁防水层5孔200平方米。为适应快速列车的安全运行,铁道部发布快速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自6月30日起施行。路局工务处转发铁道部《路基保养喷量评定办法》和《路基保养质量评定标准》通知。为使在寒冷地区铺设混凝土岔枕提速道岔、区间无缝线路铺设及养护维修工作有所依据、有章可循,路局工务处公布寒冷地区混凝土岔枕提速道岔、区间无缝线路铺设及养护维修暂行规定的通知。全局有31个工务段,7个重点维修段被铁道部、全国铁路总工会评为部级安全优质工务段,在全路工务系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1998年,路局共完成线路综合维修3420.7公里,其中:哈分局大型机械化重点维修段与有关段配合,对哈长上下行、滨绥下行、绥佳217~380公里、滨洲上行0~60公里、图佳上行248~358公里,进行综合维修共923.0公里;林口、鸡西、牡丹江、加格达奇、昂昂溪等工务段,运用小机群开天窗进行综合维修,共完成525.0公里;其他各段运用小型机械化完成综合维修1972.7公里,完成计划的100.2%。道岔综合维修完成3056组,完成计划的100.1%。桥梁综合维修完成416.2座24650延长米,隧道综合维修完成10.7座6600.7延长米,涵渠综合维修完成1000座18454延长米。全年完成或超额完成线桥各项病害整治计划,清筛道床完成1067公里,整治路基冻害768处,整治路基翻浆冒泥、下沉病害85处,整治硬弯轨8350处,整治尖轨旁弯1038处,整治低接头9898处,圬工及拱桥补修328孔,整治支座1820个,整治隧道漏水7座,整治损坏涵渠74座,圬工梁更换防水层5座。全局线路质量评定合格率完成99.4%,线路状态合格率完成89.1%,路基状态合格率完成88.8%,隧道状态合格率完成20.5%,以上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桥梁状态合格率完成75.2%,完成计划的99.1%。全年安装辙叉通长轨距杆1000组,减缓查照间隔的变形。推行采用上弯夹板整治钢轨接头上下错牙的病害,共完成3750处。采用EPS板整治热融下沉、路基冻害,继续在全局推广,共整治41处,延长1080米。
1999年,路局共完成线路综合修3155公里,其中:哈大型机械化重点维修段与有关段配合,对长滨线上行236.0~240.0公里及下行121.0~201.0公里,滨绥上行14.0~350.0公里,滨北线上行12.0~118.0公里及下行12.0~118.0公里,滨洲线上行125.0~261.0公里及下行125.0~261.0公里,绥佳线上行0.0~217.0公里及下行140.0~190.0公里,平齐线上行548.0~569.0公里及下行548.0~569.0公里;榆红线2.0~5.0公里进行综合维修,共完成1270公里。三棵树、林口、鸡西、牡丹江、加格达奇、昂昂溪、佳木斯、莲江口等工务段,运用小机群开天窗进行综合维修,共完成615.0公里;其他各段运用小型机械化完成综合维修1270公里,完成计划的100%。道岔综合维修完成3239组,完成计划的100%。桥梁综合维修402.6座22523.1延长米,隧道综合维修10.4座7106延长米,涵渠综合维修852座15236延长米,均完成计划的100%。全年完成或超额完成线桥各项病害整治计划,清筛道床793公里,整治路基冻害779处。整治路基翻浆冒泥、下沉病害1022处,整治硬弯轨8063处,整治尖轨旁弯727处,整治低接头9068处,整治圬工及拱桥117孔,整治支座1973个,整治隧道漏水4座,整治损坏涵渠86座。全局线路质量评定合格率完成99.4%,线路状态合格率完成83.6%,路基状态合格率完成87.3%,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桥梁状态合格率完成71.5%、隧道状态合格率完成15.6%,涵渠状态合格率完成78.2%。全年按照局提速的总体规划和线桥设备的实际状态,把滨洲线(哈至齐),作为提速重点,安排线路大、中修31.8公里,更换无缝线路70.6公里,清筛线路52.8公里,更换道岔还欠账123组。对安达站场进行二期提速改造,更换道岔28组、更换钢轨1.8公里。庙台子至红旗营间线路允许速度由原130公里/小时提到135公里/小时,有13个站的过道岔速度由原来每小时90~110公里,全部提速到120公里/小时。
2000年,以推进“五五工程”(“五五工程”就是在全局所有工务段实现安全优质工务段的基础上,每年评出五个安全优质示范段、五个安全优质示范领工区、五个安全优质示范区间、五个安全优质示范站场、五个安全优质示范道口)建设为龙头,采用新技术,推广先进经验,不断增强线桥结构强度,设备质量均衡提高。全年,共完成线路综合维修2948公里,道岔3294组,成段更换砼枕8.5万根,整治路基病害781处13772延长米,整治钢轨低按头14871处,桥梁综合维修375座22498延长米,隧道综合维修6.9座5658.7延长米,涵渠综合维修909座17076延长米,更换失效桥枕517根,整修支座2170个,整修圬工梁拱255孔,整治隧道漏水8座808延长米,整修破损涵渠63座,通过综合维修,消灭5座病害桥、9座病害涵。全局线路质量评定合格率完成99.3%,线路状态合格率完成84.4%,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桥梁状态合格率完成76.0%,隧道状态合格率完成20.5%。
 |
2000年,哈尔滨铁路局管内开展线路整治大会战 |
9月15日,在佳木斯召开创建“五五工程”现场会。命名:佳木斯、牡丹江工务段为安全优质示范排头兵;齐齐哈尔、阿城、双城堡、横道河子等为安全优质示范段;富裕工务段依安、下城子工务段绥阳、三棵树工务段新松蒲、南岔工务段浩良河等为安全优质示范工务领工区;伊春运输管理中心伊春站、富裕工务段嫩江站、哈尔滨工务段香坊站、莲江口工务段鹤岗站、根河铁路公司根河站为安全优质示范站场;北安工务段滨北线赵家至扎音河、鸡西工务段林密线麻山至新家,林口工务段图佳线二龙至虎山,加格达奇工务段嫩林线小黑山至红彦、南岔工务段绥佳线绿潭至南岔间为安全优质示范区间;让湖路工务段滨洲线178公里道口,林口工务段林密线1公里道口、伊春运输管理中心汤林线104公里道口、哈尔滨工务段滨洲线61公里道口等为安全优质示范道口。
2001年,继续推进“五五工程”建设,突出三等站及以上大站场的整治,坚持以汗水换质量,以创新求发展,推动工务整体工作水平提高。全年共完成线路综合维修3085公里,道岔3514组,整治路基病害713处114984延长米,整治钢轨低接头13094处,焊补钢轨6419根、辙叉1317台,桥梁综合维修389座22090延长米,隧道综合维修10座5427延长米,涵渠综合维修918座7360延长米,更换新桥枕459根,更换再用桥枕162根,油漆钢梁17孔2252吨,更换松动铆钉36个,圬工梁裂纹封闭190孔,修补圬工梁拱38孔,整修支座2105个,整治隧道漏水6座129延长米。全局线路质量评定合格率完成98.9%,线路状态合格率完成85.2%,桥梁状态合格率完成64.44%,隧道状态合格率完成13.6%。
2002年,继续推进“五五工程”建设,全年共完成线路综合维修3160.2公里,道岔3284组,整治路基冻害708处17215延长米。整治钢轨低接头13721处,焊补钢轨4620处,辙叉1349台。桥梁综合维修384座20224延长米,隧道综合维修9座5116延长米,涵渠综合维修842座16652延长米,更换新桥枕471根,更换再用桥枕251根,油漆钢梁5孔63吨,更换松动铆钉123个,圬工梁裂纹封闭185孔,修补圬工梁拱582孔,整修支座1339个,整治隧道漏水6座688延长米。全局线路质量评定合格率完成99.1%,线路状态合格率完成84.9%,桥梁状态合格率完成66.2%,隧道状态合格率完成13.6%。
通过开展“五五工程”,完成站线43千克/米钢轨更换为50千克/米钢轨有111条线86.2公里,站线木枕线路更换为再用钢筋混土枕线路130条站线及部分渡线,更换再用筋混凝土轨枕13.5万根,更换道岔271组,清理59个车站站场内残土8.8万立方米。补碎石3114车计117671立方米。双城堡、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工务段为安全优质示范标兵段。
2003年,路局面临“非典”带来的维修成本大量压缩的影响,在“巩固五五成果,加强日常养修,规范基础管理,促进质量均衡”上下功夫,从“五五工程”和维修计划的编制、施工作业的组织、重点病害的攻关到维修质量的验收入手,以质量均衡为目标,全面提高线桥设备的维修保养水平,促进线桥设备质量均衡稳定。全年共完成线路综合维修3126.5公里,道岔3581组,其中:局大机维修2119公里,道岔350组;分局大机维修725公里,焊补钢轨3129根,辙叉994台,尖轨180根,清理排水设备1462处708延长公里,更换Ⅲ型轨枕32000根,整治低接头8407处。桥梁综合维修410座26551延长米,隧道综合维修13座8365延长米、涵渠综合维修933座17621延长米,消除整座桥梁病害3座,整修涵渠病害1座,更换失效桥枕200根,油漆钢梁4孔20.4吨,钢梁加涂面漆11孔70吨,更换松动铆钉184个,更换高强度螺松63个,加固钢梁杆件13孔,修补圬工梁159孔,修补圬工拱桥16孔,整修支座2127个,整治隧道漏水3座480延长米,整治破损涵渠118座。全局线路质量评定合格率完成93.7%,线路状态合格率完成86.6%,桥梁状态合格率完成69.0%,隧道状态合格率完成15.9%,涵渠状态合格率完成79.5%。
年内,继续深入开展“五五工程”活动,超额完成各项指标,站场、道口设备状态彻底改善,病害发展得到有效遏制,实现长滨线、滨北线(哈尔滨至绥化)、绥佳线、滨绥线(哈尔滨至牡丹江)、滨洲线(哈尔滨至海拉尔)四大干线接发旅客列车的到发线全部是铪枕,安全优质示范站场全部打通,站、段、岔、特线钢轨平均重量提高0.9千克/米。完成站场综合整治90个,成段更换伤杂轨119.260公里,成段更换砼轨枕正线3.4649万根,站线17.3542万根,成组更换再用道岔172组,更换岔枕45152根,更换Ⅲ型轨枕⒌480万根,拨道57.675公里,抬道120.387公里,清筛道床363.393公里,补充道床碎石95332立方米。双城堡、富裕、牡丹江、佳木斯、鸡西、齐齐哈尔工务段为安全优质示范标兵段。
2004年,路局全年共完成线路综合维修2066公里,道岔3003组,其中局大机维修2396公里,道岔815组,分局大机维修2361公里,焊补钢轨5271根,辙叉1053台。整治冻害903处16842延长米,整治道床翻浆冒泥2439处30880延长米,整治低接头9447处,整治接头支嘴489条曲线10224处,清理排水设备2124处873.46延长公里,利用废旧铪枕砌筑排水设备26.796公里。桥梁综合维修396.5座25520.4延长米,涵渠综合维修917座16641.7延长米,隧道综合维修10.65座5365延长米,消除整座桥梁病害36座,消除整座隧道病害5座,消除整座涵渠病害66座,更换失效桥枕74根,油漆钢梁3孔34吨,钢梁加涂面漆7孔37.5吨,更换松动铆钉182个,更换高强度螺栓54个,加固钢梁杆件2孔,修补圬工梁61孔,修补圬工拱桥98孔,整修支座1710个,墩台浅基防护54个,整治隧道漏水8座701延长米,整治河道建筑物647处,更换或增设人行道45座1141.4延长米,整治桥梁偏心9座,整修破损涵渠136座。全局线路质量评定合格率完成92.8%,线路状态合格率完成90.9%。桥梁状态合格率完成59.26%,隧道状态合格率完成22.7%,涵渠状态合格率完成70.25%。从9月9日至11月10日,完成哈齐间126.479公里更换Ⅲ型枕187132根。
为确保提速调图过渡,工务处成立确保新图实施过渡领导组,制定保证提速区段超限专列运输安全应急预案和安全控制措施。检查施工地点13处,春融重点处所21处,有人看守道口10处,添乘检查线路400公里,徒步检查正线38公里,到发线24条,站专线14条,曲线16条,道岔48组,桥涵9处。提速区段有54处30毫米以上冻害,最大冻高为57毫米,全部进行整修,共计安设调高扣件7218套,轨距杆348根,穿枕木994根。对局存在69型轨枕59.1万根,用2年时间全部更换。对提速区段线间距进行普查,修改技术资料。滨洲线108~109公里3.89米的线间距,安排大修调整为4.0米。提速段封闭栅栏计划337.233公里,完成封闭栅栏306.243公里,其余30.99公里为哈长线非提速段,未封闭27公里,滨洲线卧里屯水塘3.99公里暂未封闭。
年内,开展创“三优”竞赛活动,全局动态合格率100%,优良率由上年同期的88.6%提高到97.8%,提高9.2个百分点,维修保养重点工作得到重视。接头扭矩失效率由上年的86%降低到17%,轨枕扣件扣压力扣分比例降低。
2005年,采用接头换Ⅲ型铪枕、换新石碴、新胶垫、新夹板办法综合整治低接头,线路中修将钢轨接头全部更换Ⅲ型铪枕,利用大修下来的再用轨和铪枕更换站专线,加强轨道强度。钢轨位移观测桩全部改为矮桩,位移观测改为仪器观测,提高测量精度。对桥隧涵设备实行电子设备档案管理,把每座设备的现场情况、病害情况形成照片,连同技术数据一起存入计算机,为领导决策、灾害预抢和大、维修工作提供可靠依据。道岔使用“施必牢”紧固件,提高线路稳定性。绝缘接头采用高性能胶接绝缘接头,提高薄弱处所强度。在桥梁护轨梭头下安设限位挡块,防止护轨爬行,综合整治桥梁支座病害,引进新材料进行桥枕裂纹封闭,有效整治桥梁病害。从“三优”验收结果来看,接头扭矩失效率明显降低,轨枕扣压力达标率大幅提高,钢轨低接头、曲线状态得到有效控制,桥梁病害逐步减少,线路保养质量评定合格率均达到90%,桥隧涵保养质量评定合格率达到97.3%。
为改善轨道结构强度,在汤林线、拉滨线、图佳线、佳富线、滨洲线228条小半径曲线安装地锚拉杆7963根,汤林线、拉滨线158组50千克/米木枕道岔安设分开式扣件,主要干线上更换了U75V钢轨,小半径曲线使用全长淬火轨、Ⅲ型轨枕,主要道岔采用新型铪枕道岔,拉滨线铺设再用轨无缝线路108.3公里,哈尔滨站到发线2~13道铺设再用轨无缝线路10.9公里,正线木枕下道114.6公里,站特线木枕下道127.8公里,轨道结构强度得到加强。建成工务系统局域办公网站,普及到13个工务段和3个重点维修段的93个科室273人,信息化网络传输工程初见成效。
围绕加强线桥设备日常养修、促进质量均衡稳定、强化安全基础建设等重点工作,建立线桥设备养修的检查制度、包保制度、激励制度,分阶段开展设备质量攻关活动,提高设备养修质量和管理水平。全局的线路动、静态指标明显改善,线路道岔质量评定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主要干线部、局轨检车检查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较上年同期的97.8%提高到98.7%,提高0.9个百分点;平均扣分由9.4分/公里下降到7.5分/公里,平均减少1.9分/公里,线路设备质量均衡稳定。通过更换Ⅲ型枕、“施必牢”紧固件,提高缓冲区稳定性;推广高性能胶接绝缘接头和木枕弹性分开式扣件;采用挖沟排水、注盐、铺设保温板等办法整治路基翻浆冒泥和冻害,翻浆冒泥和冻害处所明显减少;统一、规范道口排水设备和平台标准,道口木枕更换铪桥枕,薄弱处所设备得到有效整治。88台机车安装车载式轨道动态监测装置,对线路状态进行周期性检测,线路质量动态检查基本覆盖路局正线,对机车轨道动态监控数据及时进行现场复核,采取措施进行整修,保证线路质量经常处于良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