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防洪抗震
第七节 防洪抗震
一、防洪
1987年6~8月,哈尔滨铁路局管内沿线降雨量平均达398.2毫米,比上年多21%,比历年均值多22.3%。7月19日,林口地区1小时降雨量达36毫米,八面通、穆棱日降雨量达50毫米,伊林2小时降雨量达73毫米,从18时开始滨绥线359~456公里、图佳线352~409公里、城鸡线7~41公里以及林密线0~12公里等正线先后发生22处断道,合计中断行车9次近195个小时。最严重的滨绥线441.34公里桥(1×4.8米上承钢钣梁)基础冲空,绥芬河侧桥台下沉340毫米,向下游偏斜110毫米,哈尔滨侧桥台前倾顶死,向下偏35毫米。滨绥线447.866公里小桥(2×7.0米钢筋混凝土梁)及路基一并冲毁,洪水将桥梁、中墩冲至下游50米远,桥头路基冲开30米,中断行车108小时58分。8月21日凌晨2时至6时,鸡西、兰岭、西麻山一带降暴雨,最大达100毫米,7时许,林口地区又降暴雨。林密线、牡佳线从7时起先后断道15处,城鸡线在20日断道尚未抢修通车的情况下,又发生2处断道,共中断行车101个小时。最严重的牡佳线370.35公里处1×1.0米管涵孔径不足,线路浸水,冲开路堤30米,深3米,中断行车45小时30分。林口站场浸水0.8米,洪水过后泥沙将林口站的佳木斯、密山端的岔群埋没,机车无法行走,信号、电气集中设备浸水停用,8月24~25日又遭暴雨袭击。23日至24日,鸡东一带降暴雨,局部地区40分钟内雨量达170毫米。25~26日6时,鸡西市降雨41毫米,穆棱降雨50毫米,造成林密、城鸡、恒山、密东、牡佳、鹤岗等6条正线先后发生13次水害,断道38处,中断行车85个小时。这次水害,全局正线共发生水害115处,15条正线断道56次,中断行车520小时10分。绝大部分发生在牡丹江分局管内林密、城鸡、牡佳、滨绥线。
1991年6月29日至7月31日,路局管内普降大雨和暴雨,河水猛涨,山洪暴发,先后在加格达奇、牡丹江分局管内部分线路发生水害。从6月29日夜间开始,加格达奇分局林碧线和嫩林线林海—塔河站间雨量达120~160毫米,山洪暴发,线路发生断道64处;林海—新林站间沿线地方电力铁塔倒在通信线路上,中断塔河—林海站间通信。7月20日,牡丹江分局管内牡图、城鸡、林密线普降暴雨,相继断道48处,牡图线159.147公里桥第四、五号桥墩冲倒,三孔钢梁冲走。石头—鹿道站间通信中断。7月29~30日,穆棱、海林、宁安、勃利、鸡西、火龙沟线等地平均降雨量达110毫米,断道108处,牡丹江—一面坡站间通信中断。牡佳线493公里桥一号桥墩基础冲刷严重,31日9时55分双机牵引的1603次货物列车通过该桥时,一号桥墩突然倾斜,补机(前一台机车)本务机及机后1~22位车辆坠河。这次暴雨洪水灾害,全局发生水害513处,给运输设备和职工生活造成很大损失。除工务部门被冲毁的线、桥设备造成直接损失3744.7万元外,毁坏电务部门电杆491根、倾斜3493根,冲毁通信架空明线197公里、通信电缆24.9公里、高柱信号机26架、信号电缆20.6公里,通信信号各类设备1663台,损失441.97万元。水淹住宅11432户和大量生产办公房舍,路局投资3411万元维修、复建。
1993年,路局管内在多雨季节发生历史罕见的暴雨夹冰雹灾害。6月8日14时许,长滨线五家—王家岗站间216~221公里线路呈条状范围突降暴雨夹冰雹,仅35分钟将上行线219.580公里至219.900公里和下行线218.760公里至219.300公里钢轨覆盖,最厚达0.3米;洪水冲刷下行线218.760公里至219.225公里的路基右侧,造成沿枕木头深1.2米、长30米的路基被垂直冲刷切去,46根枕木道床冲失,上下行同时中断行车1小时10分和4小时50分,经双城堡工务段组织职工抢修修复开通。
1994年,全局共发生正线水害225处,其中有20条正线断道139处,中断行车75次,计1352小时30分,慢行86处,仅次于1991年的严重灾害年份。哈尔滨分局管内在7月上、中旬先后发生两次严重水害,造成正线断道77处,中断行车29次1116小时27分,占全局断道的82.5%,是历史最严重的一年。第一次是7月5日晚,哈尔滨市降大暴雨,夜间6个小时雨量达121毫米。6日零点前后90分钟雨量达90毫米。凌晨2时,哈南编组场及进出枢纽的6条干线,发生26处高路堤大滑坡(路堤高20余米,滑到钢筋混凝土轨枕头下),延长4156米,中断行车69小时28分。9日、13日又降暴雨,王孙(王岗至孙家)下行线2次封锁,上行线的道岔处再度滑坡,自10日至14日晚又4次封锁,累计近60个小时。第二次水害发生在7月13日,受台风影响,双城日降雨量达112毫米,阿城20个小时降雨136.4毫米。滨绥线53公里上游2公里的砬子沟水库(总库容330万立方米)溃坝,红星、西泉眼水库超量放流,造成阿什河流域泛滥成灾。阿城站站前广场水深达2米,候车大厅水深0.5米,洪水直冲站场,将站场两端道岔群全部冲毁。平山站的站场高于两侧地面6米多,13日下午山洪暴发,洪水横向冲泄,被线路截住,水位不断升高,当日晚间,水位超过平山站场,穿越8股线路,将站场冲开8道口子,最深达6~8米,宽达20余米,站内停留的四列货车(一重三空)大多颠覆,有的车辆翻到路基下面。滨绥线85公里上行线桥1、2号墩及3号台沉井基础被冲空,造成墩台歪斜,专用线桥的5个桥墩及钢筋混凝土梁全部冲走。滨绥线88公里的1~1.25米圆涵管节被冲出200米,9米高的路基被冲开,长达40余米。滨绥线53公里的3~4.5米框构桥被冲倒,63公里桥牡丹江侧桥台被冲歪。这次洪水,冲开滨绥线27~139公里路基12处1895延长米,路基严重滑坡6处1120延长米,路堑坍塌4处300延长米,水漫线路道床冲失13处3835延长米。冲毁桥梁3座、涵洞2座,该区段内的桥涵防护设备全部冲毁。阿城、玉泉、亚沟、平山等站通信电线路被冲毁,阿城通信站被水淹,4个站信号室外设备全部被水浸泡,通信全部中断。3列客车3600余名旅客被阻滞在沿途。600余户职工住宅被淹,有的倒塌。这次水害造成长滨、滨绥、滨北、拉滨、图佳及哈枢纽等12条正线发生水害52处,中断行车395个小时,使哈尔滨向外辐射的5条正线一度中断4条,其中最严重的滨绥线发生水害36处。全局路内、集体采石场和路外地方采石场全力装车,得到沈阳局的支援,共卸路料8198车。经过14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线路开通。这次特大洪水造成全局直接损失19541.09万元。
1995年,黑龙江省6~8月平均降雨量为265.9毫米,比历年同期少21%,比上年同期少42%,是夏季降雨较少年份,但在降雨时间和降雨地区存在较大差异。6月下旬、7月下旬降雨量都比历年偏多一成。在地区上,齐齐哈尔、绥化、大庆、勃利等市县降雨偏少,发生旱灾;鹤岗、牡丹江、海林等11个市县降水在332~459毫米,接近常年或稍多。在6~8月中,黑龙江省有31个市县降下暴雨,有3个市县降下大暴雨。全局共发生正线断道25次34处,中断行车总时间97小时17分,发生正线未断道慢行38处。
1996年,黑龙江省6~8月份平均降雨量为342毫米,比历年同期多2%,属正常降水,但季内降水在区域差异较大。全省夏季出现三段少水、二段多水情况:6月上旬、中旬全省大部分地区少水;6月下旬及7月上旬受低涡影响,中北部地区降雨较大,比历年同期多一倍;7月中旬全省出现异常高温天气,蒸发加剧,是第二个少水段;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全省再次出现多水,7月下旬全省平均降水105毫米,比历年多一倍,安达、海伦、克山等地旬降水在208~345毫米,旬雨量之多仅次于1991年,居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位;7月28~31日,全省有40个市县出现50毫米以上降水,加格达奇、讷河、绥化降水100~142毫米,一些乡镇28日、29日雨量达100~200毫米,铁力—南岔一带最大降雨量达230毫米;8月上旬全省持续多雨,旬降水量达62毫米,比历年同期多55%,其中双鸭山市、牡丹江市西部、富裕雨量达60~100毫米,加格达奇为93毫米,比历年同期多1~2倍;8月中旬以后,全省又现第三个少水段,较常年少50%,下旬比历年同期少90%。全局共发生正线水害262处,其中:有10条正线断道34次183处,中断行车785小时35分,在18条正线上还发生未断道慢行79处。
1997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全省气候异常。6~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377.3毫米,比历年平均多13%,但降雨时段、降水区域多寡非常明显。6月上旬,受冷涡天气影响,全省普遍出现连阴雨天气,牡丹江、佳木斯、加格达奇分局降下中雨和大雨,造成路局管内城鸡、嫩林、林碧、汤林等线路相继出现水害。6月中旬至7月中旬,受大陆性高压控制,全省出现80年来未见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哈尔滨市最高气温达36.7℃,齐齐哈尔附近地区达40.4℃,均为历史高值。6月22日,黑龙江省北部的塔河地区,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降至0℃以下,此异常也是历史罕见。7月下旬,随着副热带高压延伸和河套低冷风影响,黑龙江省降雨增多,到8月上旬,出现大范围降水,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旬降水量比历年多1~3倍,其中绥棱、海伦是历史降水量的4倍。图佳、城鸡、滨洲、滨绥、佳富等线路同时发生断道,牙林、嫩林线也水灾频发,特别是8月下旬,11号台风影响黑龙江省,再次出现强降水,肇东、呼兰一次降水均在100毫米以上,中南部地区也在50~90毫米,使全局5条正线发生断道12处。全局共有滨洲、滨绥、滨北、城鸡、林碧、汤林、嫩林、图佳、密东、南乌、佳富、博林、鹤岗、绥佳、恒山、鹤北等16条正线发生断道36次41处,中断行车109小时03分;正线慢行90处。全年防洪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全员防洪的指导思想,汛前,组织机、车、工、电系统的干部、职工进一步学习《汛期安全行车措施》《大暴风雨中保证行车安全办法》,使正线发生的41处水害均被及时发现。
1998年,由于受嫩江、松花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的袭击,全局遭受建局以来前所未有的特大水害。从6月8日城鸡线发生水害开始,到8月26日,全局36条主要正线中有29条不同程度地遭受洪水袭击,共发生水害245次,断道126次376处,中断行车5255个小时,城鸡、嫩林、平齐、滨洲、通让等线相继中断行车,滨洲线277公里和平齐线507公里、509公里、511公里灾害最为严重。全局共冲毁桥梁6座,冲坏桥梁4座,路基决口4处2175延长米,冲毁线路376处11万延长米,受灾职工24000人,破坏、倒塌房屋7321户。直接经济损失57004万元。在抗洪抢险中,全局统一调集人力、物力、财力,不惜一切代价及时抢修线路、桥梁,共调集抗洪抢险人员42721人,调配块石、土毛、碎石等抗洪抢险物资38129车,调动抗洪急需的动力设备123台。在抢修滨洲线277公里决口战斗中,调集14个单位4800余名职工和前来参战的700余名部队官兵,经过10个昼夜的艰苦奋战,于8月25日18时开通,按时完成铁道部党组交给的任务。抢通滨洲线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转战到平齐线,奋战23个昼夜,于9月23日18时全线开通。
2002年,路局防洪工作确定247处重点防洪处所,对82处实施长期和临时看守,使20件预抢工程在汛前形成能力。全年,全局共发生水害断道184处,中断行车340小时11分。在防洪工作中,全局上下组织得力、备料及时,认真落实铁道部对防洪抢险工作要求,使断道处所得以及时开通,缩短行车中断时间。本着边抢险、边设计、边施工的原则,做好抢险复旧工作,16处水害复旧工程全部完成。
2003年,路局防洪工作确定222处重点防洪处所,对70处实施长期和临时看守。18件预抢工程在汛前形成能力。全局共发生水害断道100处,中断行车283小时48分。本着边抢险、边设计、边施工的原则,做好抢险复旧工作,3处水害复旧工程全部完成。设计组按处全年工作安排,完成线路大修设计218公里,无缝线路大修设计148公里,桥梁大修设计18件,水害复救设计3件,水害预抢工程设计18件,路基大修设计13件,哈齐间提速工程无缝线路2件,桥梁加固14件的大修设计任务。
2004年,路局防洪工作确定219处防洪危险处所,其中21处进行长期看守,30处进行临时或雨天看守。
2005年,路局确定99处防洪危险处所,其中13处进行长期看守、37处进行临时看守。在主汛期前安排并完成防洪预抢工程16件,全局共发生正线水害123次129处,断道62处,中断行车216小时55分。水害后完成复旧工程55处。
二、防震
路局管内各分局抗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隶属分局工务科,主要任务是负责地震工作设防、预报、管理协调工作。佳木斯分局在铁路一中设立地震观测点,观测员由教师兼任,为全省(局)地震网地震前预报提供资料。1990年,根据国家地震局全国地震基本裂度区划分,管内处于基本裂度在7度区内,有绥佳线晨明(不含晨明站)—佳木斯120.9公里;鹤岗线莲江口—鹤岗52.8公里;鹤北线鹤岗—鹤北43.6公里;图佳线勃利—八虎力(不含八虎力站)。既有建筑物和重要设备不符合开展标准的都要进行抗震加固,新建、更改及大修工程都要进行抗震设防。正式对房屋和桥梁进行加固,对不符合国家颁发抗震鉴定标准的房屋外加钢筋混凝柱和圈梁,对跨度10米以上的桥梁加横档和纵联,防止房屋坍塌和桥梁落梁。
2003年,路局地震工作按照铁道部运输局的安排,组织各分局完成抗震减灾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绥化工务段教育室1个总面积714平方米、桥梁抗震加固9座137孔,共计39.1万元的抗震加固任务。
2004年,路局地震工作按照部运输局的安排,投资55万元完成16座桥梁抗震加固工作,增强设备抗震能力。